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滑輪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內容總覽課標要求01學習目標02探究新知03課堂檢測04課堂總結05課后作業(yè)06目錄2022新課標要求認識并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基本概念及特點1掌握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和組裝滑輪組的方法2學會組裝和調試滑輪組,通過實際操作提升物理實驗能力3認識到滑輪等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4學習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1.識別并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基本概念、結構和工作原理。2.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在改變力的方向和省力方面的作用。3.學會使用滑輪組,理解滑輪組在提升重物時的優(yōu)勢。通過實驗和觀察,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并總結規(guī)律。認識滑輪作為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新知導入滑輪的廣泛應用新知導入想想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笑話 你能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胖子利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請瘦子來幫忙,瘦子卻把自己吊了上去。探索新知滑輪的結構是一種周邊有槽,可以繞著裝在框子里的軸轉動的輪子。探索新知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的使用使用時,定滑輪的軸固定不動。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旗桿頂端的滑輪使用滑輪提升物體探索新知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時,動滑輪與被提升的物體一起運動,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使用工人用動滑輪提升物體帶有電動機的動滑輪探索新知探究定滑輪的特點1.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使用定滑輪不省力。hs=h2.物體上升的高度和繩端移動的距離可知,使用定滑輪不省距離。3.向下拉繩子物體上升,可知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探索新知探究定滑輪的特點4.沿不同的方向拉繩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結論探索新知定滑輪的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如果忽略摩擦等因素的影響,當滑輪勻速轉動時,F(xiàn)1=F2=F3=G物。探索新知探究動滑輪的特點hs=2h1.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2.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時,繩端移動的距離s=2h,可知使用動滑輪費距離。3.向上拉繩子物體上升,可知使用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探索新知探究動滑輪的特點4.使用動滑輪時,要保持豎直向上拉動繩子。 √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要費1倍的距離,使用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結論探索新知動滑輪的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如果忽略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等因素的影響,當滑輪勻速轉動時,F(xiàn)1= F2= G物。探索新知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組合使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探索新知滑輪組動滑輪上有三段繩子承擔物重,繩端拉力F= G物(忽略動滑輪的重力、繩重和摩擦)。動滑輪上有兩段繩子承擔物重,繩端拉力F= G物(忽略動滑輪的重力、繩重和摩擦)。探索新知輪軸 輪半徑R軸半徑r力施加在輪上力施加在軸上省力省距離實質是杠桿:R是r的幾倍,作用在輪上的力就是軸上的力的幾分之一。分析探索新知生活中的輪軸探索新知斜面hs斜面的長(S)是高(h)的幾倍,施加在物體上的推力就是物體重力的幾分之一。分析無障礙通道盤山公路課堂總結定滑輪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特點:不省力,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等臂杠桿定義:軸隨重物一起上升特點:省力,不能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動滑輪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特點: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擔重力,繩端的拉力就是物體重力的幾分之一。滑輪組輪軸:實質是杠桿,輪半徑是軸半徑的幾倍,軸上的力就是輪上力的幾倍。斜面:長是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輪軸和斜面板書設計12.2 滑輪一、定滑輪和動滑輪1.定滑輪不省力、不省距離,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等臂杠桿。2.動滑輪能省力、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二、滑輪組1.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2.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重,拉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三、輪軸和斜面1.輪軸的輪半徑是軸半徑的幾倍,軸上的力就是輪上力的幾倍。2.斜面的長是高的幾倍,物重就是拉力的幾倍。課堂練習1.如圖所示,使用定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1最小B. F2最小C. F3最小D. 三個力一樣大D課堂練習2.分別使用圖中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A課堂練習3.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牛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B. 人將繩子拉過米,物體也上升米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牛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C課堂練習4.下圖是使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動力最小的是( )D課堂練習5.