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二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5.4防火墻教學目標1.了解防火墻的防護原理,體現了對信息意識核心素養的培養; 2.掌握個人防火墻配置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感。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防火墻的概念;2.防火墻功能; 3.防火墻的類型。教學難點: 1.防火墻工作原理。教學過程【導入】播放《數據進入電腦》視頻。 提問:該如何預防或組織惡意數據的入侵? 引出“防火墻”,說明本課所學知識點:防火墻的概念、功能及其類型,闡述學習要求。 【知識點講解——概念】用圖示講解“什么是防火墻?”。 防火墻:協助確保信息安全的設備或軟件,保障系統的安全。 提問:那么防火墻具體可以實現哪些功能呢?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知識點講解——功能】通過實例來認識防火墻的四大功能。 1.網絡安全的保障。 2.強化網絡安全策略。 3.對網絡存取和訪問進行監控統計。 4.防止內部信息的外泄。 提問:你知道防火墻如何實現上述功能呢? 回答:包過濾、狀態檢測和代理服務。 【知識點講解——類型】防火墻分為軟硬件的類型,根據分類條件的規則,又分成了不同的類型,接下來主要認識2種分類下的防火墻。(舉例講解) 1.根據作用范圍分類: (1)個人防火墻:運行在 PC 上,用于監控 PC 和外網的通信信息。 (2)網絡防火墻:網絡防火墻是一種獨立的設備,通常使用硬件形式,為網絡內所有用戶提供整體的邊界安全防護。 2.根據控制所用協議分類: (1)網絡層防火墻:也稱包過濾防火墻。對接送和發送的IP包(包含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源目的端口號、接口等)應用一些規則,決定傳遞還是丟失該包。 (2)應用層防火墻:結合具體的示例 1)概念:即應用層網關,更安全,但效率低;在“TCP/IP”協議族的“應用層”運作;可攔截進出某應用程序的所有封包;可以完全阻絕外部的數據流進入受保護的機器。 2)關鍵技術:Raw(數據包狀態跟蹤)、Nat(網絡地址轉換)、Filter(ip包過濾)、Mangle(路由標記)。 3)工作原理:數據進入應用層后,會經歷多道關卡,每一道關卡有多個規則,數據報文必須按順序一個一個匹配這些規則決定是否通過。在這些過程中會通過不同的鏈。 【學習任務】繪制知識點思維導圖 【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