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力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生活實例分析,歸納總結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一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 2.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能正確讀寫力的符號和單位,并能說出1N的大小。 3.學生通過實驗和生活體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總結出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4.學生通過實驗和對生活體驗的分析、歸納,了解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會畫力的示意圖,并能根據力的示意圖判斷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5.學生通過實驗和生活現象的分析、歸納,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說出生活中對此現象的應用。教學內容1.教材分析 《力》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生八年級下冊學習的第一節內容。本節課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構成。要求學生經歷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認識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 2.學情分析 學生對“力”是既熟悉又陌生。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有大量關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識,生活中也有大量與力相關的詞語,學生似乎對力是很熟悉。但是“力”是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內涵和科學的介定,有豐富的物理內容,這方面對學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學生更是缺乏對力的相互性的認識,如一般認為:磁鐵對鐵有吸引力,鐵對磁鐵則沒有吸引力。所以教學從學生熟悉部分入手,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的經驗,讓學生逐步斷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經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感悟一些科學方法,把學生引進科學的力世界,把“陌生”變為科學意義的“熟悉”。 教學重點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圖。 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過程課題引入 播放視頻:《徒手攀巖》 攀巖者僅靠手腳抓、蹬等動作向上攀爬,我們來近距離看看他們的手腳。 展示圖片:攀巖者 最早的時候人們就把這種肌肉“緊張”的感覺認為是“力”。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物理學中的“力”。 一、力的認識 1.感受力: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物品做一個“力”的動作,比如扳鋼尺。 ppt展示學生描述的動作 手 拉 彈簧 手 捏 橡皮泥 手 掰 鋼尺 手 推 小車 問:只有人才有力的動作嗎?其他物體有力的動作嗎? 總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問:兩個物體一樣嗎?在動作的主動和被動上有沒有區別? 總結:一個是施力物,一個是受力物。 2、自主學習:力的單位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內容回答老師黑板上的問題。 思考:如何判斷物理受到了力? 也就是說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受力的物體會發生變化,我們就把這種變化叫力的作用效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實驗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請學生重做力的動作,觀察受力前后物體的變化,并將物體變化前后的狀態,和變化量填寫在導學案上的表格中。 次數研究對象物體受力前物體受力后力的作用效果例橡皮泥圓形凹陷改變形狀實驗1實驗2實驗3實驗4實驗5演示實驗 實驗1:讓磁鐵靠近靜止的小球(從靜止到運動) 實驗2:讓鐵球從斜面滾下,沿著它運動的方向放一個磁體。(速度大小的變化) 實驗3::讓鐵球從斜面滾下,在它運動路徑的側旁放一個磁體。(速度方向的變化) 總結: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物體運動快慢改變,物體運動方向改變統稱為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因此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圖 請同學們回憶生活中的現象,拉彈簧時,用更大的力,彈簧被拉得越長;打臺球時,球桿擊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會影響球能否入袋。更多的事實經驗告訴我們,力的大小、方向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除了大小和方向以外,還有什么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呢? 請學生完成推門實驗 總結: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我們在描述一個力的時候,圖像往往比語言更簡單、更直觀。八年級上冊在光現象的學習中,光線的畫法就是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出光的徑跡和方向。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像光線模型一樣,抓住力的三要素,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物理學中稱為力的示意圖。同學們請看圖,人用100N的力拉車,拉力的受力物體是車,因此力的作用點畫在小車上,拉力的方向沿著繩的方向,所以力的線段就沿著繩的方向并在線段的上端畫上箭頭,在線段的旁邊用物理符號F=100N表示出力的大小,這樣我們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表示出來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多個力出現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畫圖中覺得燈給了線向下的力。 提問:線拉燈的同時,燈有沒有拉線呢? 實驗1:傳輪滑鞋的同學推柱子,人也后退。 實驗2:穿輪滑鞋的兩名同學相互退,都后退。 通過實驗,驗證了猜想。A對B施加力的同時,B也給A施加了力,物理學中就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生活中關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很多的應用,例如游泳時,人向后劃水,水推著人向前走;手拍桌子,手也會痛。火箭上天,向下噴發火焰等。 演示實驗:氣球火箭升空 老師利用家里的物品模擬了一次火箭升空的效果,只需要用到一個氣球、透明膠、吸管、棉線,將氣球吹起后用透明膠粘在吸管上,再將棉線串過吸管,棉線頂端固定,松手后我們就能看到氣球飛起。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到了什么是力以及力的單位牛頓,通過實驗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改變。還掌握了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點,能畫出力的示意圖,最后還發現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希望同學們能像書中的攀巖者一樣,勇于克服一切困難,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從更高的角度去欣賞科學的美。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