要利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的物體,而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不計滑輪自身重和摩擦,則所用滑輪中至少使用( )A. 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 B. 一個定滑輪、兩個動滑輪C. 兩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 D. 兩個定滑輪、兩個動滑輪B課堂練習6.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個重物,滑輪重、繩重、摩擦力均不計,下圖中的幾種組合中,最省力的組合是( )C課堂練習7.如圖所示,物體重,在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勻速運動,若不計細繩與滑輪的摩擦,則物體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 ,方向向 。10右課堂練習8.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式。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完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84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4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分層作業(yè)基礎部分升旗用的旗桿頂上安裝一個 滑輪,此滑輪相當于 杠桿,好處是可以 。如圖,用的裝置是 滑輪,它 (選填“能”或“不能”)改變拉力的方向,它的實質是 的杠桿。圖中,最省力的是______。(選填"F "或“F ”)滑輪組:如果既要 ,又要 ,我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組成滑輪組。使用滑輪組吊起重物時,若動滑輪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被n股繩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即F= G。輪軸:由 和 組成的能繞共同軸心轉動的簡單機械就是輪軸。輪軸可以看成不等臂 ,若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就 ;若動力作用在軸上,阻力作用在輪上,就 。如圖所示,工人師傅利用斜面把重物勻速推到車上,此過程中工人利用斜面可以省 ,但要費距離,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 。用如圖所示的四種方式勻速提升同一物體(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A B C D分別使用圖中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下列關于滑輪和滑輪組的幾種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B.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C.使用動滑輪省力但費距離 D.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離鞏固提升如圖(繩子和滑輪重不計)重為60N的木塊,在10N的拉力F作用下,物體在水平路面上以1m/s的速度勻速運動了6s,則( )A.木塊與水平路面間的摩擦力為120NB.木塊與水平路面間的摩擦力為20NC.在6s內繩子自由端移動了6mD.在6s內繩子自由端移動了18m如圖所示,是某工地施工時用于提升重物的滑輪組,工人用大小為160N的拉力,在10s內將重為400N的重物在豎直方向上勻速提升2m。若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6m B.動滑輪的重力為80NC.該滑輪組沒有改變拉力的方向 D.物體上升的速度為0.6m/s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體A勻速移動5m,物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5N,不計滑輪、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間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為( )A.50J B.25J C.100J D.200J將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分別沿BA和CA兩個光滑斜面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如圖所示。如果所用的時間相同,則拉力( )A.F甲做的功較多,功率較大 B.F甲做的功較多,功率較小C.F甲和F乙做的功相同,功率不同 D.F甲和F乙做的功和功率均相同(計算)如圖所示,工人師傅用一個滑輪組在40s內將重600N的木箱從地面勻速吊上4m高的陽臺,所用拉力為22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木箱勻速上升的速度。(2)工人師傅所做的功。(3)動滑輪的重力。(作圖)如圖,工人利用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探究)小方同學在”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裝置圖如圖所示,(1)小方在測量鉤碼重力前,除了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外,還應將測力計在 方向調零。測量鉤碼重力時,應將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如圖甲所示,并讓它處于 狀態(tài),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就等于鉤碼的重力大小。(2)在探究定滑輪特點時,小方按照如圖乙所示操作,覺得讀數(shù)不太方便,于是把彈簧測力計倒過來即彈簧測力計吊環(huán)系在拉繩上,用手拉掛鉤,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理由是 。(3)在探究動滑輪特點時,小方按照如圖丙所示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 物重G/N 測力計的示數(shù)F/N1 1.00 0.652 1.50 0.903 2.00 1.15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大于鉤碼重G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請給出減小此差異的建議 。小方最終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 但不能改變 ,而且費 。難點突破如圖所示,重20N的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計繩重及繩子與輪的摩擦)動滑輪重6N,滑輪下面懸掛一個物體B,當物體B重8N時,恰能勻速下落,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FA作用在物體A,使物體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拉力FA的大小為( )A.FA=8N B.FA=20N C.FA=14N D.FA=7N參考答案定、等臂、改變力的方向動、不能、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F1省力、改變力的方向、、輪、軸、杠桿、省力、費力力、功CADBDBD(1)木箱上升的速度為0.1m/s。(2)工人師傅所做的功為2640J。(3)動滑輪的重力為60N。