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沖刺 查漏補缺2 遺傳與進化(回歸教材練 重難點撥記 知識通關練)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沖刺 查漏補缺2 遺傳與進化(回歸教材練 重難點撥記 知識通關練)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必修2 遺傳與進化
回歸教材練+重難點撥記+知識通關練
1.(2024·浙江·高考真題)某精原細胞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生倒位,如圖甲。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倒位,同源染色體聯會時會形成倒位環,此時經常伴隨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如圖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現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上增加某個相同片段,則不能存活,而出現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發生了①至③區段的倒位
B.圖乙細胞中II和III發生交叉互換
C.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
D.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3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
回歸教材01 易位與交叉互換的區別
2. (2023·山東·高考真題)減數分裂Ⅱ時,姐妹染色單體可分別將自身兩端粘在一起,著絲粒分開后,2個環狀染色體互鎖在一起,如圖所示。2個環狀染色體隨機交換一部分染色體片段后分開,分別進入2個子細胞,交換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隨機。某卵原細胞的基因組成為Ee,其減數分裂可形成4個子細胞。不考慮其他突變和基因被破壞的情況,關于該卵原細胞所形成子細胞的基因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卵細胞基因組成最多有5種可能
B.若卵細胞為Ee,則第二極體可能為EE或ee
C.若卵細胞為E且第一極體不含E,則第二極體最多有4種可能
D.若卵細胞不含E、e且一個第二極體為E,則第一極體最多有3種可能
回歸教材02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細胞增大,染色體進行復制,成為初級卵母細胞。然后經過兩次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卵細胞和極體中都含有數目減半的染色體。極體體積小,含營養物質少,無生殖功能,不久后退化消失。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3.(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如下,其中Ⅱ-3不攜帶該致病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該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Ⅲ-1與正常女性婚配,子女患病概率相同
B.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Ⅲ-1患病的原因是性染色體間發生了交換
C.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Ⅲ-1與正常女性婚配,女兒的患病概率高于兒子
D.Ⅲ-3與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1/2
回歸教材3 根據遺傳系譜圖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步驟 現象及結論的口訣記憶 圖譜特征
第一,確定是否為細胞質遺傳(母系遺傳) 若系譜圖中子女的表型總與母親相同,則為母系遺傳;若系譜圖中出現母親患病孩子正常,或者孩子患病母親正常的情況,則不是母系遺傳。
第二,排除或確定伴Y遺傳 若系譜圖中患者全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為患者,則為伴Y遺傳病;若系譜圖中,患者有男有女,則不是伴Y遺傳
第三,確定圖譜中遺傳病是顯性遺傳還是隱性遺傳 “無中生有”(無病的雙親,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則為隱性遺傳
“有中生無”(有病的雙親,所生的孩子中出現無病的),則為顯性遺傳
第四,確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性染色體上 ①父親有病兒子正常 ②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①雙親有病女兒正常 ②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①父親正常兒子有病 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①父親正常女兒有病 ②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第五,若系譜圖中無上述特征,只能從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測 ①若該病在代與代間連續遺傳→ ②若該病在系譜圖中隔代遺傳→
4.(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其翅形長翅和殘翅、眼色紅眼和紫眼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現用長翅紫眼和殘翅紅眼昆蟲各1只雜交獲得F1,F1有長翅紅眼、長翅紫眼、殘翅紅眼、殘翅紫眼4種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慮突變、交叉互換和致死。下列關于該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兩對染色體
B.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體
C.若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對染色體
D.若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體
回歸教材04 常染色體遺傳與伴X染色體遺傳
(1)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斷,即:
正反交實驗
(2)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則用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純合個體雜交方法判斷,即:
隱性雌×顯性雄
(3)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用“雜合顯性雌×顯性雄”進行雜交,觀察分析F1的性狀,即:
隱性雌×顯性雄
5.(2023·河北·高考真題)關于基因、DNA、染色體和染色體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等位基因均成對排布在同源染色體上
B.雙螺旋DNA中互補配對的堿基所對應的核苷酸方向相反
C.染色體的組蛋白被修飾造成的結構變化不影響基因表達
D.一個物種的染色體組數與其等位基因數一定相同
回歸教材05 基因與脫氧核苷酸、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6.(2023·湖南·高考真題)細菌glg基因編碼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關鍵作用。細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統的調節。CsrA蛋白可以結合glg mRNA分子,也可結合非編碼RNA分子CsrB,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菌glg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glg基因的啟動子并驅動轉錄
B.細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鏈時,核糖體沿glg mRNA從5'端向3'端移動
C.抑制CsrB基因的轉錄能促進細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結合到CsrB上,有利于細菌糖原合成
回歸教材06 在細胞核中,以DNA雙鏈中的一條鏈為模板,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做一下,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7.(2024·浙江·高考真題)某種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組。雌性工蜂幼蟲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漿,也能發育成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降低 DNA 甲基化酶的表達后, 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蟲也會發育成蜂王。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花蜜花粉可降低幼蟲發育過程中DNA的甲基化
B.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高于工蜂
C.蜂王漿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
D.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發育的重要條件
回歸教材07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價結合一個甲基基團。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轉錄調控機制,主要表現為抑制轉錄。一般情況下,DNA發生甲基化,基因沉默;DNA去甲基化,則沉默的基因會重新激活。
8. (2023·重慶·高考真題)果蠅有翅(H)對無翅(h)為顯性。在某實驗室繁育的果蠅種群中,部分無翅果蠅胚胎被轉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組),會發育成有翅果蠅,隨后被放回原種群。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W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功能可能不同
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C.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能保持相對恒定
D.轉入W基因的果蠅可能決定該種群朝有翅方向進化
回歸教材08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9.(2023·海南·高考真題)某作物的雄性育性與細胞質基因(P、H)和細胞核基因(D、d)相關。現有該作物的4個純合品種: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員利用上述品種進行雜交實驗,成功獲得生產上可利用的雜交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和②雜交,產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變
C.①和③雜交獲得生產上可利用的雜交種,其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故需年年制種
D.①和③雜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雜交后代作母本,二者雜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為3∶1
回歸教材09 育種方法的選擇
10.(2023·湖南·高考真題)某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SHOX基因突變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與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個患該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親的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I四分體時期,X和Y染色體片段交換
