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聲音的強與弱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目標: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2.科學思維目標:通過用不同的力使物體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物體振動幅度的不同;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3.探究實踐目標: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4.態度責任目標:科學技術與我們的身邊的各種現象密切相關。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教學難點: 如實觀察并記錄物體的振動幅度,并與發出的聲音強弱相聯系。教學過程一、聚焦:復習導入 1.音頻:本課我們將繼續探索聲音的奧秘,在課堂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聽兩段聲音,它們分別是大雨和小雨的聲音。請仔細聆聽,并說說聲音有什么不同呢? 2.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雨滴擊打在地面的輕重不同,因此聲音的輕重也不同。) 3.回顧:(1)在第一節時我們講到,聲音的輕重不同,更準確的說是聲音的強弱不同,也可以用音量來表示。聲音為什么會強弱不同呢? (2)聲音是怎么產生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4.思考:那物體的振動和聲音的強弱變化是否有關系?聲音強或者聲音弱時,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呢? 二、探索 【活動一:彈撥橡皮筋驗證】 1.活動:請取出一根橡皮筋,并嘗試讓它發出強音和弱音 2.視頻:為了幫助大家觀察,老師這里有一段慢鏡頭視頻。請你仔細觀察,當橡皮筋發出強音時,它是怎么樣振動的?當橡皮筋發出弱音時,它又是怎么樣振動的?并將它們以畫圖的形式記錄下來吧!(PPT) 3.分享:這是一位同學的記錄表,你有什么發現?(我們發現橡皮筋振動幅度大時聲音強,橡皮筋振動幅度小時聲音弱。) 4.過渡: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設計一個實驗進行驗證吧! 【活動二:彈撥鋼尺和敲擊小鼓驗證】 1.思考:我們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可以利用彈撥鋼尺和敲擊小鼓的方法進行驗證,在小鼓上放一些綠豆或紙屑,可以更直觀的幫助我們觀察到鼓面的振動。) 2.過渡:我們先來嘗試利用鋼尺驗證我們的想法。怎么做才能驗證振動幅度與聲音強弱的關系? 3.小結:不同條件+相同條件 4.活動(視頻)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輕輕撥動鋼尺時,振動幅度小,聲音弱;重重撥動鋼尺時,振動幅度大,聲音強。 6.介紹:用同樣的辦法完成敲擊小鼓實驗,并在小鼓上放置綠豆,幫助我們觀察鼓面的振動情況。 7.活動(視頻) 8.小結:通過實驗,再次驗證了輕輕敲擊鼓面時,振動幅度小,聲音弱;重重敲擊鼓面時,振動幅度大,聲音強。 9.提問:(1)分析你的記錄,現在,你認為物體的振動和聲音的強弱變化有關嗎? (2)你能發現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的關系嗎? 10.總結:物體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活動三:其他物品驗證】 1.思考:我們還能舉出哪些事例證明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 (1)輕輕搖晃拍手器和重重搖晃拍手器,輕輕拍,聲音弱;重重拍,聲音強。 (2)輕輕敲擊音叉和重重敲擊音叉來驗證。輕輕敲擊,聲音弱;重重敲擊,聲音強。 2.思考:但是有的同學說,音叉的振動也很難被看見,這該怎么辦呢? 3.小結:我們可以借助乒乓球或塑料小球,來觀察音叉的振動幅度變化。一起來看看是否可以呢? 4.視頻 5.請你在課后嘗試用更多方法驗證振動幅度與聲音強弱的關系吧!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