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壓縮空氣教科書 書 名:三年級上冊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 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會產生彈力。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會使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 2.學生通過使用學習單,會運用繪畫等形式記錄實驗結果。 科學態度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2.學生通過比較其他人的數據,體會多次實驗能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了解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壓縮的空氣可以制成救援的氣墊、玩具氣槍等。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響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通過對比實驗感受空氣是可以被壓縮或拉伸的,并且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教學難點: 1.解釋空氣為什么可以被壓縮或拉伸。教學過程一、回顧:空氣的特征與作用 (一)出示氣泡圖,回憶舊知 師: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哪位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分享,師出示相應特征,完善氣泡圖。 (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占據空間、無固定形狀、會流動等特征,供給呼吸、支持燃燒等作用) (二)過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工具幫助我們繼續研究空氣,是什么呢? 二、聚焦:玩轉注射器 [材料準備:每組一個注射器] (一)認識注射器的結構 師ppt出示注射器,并提問:你在哪里見過它?能分享一下你對它的認識嗎? 師引導小結注射器三大結構:針筒、刻度、活塞。 (二)玩一玩注射器 師:這個醫生常用的工具在我們科學學習中也可以發揮大作用哦,接下來就 請同學們玩一玩注射器,比一比誰能發現空氣的新特征,或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生分小組帶著問題與思考玩注射器,隨后分享發現或問題。 (三)揭題 師根據學生分享適時引導:如果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空氣,用手堵住針筒口, 按壓或拉伸活塞會發生什么現象? 生思考并討論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它所占據的空間是可以發生變 化的。 (揭題并板書) 探究:空氣是否易被壓縮或拉伸,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材料準備:每組一個注射器、實驗記錄單] (一)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的程度” 師:注射器中的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的程度怎么樣,是無限的嗎? 師追問:你能想辦法用實驗來證明一下嗎? 生思考并討論實驗方法。 師出示文字及視頻方式操作步驟,生觀看深度理解操作方法。 生分小組實驗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的程度”。 生分享實驗結果,師適時引導學生小結:空氣很容易被壓縮或拉伸,但不是 無限的,同時被壓縮或拉伸后空氣有彈性。 (二)研討“空氣易被壓縮或拉伸的原因” 師:如果注射器中裝的是水或沙子,你認為能像空氣一樣被壓縮或拉伸嗎? 師追問:那空氣為什么就容易被壓縮或拉伸呢? 師出示小提醒,并讓學生通過研討,以繪畫方式呈現自身猜想。 (小提醒:空氣是由一個個微粒組成的,我們可以用○表示一個個的微粒) 生分享想法,師適時引導學生小結: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是很容易改變的, 因此很容易被壓縮或拉伸,但在變化過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數量保持不變。 師出示視頻,鞏固學生認知 (板書相關內容) 四、拓展: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常見的生活應用 師:研究科學,發現現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科學服務于我們,你認為 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的特征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嗎? 生分享(籃球、輪胎等) (二)揭秘橘皮槍 師ppt出示“空氣壓縮橘皮槍”,引導學生思考橘皮槍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生思考并分享,師適時引導學生小結使用方法,并著重強調課后制作并使用 橘皮槍師的“安全提醒”。 五、板書 壓縮空氣 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拉伸 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是很容易改變的,因此很容易被壓縮或拉伸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