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真問題 真探究 真思考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彈力》的教學設計小學科學課程倡導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科學活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內在動機。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設計適宜的探究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即真問題、真探究、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反思和應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一、教學內容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具有彈性,當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會產生彈力。本課就是從認識彈性開始,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認識什么是彈性和彈力。通過用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撤去外力后物體恢復原狀,認識到物體具有彈性,體驗彈力的存在?;顒佣?,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際測量,發(fā)現彈簧拉伸長度隨著拉力的增加有規(guī)律地變化,這也正是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二、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對彈性與彈力并不陌生,在孩子們身邊就有許多彈性材料和玩具,但是關于彈性和彈力的相關科學知識還沒有系統(tǒng)掌握;四年級學生初步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對于折線統(tǒng)計圖的畫法還沒有系統(tǒng)學習,在該知識方面了解較為薄弱。三、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在恢復原狀時會產生彈力。科學思維:能用較準確的科學詞匯、統(tǒng)計圖表等記錄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探究實踐:能夠通過實驗探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責任:在好奇心驅使下,樂于動手操作感興趣的事物;知道科學學科的學習與實踐要實事求是。四、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彈性和彈力。難點:通過實驗探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導入師:老師手中有一個玩具(彈力球)請一位同學上臺給大家演示一下這個玩具怎么玩呢?生上臺演示彈力球的玩法。師:彈力球為什么能彈起來呢?生:因為有彈力。師:孩子們你們說的非常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彈力,一起來探究彈力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神奇力量呢?(二)提出問題 實踐探究1、活動一:認識彈性和彈力出示一根橡皮筋, 展示拉伸橡皮筋引導學生觀察橡皮筋的變化。師:同學們,我們發(fā)現, 當我們用力拉伸橡皮筋的時候, 橡皮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生:長度變長了。師:當老師撤去力量的時候橡皮筋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生:橡皮筋恢復到原狀。師:除了橡皮筋之外, 還有哪些物體具有這個特點呢?小組分組活動,體驗拉簧、壓簧、海綿所具有的與橡皮筋類似性質。小結:同學們,剛才這四種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會發(fā)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我們稱這種性質叫彈性。師:我們本節(jié)課所學的是彈力。那么彈力和彈性一樣嗎?生:不一樣,彈性是一種物體的性質,彈力是一種力。師:孩子們你們說的非常棒!那么彈力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力呢?生: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師小結: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作彈力。2、活動二: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師:同學們,我們知道彈簧可以被拉伸,關于彈簧可以被拉伸你想要研究什么呢?你想提出哪些問題呢?生:我想研究彈簧的拉升長度與拉力有什么關系?師:老師覺得你這個問題特別好,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言,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看看我們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呢?教師演示實驗。實驗記錄。師:孩子們,我們一起完成了實驗,如果我們把這個記錄的數字畫在圖中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呢?師引導:當掛一個鉤碼時,我們在橫軸上找到數字1,此時拉伸長度是0。第一個點找到了。當掛兩個鉤碼時,彈簧拉伸長度是2,所以我們在橫軸上找到2,在順著向上在縱軸上找到數字2,第二個點我們也找到了,剩下的2個點請同學們自主完成。生自主完成。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小實驗, 我們發(fā)現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存在著正比關系。每增加一個鉤碼,彈簧拉伸相同的長度。師:如果我們無限的在彈簧下面掛上鉤碼 彈簧會怎么樣呢 生:當我們無限地在彈簧下面掛上鉤碼時,彈簧就會被無限地拉伸,拉伸到一定程度時,彈簧就會失去了彈性。小結:因此,我們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要在彈簧所能承受的彈性范圍之內超出這個范圍,彈簧就會損壞,失去彈力。(三)聯(lián)系生活 解決問題師: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彈力,請同學們課后做一個善于發(fā)現生活的人,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哪些裝置應用到了彈力,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小組分享。六:課后反思在科學核心素養(yǎng)下,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組織學生認識彈性和彈力概念的環(huán)節(jié)線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活動,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彈力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彈性和彈力。在交流分享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敢于質疑的思維方式,在科學探究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