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 音樂 課題名稱 浪漫主義音樂1 課型 新課教師姓名 課時 共 1 課時, 本課為第 1 課時 班級 高一課標描述 內容要求: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流派后出現的一個新的音樂流派,產生于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在歐洲形成和發展,在承襲古典主義樂派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 它在音色、力度、音域的范圍上比古典音樂更廣;它的和聲更豐富,轉調更頻繁,不協和和弦及變化音、和聲廣泛運用;它與其他藝術形式的關系更密切;節奏的運用也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它的樂曲結構不那么強調平衡和張力解決。這一時期涌現了許多杰出的作曲家,代表人物有韋伯、門德爾松、舒曼、舒伯特、柏遼茲、瓦格納、肖邦、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更加強調個人情緒的主觀表達。 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是歐洲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這對后來19世紀中期興起的民族樂派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的現代主義音樂的創作都有深刻的影響。 本課選取了浪漫主義早期很具有代表性的兩位作曲家舒伯特、柏遼茲的兩首作品供同學們學習欣賞。 《菩提樹》是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第5首。這部聲樂套曲由24首歌曲組成,而《菩提樹》是這部套曲中傳唱度最高的一首作品。歌曲描寫了流浪漢故鄉的門前有一棵菩提樹,他曾經在樹下度過了幸福的時光,如今他在凜冽的寒風中流浪,仍仿佛聽見菩提樹在向他輕輕呼喚。作曲家著意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理想王國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 《拉科奇進行曲》又名《匈牙利進行曲》。拉科奇是1703-1711年率領匈牙利人民進行反抗奧地利統治者斗爭的領袖。柏遼茲旅居布達佩斯時,聽到民間樂曲《拉科奇之歌》深受感動,創作了這首作品。 學業要求: 1.能認真欣賞《菩提樹》和《拉科奇進行曲》,感受浪漫主義初期音樂作品的表現特點,了解浪漫主義初期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 2.認識舒伯特、柏遼茲兩位音樂家,了解其生平、代表作品和音樂成就。核心素養 審美感知 文化理解學習目標 1.能認真聆聽本課的音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情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理解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 2.能說出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人物 3.能熟唱熟記兩首音樂作品主題。 4.能了解藝術歌曲這種音樂形式的特點。相關概念子問題學情分析 學生不了解外國作品的流派,上課興趣較低學習重難點 重點:聆聽、感受音樂并說出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難點: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本課知識 結構導圖教學過程導入 (一)導入教學 1.聆聽兩個音樂片段:貝多芬《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片段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片段。設問:貝多芬的這兩首作品在音樂風格上有何不同 2.師生交流探討問題。(前者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后者已出現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跡象。) 3.導入:雖然這兩首作品都為貝多芬所作,但在創作時間上相隔20多年,前者處在古典主義音樂中期,而后者已進入到歐洲音樂史上的新時代--浪漫主義音樂時期。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之先河的人物。新授 (二)浪漫主義音樂簡介 1. 時間跨度。 2.創作理念,音樂特點。 3.代表人物。 (三)欣賞《菩提樹》 1.簡介作品,聲樂套曲《冬之旅》第5首。 2.藝術歌曲概念。 3.介紹作曲家舒伯特--“歌曲之王” 4.聽賞《菩提樹》。聽賞提示:鋼琴伴奏在作品中的作用,歌曲中調式調性的變化對藝術形象的影響作品表達的情感。 5.跟琴哼唱歌曲主題,感受大小調色彩的變化。 (四)欣賞《拉科奇進行曲》 1.簡介作品:作品作于1846年,為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淪》第一部分選曲表現了匈牙利軍隊威武雄壯的列隊行軍形象。 2.簡介作曲家:柏遼茲(1803-1869),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法國作曲家之創造了新的交響樂音效。其父親是一名內科醫生,將他送至巴黎學醫,但他認為解剖充滿了恐懼,于是放棄了醫學而投身音樂,讓其父大為震驚。他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天到晚沉浸在作曲中。1830年創作了《幻想交響曲》,并獲“羅馬大獎”。他說“我的音樂的主要特點是:熱情奔放的表達,內心的激情,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打破常規。” 3.欣賞《拉科奇進行曲》。 聽賞提示:關注管弦樂配器豐富的手法,絢麗的音色,強烈的節奏感,主題的模進手法。 (五)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特征探究 思考與交流:與古典主義音樂相比,浪漫主義音樂的特征有哪些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六)小結全課 浪漫主義音樂時期前后跨度近百年,涌現了許多偉大的作曲家,他們前所未有地強調自我表現和風格個性化,從而使浪漫主義音樂呈現較明顯的多樣性特征。如果一概而論,很容易產生誤解,課內內容十分有限,欲觀全貌,課后需廣泛閱讀欣賞。課堂練習題 檢測結果課堂小結課后作業改進思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