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西樂擷英(一)——《小夜曲》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是由小提琴之父海頓大約在1762年所作的弦樂四重奏曲,原作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后來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管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吉他曲等。小夜曲原是中世紀一種抒情風格的聲樂體裁形式,后來也用于器樂音樂創。二、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中能獲得積極、愉悅的體驗。 2、在聽、唱、演等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并能記憶《小夜曲》的主題旋律,能聽曲調畫旋律線。 3、認識“弦樂四重奏” 4、能分辨小夜曲的體裁。 5、通過了解曲作者海頓及小夜曲,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西方古典音樂,拓寬審美視野,尊重東西方的音樂文化,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三、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通過參與音樂活動能聽辨主題旋律。 2、能分辨小夜曲的體裁,并認識“弦樂四重奏”。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 通過欣賞視頻,并用語言導入引出小夜曲的主題旋律。 感知歌曲《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作于1762年,弦樂四重奏。原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后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管樂合奏曲、小提琴曲、吉他曲等。樂曲由第一小提琴帶上弱音器奏出的小夜曲旋律流暢而親切,充滿了歡快的情緒,其它三聲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撥弦奏法奏出吉它伴奏的效果。用小提琴獨奏形式演出時,由鋼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留了原曲在織體上的特點。著名的小夜曲雖然都具有抒情性,但其情緒各自不同,有的歡快,有的憂郁,有的激動,有的安寧。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輕快的漫步節奏和娓娓動聽的旋律,具有一種典雅質樸的情調,表現了無憂無慮的意境。在展開過程中的旋律進行時而出現極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調更富于生氣。整體欣賞第一樂章:急板, 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由第一小提琴主奏、其他樂器給予呼應。接著是小提琴悠揚地歌唱出溫柔的第二主題。這兩個對稱的主題鮮明而又簡潔地以奏鳴曲式展開。第二樂章:小夜曲。如歌的行板。這就是著名的“小夜曲樂章”。曲中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自始至終都用撥奏演奏,有如吉他或曼陀林的音響,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就在他們之上唱出充滿傾慕之情的小夜曲曲調。接著是在近親性的屬調上的第二主題。雖然小夜曲與夜曲一字之隔,但是卻是不同的音樂體裁。夜曲是一種形式自由格調典雅的浪漫派鋼琴體裁,肖邦的夜曲將這類體裁推向巔峰。而小夜曲則是一種在夜間向心愛的人表達情意的歌曲,所以旋律極其優美,甚至凄美。在這種曲風中,也就造就了海頓的傳世名曲。第三樂章:小步舞曲。這是雄渾有力的小步舞曲,中段的旋律很優美,和主部形成對比,這時中提琴沉默不語,用道地的三聲部做成。最后,小步舞曲主部再現后結束這樂章。第四樂章:詼諧曲。從樂曲的結構上去判斷,這段終曲應屬急板樂章。但由于海頓早期還沒有完全確立弦樂四重奏的結構,所以這個樂章有點類似于未來古典交響樂的第三樂章,寫成了詼諧曲式。第二樂章一樣,這是用二段式,但情趣與小夜曲截然不同,動機極為快活,每一種樂器都很明朗快樂,充滿活力。五、教學小結海頓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的成就與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希望你們也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長大后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