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地球與宇宙領域教學指導1.主要概念陰、晴、雨、雪、風等都是天氣現象;使用工具有:課程標準、教材、教參2.知識關聯 空氣是流動的,空氣流動形成風,對于風的大小有所感知。一下 第一單元《空氣》 一年有春夏秋冬4個季節,不同季節溫度不同,景物不同。二上 第二單元《太陽和月亮》 天氣是之后學習氣候的基礎。三下 第六單元《天氣和氣候》二、教學設計“多樣的天氣”課堂教學設計課題 7.多樣的天氣版本信息 五四制青島版小學科學 年級 二年級下冊課型 模擬實驗對比實驗概念課科學史 設計者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分析 1.課標摘錄 10.1知道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10.1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氣包圍著,大氣是運動的。 2.課標分析 天氣:某一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天氣現象: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教材分析 本課是青島出版社《科學》二年級下冊第7課的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空氣》和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太陽和月亮》相關知識的延伸,也為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天氣與氣候》打下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空氣是流動的,空氣流動形成風,對于風的大小有所感知。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4個季節,不同季節溫度不同,景物不同。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知識基礎。 本課以學生對天氣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通過研究“天氣”使學生感悟到研究天氣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習 目標 1.能說出常見的天氣現象,能識別天氣預報中常見的天氣符號,并能用天氣符號記錄天氣。 2.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口述、畫圖等方式,交流對天氣的觀察結果。 3.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天氣變化表現出探究興趣,樂于表達和分享。教學重難點 用陰、晴、雨、雪、風等來科學描述天氣現象。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搜集不同天氣的圖片以及有關天氣的諺語。 2.學生準備:搜集自己最喜歡的天氣的照片或圖片。信息技術 應用 技術支持:問卷星影音剪輯課件拼合影音錄制其他( ) 認知工具:環境創設自主學習探究知識建構協同情感體驗激勵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煉信息分析信息評價邏輯思維訓練辯證思維訓練辯論 情境建構其他( )教學過程課前預學 學生提前搜集多種天氣現象的圖片。課中展學活動一、 認識常見天氣現象1.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圖片,選出有代表性的圖片全班展示,并進行交流分享。 2.師生交流:這些天氣現象有哪些特點 得出結論:陰、晴、雨、雪、風等都是天氣現象。 評價任務是否用自己的語言完整描述圖片中的天氣特點。 是否能通過交流分享知道常見的天氣現象。活動二、 設計天氣符號學生設計天氣符號 (1)教師可適當提出設計圖案的要求,比如簡單、直觀等。 (2)小組內交流,比一比誰的符號設計得好,并說一說為什么。 2.學習天氣符號 教師出示電視臺播報天氣時常用的天氣符號,引導學生找到天氣符號的特點和規律。 3.觀察、記錄天氣 (1)學生用天氣符號記錄昨天和今天的天氣。 (2)爭當小小播報員。 教師出示不同的天氣記錄,學生模仿天氣播報員進行播報。 評價任務是否敢于大膽設計,能用自己的想法進行繪畫。 小組交流能否完整的表達自己想法,對設計的天氣符號進行合理的評價。 3.能否用天氣符號正確地描繪、記錄天氣。課后延學 記錄一周的天氣現象。教師提示學生用天氣符號記錄一周的天氣情況,填寫在活動手冊上,一周后講行展示、匯報。知識圖示或思維導圖教學反思 目標——問題——歸因——改進:課堂檢測連一連雷陣雨 陰 小雪 晴記錄單記錄單時間 地點天氣(寫一寫,畫一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