B.父親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Ⅱ后期,性染色體未分離
C.母親的卵細胞形成過程中,SHOX基因發生了突變
D.該男孩在胚胎發育早期,有絲分裂時SHOX基因發生了突變
回歸教材10 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特點:普遍性,隨機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低頻性。
11.(2023·湖北·高考真題)某二倍體動物種群有100個個體,其常染色體上某基因有A1、A2、A3三個等位基因。對這些個體的基因A1、A2、A3進行PCR擴增,凝膠電泳及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是(  )
A.52% B.27% C.26% D.2%
回歸教材11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叫作基因頻率。基因頻率= ×100%
12.(2023·浙江·高考真題)浙江浦江縣上山村發現了距今1萬年的稻作遺址,證明我國先民在1萬年前就開始了野生稻馴化。經過長期馴化和改良,現代稻產量不斷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成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創造水稻高產新記錄,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杰出貢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在水稻馴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B.現代稻的基因庫與野生稻的基因庫完全相同
C.馴化形成的現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種性狀
D.超級雜交稻品種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組原理
回歸教材12每個種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庫。種群中每個個體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種群基因庫的個組成部分,并不代表種群的基因庫。個體所攜帶的基因隨著個體的死亡而從基因庫中消失,隨著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傳給后代,通過突變使新基因進入基因庫,所以基因庫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13.(2023·海南·高考真題)噬菌體ΦX174的遺傳物質為單鏈環狀DNA分子,部分序列如圖。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D基因包含456個堿基,編碼152個氨基酸
B.E基因中編碼第2個和第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其互補DNA序列是5′-GCGTAC-3′
C.噬菌體ΦX174的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種核糖核苷酸
D.E基因和D基因的編碼區序列存在部分重疊,且重疊序列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回歸教材13 DNA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DNA分子的堿基排列順序中儲存著遺傳信息,DNA分子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攜帶的遺傳信息就不同,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也就攜帶著特定的遺傳信息。
14.(2024·浙江·高考真題)痕跡器官是生物體上已經失去用處,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器官。鯨和海牛的后肢已經退化,但體內仍保留著后肢骨痕跡;食草動物的盲腸發達,人類的盲腸已經極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后肢退化痕跡的保留說明鯨和海牛起源于陸地動物
B.人類的盲腸退化與進化過程中生活習性的改變有關
C.具有痕跡器官的生物是從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進化而來的
D.蚯蚓沒有后肢的痕跡器官,所以和四足動物沒有共同祖先
回歸教材14 生物的進化不僅在地層中留下了化石證據,也在當今生物體上留下了許多印跡這些印跡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佐證。比較解剖學證據: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結構,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
15.(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與Mm的效應相同),并與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與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純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黃喙白羽)進行相關雜交實驗,并統計F1和F2的部分性狀,結果見表。
實驗 親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黃相間),4/16黃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1可判斷該家禽喙色的遺傳遵循 定律,F2的花喙個體中純合體占比為 。
(2)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者對P1和P3的M/m基因位點進行PCR擴增后電泳檢測,并對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進行測定,結果見圖1和圖2。由此推測M基因發生了堿基的 而突變為m,導致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 ,最終使黑色素無法合成。
(3)實驗2中F1灰羽個體的基因型為 ,F2中白羽個體的基因型有 種。若F2的黑羽個體間隨機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個體占比為 ,黃喙黑羽個體占比為 。
(4)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設計調查方案,判斷基因T/t和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不考慮染色體交換)。
調查方案: 。
結果分析:若 (寫出表型和比例),則T/t和R/r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否則,T/t和R/r位于兩對染色體上。
回歸教材15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特殊現象:將異常分離比與正常分離比9∶3∶3∶1進行對比,分析合并性狀的類型。如比例為9∶3∶4,則為9∶3∶(3∶1),即4為后兩種性狀的合并結果。
1.生物體細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體上
(1)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而細胞質中的基因位于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上。
(2)原核細胞中無染色體,原核細胞的基因在擬核DNA或細胞質的質粒DNA上。
2.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
(1)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①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不存在性別差異,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與“男孩”(或女孩)是兩個獨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別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它的遺傳與性別連鎖,“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慮女孩;“患病男孩”則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計算的范圍不同。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3.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三個經典實驗對比
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實驗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 赫爾希和蔡斯
思路 設法將DNA與蛋白質等分開,單獨地研究它們遺傳功能。
分離方式 酶解法:分別加入到R型菌中 同位素標記法標記DNA和蛋白質
結論 加熱殺死的S型菌體內有“轉化因子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 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4.比較復制、轉錄和翻譯
復制 轉錄 翻譯
場所 主要在細胞核 主要在細胞核 細胞質(核糖體)
模板 DNA的兩條鏈 DNA的一條鏈 mRNA
原料 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 4種核糖核苷酸 20種氨基酸
原則 A-T、G-C T-A、A-U、G-C A-U、G-C
結果 兩個子代DNA分子 mRNA、tRNA. 蛋白質
信息傳遞 DNA→DNA rRNA mRNA→蛋白質
意義 傳遞遺傳信息 表達遺傳信息
(1)轉錄的產物不只是mRNA,還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攜帶遺傳信息,3種RNA都參與翻譯過程,只是作用不同
(2)轉錄和翻譯過程中A不是與T配對,而是與U配對。
(3)翻譯過程中mRNA并不移動,而是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進而讀取下一個密碼子。
(4)真核生物首先在細胞核轉錄,然后在細胞質中翻譯,異地、先后進行;原核細胞是邊轉錄、邊翻譯,同地、同時進行。
5.判斷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1)一看變異個體的數量
(2)二看細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
②如果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則可能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3)三看個體基因型
①如果個體基因型為AA或aa,則減數分裂圖像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②如果個體基因型為Aa,則減數分裂圖像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6.基因重組易錯易混問題匯總
(1)染色體片段交換不一定是基因重組。
如果染色體片段交換發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叫基因重組;
如果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叫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2)精子與卵細胞的自由(隨機)結合是生殖細胞間隨機結合,不是基因重組。
來自父方、母方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都有控制相同性狀的基因。
(3)基因突變可發生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DNA分子復制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原核生物DNA分子復制的過程中;
