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5.磁生電課題 20.5磁生電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2.知道發電機的原理,知道發電機的能量轉化。3.知道什么是交變電流,能區別交流與直流。【過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磁生電條件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2.培養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進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奧妙的科學方法;2.認識任何創造發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創造發明的意識。教學重點 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教學難點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器材 手搖發電機模型、電源、開關、導線、蹄形磁鐵、真金屬棒、線圈、鐵架臺等。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奧斯特實驗說明了什么?奧斯特實驗說明了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電能生磁)追問:反過來想,磁能否生電呢?1831年,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法拉第,在長達10余年的探索后,就實現了這一愿望。依據他的成就發明的發電機,開辟了電氣化時代。圖片展示:水力發電站、火力發電站,風能發電站。電能在當今社會可謂是必不可少,發電站是如何產生巨大的電能的呢?二、探究性活動: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1、讓學生依據教師的引導設計實驗裝置,引導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一:既然探究磁生電,一定離不開磁場,那么,選擇什么樣的磁體好呢?聯想通電導體的受力實驗,討論回答:選用蹄形磁體。問題二:假設能夠磁生電,必須具備怎樣的電路呢?討論回答:不要電源的閉合電路,為電流提供路徑。問題三:如何驗證是否有電流存在呢? 討論回答:串聯小燈泡。但是當電流很弱時,不會發光,無法觀察現象;串聯普通電流表。因不知電流方向,無法正確連線;串聯靈敏電流表。電流弱時,指針也會擺動,且接線時不分正負接線柱,同時,根據指針擺動方向,還可以判斷電流方向。引導學生猜想磁生電需具備的條件。如:閉合電路在磁場中靜止即可;磁體的磁性要足夠強;部分導體在磁場中要運動等。2、設計實驗步驟: ⑴將部分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保持導線與磁場的相對靜止,觀察靈敏電流表指針。 ⑵更換強磁體,增強磁場強度,仍保持導線ab與磁場的相對靜止,觀察靈敏電流表指針。⑶保持磁場不變,將導線ab上下移動(平行于磁感線方向),觀察靈敏電流表指針。⑷保持磁場不變,將導線ab左右移動(與磁感線方向垂直),觀察靈敏電流表指針。⑸保持磁場不變,將導線ab與磁感線方向相交方向移動,觀察靈敏電流表指針。操作實驗:按以上步驟,嘗試性操作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生的實驗現象并記錄。導線與磁場運動情況電流計指針擺動情況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相對靜止基本不動導線ab放置于強磁場中相對靜止基本不動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ab平行于磁感線運動(上)基本不動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ab平行于磁感線運動(下)基本不動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ab垂直于磁感線運動(左)向左擺動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ab垂直于磁感線運動(右)向右擺動導線ab放置于磁場中ab在磁場所中斜向運動擺動學生嘗試性總結后,引導性告知學生,⑷⑸步驟中的運動情形,就像是“刀割線”。進而總結出產生電流的條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這種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此時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5、探究新問題:實驗中我們發現,產生電流時,指針是來回擺動的,這說明什么?是什么影響到了電流方向呢?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嗎?猜想后探究:重復以上實驗步驟⑷,改變導線ab運動方向,對調磁極,改變磁感線的方向,觀察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方向變化。學生觀察討論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切割磁感線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三、發電機1、展示并演示手搖式發電機,注意觀察燈泡是否發光。(由慢到快搖動搖把,會發現燈泡發光,逐漸變亮)2.讓學生觀察手搖發電機構造:轉子、定子、銅環、電刷等。說明:轉子在定子中旋轉,完成切割磁感線運動。銅環、電刷的配合,既始終形成通路,又避免了導線的纏繞,向外輸送電流。3.觀察發電機轉速對燈泡亮度的影響:加快轉動速度時,燈泡會變得越亮,現象很明顯。這表明:加快切割磁感線的速度,電流會變大。(機械能轉化為電能)4.檢驗手搖發電機電流方向的變化:a.將燈泡換成靈敏電流表,慢搖發電機,會發現:指針來回擺動;b.把兩個發光二極管極性相反的并聯起來,串聯接入電路中,搖動搖把,會發現交替發光。這些都說明產生的電流其方向在發生規律性的改變。總結:電流方向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這和電池供電電流不同,電池供電電流方向總是從電池的正極流向負極,方向不變,稱為直流。我國電網采用交流供電,頻率為50Hz。5、提出問題:這臺發電機為我們提供了交流電,原理是什么呢?為什么電流方向還會發生規律性的改變呢?播放動畫:播放發電機發電時,線圈兩個邊框切割磁感線的慢動作動畫。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現象。展示發電機原理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兩個邊框在同樣的磁場中切割運動方向總是相反的,這正好在閉合通路中形成向外輸送電流。