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有關光的思考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 2.能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實驗中感悟到,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意識到光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能識別光源和非光源。教學難點: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教學過程一、聚焦:光的思考(預設5分鐘) 1.欣賞: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光的圖片(太陽光、月光、螢火蟲、燭光)提示:太陽、激光筆等光源發出的光非常強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們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 2.思考:這幾幅圖中都有什么?(光) 3.討論:我們對光有哪些了解?還想知道哪些? 4.揭課:有關光的思考(板書課題) 二、探索:認識光源(預設8分鐘) 1.思考:光從哪里來?生活中哪些物體會發光呢? 2.討論:說說這些發光物體中,哪些物體是自己發光的,哪些物體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的? 3.結論:能自己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板書:光源等) 4.分辨: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板書:非光源等) 三、研討:沒有光會怎樣?(預設17分鐘) 1.思考:我們能看到光源,因為它們自身能發光,那些不發光的物體我們是怎么看到的? 2.討論:如果沒有光,會發生什么呢? 3.演示:出示黑色盒子和蘋果,將蘋果放在盒子中。如果把實驗室的窗簾全部拉上,燈全部關掉,把門關上,然后把眼睛貼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塊黑布蓋住你和盒子,不讓一點光進來。你能看見這個紅蘋果嗎?請說明理由。 4.辨析: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這個紅蘋果嗎?下面有三個選項供你參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選項,完成活動手冊。 我不能看到這個紅蘋果,無論我在這個房間待了多長時間。 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一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 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的影子。 4.活動:黑暗中的紅蘋果。 5.交流:在沒有光的情況下“我不能看到這個紅蘋果,無論我在這個房間待了多長時間”。 6.小結:只有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當沒有光的時候,就不會有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也就不會看到這個紅蘋果。 四、拓展:夜視儀原理(預設5分鐘) 1.思考: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在黑暗的環境中也能看到物體? 2.討論: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體,但是可以借助儀器拓寬人的視野并看清目標。 3.展示:夜視儀: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夜視儀一般是安裝在照相機中的一種發光儀,它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發出人眼看不到的光,這種光能照亮物體并被照相機感知。將人眼看不見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在屏幕上顯示出我們能看到的圖像,從而讓我們看到物體。夜視儀的種類很多,無論哪一種,它們也都需要光,才能讓人們看到物體。 4.記錄:學習了這一課,你對光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思考,請你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并試著探尋答案。 5.強調: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陽、激光筆、高亮度光源等發出的非常強烈的光,它們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