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學科 小學科學 學科 小學科學課題 制作一個潛望鏡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知道潛望鏡利用了光的反射規律。通過對潛望鏡內部結構的研究,了解潛望鏡懂得基本原理。 2.科學思維:了解四個實驗的科學原理,知道了生活中的點滴都與科學密切相關。 3.探究實踐:通過親自制作水瓶燈泡、顛倒是非、消失的硬幣、消失的卡片,加深對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的理解。 4.態度責任:通過了解水瓶燈泡、顛倒是非、消失的硬幣、消失的卡片等工作原理,增大對光的反射和折射研究的興趣,觀察身邊的現象,探究其本質。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通過親自制作水瓶燈泡、顛倒是非、消失的硬幣、消失的卡片,加深對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的理解。 教學難點:通過親自制作水瓶燈泡、顛倒是非、消失的硬幣、消失的卡片,加深對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的理解。教學過程一、復習聚焦 1.復習導入:你們還記得怎么制作潛望鏡嗎? 2.提問:潛望鏡能幫助我們窺探上方或下方的物體,那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嗎? 預設:其原理就是利用兩個反射鏡使光經兩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3.講解:潛望鏡除了運用在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上,其實它也常常運用其他領域中。 提問:你知道他可以運用在哪些領域中嗎? 預設:管道潛望鏡、相機內也有潛望鏡、懶人眼鏡、考古用的潛望鏡。 二、水瓶燈泡 1.講述:潛望鏡是利用光學原理制成的,今天我們同樣利用光學原理來做一個水瓶燈泡吧! 2.思考:水瓶燈泡用的是什么光學原理照亮箱子內部的?是反射還是折射呢? 3.出示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硬紙板、尺子、圓規、膠帶、筆、小刀、裝滿水的水瓶。 4.講解制作步驟:①首先用尺子和筆在硬板紙上畫一個小長方形;②接著用小刀將這個小長方形切割掉;③然后用圓規在另一硬板紙上畫一個和水瓶直徑差不多的圓;同樣用刀將這個圓切掉;④最后用膠帶將硬紙板拼接起來。 5.視頻:制作水瓶燈泡,觀察實驗現象。 6.提問:水瓶燈泡用的是什么光學原理照亮箱子內部的? 講解原理:水瓶燈泡利用的就是光的折射,射向礦泉水瓶的光,經過折射進入水中,再經過折射離開水,于是就照亮了箱子內部。 三、顛倒是非 1.出示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白紙、筆、空的玻璃杯、一瓶水。 2.講解制作步驟:①首先用筆在紙上畫兩個方向不同的箭頭;②接著將紙放在玻璃杯后面;③然后把水倒入玻璃杯中。 3.視頻:制作顛倒是非,觀察實驗現象。 4.提問:在顛倒是非這個實驗中用的是什么光學原理的? 5.講解:這是因為水與空氣的折射率不同,裝了水的圓形杯子就如同圓柱形的凸透鏡,結果造成了左右對調,邊緣彎曲的現象。 四、消失的硬幣 1.出示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硬幣、空的玻璃杯、一瓶水。 2.講解制作步驟:①首先將硬幣放在玻璃杯底部;②接著將水倒入玻璃杯中;③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實驗現象啦。 3.視頻:制作消失的硬幣,觀察實驗現象。 4.提問:在消失的硬幣這個實驗中用的是什么光學原理的? 5.講解:這是因為側面的光發生了全發射,也就是說在原本射向人眼睛的入射光,沒有進行折射,而是全部反射了。 五、消失的卡片 1.出示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封口袋、小卡片、裝滿水的碗。 2.講解制作步驟:①首先將小卡片放入封口袋;②接著把封口袋放入碗中;③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實驗現象啦。 3.視頻:制作消失的卡片,觀察實驗現象。 4.提問:在消失的卡片這個實驗中用的是什么光學原理的? 5.講解:這是也是因為光發生了全反射。光線從折射到塑料上是非鏡面反射,從水透過塑料再到塑料袋里的空氣中就發生了全鏡面發射,光線只有反射光,沒有折射光,所以就看不見了。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