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復習六 領略祖國風光 厚植家國情懷(一)四大地理區域劃分依據及主導因素劃分依據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地理 (自然條件) ③人文地理(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劃分界線及主導因素 1.南、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在氣溫和降水方面產生較大差異,所以南、北方地區界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 2.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又加上高山的阻擋,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景觀特點,所以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界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季風)。 3.青藏高原獨占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所以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個地區界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 一一一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一祁連山脈一橫斷山脈。(二)四大地理區域自然及人文差異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區 域 之 最 ①跨緯度最廣②“中國雨極”:臺灣火燒寮;③冬季氣溫最高:海南南部 ①全國最大能源基地②冬季氣溫最低:黑龍江漠河北極村 ①跨經度最廣;②夏季氣溫最高:新疆吐魯番盆地③“中國干極”:新疆托克遜④;陸地最低點:新疆艾丁湖 ①海拔最高;②夏季氣溫最高;③“三江源”;④面積最大湖泊:青海湖⑤“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地形 山地、丘陵 平原、高原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高山氣候環境特點 濕熱 差異明顯 干旱 高寒氣 候 特 征 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雨量充沛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大,全年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冷夏涼,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河 流 水 文 特 征 汛期長,流量大,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汛期短,流量小,含沙量大(東北地區含沙量小),有結冰期。 多為內流河,以高山積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為補給,含沙量大,流量小,汛期集中在夏季,冬季有結冰期,普遍斷流。 眾多大江大河發源地,以高山冰雪融水為補給,汛期集中在夏季 一一雅魯藏布江主要 能源 有色金屬和水能資源豐富 煤、石油、鐵等礦產資源豐富 礦產豐富,煤、石油、稀土儲量大 太陽能和地熱資源豐富。植被 常綠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 草原一荒漠 高寒植被環境問題 土地退化、酸雨、水污染等 水土流失、干旱缺水 土地荒漠化 生態環境破壞,草場退化種 植 業 水田農業 旱作農業 灌溉農業 河谷農業農 業 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 (“魚米之鄉”) 華北平原 (黃淮海平原) 河套平原(“塞上米糧川”)、寧夏平原(“塞上江南”)、綠洲地區 河谷地帶(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優勢 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平原廣闊,耕地多 ①光照充足,熱量豐富②晝夜溫差大 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不足 多山地、丘陵,耕地少,旱澇瀕發 熱量較低,降水較少 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 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農作物 水稻、油菜、甘蔗、茶葉 小麥(糧食)甜菜、大豆、花生 小麥、水稻 青稞、小麥、豌豆畜 牧 業 西 北 地 區 優勢條件:①氣候干旱,熱量較豐富,土地以草地為主,溫帶草原和山地牧場廣闊;②牧草質量好,載畜量高;③牲畜種類多,畜種優良。優良畜種:①三河牛、三河馬、伊犁馬;②寧夏灘羊、新疆細毛羊;③駱駝(“沙漠之舟”)青 藏 地 區 優勢條件:①地形多高原和山地,地勢高,熱量不足,土地生產能力低;②天然高山草場,高山草甸廣布;③優良畜種適合高山寒冷氣候生長;④地廣人稀,放牧經驗豐富。優良畜種:①牦牛(“高原之舟”);②藏綿羊、藏山羊。民俗 端午節:賽龍舟 溜冰、滑雪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藏族雪頓節傳 統 民 居 多用磚瓦、竹木材料,注意通風散熱,屋頂坡度大。 村莊比較大,屋頂坡度小、墻體厚,注意防寒保暖。 屋頂坡度小,墻體厚,注意防寒保暖。 (原因: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 碉房(藏南谷地)形似碉堡,利于防風御寒,便于御敵防盜。人 口 分 布 特 點 [1]人口地理界線:黑河(黑龍江)一一騰沖(云南省)一線。特點: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稀疏。原因:①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耕地多,氣候溫暖濕潤,生產糧食多,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②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耕地少,氣候干旱,生產糧食少,交通不便,開發較晚,經濟相對落后。 [2]人口最多省區:廣東省(①人口基數大,凈增人口多;②經濟發達;③流動人口多) [3]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西藏自治區(地處青藏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 [4]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塔塔爾族;少數民族風情最豐富的省區是云南省(云或滇)。 [5]西北地區人口、城市和農業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綠洲)和河流沿岸。其原因是:影響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盆地邊緣和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較肥沃,農業較發達。 [6]青藏地區人口、城市和農業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河谷地帶。其原因是:①河谷寬闊,海拔較低,氣溫較高;②土壤較肥沃,水源較豐富。(一)發展農業科技 保障農業可持續性發展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鹽堿地土壤非常貧瘠,過去因為農作物無法成活而被稱為“農業荒漠”,中國是鹽堿地大國,鹽堿地面積約為5億畝,鹽堿地的治理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圖1 我國鹽堿地占耕地面積比 圖2 新疆海鮮養殖區分布圖(1)我國鹽堿地的分布特征是:分布不均勻,北方和西北內陸地區分布較多,南方地區分布少,青藏地區主要分布在北部。新疆海鮮養殖區的分布特征是:天山山脈的山麓地帶,多沿河分布。[海鮮陸養] 近年來,新疆積極探索鹽堿地的改造利用。在科研院所支持下,當地采用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利用鹽堿地、河道灘涂、湖泊等建設魚塘和溫棚養殖基地,將當地的鹽堿水調配成與天然海水較接近的“人工海水”,成功試養出多種優質“海鮮”,遠銷國內外,給深居內陸的新疆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從自然和社會經濟角度,分析新疆鹽堿地發展“海鮮陸養”的有利條件。一一①鹽堿地廣布,養殖規模潛力大;②豐富的冰雪融水資源,提供優質的冷水環境;③科學技術、資金的支持;④市場廣闊,海鮮需求量大;⑤交通運輸、冷藏保鮮技術的進步。(31與東部沿海的海水養殖相比,新疆“海鮮陸養”有哪些優勢?一一①人煙稀少,水質受污染小;②高山冰雪融水,水溫低,魚類生長周期長;③深居內陸,受海上臺風等氣象因素影響小;④勞動力價格、地價低。(3)有人認為“海鮮陸養”模式可以在全國其他鹽堿地推廣,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一一不贊同 理由:①“海鮮陸養”模式需要有廣闊的鹽堿地面積;②需要有適宜的水環境;③需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④其他地區的鹽堿地不具備新疆獨特的地理環境。(4)請你為新疆“海鮮”未來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一一①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當地知名度;②調整水產養殖結構,提高名優品種養殖比例;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養殖水平;④發展水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④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生態漁業,提升產品品質;⑤利用互聯網電子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和銷售范圍。[“荒地”變“良田”] 海水稻并不是生長在海水里,而是在鹽堿地可以生長的水稻。我國特別重視海水稻的發展,從1986年起,經過30多年的改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海水稻稻米硒和氨基酸的含量遠超過普通大米,其生長環境病蟲害少,,屬于天然綠色有機食品。(5)我國發展“海水稻”種植的社會經濟條件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東北地區推廣種植海水稻的自然條件是:①鹽堿地面積大,可種植范圍廣;②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氣候雨熱同期);③地勢低平,水源充足。其意義是:①增加糧食產量,保障我國糧食安全;②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可耕種面積;③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鮑魚作為海洋“軟黃金”,肉質鮮滑,粒大飽滿,對海域水溫有著較高的要求,最適宜生長的水溫在13℃~25℃之間。福建省連江縣被稱為“中國鮑魚第一縣”,產量占全國1/3。這里是江海交匯之處,營養物質豐富,餌料充足。圖1 連江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2 鮑魚南北轉場示意圖及養殖模式對比[向海而生.品質優](1)鮑魚養殖屬于農業生產劃分中的_漁業___。(2)分析連江縣養殖鮑魚的有利自然條件。一一①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水溫適宜;②海域面積大,養殖范圍廣;③位于江河交匯處,營養物質豐富,餌料充足;④水質較好,適宜鮑魚生長。[南鮑北養.新模式]鮑魚生長對水溫要求較高,否則極易死亡。為提升經濟效益,連江縣與山東榮成合作開展南北轉場的養殖模式,通過海運使鮑魚“北上避暑”或“南下過冬”,冬夏對調養殖,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圖2)(3)連江縣瀕臨_東_海,榮成瀕臨_黃_海,夏季來臨時,轉場路線應為_A__(A/B)。選擇海運的優勢是運量大,運輸成本低。[變式] 山東榮成將鮑魚“寄養”在福建連江的季節是[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南鮑北養”模式的優勢是:①鮑魚生長周期短;②生長速度快;③成活率提高;④產量增加。[變式1] 山東榮成和福建連江等地合作開展鮑魚“南北轉場”,冬夏對調養殖的好處有( B )①突破季節限制 ②縮短養殖周期 ③靠近消費市場 ④實現全年生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變式2] 除了南北轉場養殖模式外,下列方式中漁民幫鮑魚度夏合理的是[ A ]A.轉入陸上養殖場 B.增大鮑魚養殖深度C.培育耐高溫品種 D.依預報加冰塊降溫[逐夢深海.