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記敘文閱讀賞析題知識講解一、記事類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情或幾件事情有條理的用文字敘述出來,讓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這些事情,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受到一種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閱讀記事類文章要注意:(板書:畫臺階演示閱讀步驟)1.了解記事文章中敘述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我們在開始閱讀這類文章時,就要初步了解這件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涉及那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事物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么樣發展的,進入高潮的時候情況怎樣,事情結果如何。如何這樣找到答案,我們就會很快感知文章的內容,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基礎。2.理清敘述的線索:線索是敘事文章的脈絡,起著結構全文的作用。在閱讀時候把握了線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敘事的調理,進而一步一步去領悟作者寫這件事情所要表達的主題。3.弄清文章的順序: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發生和發展的,因此,在閱讀敘事性文章時候,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的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這些敘述的順序形式都是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而靈活使用的。4.把握文章重點,注意表達方法: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文章,是要根據事情的特點來寫的。我們閱讀時,就要搞清楚,這件事具有哪些特點,有時抓住哪些重點,怎樣抓住重點來寫的。另外,記事文章經常運用綜合的表達方法,以記敘為主,夾敘夾議和抒情。在運用議論時,往往是把所記敘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含義揭示出來,畫龍點睛,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在抒情性的記敘文中,有時是根據所記敘的事件抒發自己的情感,有時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在字里行間,情隨事發,使事、理、情熔于一爐。閱讀時要注意體會。二、典型題型及解題技巧理解和賞析句子(1)結合修辭進行賞析。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動地寫出……(物)的……(特征),表達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擬人:給……賦予了人的情感(或把……人格化),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事物……的特征,也體現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排比:不僅句式整齊,而且增強了語勢,強調了人或物……的特征,表達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對比:通過對比,突出人或物……的特征,加深了讀者印象,表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征,(化抽象為具體、把物人格化,親切自然、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也體現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2)結合句子的重點詞語進行分析。結合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分析詞語提供的信息,并體會作者提供這些信息的意圖(如 :表現人或物的特征、突出人或物的形象、體現人或物的精神品質、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等)。畫線句子寫出了人或物……動作、樣子,也體現出人或物……的特征(心理、性格、精神品質、形象等),也表現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3)結合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描寫、抒情、議論、記敘、說明)。人物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心情、思想、性格特點、精神品質。環境描寫——營造了什么氣氛,襯托了人物的怎樣的心理、心情,抒發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抒情——抒發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議論——表明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體現了作者的什么認識。(4)表現手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聯想想象、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等。例題精講.例1.曇花終于怒放我愛曇花。三年前的春天, 朋友親自給我送來一株曇花畝, 種在白瓷壺里, 枝葉鐵青如劍, 精心系上的紅絲帶臨風飄拂。我高興極了!不久, 我便依照朋友的囑咐, 把這株曇花移植到花盆里, 天天澆水, 日日松土, 不時除草,但由于陽光不足,長得很慢。我有點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 過去,一年一年到來,一直未見她結蕾開花。這株曇花長勢還算正常,從原來的 一枝發成三枝,葉子變得厚實起來,三年時間差不多長高三倍。時間久了,心情 也就淡然了,花開不開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終是一株曇花在生長著,只要她能 延續生命,也就可以了。今年中秋佳節將臨的前幾天,我突然發現最長的那枝已冒出小蕾來,每隔一天 就大了許多,如小型的佛手.農歷八月十三日,我來到花架邊觀察,只見嫩綠的 花苞低首含羞,微啟小口。我立即預感到,今夜曇花終于要怒放了。大約到晚上 九時,她便開始悄然開放。原先柔軟下垂的筒狀萼部,徐徐向上翹升,作白天鵝 抬頭狀。隨之花瓣緩緩展開,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陣陣,優美絕倫。啊,她就 是“月下美人”啊!過去未見曇花開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顏。以前看到的都只是 畫家筆下的清影和攝影家鏡頭下的清艷,見不到她的動態美姿,也聞不出她的清 香。今夜如愿以償,真正見到鮮活美麗的曇花怒放,真是歡喜欲狂!這朵曇花,花冠碩大,高雅潔麗,雍容華貴,香氣清新誘人。