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標要求】
1、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2、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
【重點難點】
1、重點:西漢統一多民族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上的鞏固措施
2、重點:兩漢衰亡的歷史原因
【知識梳理】
一、漢初的統治
1、西漢建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漢初“與民休息”之策
(1) 背景: 秦末戰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
指導思想: 尊奉黃老無為思想
措施: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
結果: ①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治”。
②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嚴重
◆土地兼并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小農經濟脆弱性
3、政治制度:漢承秦制,略有損益
(1)地方:郡國并行制
A.內容:漢高祖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建立諸侯國,地方上郡縣和封國并存;封國是朝廷依靠的力量,在實行初期有助于西漢政權的穩定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后期由于王國擁兵自重,出現“七國之亂”。
B.原因: ①吸取秦亡教訓 ②發展經濟需要 ③東方六國受分封影響深 ④郡縣制有利于鞏固統治
影響: ①引發七國之亂和王國問題 ②王國控制經濟命脈
◆“七國之亂”:漢景帝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七國叛亂,后被平定。
二、西漢的強盛
1、中央集權的強化
(1)政治上
①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勢力。
③選官制度: 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
A.內容:各郡國每年向中央舉薦人才,中央考核任用
B.標準:德(科目:孝廉)、才(科目:秀才)
C.方式:舉薦
D.性質:自下而上的官吏選拔制度
E.影響:
(積極)
a有利于選拔人才;b打擊貴族政治;c 擴大統治基礎,鞏固統治;d促進儒學發展,形成重學風氣。
(消極)
a. 東漢后期為豪強地主壟斷;b.自下而上,不利中央集權。
④監察: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
④抑制工商業者,頒布算緡、告緡令,向他們征收財產稅。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①目的:統一思想,實現政治統一
①措施
選用儒家學者參與國家大政,選拔人才以儒家思想為標準
中央設太學,地方設郡國學,設五經博士
表彰五經成為國家教科書,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②影響:a.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b.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遏制了學術思想自由發展,實質上是一種文化專制。
2、鞏固邊疆,開疆拓土
(1)北擊匈奴
①過程: 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較大戰爭,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
②管理: 漢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4郡。
西北:
①絲綢之路: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募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其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
②管理: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
(3)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對其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三、東漢的興衰
1、王莽政權
(1)背景: 西漢后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劇烈,賦稅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蕩不安。
(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葬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3)改革:王莽針對西漢后期的社會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挽救社會危機。但措施不切實際,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特點:托古改制)
(4)政權覆滅:①王莽統治末年,出現嚴重的旱災和蝗災,赤地千里,綠林、赤眉等農民大起義爆發。
②23年,綠林軍在昆陽擊敗王莽軍隊主力,隨后攻入長安,王莽政權被推翻
2、東漢初年“光武中興”
(1)東漢建立: 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2)治國思想: “退功臣而進文吏”,以“柔道”治天下。
(3)統治措施
政治上 ①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作用 ②嚴格控制外戚干政。 ③裁并一批郡縣,裁減官吏,節省開支,提倡節儉。 ④地方政府設州郡縣三級,刺史改稱州牧 ④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
經濟上 ①輕徭薄賦,恢復西漢的三十稅一制; ②實施度田,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 ③釋放奴婢。
思想上 提倡文教,重視儒學。
結果: 社會經濟在穩定的政局下重新發展起來,史稱“光武中興”。
東漢衰落
(1)統治危機:
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致使東漢后期政治腐朽黑暗。(根本原因:君主專制本身的弊端)
②黨錮之禍: 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不滿現實,通過品評人物而抨擊時政,稱為“清議”。他們觸犯了宦官利益,被誣陷為“黨人”,遭到嚴厲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③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尖銳
(2)黃巾起義
①過程:184年,張角創立的民間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個地方同時發動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稱“黃巾軍”。
