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小河淌水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教材 出版社:西南大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通過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歌詞的特點,了解云南民歌的地域音樂風格特征。 2、能夠通過欣賞、演唱等音樂實踐活動,感受歌曲唯美的意境,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激發對民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民歌的熱情。 3、利用ai創作系統重新改編歌曲,讓學生體會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對歌曲進行全新改編后,呈現的音樂變化,拓寬音樂欣賞的廣度。教學內容完整而充分的欣賞歌曲 從旋律、歌詞兩方面了解云南民歌的地方音樂風格特點 深入理解歌曲的內在情感。教學過程一、營造意境,聆聽導入: 1、導入:同學們,老師給你們演奏一首鋼琴曲,靜心聆聽,這首樂曲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2、教師彈奏張朝版本《小河淌水》 生談感受 3、導入課題: 師:大家的音樂感受很準確。老師剛才彈奏的這首鋼琴曲是根據一首云南彌渡民歌《小河淌水》改編而成。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民歌,聽一聽歌曲表達了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盡快進入作品的情景,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音樂感受。二、歌曲欣賞,初體驗《小河淌水》 1、教師范唱,學生聆聽 2、學生談歌曲初感受: 3、師:靜謐晴朗的夜晚,月光皎潔,阿妹站在河邊,唱起了歌謠,呼喊遠方的阿哥,歌聲如同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回蕩山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云南彌渡民歌《小河淌水》。 4、 播放視頻,了解創作背景和由來。 【設計意圖】了解歌詞表達的內容,并了解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和人文價值。三、感受民歌的旋律特征 師:這首民歌創作于云南省彌渡地區,地處深山的彌渡人民把彌渡亮汪汪的月亮、清悠悠的河水,通過情真意切的音符,傳遍整個世界,傳唱至今,先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優美的旋律吧! 1、學生隨鋼琴哼唱全曲旋律 2、學生觀看歌譜,找出旋律構成音,并從低到高演唱。 3、師:整首歌曲所使用的音只有5個,并以mi、la、do 作為骨干,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現了內心細膩又飽滿的情感,體現了云南彌渡民歌韻律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哼唱歌曲旋律,演唱歌曲構成音,了解民歌旋律的特征。四、學唱體會引腔: 1、老師演唱歌曲的第一小節“哎”。 2、學生通過老師的范唱,感受“哎”表現的意境。 3、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氣息,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一小節。 4、介紹引腔:這句呼喚是整首歌曲的引子部分,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主歌。一個小節單獨構成了一個樂句。這也是云南民歌的一個典型特點,被稱為“引腔”。 【設計意圖】能夠在演唱和聆聽中體會云南民歌中引腔的作用。五、民歌歌詞體驗: 1、口語化歌詞體驗 (1)欣賞“云南民歌第一人”黃虹老師演唱的原汁原味的《小河淌水》。 (2)啟發學生通過聆聽,找一找歌詞中的彌渡當地方言,并說一說這些方言的含義。 (亮汪汪、清悠悠、阿哥、阿妹都是彌渡當地的方言。亮汪汪形容月亮又大又亮,清悠悠形容河水清澈明亮,是彌渡當地常用的疊字口語詞。) 句尾重疊詞體驗: (1)引導學生找出歌詞中出現的回音重疊詞:亮汪汪、天上走 (2) 師生接唱歌曲的第二樂句,在演唱中體會歌曲歌曲中歌詞的重復,是體現當地山區回音繚繞的特點。 (3)總結歌曲歌詞的特點:口語化特征強烈的歌詞,不僅是對彌渡地區自然環境的還原體現,也是加深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體現了云南彌渡語言文化的特定魅力,成為了這首民歌顯著的藝術特征之一。 【設計意圖】能夠在欣賞、演唱中深入音樂,體驗歌曲歌詞的地方特點。六、用ai創作系統進行歌曲風格的創編: 1、布置學習任務單: 參照歌曲原本的歌詞進行提煉,精煉成一首四句,每句7個字的小詩。 2、引導學生選擇音樂風格和ai歌手,創編新風格的《小河淌水》 3、播放新風格的歌曲。 【設計意圖】能夠通過音樂創作軟件,初步體驗變換風格和旋律后的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