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模板授課內容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 學 目 標 1.政治認同:堅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增強制度自信; 2.科學精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法治意識:依法維護良好民族關系; 4.公共參與: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教學重點 1.我國的行政區域設置; 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及優越性;教學難點 1.區分民族關系三方針; 2.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的的內容; 3.綜合分析我們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法教學媒體 一體機板書設計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民族格局特點:多元一體 2.形成淵源 3.行政區域特色:既民主又集中 二、民族關系及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1.民族關系: 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三、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 2.為什么 3.怎么做教學過程 序號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一 二 5min 10min 10min 10min 5min 導入 抒情導入: 我們經常唱的國歌有一句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那么,你知道國歌里的中華民族是怎么來的嗎? 第一部分: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從何而來 1.播放視頻,進而引出議題: 我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中華民族從何而來? 2.議學過程: 先提取視頻關鍵信息: 中國歷史一共經歷二十個朝代,百家爭鳴、潘國紛爭,內部戰亂、外敵入侵。但最終歸于統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在經濟上、制度上、文化上是一個整體. 秦“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分立、對峙、統一……,“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 3.給出議學提示,并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梳理:總結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并概括這一特點形成的淵源:各族人民共同開拓遼闊疆域;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 過渡語: 學習《中特》第一課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以后,階級分化,民族和國家出現,人類學會了奴役,通過相互殺伐來掠奪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民族沖突成為歷史的必修課。 進入現代,民族問題衍生出了許多新的矛盾和爭端,比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國家裂變、民族紛爭、種族仇殺,甚至是滅族行動。 所以,民族問題的解決歷來是世界主要國家最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種族紛爭、加拿大魁北克獨立運動、英國蘇格蘭、北愛爾蘭的民族分裂運動…… 那么在我國為什么沒有出現類似嚴重的民族問題呢? 導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看境外勢力如何啪啪被打臉 播放視頻,進而引出議題: 根據視頻 為什么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結合兩位UP主演講或經歷談談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完善民族自治 第一個問題的議學過程: 議題:談談何為民族區域自治——試找出其關鍵知識點。所以,民族區域自治與特別行政一樣嗎? 先提取視頻關鍵信息: 中國幅員遼闊,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相親相愛得益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形成了如此團結和睦的局面。民族區域自治不僅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權利,更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早在1938年11月毛澤東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提出民族平等,1947年中共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新中國成立后四大自治區。1954年第一屆憲法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以確定 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子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結論: 中國幅員遼闊,少數民族眾多,故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現區域自治,設立自治區、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中共高舉民族平等旗幟,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實現各民族當家作主 根據議學提示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梳理:總結我國的民族關系是什么。 何為民族關系?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那么問題來了: 民族自治地區既然有自治權了,那么,是不是獨立了,所以,民族區域自治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一樣嗎? 這要從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說起,借以總結民族區域自治與特別行政區的差別。 這部分內容純理論性比較強,所以,主要是展示。 在和特別行政區的對比后,帶領學生繼續回答議題,總結我國的民族關系及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注意:介紹處理民族關系的三方針時要進行具體的概念解讀并引導學生進行區分。 第二個問題的議學過程: 議題:為什么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結合兩位UP主的演講或經歷談談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完善民族自治制度 先提取視頻關鍵信息: 中國幅員遼闊,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相親相愛得益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形成了如此團結和睦的局面。民族區域自治不僅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權利,更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子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外國UP主把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的經歷放到油管,引起外國網友的稱贊,認為中國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了民族地區的多元文化,狠狠打了境外不懷好意勢力的臉 結論: 因為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實現各民族當家作主 民族區域自治雖然實施自治,卻是一個大家庭,這啟示要以國家統一為基礎,反對分裂,促進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回擊境外勢力。這些也是民族區域自治帶來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總結: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加強民族平等團結、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所以,要維護國家統一,就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要即要充分保證民族地區的正當權益(自治權、合法權益、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我),又要維護國家尊嚴,打擊分裂勢力(對敵)加強民族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總目標) 7.最后總結為什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制度地位、國情角度以及制度優越性角度進行概括總結;總結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歸納概括其具體要求。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講解這一制度,涉及到的相關內容包括:我國的民族狀況、民族關系及制度本身內容。本課兩目內容聚焦民族問題,所以從國內外處理民族關系的事例作為素材,希望通過真實的民族政策案例,讓每個學生懂得我國民族政策的科學性,樹立民族平等的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體分為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用視頻《國歌的中華民族從何而來》,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介紹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總結我國民族格局特點、形成淵源;第二部分介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用了兩個視頻片斷,第一個視頻片斷純知識講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發展,第二個視頻片斷講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就遭遇境外勢力的攻擊,美國女孩陽離子用她在中國民族地區的所見所聞給予回擊,啦啦打了境外某些勢力的臉,從而從側面證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意見,以及對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的啟示。