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第一單元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能生長和繁殖,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3.環境能影響生物,生物也能適應并影響環境。4.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最關鍵的一步是提出問題。5.在“探究光對蚯蚓分布的影響”的實驗時,提出的問題是光對蚯蚓的分布有影響嗎?實驗中,只有光照不同,其他條件都保持相同,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實驗一側有光照,一側無光照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實驗中用十只蚯蚓而不用,一只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誤差,進行多次重復試驗并區平均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實驗可信度。實驗的結論是光對蚯蚓的分布有影響,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處。6,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8.生態系統中,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9.海洋生態系統每年制造的氧氣占地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 70%;濕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10.生物鏈從生產者開始,最高級消費者結束,箭頭指向捕食者,食物鏈中沒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11.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的特點是逐級遞減,最高級消費者獲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鏈應選最短的一條。12.在食物鏈中,生物數量最多的是生產者,生物數量最少的是最高級消費者。有毒物質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最終在最高級消費者體內積累最多。13.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14.調查分為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第二單元1.顯微鏡的使用(1)能放大的結構是目鏡和物鏡,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分辨目鏡和物鏡: 目鏡:無螺紋、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有螺紋、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大。(2)對光完成指:從目鏡中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視野較暗時,換用凹面鏡和大光圈:視野較亮時,換用平面鏡和小光圈。(3)觀察:下降鏡筒時,眼睛應從側面看著物鏡。上升鏡筒時,眼睛應看目鏡。2.顯微鏡的成像:用顯微鏡觀察寫有p的裝片, p在顯微鏡下成的像是 d 。顯微鏡下看到細胞質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實際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如果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物像在哪往哪移,污點判斷:跟誰動在誰上3.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的方法:在低倍物鏡下將要觀察的范圍移到視野的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視野變暗—換大光圈或者凹面鏡—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像更清晰。4.放大鏡放大倍數越少,觀察的范圍越大,所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放大倍數越大,觀察的范圍越小,所看的細胞數目越少,但觀察的結構越細致5.臨時裝片的制作(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清水)→撕→展→蓋→染(碘液)→吸(2)制作口腔上皮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生理鹽水:維持細胞正常形態)→刮→涂→蓋→染(碘液:將細胞核染色)→吸蓋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緩放平蓋在液滴上,目的是:避免產生氣泡.6.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1)相同點: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2)不同點: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液泡、葉綠體7.細胞結構的功能(1)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保護:細胞膜(2)保護和支持:細胞壁(3)光合作用的場所、能量轉換器:葉綠體(4)呼吸作用的場所、能量轉換器:線粒體(5)與遺傳有關,含有遺傳物質,控制生物的遺傳和發育:細胞核(6)含有細胞液,西瓜的甜、牽?;ǖ纳囟即嬖谟冢阂号?br/>8.生物體由小長大包括細胞分裂(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生長(細胞體積增大)和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9.細胞分裂過程:細胞核一分為二→細胞質分成兩份。(1)動物細胞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植物細胞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2)特征: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先復制加倍再平均分配,新細胞和原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遺傳物質是一樣的。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10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稱為細胞分化。細胞分化后,遺傳物質不發生變化.11.動物體的四種組織:上皮組織(如皮膚表皮、消化道和呼吸道等表面)、結締組織(如血液)、肌肉組織(心肌、骨骼?。⑸窠浗M織(如腦和脊髓)。12.植物的五種組織:保護組織(如葉表皮)、機械組織(如纖維)、疏導組織(如導管、篩管、葉脈)、營養組織(如葉肉、果肉,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分生組織(如芽尖、根尖)。13.綠色開花植物的 6 大器官:根、莖、葉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14.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人)體。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15.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這一結構層次。16.草履蟲靠表膜呼吸,通過纖毛運動,食物經口溝進入后形成食物泡進行消化,食物殘渣從胞肛排出,草履蟲通過分裂生殖。第三單元1.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如:水綿、衣藻、海帶、紫菜,“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2.苔蘚植物:有莖和葉,根為假根,沒有輸導組織的分化,葉只有一層細胞,可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如:葫蘆蘚、墻蘚、地錢,“苔痕上階綠”。3.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因此有些長得非常高大,如桫欏)。如:腎蕨、里白、卷柏、滿江紅,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都是靠孢子生殖,因此稱為孢子植物。