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手藝人的“守藝—走訪泥塑非遺傳承人李健東單元 第五單元 《淳樸之情—— 民間美術》課型 美術鑒賞 課 時 單元主題二年級 高一 授課教師基本 問題 深入走訪當地民間藝人,讓他們親身感受本地民間美術的魅力,增強學生對當地民間美術 特征和文化寓意的理解。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家鄉民間美術的現狀 ②淮北的民間美術特征和文化寓意 ③當地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2、過程與方法: ① 自主探究 ② 實地走訪 ③ 實踐創作 ④ 微課制作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悟當地民間美術種類以及特征 ②感受當地民間美術特征和文化寓意 ③發揚傳承精神教 學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民間美術在家鄉的體現 2 、本地民間美術的人文內涵 3 、如何繼承與發揚民間美術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 準備 教學資料、多媒體課 件 、 微 課 學 習 任 務 單 學生量化評價表。 文化調研 準備學習用具 準備上課 調動情緒導 入 新 課 班分四組, 每組放著 當地民間美術作品(虎頭 帽、剪紙、泥塑等) ,讓學 生觀察和感受民間美術表 現形式, 鼓勵大家分組探 究 。 選出四組小組長 和記錄員和匯報員。 通過分組, 讓學生明確此 次的探究任務做到有底放失。老師帶領分組整體觀 察和感受。 各組觀看、研究、 討論、回答。 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本 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種 類以及特征。導入新課:手 藝人的“守藝—走訪泥塑非 遺傳承人李健東。走訪探究新知(一) 教師播放走訪視頻。 提問;探尋李氏泥塑文化 根源? 通過觀看對民間 藝人泥塑非遺傳承人 李健東的走訪、調 查、整理。 通過走訪得知李建東父 親李正卿出生于臨渙鎮四里 村人。家族幾輩人從事寺廟神 塑創作, 塑造大量膾炙人口的 泥塑人物形象走訪探究新知(二) 教師播放走訪視頻。 提問;李氏泥塑是如何傳 承發展? 通過觀看、分 析、討論和理解。 李建東現在作為李氏泥 塑的第七代傳人, 挑起了傳承 的大梁, 從小看到父輩做泥塑 活, 對泥塑喜愛有加, 轉思路、 接地氣, 更生活, 是他的創作 理念, 一大批現實生活的人和 事體現他的作品里,走訪探究新知(三) 教師播放走訪視頻。提問; 李氏泥塑實踐創作? 通過泥塑工具講 解和參與實踐創作。 引導和啟發學生:泥塑 技法流傳至今,不僅僅是歷 史的延續,更是對其精神文 化的一種發揚。走訪探究新知(四) 教師播放走訪視頻。提問; 李氏泥塑現狀與保護? 通過觀看、分 析、討論和回答。學 生以自己的語言講述 現狀與保護。 啟發、引導學生關注李 氏泥塑現狀并引起學生保護 意識。探究新知(五) 教師播放本地非遺傳承人 視頻。 ①淮北 “ 宗氏剪紙 ” 非遺傳承人韓學敏 ②淮北香包布藝非遺 要求學生組成調研實地走訪 和調查四位本地非遺傳承人,傳承人楊海玲 ③淮北藍染非遺傳承 人牛寶琦 ④淮北北 “ 老德興 ” 非遺銀匠傳承人劉飛 感受文化根源, 培養家鄉自豪 感。板 書 設計 手藝人的“守藝 —走訪泥塑非遺傳承人李建東1、文化根源 2、傳承創新 3、實踐創作 4、傳承保護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被忽視, 一些傳統的“慢”手藝被孤立 和遺忘。本地傳統泥塑很難走出市場,這也導致徒弟們無法在學習技藝的同時保 證自己的生活,因此傳統技藝的保存與傳承受到了巨大的挑戰。慶幸國家近年來 非常重視“非遺”文化的發展,這些傳統技藝又被重視了起來。雖得到了保護, 但是傳承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同學們,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本地民間美 術,這是我們這代人責任和使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