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13.《地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了解地震帶來的危害;2、理解地震的成因 ;3、知道地震發生時如何應對,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識。科學探究目標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2、能用簡單器材做模擬地震成因實驗;3、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過程和結果;4、能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結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愿意合作交流;2、喜歡大膽想象;3、崇尚偉大的抗震精神,為祖國的強大而感到自豪。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培養學生應急自救的適應能力和臨危不亂的心理品質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搜集、查閱、整理資料和模擬實驗理解地震的成因。教學難點理解地震的成因教學方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學法指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教學準備:學生準備:毛巾、樹枝、有關地震方面的知識資料教師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究欲望師: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一個視頻。(播放汶川地震視頻 PPT2)師:視頻中是什么災難造成這么大的危害?生:地震。師:是的。剛才同學們觀看的是 2008年 5月 12日 14時 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 8.0級大地震場景,看完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想說的?(生自由發言)生 1:地震發生時的場景太可怕了。生 2: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害。......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地震》,了解地震的奧秘。(板書課題:13、地震)二、課前展示:地震知識匯報交流師:同學們,你搜集了哪些有關地震的知識?下面請同學們匯報一下。(指名學生回答)生 1:我想知道地震是怎樣發生的?生 2:地震可以預防嗎?地震發生前有先兆嗎?生 3:我知道地震發生時會很危險,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逃生?生 4: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地震波,它們是縱波與橫波,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傳播速度快。縱波先到達地面,在震中區,人們會感到上下顛簸,接著橫波到達,人們會感到左右搖晃。(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橫波與縱波圖片,介紹橫波與縱波的區別)生 5: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地球上有很多地震帶,地震帶上很容易發生地震。(學生展示搜集到的中國與世界地震分布圖)生 6: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已經發生的地震有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生 7:通過上網查詢,我知道地震有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的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樣。(學生介紹地震等級分類)......師:同學們想知道和了解的地震知識可真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地震的奧秘吧。三、活動過程活動一:了解地震帶來的危害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地震帶給人們的危害吧。請大家接著觀看地震后的災難場景。1、總結歸納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和次生災害。板書:地震危害直接災害看視頻搜集資料次生災害看圖片2、介紹防災減災日的知識。師:同學們,為了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全社會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我國政府從 2009年開始,把每年的 5月 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并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教育活動。你知道今年是第幾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口號是什么?你知道今年防災減災宣傳周的起止時間嗎?(指名學生回答)活動二:硏究地震的成因1.猜想地震成因出示地震以后造成的巖層彎曲、巖層斷裂兩幅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這兩幅圖的巖層各有什么特點。生 1:第一幅圖中,巖層發生了彎曲變形。生 2:第二幅圖中,巖層發生了斷裂。師:大家猜想一下,地下的巖層為什么會發生彎曲變形和斷裂?生 1:我認為與地球內部壓力有關,在地球內部壓力的作用下,巖層會逐步發生彎曲變形。生 2:當地下巖層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時,我認為巖層會發生斷裂。師:這兩位同學的猜想正確嗎?怎么證明他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大家能設計模擬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猜想嗎?(PPT15)2.設計模擬實驗(1)小組設計實驗,研究地震成因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地震成因的模擬實驗。實驗設計提示:①、用什么實驗材料代替巖層?②、地球內部壓力用什么代替?(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設計實驗)(2)學生分組演示模擬實驗。師:哪個小組來演示你們的模擬實驗?(選不同的小組上臺演示模擬實驗,邊做邊說,補充完善)提示實驗注意事項①注意安全,分工合作②仔細觀察現象,得出實驗結論。③實驗完畢,整理好實驗器材。一)、用毛巾演示模擬實驗,模擬巖層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發生變形。生 1:我們小組用毛巾演示模擬實驗,模擬巖層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發生變形。我們的實驗方法是:把毛巾整齊地疊放在一起,平鋪在桌面上,用兩手分別壓住毛巾兩端,慢慢向中間擠壓,觀察毛巾會發生什么變化。生 2:在實驗中,毛巾模擬地殼中的巖層。生 3:實驗中,用兩手擠壓毛巾,模擬地球內部的壓力對巖層的擠壓。生 4:實驗現象:毛巾會發生褶皺變形。生 5:實驗結論:地殼中的巖層受到地球內部的壓力會發生變形。二)、用干樹枝演示模擬實驗,模擬巖層承受不住地球內部壓力發生斷裂。生 1:我們小組用干樹枝演示模擬實驗,模擬巖層承受不住地球內部壓力發生斷裂。我們組的實驗方法是:用手握住干樹枝的兩端,用力將它壓彎,觀察現象。生 2:在實驗中,干樹枝模擬地殼中的巖層。生 3:用力將樹枝壓彎,模擬巖層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會發生彎曲變形。生 1:繼續用力,樹枝彎曲變形更大了,當樹枝承受不住壓力時,會聽到“啪”的一聲,樹枝折斷了。生 4:(問生 1)干樹枝折斷的瞬間,你的手有什么感覺?生 1:雙手感到震得有點麻。生 5:實驗結論:地殼中的巖層承受不住地球內部壓力時會斷裂。3.觀看地震成因視頻,總結地震成因板書:地震成因:猜想視頻模擬實驗圖片活動三:地震發生時如何應對?師:地震的破壞力巨大,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減少災難的發生呢?1、學生談談自己了解的應對地震方法。2、介紹地震自救知識學校避震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旁!不要到陽臺上去。家庭避震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公共場所避震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戶外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3、遇到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應怎樣逃生?(1)師:當地震發生后,有時會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災害,面對這樣的災害,我們應該怎樣逃生呢 (2)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并用畫圖示的方法說明。(3)師生總結逃生方法。遭遇崩塌、滑坡、泥石流時,應選擇與崩塌、滑坡、泥石流運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逃離危險區,絕不能順著其運動的方向逃生。板書:地震應對方法:圖示四、評價總結1、師生談話:通過這節課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2、師結合板書總結升華。師:通過板書總結知識點,指出:要想減少地震的危害,我們必須加強學學習,掌握更多的地震應對方法。在我們國家,不論哪里發生地震,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都會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精神,譜寫出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事跡,黨領導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使災區人民重建家園,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強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成為一個小小的地震宣傳員,回到家后,向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宣傳地震救災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防震救災的能力,大家愿意去做嗎?生:(齊答):愿意!五、拓展活動設計家庭地震避險預案。師:課下,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結合自身實際,設計一個家庭地震避險預案,大家能試一試嗎?生:(齊答)能!板書設計:13 地震地震危害 看視頻 搜集資料 看圖片地震成因猜想模擬實驗看視頻看圖片地震應對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