(1)豎直、靜止(2)變小、測力計本身受重力的作用(3)動滑輪本身有重力、將動滑輪的重力計算在提升的物體的重力里、省力、力的方向、距離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教學設計課題 12.2 滑輪 單元 第十二章 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概述《滑輪》這一節(jié)主要圍繞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基本滑輪類型展開,通過理論講解、實驗探究和實例分析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滑輪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方法。教材首先介紹了滑輪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然后分別詳細講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特點、實質以及使用方法。其中,定滑輪的特點是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而動滑輪則能省力一半但不改變力的方向。此外,教材還通過實例和圖表等形式,展示了滑輪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二、教材特點1. 知識連貫性強:教材在介紹滑輪之前,已經讓學生學習了杠桿的相關知識,為學習滑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滑輪的學習也為后續(xù)學習機械效率等內容做好了鋪墊,使得整個物理知識體系更加連貫和完整。2. 實驗探究豐富:教材注重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滑輪的工作原理和特點。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滑輪的工作原理,加深對滑輪知識的理解和記憶。3. 實例應用廣泛:教材通過列舉大量實例,展示了滑輪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廣泛應用。這些實例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滑輪知識。三、教學建議與策略1. 注重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滑輪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2. 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滑輪知識,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3. 強化練習鞏固:通過布置適量的練習題和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綜上所述,《滑輪》這節(jié)課教材內容豐富、結構清晰、特點鮮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滑輪知識,為他們的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022新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要求學生應能夠認識并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學生應了解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包括它們如何改變力的方向或大小。 學生應掌握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和組裝滑輪組的方法,并能解釋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應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并能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和總結兩者的異同。 學生應學會如何組裝和調試滑輪組,通過實際操作提升物理實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和熱愛,增強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引導學生認識到滑輪等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它們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4.實驗與活動要求: 學生應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人類利用滑輪等簡單機械的歷史和發(fā)展,以及這些機械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培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學習目標:1. 知識與技能: 識別并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基本概念、結構和工作原理。 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在改變力的方向和省力方面的作用。 學會使用滑輪組,理解滑輪組在提升重物時的優(yōu)勢。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和觀察,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并總結規(guī)律。 學習運用觀察、對比和分析的方法,研究滑輪在簡單機械中的應用。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滑輪作為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體會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培養(yǎng)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和熱愛,激發(fā)探索物理世界的熱情。核心素養(yǎng):1.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鼓勵他們通過觀察和實驗來驗證物理規(guī)律,形成嚴謹?shù)目茖W思維。2. 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使他們能夠獨立完成滑輪相關的實驗,并分析和解釋實驗現(xiàn)象。3.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想象力,鼓勵他們在理解和掌握滑輪知識的基礎上,嘗試設計和制作簡單的滑輪裝置,解決實際問題。學情分析 一、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在八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牛頓運動定律、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對于力的合成與分解、杠桿原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些知識點是理解滑輪工作原理和應用的基礎。二、學生對滑輪的認知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滑輪,如升旗的旗桿、工地上的起重機等,但對滑輪的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可能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出發(fā),逐漸深入到滑輪的工作原理和應用。三、學生學習可能遇到的難點1. 