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教學設計年 級 五年級 學 科 科學 備課時間 5.1課 題 撬桿的學問 主備教師 審核教師單元主題 簡單機械單元 解讀 “簡單機械”單元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內容。本單元是在中年級學生認識了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之后,進一步引領學生認識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常見的簡單機械。 本單元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案例分析等活動,引導學生先認識杠桿類簡單機械(杠桿、輪軸、滑輪)的作用及原理,再認識斜面類簡單機械(斜面、螺旋)的作用與原理,最后認識簡單機械的組合-機器(自行車)的結構和作用,使學生意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工具,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是人的力量的一種拓展。課 標 要 求 本課是“簡單機械”單元的起始課,是在中年級學生認識了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活中各種常見的簡單機械,體驗使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初步認識簡單機械的類型和工作方式.教 材 分 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生活中各種常見的簡單機械,體驗使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之后,進一步引領學生認識杠桿及其作用。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探究杠桿的秘密”目的是通過閱讀、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杠桿、杠桿的類型和作用。活動2“尋找生活中杠桿的應用”目的是通過觀察、閱讀、操作等活動,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杠桿的類型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應用與拓展“制作桿秤或簡易天平”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制作桿秤或簡易天平,了解桿稱或天平的工作原理,培養學生的技術設計和技術實踐能力。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等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探究杠桿類型和應用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證據、作出判斷,能與他人合作學習、交流溝通,綜合考慮大家意見、形成集體觀點的科學態度。學 情 分 析 ·c·n·j·y 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比如撬棍、蹺蹺板、食品夾、核桃夾等。因此,五年級學生對杠桿并不陌生,但他們缺乏對杠桿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和研究,不清楚杠桿的含義、構成、類型及作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生活中各種常見的簡單機械,體驗到使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本課奠定了基礎。www-2-1-cnjy-com教 學 目 標 1.能從杠桿的結構與功能的聯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杠桿的相關信息。 3.能用科學語言、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杠桿實驗的相關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4.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 5.能對杠桿的探究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與評價。重難點 分析 【學習重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杠桿的含義、構成、類型及其作用。能對杠桿作用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以事實為依據,對實驗結論作出判斷。 【學習難點】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簡單機械的相關信息。預 學 任 務 單 1.預習課本,收集生活中省力圖片 2.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等。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導入:在生活中,想要移動一塊大石頭,你能想到什么辦法呢?其實,我們借助撬杠,就能輕松地撬起巨石。 2.提問:使用撬杠為什么能撬起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觀察分析,認識杠桿 1.講解:像撬杠這樣,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在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的固定點叫做支點;使杠桿轉動的用力點叫做動力點;阻礙杠桿轉動的施力點叫做阻力點。(多媒體出示杠桿的課件)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提問:我們知道使用撬杠可以輕松地撬動巨石,也就是說使用撬杠可以省力,但是杠桿一定會省力嗎?怎樣才能省力? (三)掌握方法,實驗探究 1.講解實驗方法: (1)在杠桿尺左側,確定一個阻力點,掛一定數量的鉤碼,觀察杠桿尺的變化。 (2)在杠桿尺右側,確定一個動力點,試一試需要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3)改變動力點的位置,重復第二步。實驗過程中,阻力點不變,改變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分別大于、等于、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每種情況至少做兩次。21cnjy.com 注意:實驗前要調整杠桿尺,保持平衡;實驗過程中,要把實驗數據及時記錄下來。 2.實驗: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把實驗數據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21頁中。教師巡視指導。 (四)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匯報:指定小組成員匯報實驗數據,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與評價。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4)通過分析、比較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先在小組內分析、比較實驗數據,得出結果;再進行全班交流,并相互補充與評價。 3.小結:根據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比較、歸納,我們發現杠桿可以改變力的傳遞方向和大小,控制物體的運動狀態。根據是否省力,杠桿可分為三種類型: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21·com (五)應用知識,解釋現象 解釋:撬杠為什么能撬起重物? 第二課時 (一)提出問題,確定任務 引導: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比如:修剪指甲、夾取蛋糕、夾開核桃、稱量食鹽等。怎樣才能輕松省力地完成這些任務呢?讓我們選擇工具動手試一試吧。【來源:21·世紀·教育·網】 (二)明確方法,實踐操作 1.講解:每個小組都有一組活動材料,有小蛋糕、核桃、食鹽以及四種工具(課件出示圖片),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完成這四項任務,邊嘗試,邊觀察,邊思考:一是這些工具是杠桿嗎?分別標出這些杠桿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并分析是什么類型的杠桿。二是指甲鉗是由幾種類型杠桿構成的?它們是怎樣組合工作的?三是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桿?是哪種類型的杠桿?活動過程中,請及時進行記錄。 2.操作: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并把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21頁中。教師巡視指導。操作活動完成后,小組進行交流,形成初步的結論。21·世紀*教育網 (三)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1.匯報:指定小組代表匯報操作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與評價。 2.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比如修剪指甲時,我們使用指甲鉗這種復合杠桿就非常方便,兩個杠桿組合使用,能夠將指甲修剪得非常完美;夾取蛋糕時,我們使用食品夾這種杠桿能夠很方便地夾取蛋糕;夾開核桃時,我們使用核桃夾這種省力杠桿,能夠輕松夾開核桃堅硬的外殼;稱量食鹽時,我們借助天平這種杠桿,就能比較精確地稱量食鹽。同時,在我們身邊,人們使用了大量的杠桿類工具,從而非常方便地解決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2-1-c-n-j-y (四)運用知識、拓展延伸 1.講解:生活中,人們經常需要測定物體的質量。桿秤是以前人們廣泛使用的非常便捷的稱量工具,天平是直到現在依然廣泛使用的更為精確的稱量工具。桿秤和天平都是衡器,都是運用杠桿原理制成的。下面我們就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制作一個桿秤或簡易天平。(出示教材第53頁的案例圖片) 2.設計:小組查閱桿秤或天平的資料,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制作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3.制作:學生在小組內根據設計方案,制作桿秤或簡易天平。 4.展示:組織學生展示制作的桿秤或簡易天平,依據結構合理、精美準確的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價。板書 設計 撬桿的學問 斜面長,角度小,省力大。 作用 斜面短,角度大,省力小教學 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認識簡單機械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證據、作出判斷,能與他人合作學習、交流溝通,尊重他人、形成集體觀點的科學態度。附:課后作業設計“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 (項目化作業、實踐性作業、能力提升作業、基礎作業等)分層布置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 時長基 礎 性 作 業 一、填一填 像撬桿這樣,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在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的固定點叫做(支點);使杠桿轉動的用力點叫做(動力點);阻礙杠桿轉動的施力點叫做(阻力點)。 鞏固基礎知識,奠定基礎。 8分拓 展 性 作 業 擇優錄取,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 1.杠桿是否省力是由( )決定的。 A.杠桿的形狀 B.重物的輕重 C.支點、動力點、阻力點的位置 .2杠桿工作時,是圍繞( )轉動的。A.支點 動力點 阻力點 在公園里,龍龍跟花花玩蹺蹺板,花花在蹺蹺板的上端坐,要想將蹺蹺板壓下去,應該讓( )。 A.自己離支點更近一些 B.自己離支點更遠一些 C龍龍離支點更遠一些 開拓學生思維,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