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語文上冊易錯易混內容匯編資料一:易錯易混字音、字形易錯易混字音 易錯易混字形第一單元 貯蓄(zhù) 眨眼(zhǎ) 高邈(miǎo) 宛轉(wǎn) 蓑衣(suō) 抖擻(sǒu)碣石(jié) 澄清(chéng) 靜謐(mì) 棱鏡(léng) 蒞臨(lì) 發髻(jì)鑲嵌(xiāng qiàn) 竦峙(sǒng zhì)吝嗇(lìn sè) 淅瀝(xī lì) 窠巢(kē cháo)澹澹(dàn dàn)蕭瑟(xiāo sè)醞釀(yùn liàng) 咄咄逼人(duō duō) 醞釀 抖擻 嘹亮 貯蓄澄清 靜謐 高邈 嬌媚棱鏡 凄冷 碣石 澹澹竦峙 吝嗇 屋檐 睫毛干澀 淅瀝 窠巢第二單元 仿膳(shàn) 侍弄(shì) 訣別(jué)整宿(xiǔ) 分歧(qí) 霎時(shà) 粼粼(lín) 嗅覺(xiù) 禱告(dǎo)神采奕奕(yì) 匿笑(nì) 并蒂(dì) 攲(qī)斜 柳絮(xù) 癱瘓(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菡萏(hàn dàn)徘徊(pái huái) 癱瘓 侍弄 匿笑 憔悴 訣別 爛漫 分歧 粼粼 沐浴 姊妹 徘徊 遮蔽心緒 捶打 蔭蔽喜出望外第三單元 確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綻開(zhàn) 油蛉(líng) 斑蝥(máo)纏絡(lào) 覓食(mì) 竹篩(shāi) 曲肱(gōng) 蟬蛻(tuì) 盔甲(kuī)腦髓(suǐ) 收斂(liǎn) 厥土(jué) 秕谷(bǐ) 篤志(dǔ) 浸滿(jìn)系鞋帶(jì) 錫箔(xī bó) 珊瑚(shān hú) 搓捻(cuō niǎn) 倜儻(tì tǎng)拗過去(ǎo) 金叵羅(pǒ) 人聲鼎沸(dǐng)人跡罕至(hǎn) 花團錦簇(cù) 確鑿 云霄 鑒賞倜儻 紳士 綻開奧秘 企盼 爭執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不求甚解 疲倦不堪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第四單元 殉職(xùn) 狹隘(ài) 熱忱(chén)派遣(qiǎn) 鄙視(bǐ) 廢墟(xū)乍看(zhà) 突兀(wù) 坍塌(tān)干涸(hé) 戳穿(chuō) 流淌(tǎng) 灼人(zhuó) 抽噎(yē) 呻吟(shēn)暈眩(xuàn) 恍惚(huǎng) 酬勞(chóu) 參差不齊(cēn cī) 哄堂大笑(hōng)拈輕怕重(niān) 派遣 殉職 狹隘 熱忱酬勞 呼嘯 慷慨 帳篷廢墟 坍塌 溜達 突兀險躁 干燥刨根問底 見異思遷 沉默寡言 拈輕怕重第五單元 相稱(chèn) 污澀(sè) 婢女(bì)蜷伏(quán) 懲戒(chéng) 嗔怪(chēn)一縷(lǚ) 小鳧(fú) 麝香(shè)悵然(chàng) 羞怯(qiè) 禁錮(gù)馴養(xùn) 虐待(nüè) 苫蔽(shàn)咒罵(zhòu) 慫恿(sǒng yǒng) 蹣跚(pán shān) 懶惰 慫恿 乞丐 悵然蜷伏 懲戒 冤枉 虐待匍匐 鸚鵡 安詳 預警苫蔽 眈眈 假寐 狡黠神采奕奕第六單元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女媧(wā) 開辟(pì) 勛章(xūn)稱職(chèn) 御聘(yù pìn) 縹緲(piāo miǎo)澄澈(chéng chè) 駭人聽聞(hài) 莽莽榛榛(zhēn zhēn) 摻和(chān huo)欽差大臣(qīn) 隨聲附和(hè)中傷(zhóng) 躇步跐蹈(chú cǐ) 炫耀 愚蠢 妥當 欽差滑稽 狡猾 爵士 勛章縹緲 澄澈 氣概 愛慕凱歌 臃腫 魁梧駭人聽聞 莽莽榛榛杞人憂天 隨聲附和說明 1.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我們復習時一定要讀準字音,認準字形;2.有時候,字音、字形的考查會直接選取課文當中的原句,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時要回歸原文,熟悉重點字、詞所在的句子。 資料二:易錯易混文學常識1.《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2.《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3.《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4.《狼》選自《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學家。《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5.《皇帝的新裝》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作者安徒生(1805—1875), 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一生創作了160余篇童話,著名的童話有《丑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皇帝的新裝》等。6.《穿井得一人》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相傳是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杞人憂天》選自《列子·天瑞》,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資料三:易錯易混古詩文默寫1.觀滄海易錯的字:碣、竦峙、豐茂、蕭瑟易錯的詩句:《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一詩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易錯的字:啼、道、郎易錯的詩句: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3.次北固山下易錯的字:潮、雁易錯的詩句: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表現游子思鄉情深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4.天凈沙·秋思易錯的字:藤、瘦、涯易錯的詩句:馬致遠在《天凈沙 秋思》中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斷腸人在天涯。5.論語十二章易錯的字:慍、矩、罔、殆、肱、篤易錯的語句: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6.峨眉山月歌易錯的字:峨、羌、渝易錯的詩句:《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7.