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鸚鵡 單元 第4單元 學科 音樂 年級 八年級學習 目標 1.了解菲律賓民間音樂文化,能初步辨識《鸚鵡》樂曲的風格特點。 2.欣賞并學習《鸚鵡》樂曲,通過聆聽、感受、模仿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學情 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對于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有初步的認識。但由于生活經驗和音樂背景的限制,對于菲律賓民間音樂可能了解較少。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音樂文化的滲透和感受體驗。教材 分析 本課選取了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亞洲弦歌第5課時《鸚鵡》作為教學內容。《鸚鵡》是一首菲律賓民間樂曲,以其獨特的安格隆音樂形式而著稱。安格隆是一種菲律賓特有的竹制樂器,以其清脆悅耳的聲音深受人們喜愛。通過欣賞這首樂曲,學生可以了解菲律賓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感受其獨特的魅力。重點 感受《鸚鵡》樂曲的風格特點,辨識其獨特的音樂元素。難點 理解安格隆音樂形式的特點和表現方法,模仿演奏安格隆樂器。教學器材 1.音響設備:用于播放《鸚鵡》樂曲。 2.安格隆樂器模型或圖片:用于展示安格隆樂器的外觀和構造。 3.多媒體設備:用于展示菲律賓民間音樂的視頻或圖片資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菲律賓民間音樂的視頻或圖片資料,介紹菲律賓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音樂特色。 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嗎?它有什么特點?” 觀看視頻或圖片資料,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題,為學習新內容做鋪墊。講授新課 播放《鸚鵡》樂曲,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并感受其風格特點。 介紹安格隆樂器的構造和演奏方法,展示安格隆樂器模型或圖片。 講解《鸚鵡》樂曲中安格隆的運用和音樂元素的特點。 4.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安格隆樂器的模仿演奏,體驗音樂魅力。 1.聆聽《鸚鵡》樂曲,感受其風格特點。 2.觀察安格隆樂器模型或圖片,了解其構造和演奏方法。 3.跟隨教師講解,理解《鸚鵡》樂曲中安格隆的運用和音樂元素的特點。 4.分組進行安格隆樂器的模仿演奏,感受音樂表現力和樂趣。 1.引導學生深入感受《鸚鵡》樂曲的風格特點,理解安格隆音樂形式的表現方法。 2.通過模仿演奏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拓展提高 播放其他菲律賓民間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比較不同作品之間的風格差異和共同點。 提問學生:“你們覺得菲律賓民間音樂有什么獨特的魅力?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首?” 2.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于菲律賓民間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1.聆聽其他菲律賓民間音樂作品,感受其風格差異和共同點。 2.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加深對菲律賓民間音樂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欣賞了菲律賓民間樂曲《鸚鵡》,了解了安格隆音樂形式的特點和表現方法。通過聆聽、感受、模仿等活動,我們深入感受了菲律賓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和探索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感受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板書 《鸚鵡》 風格特點:清新明快、活潑熱烈 安格隆樂器:竹制、清脆悅耳 音樂元素:獨特的節奏和旋律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欣賞《鸚鵡》樂曲和介紹安格隆音樂形式,使學生初步了解了菲律賓民間音樂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和音樂元素,通過模仿演奏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