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動植物遺體被細菌和真菌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吸收利用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這樣循環往復的過程,理解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素養。2.通過列舉細菌和真菌的三種生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的實例,說明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和人類的影響,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能源、節約能源的意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會合理用藥,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科學思維和態度責任素養。二、教學重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教學難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四、教學策略本節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二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三是與動植物共生。本節總的教學策略是:學生課前查閱收集資料在課堂展示,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構建知識概念,形成正確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分四階段進行:情境導入并講述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的內容。利用樹木落葉和《燕歌行》的詩為情境,結合P79“想一想,議一議”,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地進入新授課的學習。該過程結合歷史文化,讓學生體會古人描寫與生物學有關現象時的優美詩詞,提高學生學習文學和生物學的興趣。通過P79“觀察與思考”,用問題探究方式探究出細菌、真菌與水果生霉、腐爛的關系,再利用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進一步探究出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的作用,安排一個隨堂檢測鞏固所學并構建腐生的概念,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素養,進行邏輯思維訓練。講述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通過問題引出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多種疾病,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成果,教師小結引導學生總結出寄生的特點。教學過程結合相關內容培養學生合理充分利用能源、合理用藥、健康生活的內容,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科學思維和態度責任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講述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觀看“地衣與真菌共生、細菌與豆科植物共生、細菌與動物共生”的短視頻和圖片,學習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共生的特點,并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分析問題的方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科學思維素養。總結和鞏固五、教學過程第五單元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情境 導入 以樹木落葉的短視屏(用時20秒)為背景,北魏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作為情境,結合P79“想一想,議一議”提出問題: (1)到了秋天,樹木就就會開始落葉,這些落葉卻不會越積越厚,為什么呢? (2)細菌和真菌屬于生態系統的哪種成分?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 引導小結: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它們分解動植物遺體。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擠占動植物的生存空間。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引導,自然地引出課題。 觀察思考 溫故知新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溫故知新,引入新課。一、 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展示實物:發霉的水果和面包,結合P79“觀察與思考”提出問題: 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什么使面包和水果發霉了?發霉的結果是? 面包、水果和生物的遺體分解后產生了什么物質?這些物質又能被誰吸收和利用? 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什么作用? 從而探究出細菌、真菌與面包、水果發霉、腐爛的關系。 問題探究結果: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作用,參與了物質循環過程。 技能訓練:為了能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某小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三種實驗方案,請你來評價一下哪個方案更好,請同學仔細閱讀者P82的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各小組討論思考題,并作記錄,然后選代表與全班同學交流,組內其他成員補充,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注重對照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通過“隨堂檢測”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進一步強調: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那么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引導學生構建腐生的概念,得出腐生生物的特點 ——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動植物遺體)來生活。 各小組討論并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水果和面包發霉了。 (2、3)引起面包、水果發霉的是細菌和真菌,有機物被分解。面包、水果和生物遺體被細菌和真菌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返回無機環境,被植物吸收利用。 (4)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循環。 閱讀“評價實驗方案”,各小組討論思考,小組代表匯報交流,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學生思考完成隨堂檢測。 通過這樣步步推進的問題,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了解腐爛的本質。 通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實驗設計中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 通過隨堂檢測鞏固所學,進一步理解所學,構建腐生概念,檢查學習效果,。二、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二、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過渡: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是利用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來生活的嗎? 展示相應的圖片,分類歸納各類疾病:人(足癬、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植物(棉花枯萎病、玉米瘤粉病、小麥葉銹病、水稻稻瘟病)都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的。 ——有些細菌和真菌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著的動植物體內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資料(實物、實例、報道等)或講述自己感染細菌真菌的事例和感受。 思考:細菌真菌壞事做盡,要徹底消滅!對嗎? ——多數細菌真菌對人類有益,要辯證地看待,我們身邊的事物大都有兩面性。 提問: 你知道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利的例子嗎? 指導學生閱讀P83的科學·技術·社會部分“以菌治蟲”的內容,向學生滲透·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理解科技在實踐應用中的價值。 引導學生列舉: 可食用真菌 沼氣的生產和利用 (3)利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紅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治病的例子。 提出問題:過多服用抗生素會對腸道內正常菌群產生什么影響?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抗生素,合理用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生思考問題,帶著疑問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學生閱讀課文,觀看展示的圖片 小組代表展示課前收集整理的資料,結合生活實際,談自身患病感受。 帶著問題觀看短視屏,認識“以菌治蟲”的價值、了解食用真菌、沼氣生產和利用、抗生素治病原理 用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收集整理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和講述事例,培養學生交流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從正反兩面辯證地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能源、節約能源的意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用藥。三、 與動植物共生 指導學生仔細閱讀P81“與動植物共生”的內容,找出關鍵詞。 播放地衣與真菌共生、細菌與豆科植物共生、細菌與動物共生的視屏(用時3分32秒) 展示:地衣——真菌與藻類的共生、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細菌與牛、羊、人的圖片,結合圖片提問: (1)豆科植物的根瘤在農業生產上有何意義? (2)腸道菌群對動物和人有何幫助? 小結:有些細菌和真菌還可與動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學會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分析問題的方法。 閱讀課文 觀看短視屏 回答問題: 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環保、高效。 (2)構成腸道微生態,幫助消化,影響人體健康。 學生通過閱讀和觀看短視屏、圖片,自主學習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知識,了解根瘤菌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了解腸道菌群對動物和人多的作用,獲得關于共生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總結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腐生(利用動植物遺體生活)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從活的動植物體內吸收營養物質,只對一方有利) 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內容 學會總結鞏固所學鞏固 拓展 布置作業,隨堂練習: 1、細菌和真菌對自然界的最重要的影響是( ) A、分解動植物遺體參與物質循環 B、制造有機物 C、消滅多余動植物 D、凈化空氣 2、細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 3、有些細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 ) A、寄生 B、共生 C、自養 D、異養 展示結果 表達交流 知識理解轉化布置任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應該如何選用細菌和真菌為人類服務,下節課我們將詳細學習,請同學們注意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為下節課作準備。 課后預習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腐生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三、與動植物共生——共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