江南逢李龜年易錯的字:岐、崔易錯的詩句:《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8.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易錯的字:岑、遙、傍易錯的詩句:寫自已對飽受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的詩句是: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9.夜上受降城聞笛易錯的字:烽、蘆易錯的詩句:詩中表現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表現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思念家鄉的詩句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10.誡子書易錯的字:淫慢、躁、遂易錯的詩句:《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11.秋詞(其一)易錯的字:寥、鶴、霄易錯的詩句:《秋詞》中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中表達詩人豪邁樂觀、抒發志向的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2.夜雨寄北易錯的字:漲、窗易錯的詩句:《夜雨寄北》中想象將來與親友團聚、剪燭夜話的詩句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易錯的字:僵、戍、闌易錯的詩句:《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觸景生情,把現實與夢想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強烈感情的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14.潼關易錯的字:簇、嫌易錯的詩句:《潼關》表現作者渴望沖決封建束縛、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資料四:易錯易混文言文詞語一、虛詞舉例而 1.人不知而不慍(連詞,表轉折但是,卻)2.溫故而知新(連詞,表順承,又)3.博學而篤志(連詞,表并列,并且) 以 1.投以骨(介詞,把)2.以刀劈狼首(介詞,用)3.可以為師矣(介詞,憑借)4.蓋以誘敵(連詞,用來)5.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連詞,表目的,來)6.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連詞,表目的,來)乃 1.屠乃奔倚其下(副詞,就)2.乃悟前狼假寐(副詞,才)之 1.又數刀斃之(代詞,它,指狼)2. 因往曉之(代詞,他)3.久之(助詞,調整音節,不譯)4.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5.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助詞,同上)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助詞,的)7.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助詞,的)其 1.恐前后受其敵(代詞,指狼)2.場主積薪其中(代詞,指麥場)3.屠乃奔倚其下(代詞,指柴草堆)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詞,指屠夫)5.仁在其中矣(代詞,此,這)6.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他們的)說明 虛詞的考查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我們復習時,首先要牢記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要注意同一虛詞不同意義和用法的比較。二、一詞多義為 1.可以為師矣(做,當作)2.知之為知之(就是)3.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意 1.意暇甚(神情、態度)2.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想,打算)3.意與日去(意志)知 1.人不知而不慍(了解)2.溫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止 1.一狼得骨止(停止)2.止增笑耳(只是,僅僅)敵 1.恐前后受其敵(攻擊)2.蓋以誘敵(敵人) 前 1.恐前后受其敵(前面)2.狼不敢前(向前)3.其一犬坐于前(面前)行 1.夫君子之行(指操守、品德、品行)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路) 成 1.非志無以成學(達成,成就)2.遂成枯落(變成)說明 一詞多義的考查常常在選擇題或翻譯題出現,我們在復習時要準確掌握這些詞的多種意思,切忌混淆。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同“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3.身亡所寄(亡,通“無”,沒有)4.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5.曉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釋”,解除、消除)6.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是,僅僅)說明:通假字的考查主要采用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我們在復習時既要掌握其“同”“通”的字,也要掌握其意思,答題時要同時寫下這兩點。四、詞類活用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3.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學過的知識)4.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理解與體會)5.傳不習乎(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6.回也不改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趣)7.非學無以廣才(使動用法,使……廣,增長)8.非志無以成學(使動用法,使……成)9.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大目標)10.多不接世(形容詞用作名詞,多數人)11.