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易錯點01 機械運動常考易錯陷阱易錯陷阱1:有關長度的精確測量問題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類問題注重考察測量工具的科學使用,對測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等指標參數的設計比較靈活,考生容易出現分度值判定錯誤、精確測量過程中估讀位的表示錯誤等問題。【解題技巧】1.明確測量工具的基本參數(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2.找準并分別讀取測量的起始位置,讀數時遵循“大數減小數”的規則;3.牢記讀數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易錯陷阱2:運動的相對性問題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選取某一標準后對物體運動情況的描述才是準確的,考生容易混淆運動描述過程中參照物的選取,從而導致物體運動情況判定的錯誤。【解題技巧】1.地球力場下,不明確指出參照物的情況通常以大地為參照物;2.運動描述過程中指向性詞匯后接的物體通常為所選取的參照物。易錯陷阱3:變速運動的快慢及平均速度相關問題物理學中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也可以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需的時間,對于時間、路程均不相同以及變速運動的問題需通過求解平均速度進行比較,考生在區分勻速直線運動,變速運動,平均速度等物理概念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進而出現分析求解錯誤的問題。【解題技巧】1.判斷物體運動的路徑與運動的快慢;2.結合物體運動特性判斷v-t曲線的相關性質;3.對比分析時,注重路程(s)、速度(v)、時間(t)三者的數量關系。易錯點02 質量和密度常考易錯陷阱易錯陷阱1:有關質量、密度的概念辨析問題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密度表示一定體積的物體的質量,二者體現了不同的物理意義,質量是物體的屬性量,由于物體種類的差異,密度可以作為物體的特性用來鑒別物體。二者概念相近,容易造成理解混淆的問題。【解題技巧】1.明確研究的物理對象;2.確定問題指向點是關于含有物質多少還是強調質量與體積的比重關系;3.牢記密度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體積都無關。。易錯陷阱2:混合密度辨析問題實際物理問題中,常會構建混合密度問題,此類問題主要體現不同種類物質為實現某一目標進行混合配制的情況,在分析求解過程中容易出現簡單的數學方法求平均,忽視物理概念下的平均的含義的問題。【解題技巧】1.明確物理情景中所含物質的種類以及對應的數量關系;2.確定數學、幾何模型上的數量關系;3. 運用混合密度計算公式求解混合物密度。易錯陷阱3:m-V曲線對應關系下的密度比較類問題物理學中比較物體密度關系可以通過比較相同質量物體的體積關系,也可以比較相同體積物體的質量關系,對于質量、體積均不相同以及混合物的相關密度比較問題需通過求解平均密度進行比較,考生在區分質量、密度、混合物質量、混合物體積、混合物密度等物理概念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進而出現分析求解錯誤的問題。【解題技巧】1.確定m-V圖像關系中的恒定物理量;2.結合密度比較法則分析密度變化形式;3.對比分析等質量情況下比較體積、等體積情況下比較質量的相應數量關系。易錯點03 聲現象常考易錯陷阱易錯陷阱01 聲源振動停止,聲音隨之消失?“發音停止”是指聲源不再振動、停止向外傳播聲波,但原先傳送出去的聲波仍要繼續傳播。在不考慮聲音損失的情況下,聲源停止振動后,離聲源距離不同的人仍能陸續聽到它原先發出的聲音,聲音并未隨聲源振動停止而消失。易錯陷阱02 只要有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動產生的聲音我們都能聽到。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人耳及聽覺系統的局限性。3.聲音的響度必須足夠大,才能引起人耳內鼓膜的振動,人才能聽到聲音。4.人的聽覺必須正常。易錯陷阱03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分不開。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也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也和聲音的集中程度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可以區別不同的發聲體,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易錯陷阱04 對回聲定位的應用易錯。回聲是聲音從聲源發出,遇到山崖、墻壁等障礙物反射回來又傳入人耳的聲音.利用回聲可以測定距離 例如要測定發聲體到障礙物的距離,發聲體發出特定的聲音,并接收到回聲信號,記錄下回聲和原聲之間的時間間隔t,在查出聲音傳播速度的條件下,即可求出距離易錯陷阱05 對噪聲概念的理解易錯。對噪聲的界定有兩種表述:一是從物理學角度,二是從環保角度.應該說,符合其中之一的聲音就屬于噪聲,所以,樂音在不同的環境下可以成為噪聲。易錯點04 光現象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 三種光現象區分不清。(1)光在同種、透明、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當光遇到兩種介質分界面時,若是不透明界面,光會返回原介質中發生反射;(3)當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會返回到原介質中發生反射,一部分光會射入另一種介質中發生折射.易錯陷阱02 混淆平面鏡成像特點與“近大遠小"的視覺現象人們在觀察物體時,卻有“近大遠小”的視覺體驗同一個物體,人離它越遠就會感覺物體越小,但實際上物體本身的大小并沒有改變,只是人們觀察視角發生了變化,從而影響了觀察結果,因此,平面鏡所成的像與人觀察到的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易錯陷阱03 影與像、實像與虛像的概念辨析。