皓月當空,一家 人在花架邊,盡情欣賞“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種曇花三年, 不開屬自然, 開了亦屬自然, 何必計較時間的遲早 里爾克說: “有 何勝利可言,挺立就意味著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開,兩年不開,第 三年終于怒放了。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只要能堅持, 鍥而不舍, 就能開花結果。曇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爭寵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輝煌就已滿 足.曇花的生命力可謂強矣!她隨處能夠生存,葉可青萬年,花可放萬年!我愛曇花。 (選文有改動) 1.簡要分析選文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2.選文第⑧段和鏈接材料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3.選文第⑨段在全文內容與結構上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4.作者從曇花終于怒放的過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當堂練習練習1.最美好的時刻一個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睜開眼睛,看見屋子里灑滿了月光,四周靜 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溫暖的空氣里充滿了梨花發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著腳輕輕地走出屋子,隨手關上了門,母親正坐在門廊的石階 上,她抬起頭,看見了我,笑了笑,拉我挨著她坐下。整個鄉村萬籟俱寂,臨近的屋子都熄了燈,月光是那么明亮。遠處,大約一 里外的那片樹林,黑壓壓地呈現在眼前。那只看門狗在草坪上向他們跑來,舒服 地躺在他們腳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頭枕在母親外衣裳的下襟。我們就這樣待了很久,誰都不出聲。 然而,在那片黑壓壓的樹林里卻并不寧靜——野兔子和小松鼠、負鼠和金花 鼠它們都在那兒奔跳、歡笑;還有那田野里,那花園的陰影處,花草樹木都在悄 悄地生長。 那些紅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會飄散零落,留下的將是初結的果實;那 些野李子樹也會長出滾圓的、像一盞盞燈籠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 因為太陽烤炙風雨吹打的;還有那青青的瓜藤,綻開著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滿 是蜜糖,等待著早晨蜜蜂的來臨,但是過不了多久,你看見的將是一條條甜瓜, 而不再是這些花朵了。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這種神秘的東西, 它既摸不著,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溫柔可愛的手在撫弄著它—— 正在活動著,它在生長,它在壯大。 一個 8歲的孩子當然不會想得那么多, 也許他還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這無邊 無際的寧靜中。不過,當他看見一顆星星掛在雪松的樹梢上時,他也被迷住了; 當他聽見一只鳥在月光下婉轉啼鳴時,他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當他的手觸 到母親的手臂時,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1.文章的標題“最美好的時刻”具體指的是什么?①“美好”指的是 ②“時刻” 指的是 2.請簡要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3.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門狗”的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寧靜”的景象,與全文的“寧靜”矛盾嗎?為什么?5.你認為這篇文章有什么特點 請從語言、表達等方面任選一點作簡要分析。 練習2.老屋是父親耗盡心血的杰作。我小時候,常聽父親說起,他和一家人是 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揮鋤破土,頭頂滿天繁星趕運木料、磚塊、沙石,直至北風 呼嘯的嚴冬圓垛上梁。 像春燕銜泥般,幾經周折,終于蓋起了這個屬于自 己的窩。 那時候,每當親友上門,父親總會喜形于色地拍拍門窗,或者指 指屋上的椽皮、橫梁,夸他這房子堅固耐用。一個秋日,村里來了位攝影師,平 日不愛照相的父親,突然換上他僅有的一件中山裝,拉著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張 相。還一再叮囑我記住,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文中語句描寫細膩感人,請對描寫父親的畫線句加以品析。答: . 練習3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過一棵樹。那是一個已被水珠打濕的傍晚,我輕輕地撫摸著一棵枝干像盤龍一樣的榕樹,它的龐大的樹身蓋住了一大片莊稼。和煦的風從耳邊掠過,心霎時像一泓明靜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亂的日子在心中漸漸沉靜了下來。這時,風是最美的問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皺的情感撫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縷思緒都變得那么純粹而蔥蘢了。從此,每當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溫柔的綠色。請鑒賞劃線語句的表達效果。答:參考答案例題精講.例1.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描寫了曇花含苞待放的情態,將曇花人格化,更加生 動形象。2.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描寫了曇花含苞待放的情態,將曇花人格化,更加生 動形象。3.進一步抒發了喜愛曇花的感情;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4.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堅持,鍥而不舍,就能開花結果。當堂練習練習1.1.①寧靜、溫馨 2.一個 8 歲的孩子和母親一起感受夜的寧靜。 3.中心突出,表達了和諧、寧靜的美好感覺.或“突出了人與 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美好”。4.不矛盾。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 ,烘托了(或“表現了”)夜晚 的和諧、美好5. 示例:語言生動。 如“那些野李子樹也會長出滾圓的像一盞盞燈籠似 的野李子……”運用比喻生動地寫出了野李子可愛的形狀練習2“拍拍”、“指指”,運用疊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父親造好房子后的喜悅、自豪。練習3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在春風的吹拂下,作者的心情由紛亂轉為平靜。對情感的描寫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