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2:水循環〖備考指導〗從歷年高考題看本專題考點占的比重特別高,重難點主要集中在水循環的類型和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影響水循環的主要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等幾個主要的方面。水循環是地球上一個持續不斷且至關重要的自然過程,它不僅影響著全球的水資源分布,也對氣候、生態和地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水循環,地球上的水資源得到了不斷的凈化和再分配,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的生存環境。通過水循環示意圖及變形圖,能夠識別水循環的環節及類型,形成關于水量平衡的要素思維與主導要素思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真題回顧〗(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為長江兩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數據圖,懸沙是指河水中懸移的泥沙,甲地為雨養農業(無人工灌溉,僅靠自然降水作為水分來源的農業生產)區。圖2為圖1中甲地某年土壤鹽分變化圖,土壤電導率值越大鹽分越高。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庫的建成蓄水,對其下游河段輸水輸沙能力造成一定影響。水庫下泄水流攜帶的泥沙越少,對河床沖刷越強。河口土壤的水鹽變化深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制約,土壤鹽分過高,會對低耐鹽作物造成危害。(3)試從水循環角度說出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答案】(3)引水灌溉;開挖溝渠排水;人工降雨、覆蓋地膜、植被覆蓋、建防曬網、建大棚。【解析】(3)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將土壤表層的鹽分淋洗下去;開挖溝渠排水,促進土壤鹽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強土壤淋溶作用等。〖基礎知識〗1、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種形態的水,在太陽輻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過水的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落、下滲和徑流等環節,不斷發生的周而復始的運動過程(水相不斷轉變的過程)。2、水循環的類型和主要環節:類型 主要環節海陸間循環 水汽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海上內循環 水汽蒸發、降水陸地內循環 水汽蒸發、植物蒸騰、降水3、水循環環節的主要影響因素(1)影響蒸發的因素(2)影響降水的因素(3)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海洋上空的水汽陸地(4)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分析影響因素 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年降水量 決定地表徑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支流數量) 同地表徑流大小呈正相關植被 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土壤性狀) 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沙質土壤區,河水易下滲,會減少地表徑流量蒸發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對地表徑流影響大人類活動 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少(5)影響下滲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可參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的因素,并重點考慮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因為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眾多,儲存有眾多的地下水。4.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影響 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徑流 人類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河改陸、圍湖造田等一系列針對河流、湖泊的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地表徑流的自然分布狀態影響地下徑流 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局部地區的地下工程建設都不可避免地對地下徑流產生影響,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鐵路的修建破壞滲流區的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透方向等影響局部地區大氣降水 如人工降雨影響蒸發 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影響下滲 城市鋪設滲水磚,可增加下滲;城市路面硬化,可減少下滲5、水循環的地理意義(1)把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有機地聯系成一個龐大的系統。(2)使地球上各種水體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3)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直接影響各地的天氣過程,乃至區域的基本氣候特征。(4)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5)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押題預測〗綠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儲存并以蒸發(蒸騰)即綠水流形式返回大氣的水,它是溝通陸地、陸生生態系統以及大氣的橋梁。