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教學設計年 級 五年級 學 科 科學 備課時間 5.1課 題 18輪軸的秘密 主備教師 審核教師單元主題 簡單機械單元 解讀 本單元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內容。本單元是在中年級學生認識了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之后,進一步引領學生認識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常見的簡單機械。 本單元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案例分析等活動,引導學生先認識杠桿類簡單機械(杠桿、輪軸、滑輪)的作用及原理,再認識斜面類簡單機械(斜面、螺旋)的作用與原理,最后認識簡單機械的組合-機器(自行車)的結構和作用,使學生意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工具,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是人的力量的一種拓展。課 標 要 求 2022版科學課程總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內容要求: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輪軸的作用。教 材 分 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杠桿的類型及作用之后,進一步認識輪軸的作用。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杠桿和輪軸”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杠桿與輪軸的聯系,認識什么是輪軸,初步感知輪軸的作用。活動2“探秘輪軸的作用”目的是通過實驗、觀察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作用。應用與拓展“研究生活中的水龍頭和閥門”目的是通過觀察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制作神奇小魔盒”目的是通過設計、制作、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輪軸裝置中輪和軸的周長是不同的,培養學生的技術設計、技術實踐能力,體現了科學與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的整合。學 情 分 析 輪軸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多,比如方向盤、螺絲刀等。因此,五年級學生對輪軸并不陌生,但他們缺乏對輪軸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和研究,不清楚輪軸與杠桿的聯系,不知道輪軸的作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杠桿的含義、構成、類型及作用,這些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本課奠定了基礎。教 學 目 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什么是輪軸。 2.能歸納出輪軸的作用。 科學探究 1.能從輪軸的結構與功能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從輪軸與杠桿的聯系中提出有針對性的假設。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輪軸的相關信息。 4.能用科學語言、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輪軸的相關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5.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6.能對探究過程與結果作出反思與評價。 科學態度 1.能對輪軸的作用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尊重實驗結果,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對實驗結論作出判斷。 3.能與他人合作學習、交流溝通,綜合考慮小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 能說出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重難點 分析 重點: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難點: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預 學 任 務 單 任務一:通讀本課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有大致了解。 任務二:預習課本內容,收集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導入:生活中,我們用手轉動門把手就能打開房門。轉動門把手時,手握把手的不同位置,感覺用力的大小不同。 2.提問:為什么用力大小會不同呢? (二)觀察比較,認識輪軸 1.引導:這是石磨與汽車方向盤的工作示意圖(出示動態圖或模型),請你先觀察石磨的工作過程,看一看石磨上木棍是怎樣工作的,想一想石磨上的木棍是不是杠桿,它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分別在什么位置?接著再觀察汽車方向盤的工作過程,看一看方向盤又是怎樣工作的,想一想方向盤與石磨有什么相同點。 2.觀察: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22頁中。3.匯報:指定小組代表匯報活動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4.討論: (1)石磨上杠桿(木棍)是怎樣工作的? (2)汽車方向盤與石磨工作原理有哪些相同點? (3)汽車方向盤可以給人們帶來哪些便利? 5.小結:石磨上的木棍與汽車方向盤其實都是杠桿,它們的工作方式相同,都是圍繞一個軸進行轉動。方向盤外側的圓盤是輪,中心是軸。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汽車方向盤使司機能較為輕松、便捷地控制汽車的方向。 (三)實驗探究,認識作用 1.提問: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杠桿能夠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輪軸有什么作用呢? 2.假設:我認為輪軸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3.播放:輪軸實驗方法的課件或視頻。提示學生關注實驗過程和方法。 4.出示實驗方法: (1)用測力計掛一定數量的鉤碼,垂直勻速提升一定高度,觀察用力的大小。 (2)將相同數量的鉤碼掛在輪軸的軸上,測力計掛在輪軸的小輪上,拉動測力計,將鉤碼勻速提升至相同高度,觀察用力的大小。 (3)將測力計掛在大輪上,重復第二步。 5.出示注意事項:每個實驗要做三次,求其平均數;測力計的使用要科學;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 6.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22頁中。 7.匯報:指定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修正。 8.討論:通過各組的實驗數據,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9.小結:當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時,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而且在軸不變的情況下,輪越大越省力;同時,輪軸能夠改變用力的方向。 (四)應用知識,拓展延伸 1.尋找生活中的輪軸。 (1)引導:(出示教材第56頁生活物品的圖片)找一找,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 (2)交流: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小結:在生活中,輪軸的用途非常廣泛,比如螺絲刀、扳手、健身器材、螺絲等。輪軸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2.研究生活中的水龍頭和閥門。 (1)引導:(出示教材第56頁水龍頭的圖片)這些是生活中常見的水龍頭或閥門。想一想,這些水龍頭或閥門有什么不同?分別適合用在什么地方?當工人師傅維修閥門時,如果用小扳手擰不動,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 (2)交流: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小結:輪軸和閥門的結構和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使用地方也不同,但它們都應用了輪軸原理。當工人師傅維修閥門用小扳手擰不動時,可以用長一點的扳手擰或在小扳手柄上套一個長一些的金屬管,通過加長杠桿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達到省力的目的。 3.制作神奇小魔盒。 (1)引導:(出示小魔盒進行演示)這是一個神奇的小魔盒。用手從盒子的一端拉出50厘米的繩子,而另一端的小汽車才前進10厘米。猜一猜,小魔盒里面可能是什么結構? (2)交流: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并設計制作方案。 (3)制作: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輪軸,選擇合適的紙盒、線繩、小車模型等進行制作。 (4)評價:組織學生展示制作的神奇小魔盒,并按照“精致美觀而且省力”的標準進行評價。板書 設計 輪軸的秘密 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做輪軸。 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教學 反思 本課教學“輪軸”的秘密,對同學而言,輪軸雖是一個新的簡單機械知識,但生活中的應用卻相當廣泛,在教學中,要努力喚起同學潛意識的蘇醒,今后會去關注生活中更多蘊含著科學道理的事物和現象。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研究輪軸作用”、“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兩組實驗。為什么難 一難在資料,二難在操作。最后,讓同學例舉生活中應用了輪軸的現象,同學能說出很多很多,除了書中的還提到了:鑰匙、電扇開關等等,開紅酒的開瓶器等等。充沛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機械應用無處不在,機械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此課教學,也更使我感覺到科學課的資料準備很重要,課前教師自身的操作體會很重要。基 礎 性 作 業 1.像方向盤這樣,由一個( )和( )組成的機械,叫做( )。 2.在輪軸的( )用力能夠省力,輪越( )越( )力。 3.生活中,常見的輪軸有( )等。 通過練習加深對輪軸相關知識的理解 2分鐘拓 展 性 作 業 1.下列機械中屬于輪軸的是( ) 天平 剪刀 扳手 2.下列機械中屬于杠桿的是( ) 剪刀 螺絲刀 方向盤 3.輪軸的輪越大越省力。 ( ) 輪軸用力在輪上才能省力。 ( ) 在使用螺絲刀時,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 ) 進一步考察學生對輪軸知識深入理解。 20 分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