一狼洞其中(名詞用作動詞,挖洞)12.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用作狀語,從通道)13.其一犬坐于前(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14.因往曉之(使動用法,使……明白)說明:1.詞類活用的的考查在選擇題、填空題或翻譯題中均可能出現,我們在復習時要聯系原文,準確掌握其活用方式和意思;2.在翻譯是,可結合語境和上下文加以理解,靈活翻譯。五、古今異義1.與友期行(古義:動詞,約定;今義:名詞,日期)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3.下車引之(古義:拉,牽拉;今義:引用)4.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或拜訪)5.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子女,包括侄兒侄女;今義:指兒子和女兒)6.不亦君子乎(古義:指有才德的人;今義:泛指人格高尚的人)7.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許可)8.學而不思則罔(古義: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今義:蒙蔽或沒有)9.思而不學則殆(古義:疑惑;今義:危險或幾乎)10.飯疏食(古義:吃飯;今義:飯食)11.飯疏食(古義:粗糙;今義:疏通,疏散)12.匹夫不可奪志也(古義: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今義:無學識、無智謀的人)13.有朋自遠方來(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朋友)14.淫慢則不能勵精(古義:懈怠;今義:遲緩,速度慢,與“快”相對)15.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修養;今義:治理,統治)16.意與日去(古義:歲月;今義:日子,日期)17.一狼徑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某地出發到另一地)18.屠自后斷其股(古義:大腿;今義:用作量詞,一股)19.蓋以誘敵(古義:表示推測,大概,原來是;今義:覆蓋或蓋子)20.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古義: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義:數學學科,幾何學)21.及其家穿井(古義:待,等到;今義:達到、趕上,連詞,和)22.因往曉之(古義:告知,開導;今義:明白,知道)說明:在復習古今異義詞語時,我們應該充分結合原句意思和原文語境,重點把握其古義,避免望文生義,與今義混淆。資料五:《西游記》重點內容(一)經典形象01孫 悟 空由補天仙石孕育而生,手持定海神針所化的法寶金箍棒,擅長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公里。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了四十九天,反到煉出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本身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不過仍保有猴性,顯得精明頑皮,愛作弄八戒。02豬 八 戒本是仙屆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卻錯投豬胎,成了一個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一方面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另一方面,卻又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斗爭中,他總是揮舞著法寶九齒釘耙,勇猛戰斗,尤其擅長水戰。而且他能知錯就改,還算淳樸憨厚,自有可愛之處。03唐 僧金蟬子轉世,為度眾生而前往西天取經。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但有時過于迂腐,善惡不分,我行我素。04沙 和 尚原為仙屆卷簾大將,犯錯被貶下凡,經觀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樸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于老實,缺乏主見。(二)精彩情節01大 鬧 天 宮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請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盜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萬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毫發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02三 打 白 骨 精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03女 兒 國 遇 難師徒進入西梁女兒國,悟空打敗真仙取來落胎泉水為唐僧和八戒去了胎氣。唐僧好不容易擺脫西梁女兒國王的糾縛,踏上大路,又被毒敵山琵琶洞的女妖攝去,后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04真 假 美 猴 王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真假難辯。如來使他現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05三 借 芭 蕉 扇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鐵扇公主羅剎女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的小須彌山靈吉菩薩處。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被扇不動,變成蟲子隨茶水進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難忍,只得答應借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變成八戒模樣,又拿走了扇子。悟空與天將惡戰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鐵扇公主終于答應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