綠水陸地內循環率是某分區的綠水流通過該區域的陸地內循環留在該區域的比例。不同自然和人類生態系統,即不同的覆被類型,貢獻的綠水量有著明顯差異。下圖示意我國分區綠水陸地內循環率的多年平均及年際波動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青藏高原東部、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和青海湖周邊綠水陸地內循環率對應區域是( )A.M、N、G、H B.H、N、G、M C.H、M、N、G D.M、H、G、N2.主導H區域綠水貢獻的覆被類型是( )A.森林 B.耕地 C.草地 D.裸地3.增強M區域綠水流的合理措施是( )A.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B.跨流域調水,增加灌溉面積C.退耕還林,修筑梯田 D.保護和恢復草地生態系統【答案】1.D 2.B 3.D【解析】1.根據材料信息“綠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儲存并以蒸發(蒸騰)即綠水流形式返回大氣的水,它是溝通陸地、陸生生態系統以及大氣的橋梁。綠水陸地內循環率是某分區的綠水流通過該區域的陸地內循環留在該區域的比例。”可知,區域降水的水汽來源中外來的水汽越多,綠水陸地內循環率越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東部海拔較高,受海洋水汽補給少,綠水陸地內循環率高,對應M;青海湖周邊距離海洋較遠,受海洋水汽補給較少,綠水陸地內循環率較高,對應N;東北平原位于東部季風區,受海洋水汽補給量大,綠水陸地內循環率低,對應G;長江中下游平原降水量多于東北平原,受海洋水汽補給量更大,綠水陸地內循環率最低,對應H,所以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2.根據上題分析可知,H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該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為耕地,林地、草地、裸地占比較少、面積較小,所以對區域綠水貢獻的主要植被類型是耕地,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3.根據上題分析可知,M區域為青藏高原東部地區,區域自然環境惡劣,植被類型以草地為主,應保護和恢復草地生態系統,促進植被恢復,增強綠水流,D正確;不適宜植樹造林,A錯誤;該地海拔較高,難以跨流域調水,B錯誤;該地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退耕還林、修筑梯田,C錯誤。所以選D。【分析】在某一流域中,“綠水”(氣態水)的循環供給陸生生態系統,“藍水”(液態水)的循環供給水生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用水需求。“綠水”的循環反映了自然界“土壤-植物”生態系統的用水消耗。“藍水”在地表和地下流動,從山頂到山腳,從陸地到海洋。降水再循環率指的是局地蒸發的水汽凝結形成的降水量與總降水量的比例。下圖示意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年平均值的空間分布。研究表明,除羌塘高原外,青藏高原的其他區域降水再循環率夏季低于冬季。完成下面小題。4.青藏高原不同區域降水再循環率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A.海拔 B.下墊面性質 C.大氣環流 D.降水季節差異5.羌塘高原降水再循環率夏季高于冬季,主要是因為該地夏季( )A.水汽輸入較少 B.地下徑流豐富 C.蒸發蒸騰較強 D.降水強度較大6.推測青藏高原某小范圍內單位面積不同下墊面降水再循環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A.稀疏植被、森林、農田 B.森林、稀疏植被、農田C.農田、稀疏植被、森林 D.森林、農田、稀疏植被【答案】4.C 5.C 6.B【解析】4.由圖可知,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總體上西南低、東北高,這主要是因為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給青藏高原西南部帶來充足的水汽,西南部的降水更多地依賴外來水汽輸入,局地蒸發的水汽凝結形成的降水量占比較小,導致降水再循環率較低,與海拔、下墊面性質和降水季節變化關系不大,C正確,ABD錯誤。故選C。5.由圖可知,羌塘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環境極端高寒。夏季氣溫較高,地表蒸發和蒸騰較冬季強,為降水提供了較多的水汽,所以夏季降水再循環率較高,C正確;與冬季相比,夏季水汽輸送量較多,A錯誤;地下徑流對降水再循環率影響不大,B錯誤;降水再循環率指的是局地蒸發的水汽凝結形成的降水量與總降水量的比例,降水強度大不能說明降水再循環率高,D錯誤。故選C。6.森林植被和林下土壤含水率較高,蒸發總量較多,且植被蒸騰作用大,蒸發、蒸騰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在三種下墊面中最大,稀疏植被次之,青藏高原農田為旱地,農田土壤含水率低,對降水的貢獻在三者中最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分析】水循環的分類包括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環節包括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盆存留”是陜西省西成新區獨有的城市“海綿體”景觀(圖),由多個類似鐵籠的過濾網罩裝置組成,其周圍均稍微凹陷且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該裝置對于緩解城市內澇問題功不可沒。完成下面小題。7.陜西省西咸新區內澇多發的實質是( )A.降水量較大 B.降水強度大 C.地表徑流大 D.地下徑流大8.“盆存留”較周圍區域稍微凹陷,主要目的是( )A.道路規劃要求,追求美觀 B.利于暴雨時匯水,增加下滲C.利于綠植生長,減弱蒸發 D.防止土壤沙漠化,減少揚塵9.“盆存留”周圍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主要作用是( )①減弱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②攔污過濾地表徑流③增大地表晝夜溫差④減輕風力侵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7.C 8.B 9.A【解析】7.