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神州音韻(四)——《大漠之夜》 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大漠之夜是尚德義先生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該音樂制作人為我國藝術歌唱做出了杰出貢獻。《大漠之夜》合唱曲,通過合唱音樂融合曲目與精神內容,描述在西北沙漠廣闊空間內,艱難強行的駱駝商隊,在展現出大漠風情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現人在困難處境中,仍然昂揚向上的不屈斗志,通過傳達這種精神,激勵人們在遇到挫折難關時,仍要奮進。二、教學目標1.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2.認識邵永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3.感受音樂形象和情緒,弘揚民族精神。三、教學重難點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播放《大漠之夜》,提問:你聽過能聯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師:這歌聲來自哪里呢? 生:大漠上。 師: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本歌曲主要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贊美大漠之美。感知歌曲引子:模仿了什么聲音?一個音在反復回轉,象征駝鈴叮咚,隨后女中音悠長而平穩,男聲做應答補充。前四小節由鋼琴在高音區演奏出的八度音型如夜幕中的叮咚作響的駝鈴,給茫茫夜幕增添了肅穆的神圣感與空寂感。第一部分:呈示部畫面?男聲舒展旋律,暗淡小調,象征駱駝的堅韌執著。女低音的渾厚飽滿讓人對沙漠的神圣產生敬畏。第一部分描繪大漠浩瀚,伴著駝鈴聲,合唱次第加入,交替穿插,體現執著、深沉。1a樂段:在駝鈴聲的伴奏下,哼鳴聲起,由弱漸強。1b樂段:月色朦朧,星光閃爍,一對駱駝行進在無邊的沙漠。翰海茫茫,寂靜寥廓,駝鈴聲聲從夜幕中飄過。在鋼琴伴奏的烘托下,男低聲部唱出了模仿駱駝步履的旋律。整個樂段織體主要采用了聲部委入手法,而后半部織體由二聲部變為四聲部前后樂句屬、主落音的呼應,都加強了呈示部的完整性。連接段:伴奏聲部在原有基礎上采用了分解和弦的織體形式,歌詞也簡略為“啊,駱駝”三個字,這兩處微妙的變化,使音樂情景由描繪駱駝行進在沙漠中行進的駱駝轉入對駱駝發自內心的贊美。第二部分:展開部第一樂段鋼琴伴奏高聲部采用了抑揚格式的節奏型,增強音樂內置的動力性,而合唱織體四聲部與二聲部的巧妙銜接,形成合唱色彩的濃淡變化,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二樂段,節奏拉寬鋼琴伴奏采用引子部分模仿駝鈴聲的織體音型,每一樂句的旋律線條呈弧形狀,展現給觀眾一個情景:一對駱駝馱著憧憬的生活,翻過一座座高山走向前方作品創意核心,琶音伴奏推動音樂,駝隊由遠而近,力度加強、速度加快,隨后的漸弱到漸強仿佛感覺駱駝堅實厚重的步伐,透出自強不息,無怨無悔的精神力量。對駱駝“堅韌執著”等特殊品質的贊嘆,也是對艱苦創業中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贊頌。2a樂段:啊,駱駝,駱駝!2b樂段:遙望遠方……多么坎坷。2c樂段:啊……,啊…,啊……,啊……連接部:鋼琴第三部分:再現部再現部不斷強化主題,旋律在起伏間帶有大調式,音樂更加明朗,具有強進的動力,把歌曲推向高潮。3a樂段:月色朦朧,星光閃爍,一對駱駝行進在無邊的沙漠。翰海茫茫,寂靜寥廓,駝鈴聲聲從夜幕中飄過。尾聲:力度逐漸回落,旋律平穩過渡,駝隊在經歷暴風雨洗禮后漸行漸遠,消失在大漠的夜色中,之后漸漸回到引子意境中。尾聲力度的回答,引子材料的縮減再現,讓情景逐漸回到引子的意境,駝隊逐漸小時在暮色中,全曲人偶要和的a自然小調開始到較明亮的a和聲小調結束,暗示了黎明的到來。整體欣賞完整欣賞(視頻)感受合唱魅力,人聲與伴奏完美結合呈現的“大漠之夜”。音樂在再現呈示部之后進入全曲的高潮,音響似陣陣狂風襲來,而駱駝則依然挺胸昂首、勇往直前。昂揚激情的旋律與鏗鏘有力的和聲節奏,匯成了洶涌奔騰、無堅不摧的層疊浪濤沖擊、涌動,震撼靈魂。教學小結人聲是最龐大的樂器,合唱是最美的聲樂表演藝術,合唱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豐富生活,愉悅身心,提高團隊凝聚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