影是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光線被物體擋住無法穿透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的與物體輪廓相似的黑暗區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燈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戲等;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經過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線會聚(或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的、與原物相似的圖形,該圖形明亮、有細節、有層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等。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易錯陷阱04 聲、光傳播的條件及傳播速度混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如果介質不均勻,光將不再沿直線傳播,會發生彎曲,【誤區】(只要是在同種介質中,光的傳播路徑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不需要介質;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x108m/s(在空氣中近似為3x108m/s),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 m/s。易錯陷阱05 平面鏡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導致作圖錯誤。在光學作圖題中,實際的光線用帶箭頭的實線表示,作圖的痕跡則應該用虛線表示;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也應該用虛線畫;法線作為研究問題的輔助線,也要畫成虛線,部分同學在作圖時不能分清楚什么情況下畫實線,什么時候畫虛線.易錯點05 透鏡及其應用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 透鏡對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徹。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判斷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與發散,并不是看光線經過透鏡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線經過透鏡后,與原來的傳播方向相比是會聚還是發散。易錯陷阱02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運用不熟練。成像條件物距(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u﹥2f 縮小、倒立的實像 f﹤v﹤2f 照相機u=2f 等大、倒立的實像 v=2ff﹤u﹤2f 放大、倒立的實像 v﹥2f 投影儀u=f 不成像 --------- ----------u﹤f 放大、正立的虛像 V﹥f 放大鏡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實像小,物遠虛像大。易錯陷阱03 凸透鏡成像的變焦問題分析不到位。當凸透鏡的焦距發生變化時,其對光的偏折能力也發生變化:焦距越小(透鏡越厚),偏折能力越強。易錯陷阱04 凸透鏡的應用之眼睛與眼鏡,佩戴眼鏡后的各種變化理解不透徹。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變的當物體與眼睛的距離發生變化時,晶狀體通過調整彎曲程度來改變焦距:物距減小,焦距也減小;物距增大,焦距也增大.當“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焦距調到最大,像成在視網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鏡矯正;而“遠視眼"看近處物體時,焦距調到最小,像成在視網膜后方,需要用凸透鏡矯正。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兩個透鏡組合,整體的折光能力變弱,物距不變時,成像位置延后,會導致像距增大;給凸透鏡戴上遠視眼鏡,兩個透鏡組合,整體的折光能力變強,物距不變時,成像位置提前,會導致像距減小。易錯陷阱05凸透鏡的動態成像情景分析不熟練。凸透鏡成實像時,像和物分居在透鏡兩側,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離凸透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大,即“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體經凸透鏡成虛像時,像和物在凸透鏡同側,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即“物近像近像變小”無論是成實像還是成虛像,只要物體向焦點靠近,所成的像都變大.易錯陷阱06 凸透鏡所成像與物的關系,不僅上下顛倒,而且左右顛倒(實像)。物體經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成的實像是倒立的,即物與像不僅上下顛倒,而且左右顛倒。若將物向上移動,則所成的實像會向下移動,如實驗時間過長,蠟燭燃燒變短,則實像向光屏上方移動.實像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易錯點06 物態變化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 常見的白氣、白霧的理解易錯?白氣、白霧并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人眼無法觀察到的,而白氣、白霧是懸浮在空中的霧狀小水滴,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白氣、白霧等出現的情況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熱的物體冒白氣,另一類是冷的物體冒白氣。