滑輪組的工作原理:滑輪組由多個滑輪組成,其工作原理相對復雜,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2. 滑輪組的受力分析:在滑輪組中,繩子繞過滑輪的方式不同,會導致受力情況的變化。學生需要能夠準確分析滑輪組的受力情況,才能理解其工作原理。3. 滑輪組的效率問題:滑輪組的效率與摩擦力、滑輪的重力等因素有關,學生需要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滑輪組的效率。四、教學策略建議1. 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展示滑輪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2. 實驗教學:利用滑輪實驗裝置,讓學生親手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加深對滑輪工作原理的理解。3. 逐步深入:從單個滑輪開始講解,逐步引入滑輪組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學習滑輪這一章節(jié),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還能夠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和熱愛。同時,通過團隊合作和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重點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基本特點、實質?;喗M的使用和組裝。難點 使用和組裝滑輪組、理解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及省力效果材料準備 滑輪、鉤碼、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PPT演示圖片:健身器材、鐵路電線桿拉線配重圖、起重機吊起集裝箱。教師: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一種裝置,它也是一種簡單機械,這就是滑輪。PPT演示漫畫:請大家觀察這幅漫畫,它在引起我們發(fā)笑的同時,其實也揭示了一個簡單的科學道理,這個道理就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題——滑輪有關。學過了滑輪的知識,你就可以根據(jù)滑輪的工作特點來解釋這幅漫畫中蘊含的物理原理了。下面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開始我們的新課程吧。 觀察圖片。聆聽講解。 利用漫畫引入新課,引發(fā)學生興趣。講授新課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師:首先,大家觀察一下你手中的滑輪,可以看它的結構。PPT演示圖片:講解:滑輪就是一種周邊有槽,可以繞著裝在框子里的軸轉動的輪子?;喌牟劾锟梢源┥侠K子。請同學兩個人合作,將繩子穿進槽里,然后,一個人拿著滑輪,另一個人來回拉動繩子,體會滑輪的工作狀態(tài)。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PPT演示圖片: 教師:第一幅圖是在建筑工地航經常遇到的情景,工人師傅使用滑輪將建筑材料提高。第二幅圖我們就更熟悉了,旗桿的頂端都會裝有一個滑輪。演示使用定滑輪的動畫。提問:在提升重物時,你看到的滑輪有沒有運動?那么,結合教材,請回答:什么是定滑輪?好,接下大家觀看下面的圖片:第一幅圖,也是工人師傅使用滑輪提升重物的方法,第二幅圖是帶有電動機的滑輪,看一看它們工作時的特點。演示動畫:提問:這次與上一次比較,滑輪在工作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對,像這樣使用的滑輪就叫動滑輪。探究動滑輪的特點教師:下面我們先來通過實驗探究定滑輪的工作特點,主要從是否能省力,是否能改變力的方向,是否能省距離幾個方面進行探究。提問:根據(jù)探究的要求,你覺得需要測量的量有哪些? 講解:很好 ,測量物體的重力和繩端的拉力可以比較是否省力。測量物體上升的高度和繩端移動的距離可以比較是否繩距離。那么,我們每個小組四名同學,大家一起來組裝定滑輪,實驗時,一名同學負責操作;一名同學測量負責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名同學負責測量物體上升的高度和繩端移動的距離;一名同學負責記錄數(shù)據(jù)。最后大家合作分析數(shù)據(jù),然后宣布你們小組的實驗結論。知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動滑輪的工作特點教師:剛才我們探究了定滑輪的工作特點,同學們完成的非常好,接下來,大家繼續(xù)探究動滑輪的工作特點。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操作不當?shù)牡胤?,并分析這樣做對實驗的影響?;喗M教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根據(jù)探究結論,大家思考:使用動滑輪能省力,能不能省距離? 對,就像使用杠桿一樣,省了力就要費距離,由于功等于力和距離的乘積。那么使用機械能不能省功?定滑輪可以改變方向,但不能省力,而動滑輪能省力卻無法改變力的方向,如果我們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該怎樣做?教師:對,動滑輪和定滑輪結合起來就組成滑輪組。接下來,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器材組裝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并用它來提升重物。分析你的滑輪組重物是有幾段繩子承擔的?通過實驗分析你的滑輪組繩端的拉力和物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分析你的滑輪組繩端移動的距離與物體上升的高度之間的關系。教師:根據(jù)我們各組的實驗,如果組成滑輪組的動滑輪的個數(shù)是1,那么,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shù)是2或3。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如果動畫輪的個數(shù)為2、3……找出繩子段數(shù)與動滑輪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設動滑輪的個數(shù)為N,繩子的段數(shù)為n)教師:根據(jù)我們的實驗和大家作圖,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對,這個規(guī)律我們可以用“奇動偶定”來加以記憶。其它簡單機械教師:同學們,簡單機械有很多種,根據(jù)其工作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杠桿類簡單機械,像我們學過的杠桿、滑輪等;另一類是斜面類簡單機械比如斜面、螺旋、劈等。接下來請大家閱讀教材83和84頁內容,分析書上列舉的生活中實例,它們是怎樣省力的?省了距離還是費了距離?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閱讀。對輪軸和斜面進行簡單講解。 觀察滑輪,分析其結構。按老師要求完成活動?;卮穑簺]有。回答:工作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卮穑夯喓椭匚镆黄鹕仙;卮穑盒枰獪y量物體的重力和繩端的拉力;物體上升的距離和繩端移動的距離。進行實驗。宣布結論: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進行實驗。宣布結論: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但是要費一倍距離,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回答:不能。回答:使用機械不能省功。回答: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結合起來使用。