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我們的身體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了解影響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飲食、運動、壓力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健康。 2.科學思維:能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依據自己的健康數據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出客觀、準確的評估。 3.探究實踐:能運用適合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體健康數據,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 4.態度責任:能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并愿意與人交流。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與人溝通,并能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最終達成共識。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知道自身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如:睡眠、飲食、運動、噪音、霧霾、污水等。教學難點:構建現代健康生活新理念,提升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意識,形成健康生活的行為方式。教學過程一、聚焦 教師說一個謎語讓學生猜測,引出我們的身體。 謎語:“什么東西,早期四條腿,中期兩條腿,晚期三條腿?” 教師提問:人的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引發學生思考。 探索 (一)檢測我們的身體狀況 1.教師課件出示五年級學生體質標準記錄表及兩名學生的記錄表。 談話:課前老師收集了兩名同學的記錄表,你能根據五年級學生體質標準記錄表判斷他們的健康情況嗎? 學生開展評估活動。 2.談話:那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呢?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可以現場收集身高和體重數據,通過數據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健康情況。 教師講解正確測量方法后,學生展開身高和體重的測量活動,完成相關數據的填寫。 (二)討論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1.教師提問: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呢? 學生:遺傳、飲食習慣、勞動和體育鍛煉、睡眠、環境、其他因素。 2.教師提問: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還有哪些需要改變的生活方式? 3.教師小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暴飲暴食,不挑食;睡眠要充足,至少要8個小時;多運動,給自己一個健康的體魄;積極向上,拒絕消極思想,養成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此外,環境因素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我們還要保護環境等。 三、拓展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提到了環境因素,不良的環境可能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 學生討論、總結: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 2.教師提問:除了身體健康,大家想一想,健康還包括哪些方面? 學生討論、總結: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3.教師總結: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不僅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還越來越重視心理的健康狀況。如果心理有了問題,應該怎樣對待呢?大家以后可以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做成健康小報。老師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使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