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花城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 8 課《你唱我來和》卡農歌曲《保衛黃河》教學設計教材分析《保衛黃河》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花城版)三年級下冊第八課。 1939 年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和現代著名詩人光未然聯合創作了大型聲樂套曲《黃 河大合唱》,作品以黃河為背景,以群眾歌曲的音調為基礎,廣泛吸收了民間 音樂的因素,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懂。這部合唱生動地描繪了中國人民 英勇抗戰的歷史,反映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現了抗戰必勝的決 心。《保衛黃河》采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振奮人心的旋律、鏗鏘有 力的節奏和卡農形式的演唱,使歌曲充滿力量,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 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歌曲采 用了民間打擊樂的節奏和廣東獅子舞音樂的旋律作為素材,使歌曲明快、豪 放,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在齊唱之后,采用了二部、三部輪唱的形式,形成 一種此起彼伏的浩大聲勢。在輪唱中,“龍格龍格 ”的襯詞穿插其間,使音樂顯得富有變化,體現了 革命的武裝力量在斗爭中逐步發展壯大。在輪唱之后的器樂間奏,它不僅進一 步渲染了氣氛,刻畫了形象,還用逐步轉調的方式為歌曲最后部分的情緒升華 做了準備,轉調后的合唱更凸顯了中國人民誓將侵略者消滅干凈的決心。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對音樂基本要素中的音高、音準、節奏、 節拍等都有一定的感知和掌握,但對把握抗日戰爭歌曲的風格,并準確表現歌 曲的情緒經驗缺乏。同時,本課重要知識點是卡農,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已 經學唱過二部卡農《翠鳥咕咕唱》 ,欣賞過二部卡農《卡農歌》 、《救國軍 歌》,對“卡農 ”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學生還沒接觸過三部卡農,對卡農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深理解。課型:欣賞課(20 分鐘). 教學目標:1. 感受體驗歌曲《保衛黃河》,感受中華人民堅強不屈,奮勇前進的精神。2. 聆聽、辨析、演唱歌曲,深化對“卡農 ”的理解和體驗,領悟“卡農 ”在歌 曲所起的作用。3.理解歌曲創作文化背景,學會用輪唱表現歌曲雄壯有力的風格。. 教學重點:欣賞卡農歌曲《保衛黃河》,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難點:知道卡農在歌曲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教學過程:一、 自我介紹、交代課題及教學目標。期待通過對這首著名抗戰歌曲的學習,同學們能感受中華人民堅強不 屈,奮勇前進的精神。還希望大家通過聆聽、辨析、演唱歌曲,深化對“卡 農 ”的理解和體驗,領悟“卡農 ”在歌曲所起的作用。同時,能理解歌曲創作 文化背景,學會用輪唱表現歌曲雄壯有力的風格。二、導入環節,情境創設師:同學們 你們知道這張圖片出自哪里嗎?是的,這是黃河的壺口瀑布。 這條雄偉壯闊,奔流不息的河流,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黃河。今天我們 將一起來學習一首由光未然先生作詞 冼星海先生作曲以黃河為主題的著名抗戰 歌曲《保衛黃河》首先,請同學們完整來聆聽一遍歌曲,想一想,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呢?【播放音頻】 欣賞《保衛黃河》(一)學唱歌曲第一部分1.學唱第一句,體驗歌曲的力量感。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從旋律中感受到了黃河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罪行發出 的怒吼吧!你們聽,(讀)“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 帶著堅定有力的聲音來唱一唱這一句吧。“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 河在咆哮。 ”(師生齊唱,2 遍)2.學唱歌曲第一樂段,感受附點節奏作用。師:相信同學們唱得不錯。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歌曲給我們如此堅定有力的 感覺嗎?除了二拍子進行曲風格帶來的力量感,還有一個節奏也起到重要的推 動作用。下面讓我們完整跟唱歌曲,并把這個機智勇敢、有推動感的節奏找出 來。(完整跟唱第一樂段)師:同學們,你們找到了嗎?(停 1 秒)對,這個節奏就是附點節奏(框 出附點部分)如“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 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唱)下面,請大家跟著洪老師把這 一句唱一唱。(唱)師:同學們看,最后的一句(唱)“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 衛全中國 ”,這里有連續四個遞進式的附點節奏,把旋律一步一步推到了最高 潮,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注意在保衛家鄉后面有一個四分休止符。(唱,連續 兩遍)“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3.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整演唱歌曲,唱出戰士們堅定無畏的精神和氣勢。(二)了解歌曲創作背景師:雖然隔著屏幕,但洪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歌曲唱得斗志昂揚、堅定 有力。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保衛黃河》它其實是選自大型合唱聲樂套曲 《黃河大合唱》 。