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第4節 密度與社會生活【方式一】小實驗“雞蛋沉浮我做主”材料:生雞蛋一個,大玻璃杯兩個,食鹽若干,小勺一個,玻璃棒或筷子一根.步驟:(1)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雞蛋沉入水中.(2)然后逐漸向杯中加入食鹽,并不斷攪拌,可以看到雞蛋懸浮于水中任意位置.(3)繼續向杯中加入食鹽,直到雞蛋漂浮于水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雞蛋在鹽水中的三種狀態.同學們能解釋其中的道理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物理課堂——密度與社會生活.【方式二】播放視頻“鹽水選種”“鹽水選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挑選種子的方法.“鹽水選種”成敗的關鍵是密度要合理.由此可見,密度的知識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研究一下.【方式三】播放視頻“龍卷風”學生被龍卷風威力震撼,彼此議論.師:你看到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生:發生了龍卷風!師:龍卷風造成的災害太嚴重了.今天我們要學習《密度與社會生活》,揭開龍卷風神秘的面紗.詳見本節電子資源包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有了質量、密度的基礎知識以后,進一步探討密度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是前面三節內容的延伸和拓展.這一節從密度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入手,從而引出溫度對密度的影響,進而引出在溫度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鑒別物質,深化對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本節可從討論分析密度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引入新課,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及其應用,然后通過分析生活實際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識在鑒別物質中的應用,進而通過例題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密度計算公式進行求質量、體積以及判斷實心、空心等相關的計算,鍛煉、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本節教材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也是對密度概念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課題 第4節 密度與社會生活 授課人素養目標 1.通過學習溫度對密度的影響,知道密度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釋生活中與密度有關的一些物理現象. 2.通過分析實例,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并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 3.通過學習密度知識的應用,認識到物理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 1.密度與溫度的關系. 2.運用密度鑒別物質.教學難點 水的反常膨脹,4 ℃時水的密度最大.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鹽水選種” “鹽水選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挑選種子的方法.“鹽水選種”成敗的關鍵是密度要合理. 由此可見,密度的知識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研究一下.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教學 教師板書課題并展示教學目標 一、密度與溫度(板書) 1.正常物質的“熱脹冷縮”(板書) 【過渡設問】乒乓球不小心壓癟了,但是沒有裂口,你能讓它恢復原狀嗎?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用熱水燙 【PPT展示圖片】 【教師提問】 (1)你認為乒乓球變得完好的原因是什么? (2)乒乓球里的氣體受熱膨脹,體積怎么變化?質量是否改變? (3)乒乓球內氣體的密度如何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 (1)空氣受熱膨脹 (2)體積變大,質量不變 (3)密度變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密度變小;反之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密度變大.氣體的熱脹冷縮最為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最大。固體和液體在溫度變化時體積變化不大,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 2.風的形成(板書) 播放視頻“風車為什么能轉動”. 【教師提問】你知道是什么推動了風車嗎?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火焰上方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 ,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溫度低的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從而形成風. 3.水的反常膨脹(板書) 【過渡設問】在北方,冬天連續降溫后,好多家庭的太陽能水管、室外的自來水管經常發生水管凍裂的現象,是“凍”的嗎?你知道原因嗎?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1)查看密度表可知,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一定質量的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大就把水管脹裂了. (2)水不是簡單地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水結冰時體積膨脹了,反而是“熱縮冷脹”.我們稱之為水的反常膨脹. 【過渡設問】冬天的時候,湖面結冰,為什么湖里的小魚沒有被凍死?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①水在高于4 ℃時“熱脹冷縮”. ②水在0~4 ℃之間“熱縮冷脹”. ③水在4 ℃時密度最大. 【例1】 室內火災發生時,受困人員應采取彎腰甚至匍匐的姿勢撤離,以盡量減少有害氣體的吸入.