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雪娃娃 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了解家鄉特有的自然景觀——霧凇,并能描述其特點;2. 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3. 學會使用簡單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方法。過程與方法:1.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2. 初步學會圍繞一個主題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和過程;3.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尊重環境的意識;2.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歸屬感;3. 培養學生對自然景觀和文化的欣賞和探索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 了解和描述家鄉特有的自然景觀——霧凇;2. 學會使用簡單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方法。教學難點:1.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2. 培養學生對自然景觀和文化的欣賞和探索精神。學情分析:本堂課的學生大多生活在東北,但對家鄉的自然景觀和特色文化了解不深。他們對雪和霧凇可能只有簡單的觀察和體驗,缺乏對其形成原因、特點和文化價值的認識。學生對自然景觀和文化的欣賞和探索精神還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表達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本節課將通過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家鄉自然景觀和文化的熱愛。教學過程:一、導入1. 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回憶上次下雪的情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雪天體驗。2. 提問:什么是霧凇?你們見過霧凇嗎?霧凇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二、介紹霧凇1. 展示圖片或視頻教師展示精選的霧凇圖片或視頻,確保畫面清晰、生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或視頻中出現的霧凇,激發他們的好奇心。2. 學生觀察和描述教師提問學生:“請你們仔細觀察展示的霧凇圖片或視頻,描述一下你們看到的霧凇的外觀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可以提供一些引導性問題,如霧凇的形狀、顏色、光澤等。教師記錄學生的描述關鍵詞或短語在黑板上。3. 介紹霧凇的形成原因和過程教師簡要介紹霧凇的形成原因和過程,可以結合圖片或視頻進行說明。解釋霧凇形成的基本條件,如寒冷的氣溫、高濕度和霧氣。描述霧凇的形成過程,如當濕氣遇冷凝結在樹枝、葉片等物體表面形成冰凌,持續積累形成霧凇。三、合作與探究1. 小組合作: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分配一份有關霧凇的信息卡片。要求學生圍繞霧凇展開討論,并就以下問題進行信息收集:a. 霧凇的形成條件是什么?b. 霧凇的外觀特點有哪些?c. 霧凇在我們家鄉的分布情況如何?d. 霧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2. 小組展示: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的信息收集成果,并回答其他小組的提問。四、總結1. 教師總結:對學生進行總結,概括霧凇的形成原因、特點和分布情況,并強調霧凇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2. 學生分享: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小組討論中的收獲和體會。五、拓展1. 閱讀與思考: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霧凇相關的詩歌、歌曲或故事,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霧凇的神奇魅力,并思考自然景觀與文化之間的聯系。2. 學生表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繪畫、寫作、朗誦等),表達對霧凇和家鄉自然景觀的情感和熱愛。板書設計:霧凇的形成條件霧凇的外觀特點霧凇在家鄉的分布情況霧凇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特有的自然景觀——霧凇,讓學生初步認識霧凇的形成原因和特點。通過小組合作和信息收集活動,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并初步學會了圍繞一個主題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學生在小組展示中積極參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收獲。在拓展環節中,學生通過閱讀與思考進一步感受了霧凇的神奇魅力,并通過自己的表達展示了對家鄉自然景觀的熱愛和情感。然而,本節課在設計上可能過于依賴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動性強、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思考力。同時,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時需要更好地引導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