進行實驗?;卮穑褐匚镉?(或3)段繩子承擔;拉力是重力的(或);繩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高度的2倍(或3倍)。練習并找規(guī)律。回答:n = 2N+1回答:如果繩子接在動滑輪上n為奇數(shù),如果接定滑輪,則n為偶數(shù)。閱讀教材。分析教師提出的問題。聽教師講解。 讓學生接觸實物,親身體驗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增強感性認識。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培養(yǎng)總結歸納能力。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動手實驗能力和分析總結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堂練習 PPT演示習題。要求學生完成習題。指定學生回答,公布答案。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講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習題內容:如圖所示,使用定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1最小 B. F2最小 C. F3最小 D. 三個力一樣大2.分別使用圖中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3.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400牛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B. 人將繩子拉過1米,物體也上升1米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牛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4.下圖是使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動力最小的是( )5.要利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1200N的物體,而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00N不計滑輪自身重和摩擦,則所用滑輪中至少使用( )A. 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 B. 一個定滑輪、兩個動滑輪C. 兩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 D. 兩個定滑輪、兩個動滑輪6.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個重物,滑輪重、繩重、摩擦力均不計,下圖中的幾種組合中,最省力的組合是( )7.如圖所示,物體重G=50N,在F=5N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勻速運動,若不計細繩與滑輪的摩擦,則物體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向 。8.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式。 完成習題?;卮饐栴}。聆聽教師講解。記筆記。答案1:D答案2:A答案3:C答案4:D答案5:B答案6:C答案7:10、右答案8: 鞏固新知。了解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定滑輪、動滑輪的定義、特點;還學到了滑輪組的組裝和使用方法。下面就今天學到的內容,請談一談自己有哪些收獲。同學發(fā)言時,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偨Y本課的知識點。 談收獲。聆聽教師點評。補充筆記。 鞏固新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板書 12.2滑輪定滑輪定滑輪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定滑輪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定滑輪實質:等臂杠桿動滑輪定義:軸可以和被提起的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特點: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且費距離。3.實質:動力臂為阻力臂的2倍的杠桿?;喗M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滑輪組?;喗M的組裝——“奇動偶定”輪軸和斜面輪軸:由輪和軸組成,實質為杠桿。如螺絲刀、自行車把、汽車方向盤等。斜面:可以省力,如盤山公路。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了解起重機:查閱資料,了解起重機的類型和工作特點,在班級分享。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教學反思 1.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來看,按照教材的順序,先介紹了滑輪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然后講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安排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滑輪的相關知識。然而,我也意識到,在引入滑輪的概念時,我可以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或者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滑輪有更直觀的認識。2.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講授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實驗操作,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滑輪的工作原理。然而,在實驗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實驗步驟和操作技巧掌握得不夠熟練,導致實驗效果不理想。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訓,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方法。3.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上,我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較為被動,不愿意主動參與討論。針對這個問題,我需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營造一個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4.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輪的相關知識;二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三是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分層作業(yè).doc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教學設計.doc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