它們雖然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而來的,但是水蒸氣的來源不一樣。不要把看得到的白氣、白霧錯誤地當成水蒸氣易錯陷阱02 物態變化的判斷易錯?六種物態變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生活中有很多天氣的變化都屬于物態變化,例如雪是凝華形成的,霧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華形成,露是液化形成的等,有些同學容易把汽化和液化混淆在一起,或寫錯別字,比如把“汽化”錯寫為“氣化”,把“熔化”錯寫為“融化"。易錯陷阱03 熔化和沸騰的條件理解易錯。認為晶體達到熔點就會熔化,液體達到沸點就會沸騰。冰的熔點是0℃,有些同學就認為冰達到0℃就會熔化。事實上,冰熔化的條件是:(1)達到熔點;(2)繼續吸熱,當冰塊正在熔化時,如果撤掉熱源,冰塊吸不到熱將不再熔化。同樣,液體沸騰也需要類似的條件:(1)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易錯陷阱04 忽略氣壓對沸點的影響易錯。氣壓對液體的沸點有影響,高壓鍋內氣壓一般是1.2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接近120℃。如果在真空罩里放一杯40℃的水后開始往外抽氣,會發現40℃的水也能夠沸騰.易錯陷阱05 溫度的理解和溫度計的讀數易錯。1.溫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沒有“有無”之分,我們可以說某個物體溫度很低,但是不能說某個物體沒有溫度.2.關于溫度計的讀數是個易錯點,我們可以先找零刻線的位置,然后假設溫度升高,判斷液面是靠近零刻線還是遠離零刻線,如果是靠近則現在是零攝氏度以下,如果是遠離則現在是零攝氏度以上.有些同學因為沒有認清楚零刻線的位置而會把溫度讀錯。易錯點07 內能及其應用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 分子間作用力理解不深易錯?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1)當分子間距離等于r0(r0=10-10m)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為0,對外不顯力;(2)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小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3)當分子間距離增大,大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4)當分子間距離繼續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繼續減小,當分子間距離大于10 r0時,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易錯陷阱02 熱傳遞的條件分析不清易錯?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而不是從能量高的物體傳到能量低的物體。熱傳遞只與溫度高低有關,與能量高低無關。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量是變化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傳遞溫度”的說法也是錯的。)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易錯陷阱03 汽油機的4221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徹易錯。在單缸四沖程內燃機中,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為一個工作循環,每個工作循環曲軸轉2周,活塞上下往復2次,做功1次。在這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而其它三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易錯陷阱04 汽油機工作過程中能量轉化記憶不清易錯。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易錯點08 力和運動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易錯?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體對B物體施力時,B物體同時對A物體施加反作用力.這兩個力被稱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易錯陷阱02 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易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個點上,這個點叫作物體的重心。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體之外,也可以在物體之外。易錯陷阱03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理解易錯。初中階段,我們主要學習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物體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越大。對于靜摩擦力,我們是根據二力平衡來判斷其大小的。易錯陷阱04 摩擦力的方向判斷易錯。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無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有擠壓、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且接觸面粗糙這里我們要明確“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的含義,“相對”是以跟被研究物體接觸的另一物體為參照物,來描述被研究物體的運動方向或運動趨勢的.