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染色體變異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均可發生。
原核生物和病毒只發生基因突變,不會發生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7.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項目 單倍體 二倍體 多倍體
概念 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相同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發育起點 配子 受精卵 受精卵
體細胞染色體組數 ≥1 2 ≥3
三倍體和四倍體形成過程
舉例 幾乎全部的動物和 過半數的高等植物 香蕉(三倍體);馬鈴薯(四倍體):八倍體小黑麥
植株特點 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育 正常可育 ①莖稈粗壯; ②葉片、果實和種子較大; ③營養物質含量豐富
1.(2024·安徽池州·二模)下圖①、②和③為某種生物(2N=4)的三種精原細胞,其中①和②發生了染色體變異,③為正常細胞。細胞②在減數分裂時三條同源染色體中任意兩條正常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的形成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B.②經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和結構均正常的占1/2
C.③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細胞內可能含4條染色體
D.如圖①②③三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最多能產生5種基因型的配子
2.(2024·河南·二模)疾病歷來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關于以下幾種疾病:①人體感染支原體后引起的肺炎;②21三體綜合征;③紅綠色盲;④抗維生素D佝僂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支原體肺炎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戴口罩可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B.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判斷胎兒是否患有③疾病
C.父母正常而生有患②疾病的兒子,病因是患者的父親減數分裂異常
D.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一男子患④疾病則其女兒也是患者
3.(2024·四川成都·二模)某實驗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變型果蠅,果蠅部分隱性突變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不考慮其他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翅外展黑檀體果蠅與野生型純合果蠅雜交,F1自由交配,F2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
B.從痕翅果蠅的精巢中獲取一些細胞,這些細胞中可能存在4個或2個或0個r基因
C.基因型為RaraEe的果蠅,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四種基因型的配子
D.菱形眼雌蠅與野生型雄蠅雜交,F1中雄蠅為野生型的概率為0
4.(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下圖為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基因檢測發現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記作dA與dB。II1還患有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不考慮新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正常情況下,II1體細胞中染色體數和貓叫綜合征患者相同
B.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dA與dB,說明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
C.II1性染色體異常,可能因為I2的減數分裂I或減數分裂Ⅱ異常
D.II3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概率是1/2
5.(2024·江西·模擬預測)圖1表示DNA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某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和作用位點,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a所示部位即圖2中箭頭所示部位
B.圖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獲得的末端形式與圖1末端相同
C.T4DNA連接酶可以將兩個圖1所示結構連接成為一個DNA片段
D.基因工程的載體必須具有圖2所示的堿基序列
6.(2024·河南濮陽·一模)真核細胞內某基因的表達過程如圖所示,數字表示相應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過程①與過程②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
B.圖示過程可體現一個基因可同時控制不同的性狀
C.以前體mRNA、成熟mRNA1為模板逆轉錄所得DNA不同
D.多肽鏈1與多肽鏈2空間結構的不同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
7.(2024·福建·三模)科研工作者將二倍體玉米的花粉授在異源六倍體普通小麥上,1天后雜種胚出現了21條小麥染色體、10條玉米染色體,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只有21條小麥染色體和微核。其中微核是由有絲分裂后期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產生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麥和玉米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B.普通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含有7條染色體
C.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沒有發生染色體結構變異
D.產生微核的時期每條染色體含有兩個染色單體
8.(2024·云南楚雄·二模)科學家根據化石復原了九尾狐甲魚,九尾狐甲魚長約10厘米,身體除了有甲殼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尾鰭還具有9個手指狀的分叉,形成一排羽狀的鰭,像9條尾巴,使其能夠成為一個靈活的“游泳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九尾狐甲魚發生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九尾狐甲魚進化過程中發生的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C.控制尾鰭形狀的基因構成了九尾狐甲魚種群的基因庫
D.九尾狐甲魚羽狀尾鰭的形成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9.(2024·廣東廣州·一模)中國科學家在廣西獲得了一塊距今2.4萬年的古大熊貓化石。將該化石中提取到的線粒體DNA 通過測序分析和比較,發現古大熊貓與現存大熊貓的相關 DNA 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貓與熊類有共同的遠古祖先。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證據結合分子生物學分析,可為大熊貓進化提供更可靠的證據
B.化石中提取的線粒體DNA 通過PCR 進行擴增,作為測序的材料
C.該研究對獲得大熊貓和熊類遠古父系祖先的相關信息有直接幫助
D.造成現存大熊貓與古大熊貓基因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發生了突變
10.(2024·山東棗莊·二模)黑腹果蠅性別決定方式為:XX、XXY(雌性),XY、XYY(雄性),XO(雄性不育),XXX、YO和YY均致死。XXY的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與X聯會的概率為84%,X與Y聯會的概率為16%,兩條聯會的染色體分離時,另外一條染色體隨機分配。已知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D)對白眼(d)為顯性,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甲、乙為兩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長翅個體,組別2、3中個體的染色體組成均正常。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組別 親本組合 F1表型及比例
1 ♀白眼(XXY)×♂紅眼(XY)
2 ♂甲×♀黑身殘翅 灰身殘翅:黑身長翅=1:1
3 ♀乙×♂黑身殘翅 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1:4:4:1
(1)組別1的白眼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d和Xd染色體的分離發生在 (時期),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 。
(2)由組別2可知,控制體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從配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組別3中,乙個體發生互換的初級卵母細胞所占比例為 。
(3)甲、乙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為 ,后代灰身殘翅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
(4)外顯率是指某一基因型個體顯示預期表型的比例。由于修飾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某基因的預期性狀沒有表現出來而低于正常比例,他們的后代同樣會有相同的比例不能表現出來。果蠅的野生型(I)對間斷翅脈(i)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型為Ii的個體自由交配,后代中間斷翅脈比例為22.5%。請從后代中選擇合適的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驗證該比例是由于外顯率降低導致的。不考慮其他變異和致死。
實驗步驟:從后代中選擇 自由交配。
實驗結果:若后代中表型及比例為 ,則為外顯率降低導致的。必修2 遺傳與進化
回歸教材練+重難點撥記+知識通關練
1.(2024·浙江·高考真題)某精原細胞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生倒位,如圖甲。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倒位,同源染色體聯會時會形成倒位環,此時經常伴隨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如圖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現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上增加某個相同片段,則不能存活,而出現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發生了①至③區段的倒位
B.圖乙細胞中II和III發生交叉互換
C.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
D.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3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
