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語文專題05 八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語文專題05 八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學案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
1.《飲酒(其五)》2.《春望》3.《赤壁》4.《雁門太守行》
5.《漁家傲》6.《浣溪沙》
1.《飲酒(其五)》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杰出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田園詩派之鼻祖”。陶淵明詩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創作。
二、詩歌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三、詩歌翻譯
【注釋】
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何能爾:為什么能這樣。爾:如此、這樣。
悠然:自得的樣子。
見:看見(讀jiàn),動詞。
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
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相與還:結伴而歸。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但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偽詐污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于是便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隱居田園,躬耕自資。 
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見”字寫出了采菊時無意間偶見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自由與愜意。這兩句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表現手法:以景物襯托詩人悠閑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含蓄寄托了與山林為伍的情意,還在規勸其他人;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閑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
五、詩歌主題
《飲酒》(其五)通過對隱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高尚節操,表現了詩人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春望》
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員外郎之職,故世稱杜工部。后世尊他為“詩圣”,其詩為“詩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杜甫風格沉郁頓挫,融合眾長,兼備諸體。
二、詩歌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三、詩歌翻譯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
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勝:經受,承受。
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后束發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因為感于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因為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詩歌開篇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城春”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荒蕪破敗,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本聯以“感時”承上,以“恨別”啟下,章法分明。
煉字:“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詩人移情于物,見花開而落淚,聞鳥鳴而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情。“感時”“恨別”都凝聚著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愁思。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家書抵萬金”與“恨別”相照應,寫出了詩人因戰事使消息隔斷,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也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頭”是寫實,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可以想見詩人的蒼老之態。“搔”字是詩人想要排解憂愁而不得的細節描寫,“更短”可見愁的程度,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國、傷時、思家之情。
5.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
五、詩歌主題
《春望》描寫了背叛軍攻陷的長安城中殘破混亂的局面,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懷,表達了處境傷神、憂國思家的痛苦感情。
3.《赤壁》
一、作者簡介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號樊川居士,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學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
二、詩歌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
三、詩歌翻譯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并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借物起興,以古戰場上的遺物興起對前朝英雄人物和戰事結果的慨嘆,暗寓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嘆,引出對古人和古事的感慨,為后兩句的論史抒懷作鋪墊。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兩句發議論,抒感慨,深刻警策。
它化用典故,以“二喬”可能的命運來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以小見大,含蓄、形象而又頗見風致。從反面落筆,假設周瑜失敗的后果,表露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種機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含蓄蘊藉。
五、詩歌主題
詩人借“折戟”引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嘆,抒發了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4.《雁門太守行》
一、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二、詩歌背景
關于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作于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后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三、詩歌翻譯
【注釋】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
黑云: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彌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
摧:毀。
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
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
開:打開,鋪開。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燕脂,即胭脂,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
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臨:逼近,到,臨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
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
報:報答。
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
君:君王。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一二句描寫敵軍云集而來,官軍戒備森嚴。
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云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襯托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修辭: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借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三、四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場面,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鋪墊。
表現手法:從側面來表現戰爭的慘烈,用“角聲滿天”表現戰爭的規模,將雙方收兵后戰場上的景象進行點染,襯托出戰地的悲壯之感。
五六后句寫寫夜晚官軍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先以“半卷紅旗”寫乘夜奔襲之狀,“臨易水”表明地點正是燕、趙英雄慷慨悲歌之地,暗示將士們具有悲壯激烈的豪情。接著寫苦戰的場面:援軍到來立即投入戰斗,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鼓寒”的聲音細節,使悲壯的氣氛更濃了。
4.“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用燕昭王黃金臺上延攬天下之士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表達了詩人忘身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詩歌主題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激烈的戰斗,表現了守城戰士英勇殺敵,誓死報國的決心。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誓死報國、建功立業的情懷。
5.《漁家傲》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詩歌背景
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朗讀節奏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詩歌翻譯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星河:銀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云濤:如波濤翻滾的云。一說指海濤。
殷勤:情意懇切。
嗟(jiē),慨嘆、慨嘆。
謾:同“漫”空、徒然。
九萬里風鵬正舉:我要像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舉:高飛。
蓬舟:如飛蓬般輕快的船。
三山: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譯文】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1.詞作開頭寫夢中所見景象。詞人用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個似夢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詞人在夢中穿過云濤、曉霧、星河,來到天帝居住的宮殿,用一個“歸”字,好像她本是從天上宮闕來到人間,經歷了千辛萬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回到“帝所”聽到天帝殷勤的垂問,多少心愿終于得到了訴說的機會,于是自然地引出下片。
煉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二字化靜為動,變平凡為神奇,既生動地描繪了繁星的閃爍流逝,也傳神地寫出了詞人魂魄的昂揚飛動,又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
2.詞人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長,天色卻已黃昏,前程遙遠,難以到達。我學習作詩,空自寫出驚人的詩句,又有什么用呢?“學詩謾有驚人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空有才華,但畢竟是個弱女子,難有作為;二是正值戰亂年代,國難當頭,詩詞文章無用。現實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虛幻的想象。
煉字: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詞人對日暮途遠的嘆息。這兩句把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痛苦經歷,以及空有才華卻遭逢不幸表現得淋漓盡致。
情感:借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以喻騰飛之志。詞人以記夢的特殊方式,抒發心中抑郁不平之氣,反映了她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五、詩歌主題
本詞通過記夢,展示了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了詞人內心的苦悶,也表現詞人不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詞想象豐富,意境壯闊,帶有氣魄雄壯的豪放詞風,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6.《浣溪沙》
一、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二、詩歌背景
這是晏殊《珠玉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閑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虛而產生的年華易逝、遲暮落寞的感傷。《浣溪沙》這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雖然這是古代詩詞中屢見不鮮的主題,但是,由于作者對此懷有獨到的體會,有新穎的構思,有屬對工巧的名句,所以這首詞也因之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了。
三、詩歌翻譯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填曲新詞品嘗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臺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回轉?
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1.上片開篇以“新”“舊”對比,表達了美景依舊而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與惆悵。“幾時回”三字折射出一種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難返的心態。
表現手法、情感:“夕陽西下幾時回”借景抒情,生動形象地傾訴了詞人滿腔的沉郁,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以及對年華將逝的傷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現的情懷。
2.下片直承“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既流露了對繁華易盡的“無可奈何”,也傳達出看到舊識重來的欣喜,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融入花開花落、燕去燕來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種生活的哲理。
煉字:“獨”字更道出了詞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徘徊”是動作描寫,反映了詞人的心緒不寧,將詞人對春天、年華和美景的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修辭: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通過“花落去”與 “燕歸來”的對比,以及對詞人“獨徘徊”形影相吊的刻畫,表達了詞人對年華易逝的感傷之情。
哲理:蘊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誰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的哲理。
五、詩歌主題
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年華易逝、好景不長的感傷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鹤岗市| 扶沟县| 康保县| 东海县| 金溪县| 静安区| 咸丰县| 贵德县| 吉林市| 宣城市| 彭泽县| 河南省| 项城市| 阜宁县| 江达县| 扶沟县| 北宁市| 广元市| 新疆| 浙江省| 沭阳县| 太谷县| 炎陵县| 白银市| 吉安县| 蓬安县| 合作市| 洛南县| 两当县| 怀化市| 惠来县| 翁源县| 汤原县| 理塘县| 黄浦区| 湄潭县| 青浦区| 鹤壁市| 惠水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