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五單元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課題2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書寫R·九年級化學上冊課前自學準備課標要求學習目標1.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及其表示的意義。2.會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學方程式。3.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原則并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課前自學準備預習檢測1. 用化學式來表示________的式子叫作化學方程式。2. 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①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體現了化學反應中的_________關系;②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等信息,體現了化學反應的_______關系。化學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物質轉化定量課前自學準備預習檢測3.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兩個原則:以__________為基礎;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_。4.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寫: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注明化學__________;(2)配:配平_____________;(3)等:短線改為等號;(4)注:標注出生成物的狀態。客觀事實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反應條件質量守恒定律課堂教學展示復習回顧質量守恒定律內 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適用一切化學反應實 質微觀上: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宏觀上: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請用文字表達式表示下列反應:1.碳的燃燒;2.水的電解;3.過氧化氫的分解。碳+氧氣 二氧化碳點燃水 氫氣+氧氣通電過氧化氫 水+氧氣二氧化錳碳+氧氣 二氧化碳點燃我們以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為例,文字表達式是給我們哪些信息?“和”反應條件“生成”反應物生成物該式子確實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但書寫不方便,國際上也不通用且不能體現質量守恒定律。課堂教學展示課堂探究知識點1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作化學方程式。C + O2 CO2點燃想一想:化學方程式與文字表達式有什么不同,化學方程式能提供什么信息?C + O2 CO2點燃微觀粒子個數比1 ∶ 11∶質量比12 ∶ 32∶441.表明了反應物是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反應條件是點燃。2.該反應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個數比是1∶1∶1。3.表示碳、氧氣、二氧化碳的質量比是12∶32∶44。C + O2 CO2點燃1.宏觀方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2.微觀方面:表示反應中的各微粒個數比。3.質量方面:表示了各物質的質量比。[歸納小結]定性定量[思考與討論]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1)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發現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生成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 Cu+FeSO4①表明了反應物是鐵和硫酸銅,生成物是銅和硫酸亞鐵。②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1∶1∶1∶1。③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56∶160∶64∶152。(2)氫氣是有廣闊發展前途的清潔能源,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氫能利用的化學基礎,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點燃①表明了反應物是氫氣和氧氣,生成物是水,條件是點燃。②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2∶1∶2。③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4∶32∶36。知識點2 化學方程式的讀法C+O2 CO2點燃微觀粒子個數比1∶11∶質量比12∶32∶44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氣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12份質量的碳與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宏觀:微觀:質量:對應三種意義知識點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C+O2 CO2點燃(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不能憑空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C原子個數:11O原子個數:22原子總個數:33(2)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相等。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以書寫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例:1.在短線兩邊寫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化學式并標明反應發生條件;反應物化學式生成物化學式反應條件PP2O5O2+點燃注意:點燃≠燃燒、加熱≠高溫、通電≠電解PP2O5O2+點燃2.用計量數配平化學方程式,遵守質量守恒定律;5243.標注生成物狀態“↑”或“↓”;4.檢查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反應條件是否正確,生成物狀態符號標注是否恰當,最后將短線改為等號。注意事項:2.配平時,只能在化學式前配上一定的化學計量數,而不能改變化學式中右下角的數字。3.化學計量數1可以省略不寫,各化學式前的計量數必須是最簡整數比。1.化學方程式等號兩邊不能有相同的化學式。4.細節符號要標清:什么情況下要標“↑”“↓”。(1)當生成物中有氣體,而反應物中沒有氣體時,要在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標注“↑”。2KMnO4 K2MnO4+MnO2+O2△固固固氣(2)對于溶液中的反應,如果反應物中無固體,生成物中有固體,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注“↓”。CuSO4+2NaOH Cu(OH)2 +Na2SO4液液固液4.細節符號要標清:什么情況下要標“↑”“↓”。(3)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氣體生成物就不需注“↑”。S + O2 SO2點燃固氣氣(4)溶液中的反應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體,固體生成物也不需注“↓”。Fe+CuSO4 Cu+FeSO4固液固液判斷下列反應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 4Fe+3O2 2Fe2O3點燃HgO Hg+O2△S+O2 SO2CuSO4+2NaOH Cu(OH)2+Na2SO4Fe+CuSO4 FeSO4+Cu知識點4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1.觀察法2H2O 2H2 + O2通電S+O2 SO2點燃C+O2 CO2點燃2C+O2 2CO點燃這種方法對一些簡單的方程式很有效,湊數進行配平。練習:__Al+__Fe3O4 __Al2O3+__Fe高溫2.最小公倍數法P+ O2 P2O5點燃452①找出式子兩邊各只出現一次,且反應前后原子數最多的原子,求其數目的最小公倍數;②用所得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含有該元素的化學式中的原子數目,商即為該物質的化學計量數;③根據原子守恒,由已知化學計量數逐步配平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最小公倍數2×5=1034893.奇數配偶法FeS2+ O2 Fe2O3+ SO2高溫①找出式子兩邊出現次數最多且短線兩邊該原子總數為一邊奇數、一邊偶數的元素;②把奇數的化學式前配偶數(優先考慮×2);2③根據原子守恒,由已知化學計量數逐步配平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4811練習:__C2H2+__O2 __CO2+__H2O點燃224524.設“1”法C3H7OH+ O2 CO2+ H2O點燃①從反應物或生成物中找出化學式比較復雜的一種物質,將其化學計量數定為1;②以已定“1”的化學式為基準,推求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43③將分數化為整式。689練習:__C2H6O+__O2 __CO2+__H2O點燃232746Na+ O2 Na2OCuO+ C Cu+ CO2高溫C3H6+ O2 CO2+ H2O點燃Al+ H2SO4 Al2(SO4)3+ H242226629原子團反應前后不變的,將原子團當成一個整體來考慮配平。233試試看,你能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嗎?課后反饋總結隨堂練習1.根據化學方程式能獲得的信息是( )①該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②化學反應的快慢;③反應發生所需要的條件;④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量;⑤反應前后質量守恒。A.①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 D.③④⑤A2.目前有關部門做出決定,司機酒后駕車會受到嚴懲。交警常用一種“酒精檢測儀”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其反應原理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應中紅色的CrO3轉變為綠色的化合物X,則X的化學式為(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C3.下列化學方程式均有錯誤,請用序號回答:①KMnO4 K2MnO4+MnO2+O2△②S+O2 SO2△③P2+O5 P2O5點燃點燃④Mg+O2 MgO2(1)化學式書寫有錯誤的是_______。③④①KMnO4 K2MnO4+MnO2+O2△②S+O2 SO2△③P2+O5 P2O5點燃點燃④Mg+O2 MgO2(2)未注明或注錯反應條件的是_______。(3)沒有配平的是_______。(4)“↑”或“↓”號使用不恰當的是_______。②①②4.鎂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點燃后,它既能在氮氣中燃燒,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已知鎂在氮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物質,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價;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種金屬氧化物。試寫出上述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鎂和氮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鎂和二氧化碳在點燃條件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g+N2 Mg3N2點燃2Mg + CO2 C + 2MgO點燃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化學方程式定義: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含義(信息)質的關系:反應物、 生成物、反應條件量的關系: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比微觀關系:各物質微粒個數比讀法書寫1.書寫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2.書寫步驟寫:左反應右生成中間連短線及反應條件配:配平注:標注生成物狀態“↑”或“↓”查:檢查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課后反饋總結課后作業1.從課后習題中選??;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方程式.mp4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與步驟.mp4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mp4 第1課時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書寫.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