提產業]近年來,連江縣加快海鮮科技創新步伐,“福鮑1號”等智能環保型深遠海養殖平臺先后投入使用,平臺能抵御12級臺風,依靠風力發電,數據實時監測,有效推動了鮑魚養殖業的發展。(5)說出科技在連江縣鮑魚養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一一①深遠海養殖平臺是科技的產物,使鮑魚養殖從近海擴展到深海,拓展了養殖空間,有效抵御臺風災害,提高了養殖產量;②風力發電,綠色環保,利用數據檢測系統,提高了養殖的質量。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在中國東北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和烏克蘭大平原分布著世界三大黑土帶,黑土的厚度大約為1米,是經過2萬年以上的漫長時間形成的,黑土之所以肥沃源于大量的枯枝落葉經過分解變成養分,逐漸累積形成黑色的有機質。(1)黑土地屬于_(可再生/非可再生)資源,世界三大黑土帶主要位于__(緯度)附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江平原濕地經歷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再從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兩個迥然不同的發展階段。下圖為三江平原的變遷示意圖。(2)依據圖文材料,將框架圖填寫完整。(3)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從“北大荒到北大倉”主要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從“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體現的理念是__________。(4)對于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與保護有兩種觀點。觀點一:堅持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觀點二:堅持從“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你贊同哪種觀點?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可再生 45N (2)低 大 同期 增加 嚴重 惡化 增加 改善 (3)退耕還濕 人地協調/因地制宜/可持續性發展支持觀點一:①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夏季白晝長,日照充足,生長周期長,有利于農作物養分的積累;③灌溉水源潔凈,保證糧食質量;④地廣人稀,商品率高;⑤品質優良,消費市場廣,經濟收益高。 支持觀點二:①濕地具有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效益,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一旦被破壞,濕地的生態效益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且恢復困難。4.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海固人民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至閩寧脫貧致富的故事。閩寧鎮在東部某經濟發達省份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閩寧鎮(如圖1)取自東西對口扶貧協作的省區的簡稱。閩的行政中心是____,寧的全稱是_______。閩寧鎮這里沙漠廣布,常有____(災害性天氣)發生。但與西海固地區相比優勢條件明顯。試分析閩寧鎮相對于西海固地區有利于人們生產、生活的條件。有意思的是《山海情》中許多人的名字都帶有“水”字,例如:水花、水生、水旺、水水、喊水.……(2)該地區降水的空間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山海情》中許多人物的名字帶有“水”字,反映了當地人們對于“水”的渴望。從地理角度分析該地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形成原因。《山海情》中閩寧鎮通過種植蘑菇、葡萄、枸杞,實現脫貧致富。枸杞抗旱能力強,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給,但在采果期如遇強降水,會影響品質;枸杞最優產區活動積溫一般在3000℃~3300℃,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枸杞產量高,品質好。(3)根據枸杞產量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結合圖文材料,判斷最優產區是圖2中甲乙丙三地中的__地,并說明理由。西海固地區曾經是“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耕種山墚岇,刮風浮土跑”;現在,層層梯田是西海固人民在大地上繪就的最美等高線,引來無數游客叫絕稱贊。他們把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4)根據圖文資源,判斷西海固地區位于____高原,脫貧前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結合所學知識,從不同方面列舉該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的主要措施。(5)閩寧鎮已經成為我國東西對口扶貧協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是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的縮影,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地如何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參考答案](1)福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 沙塵暴 優勢條件:①靠近黃河,水源豐富,地勢平坦;②靠近銀川,就業機會多,市場廣闊(2)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干旱 理由:深居內陸,距海遠,再加上山脈的阻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3)丙 理由:降水少,光照強,積溫高(4)黃土 水土流失 措施:①植樹造林;②退林還林還草;③筑梯田,建淤地壩(5)福建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閩寧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黃河以西,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河西走廊重要性更加突出。