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怎樣放得更大教科書 書 名: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兩個凸透鏡組合觀察物體,知道兩個凸透鏡上下平行組合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且兩個放大鏡的距離不同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和清晰度。 科學思維:通過類比分析,理解光學顯微鏡中目鏡和物鏡的構造及作用。 探究時間:通過調節兩個凸透鏡,能制作出一個清晰呈現物體放大圖像的簡易顯微鏡。 態度責任:在自制簡易顯微鏡的過程中,對微小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認識到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它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能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制作成一個簡易顯微鏡,并使用它進行觀察記錄。教學難點:能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制作成一個簡易顯微鏡。教學過程一.聚焦 1.這是某同學分別用5倍、10倍和20倍的放大鏡觀察葉子上蟲卵的情形,你有什么發現? 發現:圖像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2.思考:想要獲取更多的細節,想觀察更清晰的圖像怎么辦? 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怎樣才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呢? 預設:將兩個放大鏡疊起來 二.探索 (1)那么兩個放大鏡是不是能把物體圖像放的更大呢?老師給同學們提供幾個不同倍數的放大鏡,同學們嘗試一下,比較下用兩個放大鏡觀察書本文字和一個放大鏡觀察書本文字,看看兩個放大鏡的疊加是不是真的能把物體圖像放得更大呢? 1.同學自行嘗試疊加兩個放大鏡。 2.匯報嘗試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兩個放大鏡平行放置、保持一定的距離) 3.探討并總結兩個放大鏡疊加的正確用法。 4.再次嘗試并比較單個放大鏡和兩個放大鏡疊加后的放大效果。 (2)經過同學們的嘗試,我們發現,兩個放大鏡疊加確實可以讓圖像放得更大,但是在我們的嘗試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旦兩個放大鏡的距離發生了變化,圖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數會怎么變? 1.同學匯報發現,發現兩個放大鏡的組合有一個最佳距離。 2.那我們能自行找出兩個放大鏡之間的最佳距離嗎?我們不妨來嘗試一下。 3.教學:如何測量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4.同學自行測量兩個放大鏡之間的最佳距離。 (3)有了兩個放大鏡組合的最佳距離,接下來,我們只需要把他們固定下來,就可以解放我們的雙手了。那我們該如何固定兩個放大鏡呢? 1.我們不妨用卡紙和膠水來作為我們的固定工具 2.教學:固定兩個放大鏡。 3.學生自行制作固定放大鏡。 (4)用組合放大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 1.用組合放大鏡觀察食鹽。 2.同學們自行嘗試觀察身邊微小物體,完成觀察記錄表 3.展示交流探討 三.研討 1.同學們知道我們自制的組合放大鏡和顯微鏡之間是什么關系嗎? 介紹顯微鏡的結構 2.聽完了顯微鏡的介紹,現在你明白我們自制的組合放大鏡和顯微鏡之間是什么關系了嗎?沒錯,我們自制的組合放大鏡就是顯微鏡的雛形,科學家們在這個組合凸透鏡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就成了現在的顯微鏡。 四.拓展 1.介紹更多的顯微鏡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