物體的運動方向則多以靜止的地面為參照物。易錯陷阱05 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易錯?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物體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物體間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也不變。有些同學誤以為速度越大,物體所受的摩擦力越大,是忽略了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本質因素。易錯陷阱06 運動的物體受摩擦力,靜止的物體不受摩擦力?物體間有沒有摩擦力主要看物體間有沒有相對運動,或者有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與物體是否運動或靜止無關。易錯點09 壓強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1:不同狀態物體對應壓強的辨識問題固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壓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用壓強表示,主要通過固體的形變成都來體現;液體和氣體作為流體,相較固體有一定的變化,除對接觸且存在壓力的物體可以產生壓力的作用效果之外,對位于流體內部的物體也存在壓力及壓力的作用效果,分析不同狀態物體受力的作用情況及作用效果時容易出現概念混淆的問題。【解題技巧】1.明確物理情境中研究的目標物體;2.分析接觸力的存在形式;3.判定接觸力是否造成了形狀變化的作用效果。易錯陷阱2:不同物理結構下的壓強分析問題通過構建不規則物體的受力模型,混淆相關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類別包括不規則固體壓強問題、固體切割類壓強變化問題、不規則容器對應的液體壓強問題等,考生對于非標準物體模型的分析存在理解困難,從而導致判定作用在物體上力的作用效果的錯誤。【解題技巧】1.不規則固體壓強問題①概念分析法:確定物體間的作用力,明確作用在受力面積上的實際壓力,結合壓強的計算方式進行分析;②補齊切割法:針對具體物理模型,對規則受力面積模型,超過底面形狀的部分采用切割法,不足底面形狀的部分采用補齊法。2.固體切割類壓強變化問題①水平向切割:受力面積不變,壓力減小;②豎直向切割:受力面積減小,壓力減小;③等質量、體積切割:受力面積的變化形式不確定,壓力減小。易錯點10 浮力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1:浮力有關概念及對物體運動情況影響的辨識問題通過實際模型混淆浮力的產生原因及浮力對具體物理模型中物體運動情況的影響,考生容易出現判定物體在液體中的運動方向即為物體所受浮力方向等概念辨識錯誤。【解題技巧】1.明確物理模型中的研究目標;2.判定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的運動情況;3.對目標物體進行受力分析;4. 辨識物體受力情況與運動情況的對應關系。易錯陷阱2:浮力的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體積關系的辨識浮力是物體進入液體后受到液體壓力的合力,浮力的大小會隨著物體進入液體中的體積的大小變化發生改變,考生容易混淆物體進入液體過程中下潛深度與浸入體積的概念,從而導致物體受力情況判定的錯誤。【解題技巧】1.確定物體初始位置是否處于浸沒狀態;2.物體運動過程中,重點區分物體浸沒前的深度、浸入體積關系與浸沒之后的深度、浸入體積關系。易錯陷阱3:物體密度與浸入液體中體積關系影響下的浮力辨識問題通過設計相同物體在不同液體中、不同物體在相同液體中、不同物體在不同液體中等物體浮沉模型考查學生浮沉條件變化過程中的力學平衡,考生容易混淆密度相互關系對浮沉情況影響與浸入體積對浮沉情況影響二者的關系。【解題技巧】1.明確物體與液體在物理模型中的密度關系;2.明確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3.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4.判定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情況。易錯陷阱4:結合物體浮沉情況的實際應用類浮力問題結合物體在液體中浮沉情況的差異,構建物理情景,通過運用不同平衡態下物體的受力分析,得到物體或液體的相應物理性質關系。【解題技巧】1.判定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狀態;2.構建力學平衡等式;3. 運用相關物理原理求解物理量。易錯點11 功和機械能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01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判斷易錯?(1)有力而無距離:物體受力,但物體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此情況叫“勞而無功”;(2)有距離而無力:物體移動了一段距離,但在此運動方向上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體因慣性而運動),此情況叫“不勞無功”;(3)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物體既受到力,又通過一段距離,但兩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機吊起貨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動),此情況叫“垂直無功”。(4)力做功的兩種情況①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一致,稱為力對物體做功。②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可以稱為克服某個力做功。易錯陷阱02(1)功和功率的比較理解易錯?