這是因為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 D ) A.溫度較低,密度較大 B.溫度較低,密度較小 C.溫度較高,密度較大 D.溫度較高,密度較小 【例2】 圖甲為“水的密度在0~10 ℃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圖象,圖乙為北方冬天湖水溫度分布示意圖,根據圖象及水的其他性質,下列分析判斷正確的是( C ) 甲 乙 A.水在4 ℃時密度最小 B.4 ℃以上的水,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 C.水在0~4 ℃范圍內,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 D.圖乙中從A到E,湖水的溫度逐漸降低 二、密度與物質鑒別(板書) 【教師提問】桌面上擺放2瓶顏色相同的液體,分別是可樂和醬油,瓶子完全相同,無標簽,液體體積也相同.已知醬油的密度大于可樂的密度.怎么鑒別出可樂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將體積相同的可樂和醬油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盤,向上傾斜的一端就是質量小且密度小的可樂. 【例3】 一個實心鉛球的質量是4 kg,經測量知道它的體積是0.57 dm3 .這個鉛球是用鉛制造的嗎? 解:這個實心鉛球的密度: ρ球==≈7.02×103 kg/m3 查密度表知:ρ鉛=11.3×103kg/m3因為7.02×103 kg/m3<ρ鉛=11.3×103 kg/m3,故這個鉛球不是用鉛制造的. 【例4】一個鐵球的質量為158 g,體積是35 cm3,這個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解:由ρ=可得,鐵球中鐵的體積:V鐵===20 cm3 因為V鐵<V球=35 cm3.所以此球為空心的. 三、密度與社會生活(板書) 1.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鋼等復合材料,能減小機身質量,提高性能. 2.在產品包裝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運輸,價格低廉.用泡沫做舞臺道具,相同體積的情況下,泡沫密度小,質量更小,便于移動和使用.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入手,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及時回顧、應用,落實知識課堂小結 ①一定質量的氣體,當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密度變小;氣體熱脹冷縮最為顯著,其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最大。 ②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 水的反常膨脹:4℃水的密度最大。課堂檢測 1.做一個紙風車,如果把風車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方,風車能轉動起來,如圖。這是因為一定質量的氣體受熱膨脹后,密度_變小_(選填“變小”、“變大”、“不變”)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從而形成風。根據氣體這個特點,則安裝暖氣時應該靠近_地面_(選填“地面”或“天花板”)。醫院監護室內配有充滿氧氣的鋼瓶,其密度為5kg/m3,若某次搶救病人時用去瓶內的一半的氧氣,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為_2.5_kg/m3。 【解析】鋼瓶用去瓶內的一半的氧氣,體積不變,質量是原來的一半,根據ρ=m/V可知:剩余氧氣的密度是原來的一半,為2.5kg/m3。 2. 有一枚2022年北京冬奧會紀念幣,小明測量出它的質量為150g,體積為17cm3,試判斷這枚紀念幣是不是金制作的?(已知金的密度為19.3g/cm3 ) 【解析】ρ紀念幣 =m/V=150g/17cm3=8.8g/cm3,ρ紀念幣 <ρ_金 =19.3g/cm3 所以這枚紀念幣不是純金制作的。 3.嚴寒的冬天,室外的自來水管常會被凍裂,原因是( B ) A.水結成冰以后密度變大 B.水結成冰以后體積變大 C.水結成冰以后質量變大 D.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夠 【解析】嚴寒的冬天,室外的自來水管常會被凍裂,原因是水結冰后,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體積變大。所以選B。 4. 社會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拍攝影視劇中房屋倒塌砸傷人的鏡頭時,常選用密度很小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B.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質量變小,密度變小 C.冬天戶外的水管容易凍裂,是由于水結冰后密度變大 D.小蘭估測教室空氣的質量,大約是25kg(空氣密度約為1.29kg/m3) 5.室內火災發生時,受困人員應采取彎腰甚至匍匐的姿勢撤離,以盡量減少有害氣體的吸入。這是因為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 A ) A.溫度較低,密度較大 B.溫度較低,密度較小 C.溫度較高,密度較大 D.溫度較高,密度較小 【解析】室內火災發生時,溫度較高,室內有毒氣體體積膨脹,密度減小,有毒氣體漂浮在房間的上方。所以,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氣體或被灼傷,受困人員應采取彎腰甚至匍匐的姿勢撤離火場。 6.密度是物質的重要特性,利用密度可以鑒別物質,但對物質的鑒別,我們還可以應用其他科學知識,做進一步的鑒定。從密度表上我們知道,一些不同物質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體,它們的密度都是0.8×103kg/m3。下列關于鑒別物質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D ) A.通過它們的氣味不同鑒別 B.通過它們的顏色、透明度鑒別 C.通過它們能否燃燒、硬度等性質的差異鑒別 D.通過它們的質量大小鑒別 【解析】通過物質的氣味不同;通過它們的顏色、透明度;通過它們能否燃燒、硬度等性質的差異都可以鑒別物質。 7.在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來水管容易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態變成固態時_體積__增大,_密度_把水管脹裂。事實表明,0~4℃的水“熱縮冷脹”,高于4℃的水“熱脹冷縮”,由此可知4℃水的_密度__最大,所以封凍河面下較深河底的水溫保持_4℃_,冰層下接觸冰的水溫度是___0___℃。 【解析】0~4℃的水“熱縮冷脹”,高于4℃的水“熱脹冷縮”,由此可知4℃水的密度最大,封凍河面下較深河底的水溫保持4℃ ,冰層下接觸冰的水溫是0℃。課后作業板書設計 密度與社會生活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