②結果: 起義軍相繼被官軍各個擊破,但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四、兩漢的文化
1、史學代表性成就
(1)《史記》
作者 西漢中期的司馬遷。
內容 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形式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約3000年的歷史,首創了紀傳體通史體裁。
評價 文字精練,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
《漢書》:東漢班固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2、文學成就
(1)漢賦: 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
(2)樂府詩: 是國家專管音樂的機構樂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詩,很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東漢民間流行五言詩,語言樸實、生動,傳播廣泛。
3、醫學
(1)成書于戰國至西漢之間的《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2)東漢時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
(3)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被后世稱作“醫圣”。
(4)東漢華佗發明麻沸散
4、科技
(1)數學:①《九章算術》: 在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②《周髀算經》:西漢初期成書,記載了用竿標測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了西漢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
(2)造紙術: 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后來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促進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2)天文學: 東漢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測定地震方位,還撰寫了天文學專著《靈憲》
(4)農學:《氾勝之書》《四民月令》
習題鞏固
1.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經漢朝儒生發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
A.孟子、董仲舒 B.韓非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D.荀子、孟子
2.司馬遷撰寫《史記》之前“(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過梁、楚以歸”“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這說明《史記》的撰寫( )
A.是大一統時代的產物 B.強調了天人關系的協調
C.重視對歷史現場調查 D.凸顯了文化遺存的重要
3.南陽出土的西漢晚期“巡行絲路”畫像石有九組人物:前四組(左)為胡人騎士,在3個執弓手掩護下后退,擁盾執殳的騎士引導使者乘馬車前行。這組石刻圖( )
A.佐證了漢代絲綢之路起點在河南南陽
B.凸出了西漢豪強地主勢力崛起
C.彰顯了絲綢之路使世界文明暢通交流
D.體現了絲路形成后的民族交往
4.西漢時,江南地區還處于地廣人稀、農業落后的狀況。東漢時,江南地區的水稻畝產量從西漢時的四石提高到約六石。江南郡縣明顯增多,墾田多辟,耕地面積擴大。這一變化( )
A.有助于古代經濟格局的轉變 B.得益于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
C.表明南北經濟形勢出現逆轉 D.促進了農產品商品化的進程
5.董仲舒認為,天人之間存在一種神秘聯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為也能感動天。自然界出現的災異和祥瑞預示著天對人(君主)的譴責和嘉獎。他希望通過上述思想的踐行,最終達到“屈君以伸天”的結果。董仲舒上述言論( )
A.重建儒家道德秩序 B.強化“君權神授”思想
C.制約君主專制權力 D.宣揚“三綱五常”理論
6.漢宣帝時期,中央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負責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務,包括屯田、西域諸國國內的事務。西域都護府權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對西域諸國的任命、冊封與獎懲等權力,并掌握著一定數量的軍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
A.解除了北方地區的邊患危機 B.造成了西域地方勢力坐大
C.直接導致了北匈奴西遷遠方 D.有利于維護西域地區穩定
7.《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歷史現象( )
A.有利于打擊北方匈奴的統治 B.反映出當時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C.對當時中央集權有一定威脅 D.說明漢代百姓的生活十分富足
8.考古發掘證實,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絲綢之路古道荒漠中發現了大片西漢時期的屯田(軍人以軍事建制墾荒種地)及官署遺址群,遺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這一發現蘊含的重要歷史信息是( )
A.漢代時期西域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中原 B.西漢政府對西域實行有效管轄
C.西漢政府著力保護西域諸國 D.西域與內地的交往源遠流長
9.西漢自元帝以后最高統治權力經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土地兼并導致土地集中,其結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權。而外戚和宦官正是這部分要求分割皇權勢力的政治代表。據此可知,西漢皇權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豪強地主勢力膨脹 B.宦官權力過大
C.多方勢力爭奪 D.皇帝宗親軟弱無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墨脱县| 买车| 应用必备| 安丘市| 邳州市| 宣城市| 江口县| 酉阳| 庄浪县| 开阳县| 重庆市| 壤塘县| 甘泉县| 长顺县| 平舆县| 乌鲁木齐县| 韶关市| 休宁县| 栾城县| 广东省| 方山县| 阳江市| 沙田区| 霞浦县| 剑阁县| 平罗县| 顺昌县| 南乐县| 白朗县| 麦盖提县| 宁武县| 灌云县| 许昌县| 明光市| 霸州市| 通城县| 龙胜| 太和县| 四川省|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