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匆匆學習單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會寫“藏、挪”等6個字,會寫“確乎、空虛”等11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受。學習重點難點: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受。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 我會寫cáng nuó pái huái zhēng luǒ( )( ) ( ) ( ) ( ) ( )2. 重點字解析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上小下大。“艸”橫長,下邊的“臧”筆畫多,要寫緊湊,斜鉤上的撇不要忘。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左窄右寬,“那”的兩橫要短,“阝”的豎要長。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右邊的“非”寫得飽滿一些。注意左邊不要寫成“亻”。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左邊的“彳”起筆高,右邊的“回”字要寫得略寬。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艸”的橫長,中間“丞”不要忘了下橫,最后四點中左點朝左,后三點朝右。結構:( )結構,部首:( )組詞:造句: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左邊是衣字旁,不要寫成“礻”。3. 多音字4.解詞義潸潸:涔涔:徘徊:空虛:二、合作探究1.初讀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并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2)默讀課文,并分析課文共分為幾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第一部分:( )提出問題—— 。第二部分:( — )寫時光( ),作者惆悵又傷感,提醒人們要( )時間。第三部分:( )再次發問,照應開頭,引發思考。2. 細讀第1自然段(1)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2)“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運用( )手法。表現了 。(3)“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提出( ),并將自然萬物的循環與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進行( )。(4)“——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破折號連接設問與回答,表解釋說明。思考:①這里的“問”有什么特點?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3.文中第1段寫了燕子、楊柳、桃花,請你仿照上述句子,用上排比的手法,寫一寫還有哪些事物。4. 你還記得自己經歷了多少次花開花落、燕去燕來嗎?回想過去的時光,你有什么感受?三、展示交流1.各小組依次推舉發言人匯報小組成果。(選擇最優的發言人為小組加分吧)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時刻準備為本組補充發言,或對其他組的發言進行評價。四、訓練反饋1. 給下面詞語加拼音。涔涔( ) 赤裸裸 ( )徘徊( ) 伶伶俐俐( )2. 仿寫詞語。赤裸裸( )( ) ( )( )匆匆忙忙( )( ) ( )( )3. 讀句子,看看下面各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答案寫在括號中。(1)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 )(2)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 )(4)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5)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4.《匆匆》是一篇 (體裁),作者是現代作家 。文章緊緊圍繞“ ”二字,細膩地刻畫了 。他寫過的同一體裁的作品有 。匆匆學習單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感悟并學習用連續的問句來直接表達情感的方法。2.感悟并學習將情感融入生活場景中表達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試著運用所學方法表達真情實感。4.能抓住關鍵句段,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學習重點難點:能抓住關鍵句段,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 通讀全文,用橫線畫出文中的問句,邊讀邊思考:這么多問句作者到底在問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2.口頭仿寫: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太陽落了, ”“ 了, ”“ 了, ”“……”3.試著用“連續追問”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情感。——你心愛的筆不見了,你會怎樣表達焦急之情的?——你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禮物,你會怎樣表達這種驚喜之情?二、合作探究1. 默讀第2自然段(1)思考:這段文字寫出了時間怎樣的特點?(2)“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運用了( )修辭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作( );把日子流失比作( )。寫出了時光流逝的( )。“頭涔涔”形容 。“淚潸潸”形容 。這是( )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八千多日子無聲無息消逝的( )、( )和( )。2. 朗讀第3自然段(1)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2)“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運用了( )修辭手法,賦予太陽( )的情態,“腳”“挪移”把( )表現得具體可感。(3)“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br/>運用( )的手法,賦予時間靈性,生動形象。運用( )的手法,通過生活中的細節,讓讀者感受到了時光的( ),表達了自己對此的( )、( )、( )。(4)作者選取的事例都是生活中人們難以察覺的尋常事,為什么選取這樣的事例?(5)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時間還會在什么時候,從哪里流逝?用下面的句式回答。______的時候,日子從_______流逝。3. 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作者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感受。朗讀第4自然段,找出段落中直接抒發作者情感的語句。(1)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這是( )句,作者自問自答,表現了面對時光匆匆流逝的( )。(2)“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這是( )句,把日子比作( )、( ),比喻新奇,形象地寫出了時間的( )。(3)“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兩個“赤裸裸”體現作者對時間流失的( )與( )。4. 再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有什么作用?結構上:( )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上:突出作者關于時光匆匆的( ),引人( )。三、展示交流1.各小組依次推舉發言人匯報小組成果。(選擇最優的發言人為小組加分吧)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時刻準備為本組補充發言,或對其他組的發言進行評價。四、訓練反饋1. 照樣子,寫詞語。例:淚(潸潸)樂( )眼( )綠( )急( )汗( )白( )笑( )哭( )2.閱讀《匆匆》片段,回答問題。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口洗手的時候口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口吃飯的時候口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口默默時口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口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 )過,從我腳邊( )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 )過了。(1)在文中“口”處填上合適的標點。(2)畫“ ”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仿照這句話再寫兩個這樣結構的句子。的時候,日子從 。的時候,日子從 。(4)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擬人句。(5)用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