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物質科學領域教學指導主要概念:石頭:石頭是一種常見的材料,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2.實驗說明:《探究石頭特點》實驗說明實驗名稱:探究石頭的特點實驗地點:科學實驗室實驗類型:對比實驗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不同石頭的特點不同實驗器材:石頭、放大鏡、錘子、小刀實驗步驟:1.用記號筆給石頭編號,再觀察帶來的石頭,看有什么發現。2.摸一摸:按照石頭的光滑程度進行排序。3.敲一敲:指導學生用錘子敲石頭。4.刻一刻:將不同的石頭互相刻一刻、敲一敲、劃一劃。實驗現象:有的石頭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容易被敲開,有的不容易敲開。實驗結論: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2.實驗說明:3.考點說明:無4.知識關聯:一下第三單元《和材料交朋友》 9.《布料》(1.1)一下第三單元《和材料交朋友》 10.《塑料》(1.1)二、教學設計“石頭”課堂教學設計課題 8.石頭版本信息 五四制青島版小學科學 年級 一年級下冊課型 模擬實驗對比實驗概念課科學史 設計者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分析 1.課標摘錄 1.1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外部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能利用感官和觀察工具(如放大鏡)進行觀察并描述。 2.課標分析 (1)課標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探究程度進行了具體的定位,根據課標要求,可以創設情景,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石頭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感官和放大鏡、錘子,探究石頭的特征,并能正確、細致的定性描述,根據不同石頭的特性,給石頭進行簡單分類。教材分析 《石頭》是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和材料打招呼》單元的第三課時。本節課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身邊容易獲得的石頭為載體,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描迏多種多樣的石頭的特點,學會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教科書呈現了本課探究活動所用到材料和工具的實物照片,是在提示學生準各小錘以及便于攜帶、體積不要太大的多種多樣的石頭:第二部分活動過程,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石頭制品,利用感官和工具觀察不同的石頭,發現石頭的特點:第三部分拓展活動,選擇石頭拼石頭畫,觀察更名石頭的特點。本課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比較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傾聽、表達的基礎上,知道石頭是-種生活中的常見材料,石頭堅硬,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等特點,知道人類生活、生產中需要從大自然獲取石頭這種材料。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課堂上非常愿意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愿意去動手嘗試,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使學生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習 目標 知道石頭是一種常見的材料,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頭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愿意傾聽,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石頭的特征和用途。 教學難點: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教學準備 課件、不同石塊、放大鏡、小錘子、小刀、評價表信息技術 應用 技術支持:◎問卷星◎影音剪輯課件拼合影音錄制◎其他( ) 認知工具:環境創設自主學習探究◎知識建構協同◎情感體驗激勵、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煉信息分析◎信息評價 ◎邏輯思維訓練◎辯證思維訓練◎辯論情境建構 ◎ 其他( )教學過程實驗單 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刻一刻石頭一石頭二石頭三課中展學活動一、 趣味導入、初步認知1.導入:師(出示紙箱,在空中晃動兩下):請同學們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請幾個同學到前面來,伸進手去摸一摸。這節課,咱們一起來研究石頭。 2.探究活動 找一找那里有石頭。 師: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石頭,誰能介紹一下:你們的石頭是在哪里找到的?它的形狀或顏色是什么樣的? 生自由回答。 師:我們的學校、公園里有很多石頭,同學們能找到嗎? 老師還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石頭制成的物品,請看大屏幕。 學生觀看大屏幕,說出石頭物品的名字。 教師小結:石頭可以作為材料被廣泛使用。 評價任務學生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 學生能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并能夠準確說出石頭物品的名稱。活動二、 探究不同石頭的特點觀察石頭有什么特點。 1.討論觀察方法。 師:我們要研究它,才能發現它更多的秘密。同學們有設么好辦法嗎? 生:可以進行比較、用手摸、用眼看等。 2.看一看。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辦法來研究石頭。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用記號筆給石頭編號,在觀察帶來的石頭,比一比,看誰發現的最多。 教師小結并板書:石頭的顏色、紋路不同 3.摸一摸。 教師提出問題:這位同學的石頭真光滑呀!其他同學呢?下面我們就摸一摸石頭。 學生活動,比較石頭的光滑程度并進行排序。 小結并板書:石頭質地堅硬。 敲一敲。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有沒有用過或者見過錘子?期間,教師提示學生:使用錘子時要注意安全。 匯報結論:石頭不容易被錘子敲碎,說明石頭質地堅硬。 小結并板書:石頭質地堅硬。 5.刻一刻。 談話:同學們都會觀察,又發現了石頭的一個特點:堅硬。這些石頭都一樣硬嗎?我們怎么才能知道這些石頭中那塊更硬呢? 學生說辦法:比較,將不同的石頭互相刻一刻、敲一敲、劃一劃。 師生小結并板書:石頭的堅硬程度不同。 評價任務能主動參與小組討論,并能夠說出幾種探究方案。 小組合作探究時,積極參與,完成自己分工的工作,并能總結出探究結果。活動三、 交流研究成果全班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這些石頭屬于不同的種類,所以它們的特點都不一樣。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 評價任務表述觀點時語言清晰、準確,聲音響亮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課后延學1.這節課我們用了很多辦法來研究石頭。剛才我們用錘子敲一敲來觀察石頭,就是在利用工具觀察。課后利用這些觀察方法研究更多物體,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秘。 2.給自己找到的石頭進行特點歸類,并記錄下來,做成石頭展示箱。知識圖示或思維導圖教學反思 目標——問題——歸因——改進:課堂檢測(1)石頭是一種常見的材料,不同石頭的光滑程度、軟硬程度和表面紋理不同。( )(2)用手摸石頭,用放大鏡看石頭,都是在觀察。( )(3)觀察石頭時,不需要編號,直接看就可以了。(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