[答案]C.[解析]A、由圖甲可知是bcd 發生了倒位,因此是①到④區段發生倒位,A錯誤;B、圖乙可知,細胞中染色單體Ⅱ和IV發生了交叉互換,B錯誤;CD、題干可知,配子中出現染色體片段缺失或重復,則不能存活,出現倒位的配子能存活,經過倒位后交叉互換,可能會形成四個配子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2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 C正確,D錯誤。故選C。
回歸教材01 易位與交叉互換的區別
2. (2023·山東·高考真題)減數分裂Ⅱ時,姐妹染色單體可分別將自身兩端粘在一起,著絲粒分開后,2個環狀染色體互鎖在一起,如圖所示。2個環狀染色體隨機交換一部分染色體片段后分開,分別進入2個子細胞,交換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隨機。某卵原細胞的基因組成為Ee,其減數分裂可形成4個子細胞。不考慮其他突變和基因被破壞的情況,關于該卵原細胞所形成子細胞的基因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卵細胞基因組成最多有5種可能
B.若卵細胞為Ee,則第二極體可能為EE或ee
C.若卵細胞為E且第一極體不含E,則第二極體最多有4種可能
D.若卵細胞不含E、e且一個第二極體為E,則第一極體最多有3種可能
[答案]C.[解析]A、正常情況下,卵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E或e,減數分裂Ⅱ時,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為EE或ee,著絲粒(點)分開后,2個環狀染色體互鎖在一起,2個環狀染色體隨機交換一部分染色體片段后分開,卵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EE、ee、__(表示沒有相應的基因),若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互換,卵細胞的基因組成還可以是Ee,卵細胞基因組成最多有6種可能,A錯誤;B、不考慮其他突變和基因被破壞的情況,若卵細胞為Ee,則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互換,次級卵母細胞產生的第二極體基因型為__,第一極體產生的第二極體可能為E、e或Ee和__,B錯誤;C、卵細胞為E,且第一極體不含E,說明未發生互換,次級卵母細胞產生的第二極體,為E,另外兩個極體為e或ee、__,C正確;D、若卵細胞不含E、e且一個第二極體為E,若不發生交換,則第一極體為EE,若發生交換,則第1極體只能是Ee,綜合以上,第一極體為Ee和EE兩種,D錯誤。故選C。
回歸教材02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細胞增大,染色體進行復制,成為初級卵母細胞。然后經過兩次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卵細胞和極體中都含有數目減半的染色體。極體體積小,含營養物質少,無生殖功能,不久后退化消失。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3.(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如下,其中Ⅱ-3不攜帶該致病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該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Ⅲ-1與正常女性婚配,子女患病概率相同
B.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Ⅲ-1患病的原因是性染色體間發生了交換
C.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Ⅲ-1與正常女性婚配,女兒的患病概率高于兒子
D.Ⅲ-3與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1/2
[答案]C.[解析]A、由題干可知,Ⅱ-3不攜帶該致病基因,表明該遺傳病是顯性遺傳病。若該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Ⅲ-1為攜帶致病基因的雜合體,與正常女性婚配,致病基因傳給子女的概率均為1/2,A正確;B、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II-2因從I-1獲得攜帶致病基因的X染色體而患病。若該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II-2的致病基因只能傳給其女兒,不符合題意。因此,該致病基因只能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且同源區段發生了交換,導致Ⅲ-1患病,B正確;C、若該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Ⅲ-1從其父親Ⅱ-2獲得攜帶致病基因的Y染色體,與正常女性婚配時,所生兒子的患病概率應高于女兒,C錯誤;D、致病基因無論是在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Ⅲ-3和正常男性婚配,致病基因傳給子代的概率均為1/2,D正確。故選C。
4.(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其翅形長翅和殘翅、眼色紅眼和紫眼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現用長翅紫眼和殘翅紅眼昆蟲各1只雜交獲得F1,F1有長翅紅眼、長翅紫眼、殘翅紅眼、殘翅紫眼4種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慮突變、交叉互換和致死。下列關于該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兩對染色體
B.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體
C.若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對染色體
D.若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體
[答案]C.[解析]A、假設用A/a、B/b表示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或AaXBXb和aaXbY都符合F1有長翅紅眼、長翅紫眼、殘翅紅眼、殘翅紫眼4種表型,且比例相等的條件,A正確;B、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則子代的結果是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或只有兩種表現型,兩種表現型中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所以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體,B正確;C、假設用A/a、B/b表示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若F1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則親本的基因型為XaBXab和XAbY符合F1有長翅紅眼、長翅紫眼、殘翅紅眼、殘翅紫眼4種表型,且比例相等的條件,C錯誤;D、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性狀與性別沒有關聯,則F1每種表型都應該有雌雄個體,D正確。故選C。
回歸教材04 常染色體遺傳與伴X染色體遺傳
(1)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斷,即:
正反交實驗
(2)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則用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純合個體雜交方法判斷,即:
隱性雌×顯性雄
(3)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用“雜合顯性雌×顯性雄”進行雜交,觀察分析F1的性狀,即:
隱性雌×顯性雄
5.(2023·河北·高考真題)關于基因、DNA、染色體和染色體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等位基因均成對排布在同源染色體上
B.雙螺旋DNA中互補配對的堿基所對應的核苷酸方向相反
C.染色體的組蛋白被修飾造成的結構變化不影響基因表達
D.一個物種的染色體組數與其等位基因數一定相同
[答案]B.[解析]A、細胞內決定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絕大部分成對地排布在同源染色體上。但在具有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細胞內,位于性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并非完全成對排布,A錯誤;B、雙螺旋DNA是由兩條單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構成,且兩條鏈上的堿基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一一對應。因此,組成DNA雙螺旋結構中的互補配對堿基所對應的單體核苷酸方向也必然相反,B正確;C、在生物表觀遺傳中,除了DNA甲基化,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C錯誤;
D、一個物種的染色體組數不一定與等位基因數目相等,例如二倍體生物有兩個染色體組,但人體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有三個,D錯誤。故選B。
6.(2023·湖南·高考真題)細菌glg基因編碼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關鍵作用。細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統的調節。CsrA蛋白可以結合glg mRNA分子,也可結合非編碼RNA分子CsrB,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菌glg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glg基因的啟動子并驅動轉錄
B.細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鏈時,核糖體沿glg mRNA從5'端向3'端移動
C.抑制CsrB基因的轉錄能促進細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結合到CsrB上,有利于細菌糖原合成
[答案]C.[解析]A、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從而啟動轉錄,A正確;B、基因表達中的翻譯是核糖體沿著mRNA的5'端向3'端移動,B正確;C、由題圖可知,抑制CsrB基因轉錄會使CsrB的RNA減少,使CsrA更多地與glg mRNA結合形成不穩定構象,最終核糖核酸酶會降解glg mRNA,而glg基因編碼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關鍵作用,故抑制CxrB基因的轉錄能抑制細菌糖原合成,C錯誤;D、由題圖及C選項分析可知,若CsrA都結合到CsrB上,則CsrA沒有與glg mRNA結合,從而使glg mRNA不被降解而正常進行,有利于細菌糖原的合成,D正確。故選C。
回歸教材06 在細胞核中,以DNA雙鏈中的一條鏈為模板,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做一下,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7.(2024·浙江·高考真題)某種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組。雌性工蜂幼蟲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漿,也能發育成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降低 DNA 甲基化酶的表達后, 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蟲也會發育成蜂王。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花蜜花粉可降低幼蟲發育過程中DNA的甲基化
B.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高于工蜂
