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祖國頌歌——《紅旗頌》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紅旗頌》以紅旗為主題,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同樣,它以宏偉莊嚴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英勇頑強,奮發向上的革命氣概,熱烈謳歌了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二、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紅旗頌》 ,感受音樂莊嚴深情的愛國情感。2.了解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速度、節奏)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提高分辨樂曲速度、節奏和情緒的能力。3.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音樂,豐富情感體驗,培養音樂素養。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樂曲《紅旗頌》的宏偉氣勢,體會作品背后隱含的人文情感。教學難點能夠分辨樂曲兩個樂段在旋律、節奏、力度和演奏樂器上的不同。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師生討論:紅旗代表了什么?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 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 農民、 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 疏密相間, 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這節課,讓我們懷著濃厚愛國之情,一起欣賞《紅旗頌》分段欣賞多媒體完整播放歌曲,設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歌曲速度的變化:慢—快—慢。強烈的自豪感。)1.作品介紹《紅旗頌》創作于1965年,并于同年在“上海之春”開幕式上首演成功!《紅旗頌》以紅旗為主題,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景象。2.簡介管弦樂隊構成(1)管弦樂——就是由管樂和弦樂一起演奏的樂曲。(2)管弦樂包括:a、銅管樂器(主要有:小號、長號、圓號、低音號)等。這組樂器嘹亮高亢、雄壯輝煌。b、木管樂器(主要有: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等。這組樂器音色多彩、穿透力強。C、拉弦樂器(主要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這組樂器優美抒情、表現力豐富。d、打擊樂器 (主要有:定音鼓、大鼓、小鼓)等。這組樂器穩定節奏、統一樂曲。3.聆聽A樂段引導感受音樂的氣勢,演奏樂器、旋律、節奏、力度的特點。并指導學生用“la”哼唱A樂段主題。(節奏規整,力度較強,氣勢宏偉、壯觀、激昂,演奏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4.聆聽B樂段引導學生聽辨音樂在演奏樂器、旋律、節奏、情緒方面有什么變化?并指導學生用“lu”哼唱B樂段主題。(節奏自由,力度稍弱,旋律優美,體現贊美之情,演奏樂器:雙簧管)對比A樂段、B樂段,哪段更有行進感,哪段更適合演唱。(A樂段有行進感、B樂段適合演唱。5.總結全曲結構。(旋律出現的順序依次:A-B-A'。總結樂曲采用了帶再現的三部結構,有引子、第一部分(A主題)、連接段落、第二部分(B主題)、第三部分(A'主題再現部分)和尾聲組成。)整體欣賞1、引子:曲調堅定有力,圓號的連接莊嚴而神圣。國歌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偉大的中國人民從此成為了國家的主人,自1840年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歷史從此結束,中國人民永遠地站了起來!2、主題一:曲調主要寫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時的景象,用頌歌般地旋律,抒發了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面對無數先烈染紅的旗幟:激動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充滿憧憬、無限幸福地、無限傷感地和對紅旗的無限愛戀地.....既有對革命勝利的欣慰又有對犧牲的人民英雄的無限懷念與追思。音樂重復一遍,可以聽到隆隆的禮炮聲。3、主題二:音樂急轉雙簧管柔和哀怨地開始,讓人陷入深深的回憶中,中提琴的重復使人想起過去革命開始的歲月的艱難,人民生活的艱辛,共三遍4、低音響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這是像一個感人告別場面,哀婉而纏綿,最后小號響起。樂曲在不斷重復中提升力度,象征在反動階級和帝國主義治下的白色恐怖中,社會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難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號響起,忍無可忍的人民奏響革命的號角,踏上了革命的征程,5、主題一以進行曲風格的再現,全曲進入小高潮。描寫了一個轟轟烈烈的革命戰爭的場面,紅色的戰士們以共產主義的信念,不畏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槍林彈雨,將理想主義做為他們最大的力量,前仆后繼、奮勇作戰...最后一幕是紅旗插上山頂、革命勝利和夾道歡迎場面,兩遍。6、主題一再現。7、《東方紅》旋律奏出,整個音樂被推向高潮。新中國成立了,太陽從東方升起,全國各族人民將團結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周圍,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共同保衛和建設偉大的新中國。中國這條睡龍從此覺醒了,她將載著全國各族人民向著美好的明天飛去!8、尾聲:引子再現,伴隨著《國際歌》的旋律全曲達到最高潮。新中國的明天將會是一片光明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在中國和全世界一定要實現!五、教學小結《紅旗頌》莊嚴豪邁、氣勢恢宏。謹以此曲開祝福我們的祖國山河無恙、未來皆是我們期許的模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