(1)河西走廊所在區域深居___,遠離海洋,其突出的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2)完成下列結構框圖,分析河西走廊位置的重要性。(3)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和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請結合材料說明該地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如何抓住這一機遇促進河西走廊生態、經濟良性發展?請為當地政府獻計獻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內陸 干旱 (2)①西北一東南 ②祁連山 ③冰雪融水 ④青藏 ⑤蘭新(3)①地形平坦,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強,晝夜溫差大;②祁連山夏季冰雪融水,灌溉便利(4)①植樹種草,涵養水源,恢復生態;②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農業;③大力發展旅游業6.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工業化水平,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該國以不足總人口5%的農業人口不僅養活了國民,還大量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是發展特色農業的成功典范。[沙漠中的“糖果之鄉”]以色列位于亞歐大陸接壤處,沙漠占國土面積的2/3,當地的氣候大多屬于干旱和半干旱氣候,但卻創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農業奇跡,將大片沙漠變成了良田沃野,農產品大量出口,被譽為“糖果之鄉”。(1)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___,以色列的農業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2)結合圖文材料,分析以色列被譽為“糖果之鄉”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展中的綠色奇跡]以色列通過制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滴灌系統,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利用聚2烯薄膜制造小溫室,利用農業電子機械等手段改變當地種植條件,發展特色農業。瀟瀟黃沙何處去,換了人間!如今的以色列已成為“淌著奶和蜜”的“世外桃源”,目之所及,農田錯落,阡陌交通。(3)以色列農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是_____,簡要說明以色列農業發展模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托海運的對外貿易]以色列主要依托海運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輸出種子、農用物資設備和農業生產技術。歐洲40%的溫室西紅柿的種子、歐洲3/4的柚橘均來自以色列,經改造的黑胡椒粒大味濃,暢銷胡椒之國匈牙利。(4)以色列90%的對外貿易依托海運,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水源(干旱) 西北部沿海平原地區(2)①地中海氣候區,光照和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②沿海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③靠近海洋,利于進行海水淡化,為農業發展提供灌溉水源。(3)科學技術(高新技術產業) 借鑒意義:①發展農業科技;②加大農業科技投入;③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④發展節水農業(4)①海運運量大,運費低;②瀕臨地中海,海運便利。7.近年來,青海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從“冷資源”到“熱經濟”]特殊的地理環境為青海省帶來了冰川、冰雪景觀等自然景觀。近年來,青海省大力發展冰雪旅游,不斷用“冷資源”催生“熱經濟”。(1)在青海省境內,有我國最大的湖泊___,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2)分析青海省發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油菜花”到“致富花”]近年來,青海省充分利用本地特殊自然條件,大力種植油菜,發展油菜深加工業,實現經濟增長,下圖為青海省油菜深加工示意圖。(3)讀示意圖可知,油菜深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沼渣和__可以為油菜種植繼續提供養分。(4)油菜深加工有利于[ ②④ ](多項選擇)①增加耕地面積 ②提高農民收入 ③豐富農作物品種 ④實現農業生態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小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自于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5)簡述青海省成為“中華水塔”的自然地理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海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上取得顯著成效。請列舉一例有關青海省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青海湖 (2)①海拔高,氣溫低,冰川廣布;②雪期長,積雪厚;③冰雪景觀多樣 (3)肥料 (4)②④ (5)①地處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氣溫低;②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冰雪融水豐富;③濕地面積廣大 (6)①加強生態保護區建設,退耕還林還草;②保護植被,防止水污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