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光現象第5節 光的色散【方式一】多媒體展示圖片:生活中的色彩. 導入語:我們生活在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能看到這些美麗的色彩嗎?【方式二】器材介紹:平面鏡、盛水容器、白紙、水.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在容器中裝滿水,把一塊平面鏡斜插在水中,將裝置放在從窗中射入的陽光下,讓鏡面對著陽光,調整鏡面傾斜的角度,可以在紙屏上看到一個彩色光帶.導入語:同學們,想知道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物理課堂.詳見本節電子資源包本節課盡量多地安排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觀察、體驗,獲得最直接、最生動的實驗事實資料,感悟實驗方法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成長.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了光的折射,本節課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學生也比較熟悉、感興趣且容易接受.課題 第5節 光的色散 授課人素養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知道太陽光是由色光組成. 2.通過實驗了解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組成的.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 4.了解可見光譜,以及紅外線與紫外線的應用.教學重點 光的色散;紅外線、紫外線的作用.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 2.如何通過可見的效應來研究紅外線、紫外線.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器材介紹:平面鏡、盛水容器、白紙、水. 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在容器中裝滿水,把一塊平面鏡斜插在水中,將裝置放在從窗中射入的陽光下,讓鏡面對著陽光,調整鏡面傾斜的角度,可以在紙屏上看到一個彩色光帶. 導入語:同學們,想知道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物理課堂. 設置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教學 教師板書課題并展示教學目標 一、光的色散(板書) 【演示實驗】 取一個三棱鏡、一塊帶狹縫的擋光板和一個白色光屏,按如圖所示放置.(沒有實驗條件可播放實驗視頻) 你觀察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白色的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條彩色的光帶. 【教師總結】 1.白光是復合光,是由各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定義:白光(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顏色的光. 3.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教師提問】知道了光的色散,你能解釋上課前提出的問題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了嗎?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彩虹是太陽光傳播過程中被空氣中的水滴反射、折射而產生的色散現象. 二、色光的混合(板書) 【過渡設問】世間的顏色千萬種,太陽光分解有明顯的7種顏色,那五顏六色的光都是怎么來的呢? 【教師總結】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2.各種色光等比例混合為白光. 3.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顏色的光. 4.色光的三原色的應用: (1)在計算機中的RGB色彩模式就是一種工業上的顏色標準.對R(紅)、G(綠)、B(藍)三個顏色通道進行變化就可以得到各種顏色. (2)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 三、看不見的光(板書) 1.太陽光譜(板書) 把太陽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的可見光譜. 光 2.紅外線(板書) (1)定義:光譜上紅光以外看不見的光叫做紅外線. (2)紅外線的特點 ①紅外線具有熱效應,物體吸收紅外線后溫度升高; ②太陽的熱主要就是通過紅外線輻射的形式傳送到地球的; ③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紅外線的本領越強. (3)紅外線的應用: ①紅外線成像(紅外膠片拍攝的“熱譜圖”). ②紅外線夜視儀(軍事上紅外線夜視儀). ③紅外線可以用來進行遙控(電視機遙控器). ④紅外線加熱(紅外線烤箱、紅外線烘干儀). 3.紫外線(板書) (1)定義:光譜上紫光以外看不見的光叫做紫外線. (2)紫外線的特點 ①紫外線有較強的化學作用,很容易使相機底片感光. ②紫外線有殺菌消毒作用,它能殺死微生物,醫院里常用紫外線來消毒病房和手術室. ③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④過量的紫外線可使皮膚灼傷,甚至致癌,影響動植物、人類的生存. (3)紫外線的應用 ①紫外線可以促進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 ②紫外線消毒滅菌. ③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讓學生自己解開謎題,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小結課堂檢測 1、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照射到三棱鏡上,光從棱鏡射出后,如果用一個白屏來接收,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關于此實驗現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 A.太陽光是單色光 B.太陽光是是由紅色和紫色光組成的 C.各種色光在相關的折射過程中,偏折程度不同 D.各種色光在相關的反射過程中,偏折情況不同 【解析】太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在光的色散實驗中,三棱鏡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偏折程度不同。 2、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條,會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發光區域是( ) A.紅、綠、藍 B.紅、綠、紫 C.藍、綠、紫 D.紅、黃、藍 【解析】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條,都是由紅、綠、藍三種色條合成的。 3.小明按如圖所示的方法探究“光的色散現象”。 ①小明在測量不同色光區域的溫度時,驚奇地發現:將溫度計放在紅光的外側時,溫度計的示數會__________;說明紅光的外側有一種不可見光,這種光叫做_________。 ②若在紫光的外側放置涂有熒光物質的紙條,則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在紫光的外側也存在著一種不可見光,這種光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它位于紅色光的外面,所以把溫度計應放在紅色光的外側,溫度計的示數會升高;②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最顯著的效應是熒光效應,它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 4. 紫外線是一種看不見的光,能使熒光物質_____,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_________。 【解析】紫外線也是一種看不見的光,能使熒光物質發光,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害。 5. 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為證實這一點,可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應選用的器材是( ) A.紅外照相機 B.可見光照相機 C.紫外光成像儀 D.超聲波成像儀 【解析】紅外線的主要特征是熱作用強。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所以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應選用紅外照相機 。 6.如圖,讓一束太陽光照射三棱鏡,射出的光射到豎直放置的白屏上。如果我們把一支溫度計放在______區域,發現溫度計的示數較高,說明這種光線具有__________。②區域中我們看到彩色光帶,這是______現象。 【解析】實驗中,白光經三棱鏡后,發生光的色散現象,③區域是紅外線,由于紅外線的熱效應很強,所以紅外線能使溫度計示數的升高。課后作業板書設計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