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因此,內澇的實質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出現大量積水的現象,即地表徑流大,C正確;降水量較大,降水強度大,如果排澇及時,也不會出現內澇,AB錯誤;城區硬質路面較多,下滲較小,地下徑流較小,D錯誤。故選C。8.留存盆較周圍地區稍微凹陷利于暴雨時匯水,增加下滲,B正確;美觀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A錯誤;“盆存留”中鋪設的石子有利于抑制雜草,不利于綠植生長,C錯誤;與防止沙漠化無關,D錯誤。故選B。9.“盆存留”周圍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可減緩流速,減弱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攔污過濾地表徑流,①②正確;增大地表晝夜溫差對該地意義不大,③錯誤;該區域鋪設石子對風力影響不大,鋪設石子主要是應對內澇,而不是風力侵蝕,④錯誤。故選A。【分析】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通過“盆存留”等科學設計不但安然度過暴雨襲擊,而且實現雨水重新利用,凸顯了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第聶伯河(下圖)發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部混交林地帶的沼澤地,河流先由北向南流,至基輔轉向東南流,到達扎波羅熱后再轉向西南流,先后流經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后在赫爾松西南30千米處注入黑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第聶伯河參與的水循環的主要類型是( )A.海上內循環 B.陸地內循環 C.海陸間循環 D.大氣內循環11.第聶伯河對烏克蘭的地理意義有( )①為當地提供豐富的水資源②促進水體更新③增加降水量④提高植被覆蓋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0.C 11.A【解析】10.讀圖可知,第聶伯河注入黑海,據此可判斷出其屬于外流河,因此水循環的類型主要是海陸間循環,C正確,ABD錯誤。故選C。11. 第聶伯河可為烏克蘭提供豐富的生產生活用水,①對;第聶伯河屬于外流河,水循環類型屬于海陸間循環,具有促進水體更新的作用,②對;第聶伯河不能夠改善烏克蘭整體的氣候條件,也無法增加降水量,對河流沿岸地區的氣候有一定的調節作用,③錯;第聶伯河也不能夠直接提高烏克蘭的植被覆蓋率,④錯。綜上分析,A正確,BCD錯誤。故選A。【分析】第聶伯河是歐洲東部的第二大河,歐洲第四大河,源出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第聶伯河向南流經白俄羅斯、烏克蘭,注入黑海。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洋淀是位于河北保定與滄州交界地區的一個湖泊群,由143個大小淀泊相互連通組成,這些淀泊屬于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的一部分,是華北平原上為數不多的大湖淀之一。如今白洋淀面臨嚴重的生態問題,需要依賴引黃河水來維持生存。“引黃濟淀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引黃河水入冀,補充白洋淀的生態水源,以滿足河北省和雄安新區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下圖為“引黃濟淀工程”線路示意圖。(1)指出白洋淀參與水循環的類型。(2)簡述“引黃濟淀工程”對白洋淀及周邊地區水循環環節的影響。(3)從泥沙角度,簡述“引黃濟淀工程”對黃河下游可能產生的影響。【答案】(1)海陸間循環。(2)增加白洋淀的水量(地表徑流量);增加白洋淀及周圍地區的蒸發量和降水量。(3)使黃河入海水量和入海泥沙量減少;使黃河位山引黃閘以下河段河床淤積量減少,河床抬高速度減緩;黃河三角洲泥沙淤積量減少,海水侵蝕加劇,三角洲面積縮小。【分析】本題以白洋淀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水循環雷州、跨流域調水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詳解】(1)據材料白洋淀“屬于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的一部分”,海河注入渤海,故白洋淀主要參與海陸間循環。(2)“引黃濟淀工程”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從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及影響蒸發量和降水量等方面來回答。“引黃濟淀工程”將黃河水引到白洋淀,增加了白洋淀的水量;白洋淀湖泊水量增多,湖泊及其周圍地區的蒸發量和降水量增加。(3)“引黃濟淀工程”對黃河下游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從對黃河泥沙、黃河水量及入海口三角洲的影響來回答。“引黃濟淀工程”將黃河水引到白洋淀,使黃河下游水量減少,黃河入海水量、入海泥沙量均減少;黃河位山引黃閘以下河段因水量和泥沙減少,河床淤積量減少;減緩河床抬高速度;入海泥沙減少,黃河三角洲淤積量減少,海水對海岸的侵蝕加劇,導致黃河三角洲面積縮小。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杭州亞運會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打造的拱野運河體育公園,集體育館、公園、商業配套于一體。該公園位于京杭大運河畔,保留原有的濕地、池塘水系,并設置了生物滯留帶,將水域環境與建筑完美融合。公園地面的鵝卵石下隱藏著雨水回收系統,用于場館噴泉、灌溉用水,每個月可以節省1000噸水。圖為拱墅運河體育公園的建筑設計簡圖。(1)分析杭州市推廣綠色建筑技術的原因。(2)從建設海綿城市的角度,分析拱墅運河體育公園的設計意義。(3)簡述綠色屋頂的生態功能。【答案】(1)杭州市人口密集、產業發達,耗能大;常規能源供應不足;經濟發達,資金雄厚;科技人才優勢明顯,有技術支撐;推進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2)保留原有濕地水域,提供蓄水環境;湖岸生物滯留帶能夠對地表徑流進行過濾凈化;鵝卵石可增加地表下滲;雨水回收系統可存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緩解用水緊張;建設下凹式綠地和公園水體,促進地表水匯集,避免內澇;綠色屋頂,削弱雨水徑流,避免內澇。(3)固碳釋氧、凈化空氣;隔熱保溫,降低建筑能耗;減弱雨水徑流,增加下滲;增加濕度。