但是,當線圈轉過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垂直的位置時,兩個邊框切割運動方向都發生了改變。因此,產生的電流方向也都發生了改變。于是電路中的電流方向出現周期性的變化。播放視頻:自制渦輪發電機。根據內容提出思考問題,由學生討論后回答:大型發電機組為什么用多組線圈?(增大輸出電流)。定子和轉子各是什么?(線圈為定子,磁極為轉較強的磁場是怎樣獲得的?(永磁體改為電磁體)。發電機的能量轉化是什么?(發電機的能量轉化: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電磁感應的學習。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引導猜想,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學生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正確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分析實驗、總結實驗結論的能力。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并總結出結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開擴學生視野,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感受物理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培養學生,讓學生知道任何創造發明的基礎都是科學探索的成果。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知識點: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感應電流的方向與什么方向有關 發電機的原理是什么 發電機中能量轉化情況如何 什么是交流電 我國交流電的頻率和周期分別是多少 板書設計 20.5磁生電一、電磁感應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這種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此時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2、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切割磁感線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二、發電機1、發電機構造:轉子、定子、銅環、電刷等。2、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現象。3、發電機的能量轉化: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課堂訓練 1.在央視2套“是真的嗎”欄目中,一位網友演示了一把如圖所示的“銅絲琴”;他將一根張緊的銅絲兩端與揚聲器接通,銅絲旁邊放置一塊磁鐵,用手指撥動銅絲,就能使揚聲器發聲,演奏出優美的樂曲。這個聲音是(D )A.振動的銅絲直接發出的 B.空氣振動而發出的 C.通電銅絲在磁場中受力振動而發出的 D.振動的銅絲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使揚聲器發出的 2. 圖為交流發電機原理圖,線圈在磁場中轉動,則( B )A.兩磁極間的磁場方向向左B.線圈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 C.通過燈泡的電流方向不變 D.線圈一定不受磁場力作用 3. 如圖是研究產生感應電流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只要導體AB在磁場中運動,電流表的指針就會發生偏轉 B.對調兩個磁極方向,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方向發生改變 C.改變導體AB切割磁感線的方向, 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方向不發生改變 D.電磁感應是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 4.中央電視臺“加油向未來”某期節目中,有一項比賽,兩個小組利用完全相同的設備,通過騎車發電來烤熟兩個一樣的面包,首先烤熟面包的小組獲勝,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C )A.騎車發電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 B.騎車發電利用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C.獲勝小組獲得的電流要大些 D.兩個小組烤熟面包用的發熱體是串聯的 5. 如圖所示,兩根絕緣細線懸掛著的導體ab,放在U形磁鐵中央,ab兩端連接著導線。在虛線框中接入某種實驗器材可進行相應的實驗探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接入電流表可探究電磁感應現象,與發電機原理相同 B.接入電流表可探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發電機原理相同C.接入電源可探究電磁感應現象,與電動機原理相同 D.接入電源可探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發電機原理相同 6. 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了電和磁有密切的聯系,其中兩項重要的科學探究如圖甲、乙所示,下列關于這兩項科學探究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A.甲圖實驗探究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B.乙圖實驗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電動機 C.甲圖中導體棒ab只要運動,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 D.乙圖中若只將磁體的兩極對調,導體棒ab的運動方向不改變作業布置 1.課后P142“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2、4題2.調查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發電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