C.蜂王漿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
D.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發育的重要條件
[答案]D.[解析]A、降低 DNA 甲基化酶的表達后, 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蟲也會發育成蜂王,說明甲基化不利于其發育成蜂王,而工蜂幼蟲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不會發育成蜂王,因此花蜜花粉可增強幼蟲發育過程中DNA的甲基化,A錯誤;B、甲基化不利于其發育成蜂王,故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B錯誤;C、蜂王漿可以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使其發育成蜂王,C錯誤;D、甲基化不利于發育成蜂王,因此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發育的重要條件,D正確。故選D。
回歸教材07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價結合一個甲基基團。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轉錄調控機制,主要表現為抑制轉錄。一般情況下,DNA發生甲基化,基因沉默;DNA去甲基化,則沉默的基因會重新激活。
8. (2023·重慶·高考真題)果蠅有翅(H)對無翅(h)為顯性。在某實驗室繁育的果蠅種群中,部分無翅果蠅胚胎被轉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組),會發育成有翅果蠅,隨后被放回原種群。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W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功能可能不同
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C.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能保持相對恒定
D.轉入W基因的果蠅可能決定該種群朝有翅方向進化
[答案]D.[解析]A、W基因來自于小鼠,轉入無翅的果蠅胚胎后,果蠅發育為有翅,因此W基因在小鼠和果蠅中功能可能不同,A正確;B、H基因決定了果蠅有翅,而W基因轉入無翅果蠅后,也發育為有翅,說明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B正確;C、在種群數量足夠大,沒有遷入遷出、突變等因素下,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基因頻率是相對穩定的,所以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能保持相對恒定 ,C正確;D、決定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而不是基因,D錯誤。故選D。
回歸教材08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9.(2023·海南·高考真題)某作物的雄性育性與細胞質基因(P、H)和細胞核基因(D、d)相關。現有該作物的4個純合品種: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員利用上述品種進行雜交實驗,成功獲得生產上可利用的雜交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和②雜交,產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變
C.①和③雜交獲得生產上可利用的雜交種,其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故需年年制種
D.①和③雜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雜交后代作母本,二者雜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為3∶1
[答案]D.[解析]A、①(P)dd(雄性不育)作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為父本雜交,產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為(P)dd,表現為雄性不育,A正確;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變,即表現為穩定遺傳,B正確;C、①(P)dd(雄性不育)作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為父本雜交,產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為(P)Dd,為雜交種,自交后代會表現出性狀分離,因而需要年年制種,C正確;D、①和③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P)Dd,②和③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則二者雜交的后代為(H)_ _,均為雄性可育,不會出現雄性不育,D錯誤。故選D。
回歸教材09 育種方法的選擇
10.(2023·湖南·高考真題)某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SHOX基因突變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與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個患該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親的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I四分體時期,X和Y染色體片段交換
B.父親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Ⅱ后期,性染色體未分離
C.母親的卵細胞形成過程中,SHOX基因發生了突變
D.該男孩在胚胎發育早期,有絲分裂時SHOX基因發生了突變
[答案]B.[解析]A、假設X染色體上的顯性致病基因為A,非致病基因為a,若父親的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I四分體時期,X染色體上含顯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體片段互換,導致Y染色體上有顯性致病基因,從而生出基因型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題意;B、若父親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Ⅱ后期是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則會形成基因型為XAXA或YY的精子,從而生出基因型為XaYY的不患病男孩,B符合題意;C、因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母親的卵細胞形成時SHOX基因可能已經突變成顯性致病基因,從而生出基因型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題意;D、若SHOX基因突變成顯性致病基因發生在男孩胚胎發育早期,也可能導致致該男孩出現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題意。故選B。
回歸教材10 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特點:普遍性,隨機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低頻性。
11.(2023·湖北·高考真題)某二倍體動物種群有100個個體,其常染色體上某基因有A1、A2、A3三個等位基因。對這些個體的基因A1、A2、A3進行PCR擴增,凝膠電泳及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是(  )
A.52% B.27% C.26% D.2%
[答案]B.[解析]分析電泳圖,含A3基因的個體有2個A3A3,15個A1A3,35個A2A3,所以A3的基因頻率是:(2×2+15+35)÷(100×2)×100%=27%,B正確。故選B。
回歸教材11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叫作基因頻率。基因頻率= ×100%
12.(2023·浙江·高考真題)浙江浦江縣上山村發現了距今1萬年的稻作遺址,證明我國先民在1萬年前就開始了野生稻馴化。經過長期馴化和改良,現代稻產量不斷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成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創造水稻高產新記錄,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杰出貢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在水稻馴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B.現代稻的基因庫與野生稻的基因庫完全相同
C.馴化形成的現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種性狀
D.超級雜交稻品種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組原理
[答案]D.[解析]A、自然選擇通常選擇出的是適應環境條件的類型,而人工選擇選擇的通常是對人類有利的類型,故人工選擇在水稻馴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A錯誤;B、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有基因的總和,經過長期馴化和改良,現代稻產量不斷提高,則可推測現代稻與野生稻的基因庫不完全相同,B錯誤;C、馴化形成的現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優良性狀,而一些不利性狀在選擇中被淘汰,C錯誤;D、超級雜交稻品種的培育借助于雜交育種,該過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D正確。故選D。
回歸教材12每個種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庫。種群中每個個體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種群基因庫的個組成部分,并不代表種群的基因庫。個體所攜帶的基因隨著個體的死亡而從基因庫中消失,隨著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傳給后代,通過突變使新基因進入基因庫,所以基因庫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13.(2023·海南·高考真題)噬菌體ΦX174的遺傳物質為單鏈環狀DNA分子,部分序列如圖。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D基因包含456個堿基,編碼152個氨基酸
B.E基因中編碼第2個和第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其互補DNA序列是5′-GCGTAC-3′
C.噬菌體ΦX174的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種核糖核苷酸
D.E基因和D基因的編碼區序列存在部分重疊,且重疊序列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答案]B.[解析]A、根據圖示信息,D基因編碼152個氨基酸,但D基因上包含終止密碼子對應序列,故應包含459個堿基,A錯誤;B、分析圖示信息,E基因中編碼第2個和第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5′-GTACGC-3′,根據DNA分子兩條鏈反向平行,其互補DNA序列是5′-GCGTAC-3′,B正確;C、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酸,噬菌體ΦX174的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C錯誤;D、E基因和D基因的編碼區序列存在部分重疊,但重疊序列編碼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D錯誤。故選B。