【分析】本題以杭州亞運會為背景材料,涉及工業的區位因素、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地理知識的能力。【詳解】(1)據材料可知,杭州市經濟發達,產業類型豐富且水平高,人口數量多,生活及產業發展用電量多;當地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不足;位于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發展綠色建筑技術需要的資金充足;杭州科技文化水平高,有多所國內一流的大學,科技人才優勢明顯,發展綠色建筑有相關技術支撐;采用綠色建筑可以減少碳排放,利于推進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2)據材料可知,該公園位于京杭大運河畔,保留原有的濕地、池塘水系,可以看出拱墅運河體育公園保留原有濕地水域,提供蓄水環境;設置了生物滯留帶,將水域環境與建筑完美融合,說明湖岸生物滯留帶能夠對地表徑流進行過濾凈化;公園地面的鵝卵石下隱藏著雨水回收系統,用于場館噴泉、灌溉用水,可以看出雨水回收系統可存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緩解用水緊張;圖中看出建設下凹式綠地和公園水體,有助于促進地表水匯集,避免內澇;圖中顯示為綠色屋頂,有助于削弱雨水徑流,避免城市內澇。(3)綠色屋頂有植被分布,可以起到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綠色植被可以起到隔熱保溫,從而降低建筑能耗,節約能源;綠色屋頂有助于增加下滲,減弱雨水徑流;綠色屋頂可以調節區域小氣候,增加空氣濕度。專題12:水循環〖備考指導〗從歷年高考題看本專題考點占的比重特別高,重難點主要集中在水循環的類型和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影響水循環的主要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等幾個主要的方面。水循環是地球上一個持續不斷且至關重要的自然過程,它不僅影響著全球的水資源分布,也對氣候、生態和地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水循環,地球上的水資源得到了不斷的凈化和再分配,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的生存環境。通過水循環示意圖及變形圖,能夠識別水循環的環節及類型,形成關于水量平衡的要素思維與主導要素思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真題回顧〗(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為長江兩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數據圖,懸沙是指河水中懸移的泥沙,甲地為雨養農業(無人工灌溉,僅靠自然降水作為水分來源的農業生產)區。圖2為圖1中甲地某年土壤鹽分變化圖,土壤電導率值越大鹽分越高。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庫的建成蓄水,對其下游河段輸水輸沙能力造成一定影響。水庫下泄水流攜帶的泥沙越少,對河床沖刷越強。河口土壤的水鹽變化深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制約,土壤鹽分過高,會對低耐鹽作物造成危害。(3)試從水循環角度說出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基礎知識〗1、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種形態的水,在太陽輻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過水的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落、下滲和徑流等環節,不斷發生的周而復始的運動過程(水相不斷轉變的過程)。2、水循環的類型和主要環節:類型 主要環節海陸間循環 水汽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海上內循環 水汽蒸發、降水陸地內循環 水汽蒸發、植物蒸騰、降水3、水循環環節的主要影響因素(1)影響蒸發的因素(2)影響降水的因素(3)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海洋上空的水汽陸地(4)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分析影響因素 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年降水量 決定地表徑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支流數量) 同地表徑流大小呈正相關植被 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土壤性狀) 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沙質土壤區,河水易下滲,會減少地表徑流量蒸發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對地表徑流影響大人類活動 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少(5)影響下滲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可參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的因素,并重點考慮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因為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眾多,儲存有眾多的地下水。4.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影響 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徑流 人類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河改陸、圍湖造田等一系列針對河流、湖泊的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地表徑流的自然分布狀態影響地下徑流 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局部地區的地下工程建設都不可避免地對地下徑流產生影響,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鐵路的修建破壞滲流區的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透方向等影響局部地區大氣降水 如人工降雨影響蒸發 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影響下滲 城市鋪設滲水磚,可增加下滲;城市路面硬化,可減少下滲5、水循環的地理意義(1)把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有機地聯系成一個龐大的系統。