讓我們一起來揭秘《黃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1938 年 3 月,詩人光未然在去往抗日根據地途中, 目睹了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 景,激起了他創作的激情與靈感,一首長詩《黃河吟》應運而生。1939 年冼星 海聽完激動不已,立即約請光未然將其改成歌詞,并自信地表示:“我有把握 把它寫好。 ”之后冼星海把自己關在陜北窯洞里,僅用 6 天的時間就創作了不 朽的音樂經典—《黃河大合唱》。該作品以黃河為背景,吸收了廣東獅子舞旋 律、民間打擊樂節奏等元素,使作品通俗易懂,很快便響徹全國。周恩來總理 聽完,立即為冼星海寫下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的題詞。(播 放創作背景視頻)(三)分段欣賞第二、第三樂段1.欣賞第二樂段——二部輪唱(1)聽辨第一、第二樂段的異同。師: 《黃河大合唱》共 8 個樂章,《保衛黃河》是第 7 樂章,共 4 個樂 段,第一段就是剛才我們一起齊唱的主題旋律。接下來,請大家聆聽第一和第 二樂段,找一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聆聽第一、二樂段音頻)師: 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 剛剛的第二樂段跟第一樂段主題旋律是(停 1 秒)一樣的,但第二樂段(停 1 秒) 出現有了兩個聲部,(唱) “風 在,風在;馬在,馬在;黃河在,黃河在; ”這兩個聲部是(停 1 秒)一前一 后。這樣的演唱形式還記得叫什么嗎?對了,叫“卡農 ”,在里也聲樂作品里 叫“輪唱 ”,這樣的兩個聲部輪唱叫(停 1 秒)沒錯,二部輪唱。(板書標識 “二部輪唱 ”)(2)聆聽第二樂段,探尋“卡農 ”在歌曲中的作用。師:讓我們一起和音樂配合進行二部輪唱,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要用二部 輪唱呢?注意二聲部保衛家鄉后面是沒有休止符,而且結束是下行旋律。師:同學們有答案了嗎?是的,二部輪唱給我們一種連續不斷且此起彼伏 的感覺,仿佛讓我們看到游擊健兒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接連不斷又出其不 意地攻擊敵人的畫面。這也是“卡農 ”在歌曲里的意義。2.復習鞏固“卡農 ”的概念及其演唱特點(1)卡農概念回顧師:說到“卡農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它的概念嗎?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 下:相同的旋律,在各聲部先后出現,后面聲部按一定的時間間隔依次模仿前 面聲部進行,稱為“卡農 ”。在聲樂作品里也叫“輪唱 ”。(2)跟唱二部輪唱的第二聲部,進一步感受卡農的演唱特點。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和音樂配合進行二部輪唱,請大家唱第二聲部,把 游擊健兒的機智勇敢唱出來。(播放二部輪唱音頻)3.欣賞第三部分——三部輪唱(1)聽辨第三段與第一、二段的不同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唱出了氣勢!師:剛剛我們欣賞了第一、第二樂段,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第三樂段的旋 律,想一想第三樂段與前面兩個樂段又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呢?(聆聽第三段旋 律)師: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第三樂段跟第一、第二樂段主題旋律(停 1 秒)還是一樣的,只是在第二樂段二部輪唱的基礎上又疊加了一個聲部,這 樣就成為了(停 1 秒)沒錯,三部輪唱。(板書標識“三部輪唱 ”)(2)分析“三部輪唱 ”在歌曲中的作用師:那為什么這一樂段曲作家冼星海要采用三部輪唱的方式呢?這是因為 呀,在與日本侵略者斗爭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加入了抗戰隊伍,用 三部輪唱能更好地反映出抗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抗日熱情一浪高過一浪的歷 史畫面。(四)感受第四樂段,完整欣賞歌曲1.完整聆聽全曲師:同學們,還記得嗎?《保衛黃河》一共有四個樂段,那第四個樂段又 是運用了什么樣的演唱形式,表現什么的音樂形象呢?答案就藏在下面這段視頻里,請大家仔細觀察。(播放完整視頻)2.找出第四樂段的演唱形式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答案了嗎?“對,是齊唱 ”。最后一個樂段曲作家 冼星海用回了齊唱,而且還做了移高音調,加快加強速度和力度的處理,把整 個旋律推到了最高潮,表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進,誓死衛國的決心。四、回顧與小結。師: 同學們,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最后洪老師想請大家完成以下選擇 題,為我們今天的學習做個回顧。1.《保衛黃河》的曲作者是( B )。A.聶耳 B.冼星海 C.黃自2.《保衛黃河》主要采用了齊唱和( C )的演唱形式。A.獨唱 B.領唱 C.卡農(輪唱))3.《保衛黃河》表現了游擊健兒( A B C )的英勇形象。A.堅定無畏 B.勇敢機智 C.前赴后繼4.卡農(輪唱)能表現( A B )的音樂形象。A.此起彼伏 B.接連不斷 C.統一整齊師:1《保衛黃河》的曲作者是?對了,B,冼星海。2《保衛黃河》主要采用了齊唱和什么樣的演唱形式呢?答案是 C, 卡農(輪 唱)3《保衛黃河》表現了游擊健兒什么樣的英勇形象呢?答案是 ABC,堅定無 畏、勇敢機智、前赴后繼的英勇形象。4 卡農(輪唱) 能表現什么樣的音樂形象呢?答案是 AB, 此起彼伏、接連不 斷。師:同學們課后還可以完整欣賞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觀看電影《冼 星海》,了解更多與《黃河大合唱》有關的故事。最后,洪老師希望同學們能 牢記歷史,接過革命先烈的旗幟,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課堂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看,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