回歸教材13 DNA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DNA分子的堿基排列順序中儲存著遺傳信息,DNA分子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攜帶的遺傳信息就不同,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也就攜帶著特定的遺傳信息。
14.(2024·浙江·高考真題)痕跡器官是生物體上已經失去用處,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器官。鯨和海牛的后肢已經退化,但體內仍保留著后肢骨痕跡;食草動物的盲腸發達,人類的盲腸已經極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后肢退化痕跡的保留說明鯨和海牛起源于陸地動物
B.人類的盲腸退化與進化過程中生活習性的改變有關
C.具有痕跡器官的生物是從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進化而來的
D.蚯蚓沒有后肢的痕跡器官,所以和四足動物沒有共同祖先
[答案]D.[解析]A、陸地動物具有靈活的后肢,鯨和海牛后肢退化痕跡的保留,說明了其可能起源于陸生動物,A正確;B、人類的盲腸退化可能是由于生活習性的改變,不需要盲腸的消化而使其退化,B正確;C、具有痕跡器官的生物說明這些器官在這些生物中存在過,也說明該生物是從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進化而來的,C正確;D、蚯蚓沒有后肢的痕跡器官,也可能有其他痕跡器官和四足動物類似,也可能和四足動物類似的痕跡器官在進化中消失,所以蚯蚓沒有后肢的痕跡器官,不能說明和四足動物沒有共同祖先,D錯誤。故選D。
回歸教材14 生物的進化不僅在地層中留下了化石證據,也在當今生物體上留下了許多印跡這些印跡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佐證。比較解剖學證據: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結構,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
15.(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與Mm的效應相同),并與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與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純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黃喙白羽)進行相關雜交實驗,并統計F1和F2的部分性狀,結果見表。
實驗 親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黃相間),4/16黃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1可判斷該家禽喙色的遺傳遵循 定律,F2的花喙個體中純合體占比為 。
(2)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者對P1和P3的M/m基因位點進行PCR擴增后電泳檢測,并對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進行測定,結果見圖1和圖2。由此推測M基因發生了堿基的 而突變為m,導致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 ,最終使黑色素無法合成。
(3)實驗2中F1灰羽個體的基因型為 ,F2中白羽個體的基因型有 種。若F2的黑羽個體間隨機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個體占比為 ,黃喙黑羽個體占比為 。
(4)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設計調查方案,判斷基因T/t和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不考慮染色體交換)。
調查方案: 。
結果分析:若 (寫出表型和比例),則T/t和R/r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否則,T/t和R/r位于兩對染色體上。
[答案](1) 自由組合(或“孟德爾第二”) 1/3
(2) 增添 下降
(3) MmRr(或"MmRrTt”) 5 1/9 0
(4) 對實驗2中F2個體的喙色和羽色進行調查統計 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黃喙白羽=6:3:3:4
[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家禽喙色由M/m和T/t共同控制,實驗1的F2中喙色表型有三種,比例為9:3:4,是9:3:3:1的變式,表明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且比例相同,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方式有16種。因此,家禽喙色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規律。F2中花喙個體(有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型有兩種,分別為MMtt(1/16)和Mmtt(2/16),其中純合體MMtt占比為1/3。
(2)由實驗1結果可知,針對M/m基因位點,P1基因型為MM,P3基因型為mm,對P1的M基因PCR擴增后產物大小約為1200bp,而P3的m基因大小約為7800bp,推測M基因發生了堿基的增添而突變為m。當M基因突變為m后,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明顯下降,最終影響了黑色素的合成。
(3)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實驗2的F2中羽色表型有三種,比例為3:6:7,是9:3:3:1的特殊分離比,因此F1灰羽個體基因型為MmRr。F2的黑羽和灰羽個體共占9/16,基因型為M_R_。白羽占7/16,基因型共5種,分別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F2中基因型為M_R_的黑羽和灰羽的比例為3:6,因此,F2黑羽個體在基因型為M_R_的個體中占比為1/3。由于MM和Mm的表型效應相同,黑羽個體中兩種基因型及其占比為MMRR(1/3)和MmRR(2/3)。黑羽個體隨機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個體(mmRR)的占比為1/9。由實驗1和實驗2結果可知,黃喙個體基因型為mmT_和mmtt,黑羽的基因型為M_RR,因此不存在黃喙黑羽的個體,即黃喙黑羽個體占比為0。
(4)綜合實驗1和實驗2的結果可知,P1的基因型為MMTTRR,P2的基因型為MMTTrr,P3的基因型為mmttRR。利用現有材料進行調查實驗,判斷T/t和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需要選擇對TtRr雙雜合個體隨機交配的子代進行統計分析。實驗2中的F1基因型為MmTtRr,因此應對實驗2的F2個體喙色和羽色進行調查統計。如果T/t和R/r在同一對染色體上,由親本的基因型可知F1個體中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如下圖 。不考慮染色體互換,F1可產生等比例的四種雌雄配子MTr、MtR、mTr、mtR。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的F2表型及比例為灰羽黑喙:黑羽花喙:白羽黑喙:白羽黃喙=6:3:3:4。
回歸教材15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特殊現象:將異常分離比與正常分離比9∶3∶3∶1進行對比,分析合并性狀的類型。如比例為9∶3∶4,則為9∶3∶(3∶1),即4為后兩種性狀的合并結果。
1.生物體細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體上
(1)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而細胞質中的基因位于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上。
(2)原核細胞中無染色體,原核細胞的基因在擬核DNA或細胞質的質粒DNA上。
2.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
(1)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①患病概率與性別無關,不存在性別差異,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與“男孩”(或女孩)是兩個獨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別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它的遺傳與性別連鎖,“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慮女孩;“患病男孩”則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計算的范圍不同。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3.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三個經典實驗對比
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實驗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 赫爾希和蔡斯
思路 設法將DNA與蛋白質等分開,單獨地研究它們遺傳功能。
分離方式 酶解法:分別加入到R型菌中 同位素標記法標記DNA和蛋白質
結論 加熱殺死的S型菌體內有“轉化因子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 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4.比較復制、轉錄和翻譯
復制 轉錄 翻譯
場所 主要在細胞核 主要在細胞核 細胞質(核糖體)
模板 DNA的兩條鏈 DNA的一條鏈 mRNA
原料 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 4種核糖核苷酸 20種氨基酸
原則 A-T、G-C T-A、A-U、G-C A-U、G-C
結果 兩個子代DNA分子 mRNA、tRNA. 蛋白質
信息傳遞 DNA→DNA rRNA mRNA→蛋白質
意義 傳遞遺傳信息 表達遺傳信息
(1)轉錄的產物不只是mRNA,還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攜帶遺傳信息,3種RNA都參與翻譯過程,只是作用不同
(2)轉錄和翻譯過程中A不是與T配對,而是與U配對。
(3)翻譯過程中mRNA并不移動,而是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進而讀取下一個密碼子。
(4)真核生物首先在細胞核轉錄,然后在細胞質中翻譯,異地、先后進行;原核細胞是邊轉錄、邊翻譯,同地、同時進行。
5.判斷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1)一看變異個體的數量
(2)二看細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
②如果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則可能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3)三看個體基因型
①如果個體基因型為AA或aa,則減數分裂圖像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②如果個體基因型為Aa,則減數分裂圖像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6.基因重組易錯易混問題匯總
(1)染色體片段交換不一定是基因重組。
如果染色體片段交換發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叫基因重組;
如果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叫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2)精子與卵細胞的自由(隨機)結合是生殖細胞間隨機結合,不是基因重組。
來自父方、母方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都有控制相同性狀的基因。
(3)基因突變可發生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DNA分子復制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原核生物DNA分子復制的過程中;