課堂形成性 練習 1.2023年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在中國江蘇茅山舉辦。與會嘉賓圍繞道教世界傳播等分議題展開討論交流,深入挖掘道教在道德教化、文化傳播、對外交流等方面的思想智慧,積極探討道教思想的當代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道教的智慧力量。這說明( ) ①我國宗教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社會力量 ②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 ③正常宗教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④堅持中國化方向能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年來,國家翻譯出版發行漢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文等多種文字版的宗教經典書籍,整理出版宗教古籍文獻,滿足各族信教公民的多樣化需求。國家翻譯出版發行宗教典籍( ) ①是依法加強管理宗教事務的需要 ②目的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③是我國各民族平等享有文化權利的佐證 ④是我國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表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民族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確看待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民族宗教工作,是基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出發的。這說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前提 ②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是我國走向新勝利的保證 ③處理好宗教工作能夠確保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④新時代新征程黨致力于保障各族人民當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9月,來自44個少數民族的116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了十四屆全國人大少數民族代表學習班,深化了對我國民族歷史和民族工作的認識,堅定了做好本職工作、依法履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決心。舉辦全國人大少數民族代表學習班有利于( ) ①少數民族人大代表正確地行使決定權 ②推動新時代人大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③鑄牢少數民族人大代表民族共同體意識 ④促進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人民行使自治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社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社區內有漢族、藏族、羌族、回族、彝族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有2300余人。在這里,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建設成果正在不斷顯現,各民族文化認同和交流的故事也正在不斷發生。這表明( ) ①各民族凝聚在統一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中 ②我國民族平等團結消融了各民族之間的差別 ③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得到鞏固發展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后作業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從1951年到2023年,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某校思想政治興趣學習小組在探究西藏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時搜集到以下資料: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后召開7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工作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西藏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總結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成功經驗,提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1979年以來,先后進行多次自治區、地(市)、縣、鄉(鎮)四級換屆選舉,選民參選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參選率達到100%。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西藏代表共有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16名,占66.7%;全區42153名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89.2%。他們幾乎都是舊西藏百萬農奴的后代。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1984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后出臺15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說明雪域高原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原因。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3年成立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40載櫛風沐雨,恩施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利用黨和國家支持民族地區、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把握各地對恩施的幫扶機遇,感恩奮進,團結奮斗,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天的恩施,民族文化產業、富硒綠色產業、生態文旅產業、清涼宜居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富民強州之路越走越寬廣,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恩施有2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7.6%。40年來,恩施州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今天的恩施,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應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梳理與反思 知識點把握:我認真研究了教材和課程標準,力求全面、準確地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特點、意義及其實踐效果。在授課過程中,我注重知識點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案例分析:我引入了多個實際案例,如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區域自治實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運作方式和成效。但在案例選擇和分析上,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難點突破:針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一些難點問題,如自治權與中央集權的關系、民族區域自治與民族平等的關系等,我采用了小組討論、互動問答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解決疑惑。但在引導過程中,我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反思 教學方法:我采用了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仍有一定的依賴性,這提醒我需要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育方法。 教學手段: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如PPT、視頻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但在使用過程中,我也發現有些學生對于多媒體資源的依賴過高,忽視了課本和筆記的重要性。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學生反饋與互動反思 學生反饋:通過課后作業和課堂測試,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知識點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學生表示對某些難點問題仍感到困惑。針對這一問題,我將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困難。 師生互動:在授課過程中,我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意見。但在互動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存在一定的顧慮和困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