(1)“功”表示做功的“多少”;(2)“功率”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與功和時間兩個因素有關)(3)在做功時間相同時,做功多的做功快;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易錯陷阱03功率的計算應用易錯。(1)公式P=Fv的適用條件: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拉力F所做的功的功率可表示為Fv。(其中F表示物體所受的拉力,v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該公式也適用于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只能用于求平均功率,P=Fv既可以用于求平均功率,也可以用于求瞬時功率。(3)由公式P=Fv可知:在功率P一定時,力F與速度v成反比。易錯陷阱04機械能的轉化和守恒理解易錯。(1)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無其它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數和為零;系統內如摩擦阻力對系統不做功。(2)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能量轉化,無其它形式能量轉化;只有系統內能量的交換,沒有與外界的能量交換。(3)機械能守恒一般都是理想狀態下才發生的,物體能量的轉化一般都不太可能只有機械能的轉化,還有其他能量的轉化。(4)機械能守恒是有條件的,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時,機械能是守恒的。(5)在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中,若受摩擦等阻力,則機械能的總和減少。(6)“在光滑面上”、“不計空氣阻力”等文字,表示沒有摩擦等阻力,此時機械能總和可看作是不變的。(7)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近地點動能(速度)最大,勢能最小;遠地點勢能最大,動能(速度)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動能轉化為勢能,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勢能轉化為動能,整個過程機械能守恒。(8)滾擺上升下落過程中,如果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上升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下降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最低點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最高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下降過程反之。考慮空氣阻力,滾擺每次上升高度減小,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易錯點12 簡單機械常考易錯陷阱分析易錯陷阱1:作用力與力臂發生變化后的杠桿平衡分析問題當杠桿所處模型中的作用力、力臂發生變化時,杠桿對應的狀態也將發生變化,分析杠桿的平衡情況及力的大小變化時,考生容易忽略力與力臂的相關變化,造成平衡情況的分析錯誤問題。【解題技巧】1.找準支點,確定杠桿的平衡情況;2.結合平衡條件,分析各個力與各個力臂的對應變化情況;3. 針對力臂與作用力的相對變化關系,分析杠桿模型中的平衡問題。易錯陷阱2:最大力臂對應的最小作用力辨析問題處于平衡狀態下的杠桿遵循杠桿的平衡條件,針對極限變化情況考生容易出現最小力與最大力臂對應關系的判定錯誤,出現習慣性限定作用力方向進而混淆最大力臂的與最小作用力的問題。【解題技巧】1.確定杠桿的支點及作用力的作用點;2.選取杠桿的全長作為動力臂,分析得到最小作用力。易錯陷阱3:分析滑輪組繞線方式的問題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相應的分析和計算過程,需依托滑輪組的繞線方式,考生容易出現滑輪組繞線方式的判定錯誤,錯誤理解滑輪組繞線中的有效繩子段數應為動滑輪承載的繩子段數的有關問題。【解題技巧】1.在滑輪組的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畫一條橫線,將滑輪組分成兩部分;2.在動滑輪部分,與動滑輪相連接的繩子的段數即為滑輪組繞線的有效段數;3.滑輪組繞繩采用“奇動偶定”的原則,即當承重繩子的段數n為奇數時,繩子的固定端在動滑輪上;當承重繩子的段數n為偶數時,繩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輪上。易錯陷阱4:滑輪組提升重物過程中有關省力和省功的問題【分析】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的物理情境中涉及到力和功的概念,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考生容易混淆省力和省功的概念,出現混淆省力模型同時省功的判定錯誤。【解題技巧】1.滑輪組提升重物模型中,確定滑輪組的有效繩子纏繞段數n;2.判定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與提升重物的對應關系:F=(G物+G動)/n;3. 確定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的對應關系s=nh。易錯陷阱5:使用滑輪組提升機械效率的相關問題機械效率的高低并不決定所用機械是省力還是費力,效率高只說明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大,省力還是費力是指做一定的有用功時,所用動力的大小比阻力小還是大,機械效率高不一定省力,考生在區分勻省力、省功、提升機械效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進而出現分析求解錯誤的問題。【解題技巧】1.判斷提升物體過程中的有用功;2.判斷提升物體過程中的總功;3.求解機械效率η=,判定提升重物過程中的機械效率問題。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