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染色體變異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均可發生。
原核生物和病毒只發生基因突變,不會發生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7.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項目 單倍體 二倍體 多倍體
概念 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相同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發育起點 配子 受精卵 受精卵
體細胞染色體組數 ≥1 2 ≥3
三倍體和四倍體形成過程
舉例 幾乎全部的動物和 過半數的高等植物 香蕉(三倍體);馬鈴薯(四倍體):八倍體小黑麥
植株特點 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育 正常可育 ①莖稈粗壯; ②葉片、果實和種子較大; ③營養物質含量豐富
1.(2024·安徽池州·二模)下圖①、②和③為某種生物(2N=4)的三種精原細胞,其中①和②發生了染色體變異,③為正常細胞。細胞②在減數分裂時三條同源染色體中任意兩條正常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的形成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B.②經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和結構均正常的占1/2
C.③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細胞內可能含4條染色體
D.如圖①②③三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最多能產生5種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A、a所在的染色體和R所在的染色體發生易位,A正確;B、②中發生了A、a所在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變異,R、r所在的染色體未發生變異,該種生物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A:Aa:aa:a=1:2:1:2,其中結構和數目均正常的配子只有a,故結構和數目均正常的配子占1/3,B錯誤;C、③在減Ⅱ后期細胞內含4條染色體,C正確;D、①經減數分裂可形成2種(AR、ar或Ar、aR),②經減數分裂形成2種(AR、aar或Ar、aaR;aR、Aar或ar、AaR),③經減數分裂形成2種(ar、AR或aR、Ar)。故①、②、③最多可產生5種基因型配子,最少3種基因型配子。故選B。
2.(2024·河南·二模)疾病歷來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關于以下幾種疾病:①人體感染支原體后引起的肺炎;②21三體綜合征;③紅綠色盲;④抗維生素D佝僂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支原體肺炎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戴口罩可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B.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判斷胎兒是否患有③疾病
C.父母正常而生有患②疾病的兒子,病因是患者的父親減數分裂異常
D.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一男子患④疾病則其女兒也是患者
[答案]C.[解析]A、支原體通過呼吸道傳染,所以戴口罩可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A正確;B、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判斷胎兒是否患有該疾病,B正確;C、父母正常但生有21三體綜合征的兒子,病因可能是其父親減數分裂異常,也可能是其母親減數分裂異常,C錯誤;D、由于抗維生素 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所以如果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一男子患該疾病則其女兒也是患者,D正確。故選C。
3.(2024·四川成都·二模)某實驗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變型果蠅,果蠅部分隱性突變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不考慮其他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翅外展黑檀體果蠅與野生型純合果蠅雜交,F1自由交配,F2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
B.從痕翅果蠅的精巢中獲取一些細胞,這些細胞中可能存在4個或2個或0個r基因
C.基因型為RaraEe的果蠅,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四種基因型的配子
D.菱形眼雌蠅與野生型雄蠅雜交,F1中雄蠅為野生型的概率為0
[答案]B.[解析]A、由圖可知,翅外展黑檀體果蠅的基因型為dpdpee,野生型型純合果蠅的基因型為DpDpEE,二者雜交的F1基因型為DpdpEe,且這兩對基因位于兩條染色體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所以F1自由交配,F2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A正確;B、痕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Y,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此時Xr和Y已經分離,進入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形成染色體,細胞中可能存在2個或0個r基因,B錯誤;C、由圖可知,基因型為RaraEe的果蠅,對應的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正常情況下減數分裂可以產生RaE和rae兩種配子,當發生(交叉)互換時,減數分裂可能產生RaE、rae、Rae和raE四種基因型的配子,C正確;D、由圖可知,菱形眼雌蠅的基因型為XlzXlz和野生型雄蠅XLzY雜交,F1的基因型為XLzXlz和XlzY,雌蠅表現型為野生型,雄蠅表現型為菱形眼,D正確。故選B。
4.(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下圖為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基因檢測發現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記作dA與dB。II1還患有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不考慮新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正常情況下,II1體細胞中染色體數和貓叫綜合征患者相同
B.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dA與dB,說明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
C.II1性染色體異常,可能因為I2的減數分裂I或減數分裂Ⅱ異常
D.II3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概率是1/2
[答案]D.[解析]A、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是由于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遺傳病,貓叫綜合征是染色體結構異常,染色體數目未變,A錯誤;B、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dA與dB,是基因突變形成的不同等位基因,這體現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錯誤;C、Ⅱ1性染色體異常,且患有該遺傳病,根據題意和系譜圖可知,Ⅱ1的基因型XdAXdBY,Ⅰ1與Ⅰ2分別攜帶dA和dB基因,故Ⅱ1染色體數目異常是因為其父親減數分裂Ⅰ時X染色體與Y染色體未分離,形成了XY型的配子,與正常卵細胞結合,形成XXY個體,C錯誤;D、Ⅰ1的基因型為XdAY,Ⅰ2的基因型為XDXdB,則Ⅱ3的基因型為XdAXdB,與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兒子基因型為XdAY或XdBY,均為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女兒基因型為XDXdA和XDXdB,故所生子女患有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概率是1/2,D正確。故選D。
5.(2024·江西·模擬預測)圖1表示DNA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某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和作用位點,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a所示部位即圖2中箭頭所示部位
B.圖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獲得的末端形式與圖1末端相同
C.T4DNA連接酶可以將兩個圖1所示結構連接成為一個DNA片段
D.基因工程的載體必須具有圖2所示的堿基序列
[答案]C.[解析]A、圖1中a所示部位為一個脫氧核苷酸內部磷酸和脫氧核糖連接的化學鍵,圖2中箭頭所示部位為相鄰的不同脫氧核苷酸之間連接的磷酸二酯鍵,二者不同,A錯誤;B、圖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獲得的末端為黏性末端,圖1為平末端,故圖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獲得的末端形式與圖1下端不同,B錯誤;C、T4-DNA連接酶可以連接平末端,因此T4-DNA連接酶可以將兩個圖1所示結構連接成為一個DNA片段,C正確;D、基因工程的載體一般具有多個限制酶識別序列,即不一定具有圖2所示的堿基序列,D錯誤。故選C。
6.(2024·河南濮陽·一模)真核細胞內某基因的表達過程如圖所示,數字表示相應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過程①與過程②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
B.圖示過程可體現一個基因可同時控制不同的性狀
C.以前體mRNA、成熟mRNA1為模板逆轉錄所得DNA不同
D.多肽鏈1與多肽鏈2空間結構的不同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
[答案]D.[解析]A、過程①表示轉錄,過程②表示翻譯,二者的堿基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確;B、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基因通過不同的mRNA和翻譯后的多肽鏈,可以產生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控制著不同的性狀,B正確;C、逆轉錄是將RNA轉化為DNA的過程,由于前體mRNA和成熟mRNA在序列上有所不同,它們作為模板逆轉錄所得到的DNA也會不同,C正確;D、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指在不同細胞類型或不同發育階段,特定基因被激活或抑制,從而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多肽鏈1與多肽鏈2空間結構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它們是由不同的基因表達產生的,或者翻譯后修飾產生的,D錯誤。故選D。
7.(2024·福建·三模)科研工作者將二倍體玉米的花粉授在異源六倍體普通小麥上,1天后雜種胚出現了21條小麥染色體、10條玉米染色體,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只有21條小麥染色體和微核。其中微核是由有絲分裂后期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產生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麥和玉米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B.普通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含有7條染色體
