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葡萄架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歡快輕松、富有維吾爾族民歌風味的兒童歌曲。歌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了在葡萄豐收的季節里,少先隊員來到葡萄園過隊日的情景,充分表達了他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快樂心情,以及受到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用明亮、圓潤的聲音有表情的學會演唱《在葡萄架下》。2.過程與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聽一聽、敲一敲、說一說、唱一唱、演一演等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新疆的民俗風情,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教學重點:學習歌曲,使學生感受下滑音的唱法所表現的歡快的情緒。教學難點:能準確唱出歌曲《在葡萄架下》中的切分節奏。教 具: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教學設計思路:歌曲的學唱采用聽唱和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本課歌曲中 “× × ×│ ×× ×│”的節奏比較多,先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找出此類節奏,然后用拍手或拍肩的方式進行練習,最后隨琴學習旋律,找出旋律的難點。學習旋律時讓學生暫時不考慮裝飾音和力度記號,只要學生能基本唱出旋律就行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熟悉歌詞,聽伴奏音樂跟唱歌曲,基本學會演唱歌曲后,再引導學生注意下滑音、上波音等裝飾音及力度記號,從而進行歌曲的完整演唱。教學過程:一、導入師生相互問好1.聽一聽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外出,過一個快樂的隊日,首先,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播放《庫爾班大叔喜洋洋》,請大家根據音樂和圖片,猜猜我們將要去什么地方?生自由回答2.說一說師:對了,今天老師帶要大家去一趟新疆。請大家說說你們了解的新疆。(生自由回答)師簡單介紹新疆:新疆位于中國的西北邊陲,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里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師:了解了這么多,咱們快去瞧一瞧,聽,那邊葡萄園傳來了快樂的歌聲,新疆的少先隊員在熱烈歡迎我們一起來過隊日呢。二、學唱新歌1.聽一聽教師范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學生感受歌曲情緒。2.練一練師:再次聆聽這首歌曲,你能發現什么節奏型出現的比較多嗎?(學生找出典型節奏型,并練習擊打。)嘗試用拍肩、跺腳等各種方式拍一拍。節奏1× × ×│ ×× ×│× × × │ × × × ‖節奏2×× ×× │ × ×× │×× 0 × │ × ×0 ‖3.唱一唱師:歌曲中的節奏難點我們已經掌握了,現在請大家隨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學唱旋律。(1)隨琴齊唱旋律(2)用“來”模唱旋律。4.讀一讀學生在節奏中朗讀歌詞師:同學們讀的非常好,下面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5.跟琴逐段填詞6.完整演唱歌曲好聽的旋律如果加入適當的裝飾音極好,會讓旋律更富有個性和生命力,我們來試一試。(學生找出裝飾音,加入下滑音記號(\)、強音記號(∨)以及波音記號,逐一練唱、解決。)三、歌曲表現1.分析歌曲體驗情緒在這葡萄豐收的季節里,人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相信通過剛才的演唱大家已經能體會到歌曲的情緒了。(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歌曲的情緒是熱烈歡快的………)你能用有表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來表現少先隊員的情緒嗎?(全班激情演唱。)2.加入打擊樂伴奏學生體會帶有切分節奏歌曲熱烈歡快、充滿動感的特點。3.表演今天我們來到新疆著名的葡萄產地——吐魯番過隊日,在這里我們用什么禮物來獻給新疆的小朋友呢?(全班同學的歌聲、舞蹈及樂器伴奏。)四、拓展延伸大家的表演真是棒極了!你們給新疆人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同學們想想,在對日里我們還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扶盲人過馬路,宣傳綠色環保………)五、課堂小結美好的時光總容易消逝,這次快樂的隊日即將過去,我們在載歌載舞的同時,也深深感覺到這豐碩、鮮美的葡萄是人們用辛勞的汗水培育而成,更感覺到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人們辛勤的勞動。讓我們期待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隊日吧!最后讓我們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課吧!(全班演唱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