4.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如:松、杉、側柏、銀杏(白果是種子不是果實)、蘇鐵等。裸子植物不開花,沒有果實。5.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花生殼是果皮。6.種子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玉米、小麥)和雙子葉植物(菜豆),不論是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都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7.儲存營養:單子葉植物是胚乳(胚乳能被碘液染成藍色,子葉用于轉運營養給胚芽、胚軸和胚根),雙子葉植物是子葉。8,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必須寫全形容詞)9.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渡過休眠期的。(開水煮熟的種子不萌發是因為胚不具有活性,被蟲子咬過的種子不完整)10.種子萌發首先要吸水,再將儲存在胚乳或子葉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首先是胚根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接著是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最后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11.根尖生長要靠分生區(細胞數目增多)和伸長區(細胞體積增大),根吸水主要在根的成熟區(具有大量根毛和導管),移栽植物時帶著原地的土坨是為了保護根毛和幼根。12.萬千枝條和綠葉是由芽發育來的,葉芽中幼葉發育成枝條中的葉,芽軸發育成枝條芽中的莖,芽原基發育成芽。芽不僅有葉芽還有花芽等,莖的加粗是形成層分裂和分化的結果。13.輸導組織: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14施肥(土壤浸出液)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植物生長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鋰的無機鹽。(1)缺氮:葉片發黃(2)缺磷:植株矮小,葉片暗綠色(3)缺鉀:莖稈軟弱,易倒伏15.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雄蕊包括花絲和花藥兩部分,雌蕊包括子房、柱頭和花柱。16.花開后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才能發育成果實。(1)傳粉:花藥中的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2)受精:萌發花粉管到胚珠,其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受精場所:胚珠)果樹在開花期間遇到陰雨天氣產量會降低,原因是影響了傳粉。17.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胚珠發育成種子, 受精卵發育成種子中的胚,果實中種子的數量由胚珠的數量決定18.玉米、向日葵常有癟粒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為了彌補這種現象,常采用人工輔助授粉。19.植物體內大部分的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空氣濕潤,套袋上有水珠),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植物移栽時去掉些葉片是削弱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20.蒸騰作用的意義:①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動力是:蒸騰作用)②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避免植物被灼傷:③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水循環。21.葉片由表皮(保護組織)、葉脈(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與葉肉(營養組織,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三部分組成。表皮分為上、下表皮,下表皮上分布有較多的氣孔。22.氣孔是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通過保衛細胞的失水和吸水調節氣孔的開合。植物體通過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蒸騰作用也通過氣孔散失水。白天,氣孔張開,光合作用強,蒸騰作用強:夜間,氣孔閉合,光合作用停止,蒸騰作用弱。23.觀察葉片結構:注意點:①一次性快速切割(橫向切割,與葉脈垂直)②選最薄的一片觀察。24天竺葵實驗(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①暗處理: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②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③脫色:把葉片放進酒精中隔水加熱。目的: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便于觀察。④清洗:用清水漂洗葉片。目的:洗掉多余的酒精。⑤染色:用碘液染色。⑥清洗:用清水沖掉碘液。目的:避免多余碘液影響觀察。結論:1)可見光部分變藍,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產物。2)見光部分產生淀粉,遮光部分沒產生淀粉,說明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必要條件。25.葉綠體因含有葉綠素而呈現綠色。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26.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①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氫氧化鈉)②證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切斷主葉脈)③證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銀邊天竺葵) ④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氧氣(衛生香復燃)27.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應該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增強光合作用的方法: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28.呼吸作用:細胞利用線粒體,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釋放能量。①證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溫度上升)②證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③證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燃燒熄滅)29.使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得到積累就要減弱呼吸作用,方法:夜晚適當降低溫度30.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逍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釋放到大氣中,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1.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3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主體。但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土地沙漠化嚴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