C.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沒有發生染色體結構變異
D.產生微核的時期每條染色體含有兩個染色單體
[答案]B.[解析]A、小麥和玉米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B、科研工作者將二倍體玉米的花粉授在異源六倍體普通小麥上,1天后雜種胚出現了21條小麥染色體,異源六倍體普通小麥上有6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的配子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出現了21條小麥染色體,故普通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含有7條染色體,B正確;C、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只有21條小麥染色體和微核。其中微核是由有絲分裂后期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產生的,說明授粉7天后雜種胚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C錯誤;D、其中微核是由有絲分裂后期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產生的,有絲分裂后期產生微核的時期每條染色體不含有兩個染色單體,D錯誤。故選B。
8.(2024·云南楚雄·二模)科學家根據化石復原了九尾狐甲魚,九尾狐甲魚長約10厘米,身體除了有甲殼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尾鰭還具有9個手指狀的分叉,形成一排羽狀的鰭,像9條尾巴,使其能夠成為一個靈活的“游泳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九尾狐甲魚發生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九尾狐甲魚進化過程中發生的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C.控制尾鰭形狀的基因構成了九尾狐甲魚種群的基因庫
D.九尾狐甲魚羽狀尾鰭的形成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答案]C.[解析]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正確;B、基因突變是可遺傳變異的一種,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正確;C、種群的基因庫包含種群中所有個體的所有基因,而不是只包含了控制尾鰭形狀的基因,C錯誤;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九尾狐甲魚羽狀尾鰭使其能夠成為一個靈活的“游泳者”,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正確。故選C。
9.(2024·廣東廣州·一模)中國科學家在廣西獲得了一塊距今2.4萬年的古大熊貓化石。將該化石中提取到的線粒體DNA 通過測序分析和比較,發現古大熊貓與現存大熊貓的相關 DNA 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貓與熊類有共同的遠古祖先。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證據結合分子生物學分析,可為大熊貓進化提供更可靠的證據
B.化石中提取的線粒體DNA 通過PCR 進行擴增,作為測序的材料
C.該研究對獲得大熊貓和熊類遠古父系祖先的相關信息有直接幫助
D.造成現存大熊貓與古大熊貓基因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發生了突變
[答案]C.[解析]A、線粒體DNA的測序結果能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證據,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性,化石證據結合分子生物學分析,可為大熊貓進化提供更可靠的證據,A正確;A、PCR 技術能在體外對DNA分子進行大量擴增,因此化石中提取的線粒體DNA 通過PCR 進行擴增,能作為測序的材料,B正確;C、子代線粒體DNA來源于母親,故該研究對獲得大熊貓和熊類遠古父系祖先的相關信息沒有直接幫助,C錯誤;D、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造成現存大熊貓與古大熊貓基因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發生了突變,D正確。故選C。
10.(2024·山東棗莊·二模)黑腹果蠅性別決定方式為:XX、XXY(雌性),XY、XYY(雄性),XO(雄性不育),XXX、YO和YY均致死。XXY的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與X聯會的概率為84%,X與Y聯會的概率為16%,兩條聯會的染色體分離時,另外一條染色體隨機分配。已知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D)對白眼(d)為顯性,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甲、乙為兩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長翅個體,組別2、3中個體的染色體組成均正常。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組別 親本組合 F1表型及比例
1 ♀白眼(XXY)×♂紅眼(XY)
2 ♂甲×♀黑身殘翅 灰身殘翅:黑身長翅=1:1
3 ♀乙×♂黑身殘翅 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1:4:4:1
(1)組別1的白眼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d和Xd染色體的分離發生在 (時期),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 。
(2)由組別2可知,控制體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從配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組別3中,乙個體發生互換的初級卵母細胞所占比例為 。
(3)甲、乙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為 ,后代灰身殘翅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
(4)外顯率是指某一基因型個體顯示預期表型的比例。由于修飾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某基因的預期性狀沒有表現出來而低于正常比例,他們的后代同樣會有相同的比例不能表現出來。果蠅的野生型(I)對間斷翅脈(i)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型為Ii的個體自由交配,后代中間斷翅脈比例為22.5%。請從后代中選擇合適的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驗證該比例是由于外顯率降低導致的。不考慮其他變異和致死。
實驗步驟:從后代中選擇 自由交配。
實驗結果:若后代中表型及比例為 ,則為外顯率降低導致的。
[答案](1)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者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Xd、XdY、XdXd、Y=23:23:2:2
(2) 乙的基因型為AaBb,產生了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說明體色和翅型的基因連鎖且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5
(3) 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2:1:1 1/5
(4) 中間斷翅脈ii果蠅 中間斷翅脈:野生型=9:1
[解析](1)根據題干知,XXY的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與X聯會的概率為84%,X與Y聯會的概率為16%,兩條聯會的染色體分離時,另外一條染色體隨機分配,則組別1的白眼個體,在減數分裂時,Xd和Xd染色體的分離發生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時,也可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體分離時;產生配子時Xd和Xd聯會的概率為84%,產生兩種配子42%XdY、42%Xd,X與Y聯會的概率為16%,產生四種配子4%Xd、4%XdY、4%XdXd、4%Y,合并后四種配子46%Xd、46%XdY、4%XdXd、4%Y,即Xd、XdY、XdXd、Y=23:23:2:2。
(2)根據題干知,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甲、乙為兩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長翅個體,組別2中♂甲×♀黑身殘翅F1表型及比例為灰身殘翅:黑身長翅=1:1,知甲基因型為AaBb產生兩種類型配子Ab:aB=1:1,這說明這兩對基因連鎖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控制體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組別3♀乙×♂黑身殘翅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1:4:4:1,知乙基因型為AaBb產生四種類型配子AB:Ab:aB:ab=1:4:4:1,這說明這兩對基因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假設乙個體發生互換的初級卵母細胞所占比例為x,則未交換的初級卵母細胞所占比例為1-x,產生配子時xAaBbx/4AB、x/4Ab、x/4 aB、x/4ab,(1-x)AaBb→(1-x)/2Ab、(1-x)/2 aB,合并后AB:Ab:aB:ab=x:(2-x):(2-x):x==1:4:4:1,可求出x=2/5。
(3)甲基因型為AaBb產生兩種類型配子Ab:aB=1:1(即1/2Ab、1/2aB),乙基因型為AaBb產生四種類型配子AB:Ab:aB:ab=1:4:4:1(即1/10AB、4/10Ab、4/10aB、 1/10ab),甲、乙交配,產生后代灰身長翅(1/20AABb+1/20AaBB+4/20AaBb+4/20AaBb) 共10/20,灰身殘翅(4/20AAbb+1/20Aabb) 共5/20,黑身長翅(4/20aaBB+1/20aaBb)共5/20,則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2:1:1,后代灰身殘翅中(4/20AAbb、1/20Aabb)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5。
(4)基因型為Ii的個體自由交配,理論上后帶中ii比例為25%,據題干信息后代中間斷翅脈比例為22.5%,則有2.5%表現為野生型,中間斷翅脈:野生型=9:1,從后代中選擇合適的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驗證該比例是由于外顯率降低導致的,可從后代中選擇中間斷翅脈ii果蠅自由交配,其子代都為ii,由題干信息于修飾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某基因的預期性狀沒有表現出來而低于正常比例,他們的后代同樣會有相同的比例不能表現出來,則其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也為中間斷翅脈:野生型=9:1,則說明為外顯率降低導致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乃东县| 九龙城区| 沙河市| 清新县| 芜湖县| 花垣县| 高安市| 东平县| 瓦房店市| 视频| 黔江区| 肥西县| 林芝县| 万安县| 定西市| 信丰县| 滦南县| 长垣县| 花莲市| 溧阳市| 安仁县| 饶平县| 吉隆县| 陇西县| 离岛区| 九江县| 黎川县| 高淳县| 关岭| 廉江市| 鄂托克前旗| 利辛县| 彩票| 嘉禾县| 黄龙县| 日土县| 和静县| 西平县| 濮阳市|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