(2)使地球上各種水體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3)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直接影響各地的天氣過程,乃至區域的基本氣候特征。(4)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5)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押題預測〗綠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儲存并以蒸發(蒸騰)即綠水流形式返回大氣的水,它是溝通陸地、陸生生態系統以及大氣的橋梁。綠水陸地內循環率是某分區的綠水流通過該區域的陸地內循環留在該區域的比例。不同自然和人類生態系統,即不同的覆被類型,貢獻的綠水量有著明顯差異。下圖示意我國分區綠水陸地內循環率的多年平均及年際波動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青藏高原東部、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和青海湖周邊綠水陸地內循環率對應區域是( )A.M、N、G、H B.H、N、G、M C.H、M、N、G D.M、H、G、N2.主導H區域綠水貢獻的覆被類型是( )A.森林 B.耕地 C.草地 D.裸地3.增強M區域綠水流的合理措施是( )A.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B.跨流域調水,增加灌溉面積C.退耕還林,修筑梯田 D.保護和恢復草地生態系統降水再循環率指的是局地蒸發的水汽凝結形成的降水量與總降水量的比例。下圖示意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年平均值的空間分布。研究表明,除羌塘高原外,青藏高原的其他區域降水再循環率夏季低于冬季。完成下面小題。4.青藏高原不同區域降水再循環率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A.海拔 B.下墊面性質 C.大氣環流 D.降水季節差異5.羌塘高原降水再循環率夏季高于冬季,主要是因為該地夏季( )A.水汽輸入較少 B.地下徑流豐富 C.蒸發蒸騰較強 D.降水強度較大6.推測青藏高原某小范圍內單位面積不同下墊面降水再循環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A.稀疏植被、森林、農田 B.森林、稀疏植被、農田C.農田、稀疏植被、森林 D.森林、農田、稀疏植被“盆存留”是陜西省西成新區獨有的城市“海綿體”景觀(圖),由多個類似鐵籠的過濾網罩裝置組成,其周圍均稍微凹陷且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該裝置對于緩解城市內澇問題功不可沒。完成下面小題。7.陜西省西咸新區內澇多發的實質是( )A.降水量較大 B.降水強度大 C.地表徑流大 D.地下徑流大8.“盆存留”較周圍區域稍微凹陷,主要目的是( )A.道路規劃要求,追求美觀 B.利于暴雨時匯水,增加下滲C.利于綠植生長,減弱蒸發 D.防止土壤沙漠化,減少揚塵9.“盆存留”周圍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主要作用是( )①減弱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②攔污過濾地表徑流③增大地表晝夜溫差④減輕風力侵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聶伯河(下圖)發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部混交林地帶的沼澤地,河流先由北向南流,至基輔轉向東南流,到達扎波羅熱后再轉向西南流,先后流經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后在赫爾松西南30千米處注入黑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第聶伯河參與的水循環的主要類型是( )A.海上內循環 B.陸地內循環 C.海陸間循環 D.大氣內循環11.第聶伯河對烏克蘭的地理意義有( )①為當地提供豐富的水資源②促進水體更新③增加降水量④提高植被覆蓋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洋淀是位于河北保定與滄州交界地區的一個湖泊群,由143個大小淀泊相互連通組成,這些淀泊屬于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的一部分,是華北平原上為數不多的大湖淀之一。如今白洋淀面臨嚴重的生態問題,需要依賴引黃河水來維持生存。“引黃濟淀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引黃河水入冀,補充白洋淀的生態水源,以滿足河北省和雄安新區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下圖為“引黃濟淀工程”線路示意圖。(1)指出白洋淀參與水循環的類型。(2)簡述“引黃濟淀工程”對白洋淀及周邊地區水循環環節的影響。(3)從泥沙角度,簡述“引黃濟淀工程”對黃河下游可能產生的影響。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杭州亞運會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打造的拱野運河體育公園,集體育館、公園、商業配套于一體。該公園位于京杭大運河畔,保留原有的濕地、池塘水系,并設置了生物滯留帶,將水域環境與建筑完美融合。公園地面的鵝卵石下隱藏著雨水回收系統,用于場館噴泉、灌溉用水,每個月可以節省1000噸水。圖為拱墅運河體育公園的建筑設計簡圖。(1)分析杭州市推廣綠色建筑技術的原因。(2)從建設海綿城市的角度,分析拱墅運河體育公園的設計意義。(3)簡述綠色屋頂的生態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2水循環-2024年高考地理三輪專題復習(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 專題12水循環-2024年高考地理三輪專題復習(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