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制作鐘擺教科書 科學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 同一個擺,擺繩長度越長,擺動越慢;擺繩長度越短,擺動越快。 2.科學思維:能運用測量與比較的方法來研究擺的擺動快慢。 3.探究實踐:能在真實的情境中研究擺繩長度如何影響擺動快慢,不斷地調整擺,直至每分鐘正好擺動 60 次。 4.態度責任:認識到細心觀察與準確測量的重要性;對新問題的研究保持積極的探究欲望。教學內容重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制作一個 1 分鐘正好擺動 60 次的擺。 難點:能運用測量與比較的方法來研究擺的擺動快慢,學會制作鐘擺。教學過程一、聚焦 1.回顧引入: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都在研究擺,這節課的開始先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擺的特點吧?。〝[繩、擺錘、擺幅) 2.2.數一數擺長為40厘米的擺,15秒擺動幾下 3.擺長40厘米的擺15秒能擺12次,也就是1分鐘擺動48次,機械擺鐘一分鐘能擺60次, 4.我們能做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擺嗎? 二、探索 1.擺的快慢 2 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與擺錘的重量和擺幅大小無關 2.調節擺繩長度: 如何讓一分鐘擺動48次的擺擺動60次 怎樣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調試?(要求:從如何用較短的時間、較少的次數調試成功的角度進行討論) 預設:1.每次減少一定長度,直到擺一分鐘剛好擺60次;2.將擺繩長短減半,如果慢了就再減半,快了就延長 學生調試15秒擺動15次的擺 小結 請同學們課后繼續研究,設計一個1分鐘擺動30次或120次的擺,試著找一下 擺的擺動次數跟擺繩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