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食物中的營養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目標:知道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了解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知道沒有一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2.科學思維目標:通過實驗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營養的類別等方面的認識。 3.探究實踐目標:在對食物營養成分的認識中,感受各種營養與支撐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產生繼續探究食物的興趣。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統計的記錄活動中,建立嚴謹細致的研究態度。 4.態度責任目標:認識到人類可以運用一定的技術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用實驗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糖類和脂肪教學難點:用雙縮脲試劑檢測食物中的蛋白質教學過程聚焦:揭示課題 出示情境:吃飯時,家人們總是建議我們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我們每天都會食用種類豐富的食物,這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益處呢?(食物會給我們提供能量;給我們提供營養;幫助我們生長;維持生命。) 揭題:我們可以從豐富的食物中獲得很多的營養。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食物中的營養》。 二、初探:認識食物中的營養 出示:圖片。提問:(1)那食物到底會給我們提供什么營養呢?請你思考,生活中哪里可以展現出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2)食物包裝袋上附有營養成分表,上面包含哪些信息呢? 小結: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鈣、鈉等,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糖類,如葡萄糖、果糖等都屬于糖類,而鈣、鈉是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的,我們常吃的食鹽就是無機鹽。 因此,食物中主要包含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這六大營養成分。 三、探索:檢驗食物中的營養 (一)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 思考:你比較熟悉哪種營養成分呢?哪些食物中包含這些營養呢 你能用火眼金睛看到食物中的這些營養嗎?如何檢驗食物中是否有這些營養呢?(做實驗) 追問:如何利用實驗,檢驗食物中的淀粉呢?(用滴管取適量碘酒,滴到被檢測的食物上,如果出現藍紫色,說明食物中有淀粉)如何檢驗脂肪?(將食物在白紙上涂抹或者擠壓,如果出現油漬說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3.分組實驗:分組實驗檢驗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教師提供的材料+學生自帶的材料) 4.交流反饋:哪些食物中含有較多淀粉?哪些食物中淀粉較少?哪些食物中含有較多脂肪?哪些食物不含脂肪? 5.小結:(1)淀粉就是碳水化合物,即糖類。淀粉是糖類的重要成員之一,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2)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食物在白紙上涂抹和擠壓,并與食用油的油漬相對比,看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脂肪也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二)食物中的蛋白質 1.過渡:除了淀粉和脂肪外,食物中還含有許多的營養成分。如何檢驗食物中的蛋白質呢?(預設:可以用燃燒的方法。聞起來有燒焦的羽毛味。) 2.總結:檢驗食物中的蛋白質有許多方法,除了同學們說的燃燒法聞氣味之外,還可以用雙縮脲試劑來檢驗。 3.演示:用雙縮脲試劑檢驗蛋清中的蛋白質。(具體步驟為: (1) 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釋液,再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雙縮脲試劑A液。(2) 將量取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蛋清稀釋液分別倒入同一試管中,振蕩均勻,液體仍為無色。(3) 再用滴管往試管中加入3-4滴雙縮脲試劑B,振蕩均勻,可見試管內出現紫色,這就表明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質。) 4.提問:用雙縮脲試劑檢測食物中的蛋白質,觀察到什么現象能夠說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質?(預設:試劑呈現紫色) 小結: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內臟和血液等的主要成分。 四、研討:深入認識食物中的營養 1.小亮一天的食物給他提供了哪些營養? 2.我一天中的食物提供能了哪些營養?試著把一天中的食物表變成營養成分表。(把一天中的食物記錄表拿出來,并在相應的營養成分下打“√”) 3.思考:有沒有一種食物包含所有的營養成分呢?怎樣合理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們的健康?和小伙伴討論一下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