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放大鏡教科書 書 名:科學 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 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對放大鏡鏡片的觀察,知道放大鏡又叫凸透鏡,鏡片透明且中央厚、邊緣薄,認識到放大鏡放大倍數與鏡片的凸度有關。 科學思維:用比較的方法,發現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探究實踐:通過觀察比較不同鏡片的探究活動,了解放大鏡的特點,并使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放大鏡,加深對放大鏡鏡片特點的理解。 態度責任:感受到人類對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人類發明放大鏡的動力,形成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和對放大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知道放大鏡鏡片是透明的,中央厚、邊緣薄,放大倍數與鏡片的凸度有關。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鏡片的活動發現鏡片的特點。教學過程一、聚焦:放大鏡的使用和作用 1.直接告知肉眼只能分辨0.1毫米的物體,引出放大鏡的使用。 2.通過回憶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使用場景,指向放大鏡發明的必要性,揭示研究的對象。 3.通過用放大鏡觀察10元人民幣背面字體,糾正放大鏡的使用方法,科學表述放大鏡的功能。提問“放大鏡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可能與它那部分的結構有關呢?”,引發學生關注鏡片的結構。 【設計意圖】明確了本課的研究對象,回顧了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實現了從 使用放大鏡到研究放大鏡的轉變,從關注放大鏡作用引起學生觀察鏡片的興趣。 二、探索和研討:放大鏡鏡片特點 材料準備:平面鏡、玻璃片、圍棋子、近視眼鏡鏡片、同直徑不同放大倍數的三個放大鏡、觀察記錄單 1.找一找:哪種鏡片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比一比:找鏡片的相同特點和不同特點(通過對5號近視鏡片的解釋,引導學生關注鏡片的側面特點,為學生觀察活動指明了方向) 3.猜一猜: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可能與什么有關(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已經可以意識到,中間的突起程度對放大鏡放大倍數的影響) 4.排一排:把三個鏡片按放大倍數從小到大一起水平放在平整桌面上,從側面觀察,通過明顯的現象感受中間凸起程度的區別。(概念說明:凸透鏡鏡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5.最后請學生說一說發現:放大鏡放大倍數與鏡片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通過不同鏡片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建立放大鏡鏡片結構和功能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鏡片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建立放大鏡鏡片結構和功能之間的聯系,探究層層遞進,研討發現凸度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 三、拓展:自制一個放大鏡 材料準備:水、燒杯、滴管、載玻片 1.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制作一個放大鏡,小組內比一比誰的放大倍數大,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讓水滴有了放大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活動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放大鏡鏡片特點的理解,認識到和放大鏡鏡片一樣的中央厚、邊緣薄的透明物體都具有放大功能。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