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學案【預習新知】(一)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1)印度獨立①概況:印度人民在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等人的領導下,積極爭取獨立,士兵和工農斗爭風起云涌。②結果: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為獨立的自治領。20世紀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為共和國。(2)印度獨立前后,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緬甸、錫蘭、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等也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崩潰(1)埃及:1952年,埃及中下層軍官發動武裝起義,廢黜國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軍撤離運河區。(2)阿爾及利亞:1954年,阿爾及利亞成立民族解放陣線,領導民族解放軍與法國殖民者進行武裝斗爭。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諸國也為國家獨立而斗爭。(4)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3.帝國主義在拉丁美洲的殖民體系瓦解(1)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是社會主義國家。(2)巴拿馬:1999年,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二)發展中國家的成就1.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1)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抓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國資本,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也出現了“石油繁榮”和經濟起飛。2.非洲經濟的曲折發展(1)非洲國家獨立后,經濟一度發展較快,1960~1975年,非洲工農業生產總值大約增長了一倍。(2)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發展陷入困境。(3)經過調整,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又開始增長。3.拉丁美洲民族工業的發展(1)拉丁美洲各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2)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3)大多數拉美國家屬于中等收入國家。(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1.面臨的發展問題多種多樣(1)亞洲:一些國家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2)拉丁美洲:各國過于依賴出口貿易和外資,欠下巨額外債,影響了發展。(3)非洲:非洲是發展最不平衡的地區,到21世紀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壓低農產品和原料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3.殖民主義侵略的遺留問題: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區沖突和政局動蕩。4.發展中國家自身存在的問題:政策失誤、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等。【鞏固訓練】1.下表是1960~2001年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情況圖。據此可知( )A.國際貿易沖擊著民族國家的主權 B.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貿易優勢明顯C.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有了明顯提高 D.冷戰結束加速了國際貿易的發展2.下圖是國際油價變化對沙特阿拉伯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這表明沙特阿拉伯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A.擺脫對國際市場依賴 B.改變單一經濟結構C.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 D.主導國際能源市場3.下表是戰后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形勢表,表中可以反映出亞洲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興起的國家 印度、菲律賓、韓國等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國家 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海灣石油富國 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①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呈現不平衡性②各國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③各國走上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④各國不斷進行產業更新換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樣,數百萬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國關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宣傳。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們紛紛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爭取獨立的浪潮中。可見,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重要原因是( )A.法西斯集團覆滅 B.啟蒙運動的興起 C.進步思想的傳播 D.戰爭規模的擴大5.二戰后,最獨特的政治風景莫過于英法等殖民大國爭先恐后地從各殖民地撤退,甚至“有時歐洲國家比殖民地民族主義領袖更急于盡早給予殖民地獨立”。這“最獨特的政治風景”( )A.源于殖民地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 B.得益于雅爾塔體系和平民主獨立原則C.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直接影響 D.與殖民者國力衰落和國威下降相適應6.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這說明( )A.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B.非洲國家獨立后經濟持續發展C.非洲全面實現了現代化 D.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7.對下表理解正確的是( )美國、歐盟、日本部分經濟數據(1999年)比較表地區國家 世界20強公司占有數量(個) 進出口貿易世界份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外匯儲備中擁有的貨幣量(%)出口 進口美國 7 12.7 18.8 美元占66歐盟 6 39.1 37.6 歐元占12.5日本 7 7.5 5.5 日元占5A.國際經濟舊秩序無較大改變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性質改變C.歐盟經濟實力全面超越美國 D.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8.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其關于重建戰后世界的“十四點原則”中明確提出了殖民地民族自決的原則;1941年,羅斯福和丘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提出了一些尊重民族自決權的原則;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公開支持殖民地人民走向自治或獨立,向英法等歐洲殖民國家施加強大壓力,要求他們采取開明的殖民地政策,以減少國際社會尤其是蘇聯等反殖民主義國家的譴責,據此可知美國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政策( )A.是為了適應其爭霸和冷戰的需要 B.客觀上有利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C.造成英法等殖民主義國家的衰落 D.出于對第三世界國家利益的考慮9.在1973年聯合國大會第28屆全體會議上,喬冠華發言道:“拉美國家帶頭興起的堅持二百海里海洋權的斗爭,日益得到廣大中小國家的支持……沿海國家有權建立最大限度為二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或國家管轄區。就是內陸國家,也應該有權分享海底資源和漁業。”這反映出( )A.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B.拉美國家經濟發展遲緩C.國際社會重視維護國家民族權益 D.第三世界國家迅速興起10.2015年,制造業占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從20世紀80年代末的23%以上降至17%—18%,墨西哥的“去工業化”現象明顯。然而,通過進口零部件和組裝再出口的“客戶工業”卻有較大發展。這表明墨西哥( )A.保障經濟安全的緊迫性 B.第三產業發展迅速C.錯失了經濟集團化機遇 D.工業升級成效明顯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題干圖片信息顯示,1980年后,制造業的出口百分百快速上升,說明工業發展迅速,故C正確;A題干不能體現,排除;B項題干不能體現,排除;1980年,冷戰還未結束,故排除D。故選:C。2.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曲線圖可知,沙特阿拉伯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與國際油價的變化基本一致,說明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經濟的主要支柱,據此可以推知其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依賴石油這一資源,這反映出沙特阿拉伯發展所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故選B項;沙特阿拉伯要擺脫對國際市場依賴,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改變國內單一的經濟結構,排除A項;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而不是沙特阿拉伯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首要任務,排除C項;穩定國際原油價格需要世界上所有主要產油國共同協商,并不是一個國家就能決定的,排除D項。3.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可知,亞洲20世紀后半期開始興起的國家步伐并不一致,石油富國的出現,反映了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①正確;海灣石油富國發展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②錯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各國紛紛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③正確;題干并未體現產業更新換代,④錯誤。①③正確,故選D項。4.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進步思想的傳播推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故C項符合題意。一戰是帝國主義爭霸戰爭,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故A項不符合題意。啟蒙運動的興起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戰爭規模的信息,故D項不符合題意。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殖民地政治覺醒,提出民族獨立要求,但不代表擁有比英法等殖民大國更高的政治軍事實力,故A項錯誤;雅爾塔體系是二戰后美蘇劃分勢力范圍的國際新格局,具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不是材料中“歐洲國家比殖民地民族主義領袖更急于盡早給予殖民地獨立”的原因,故B項錯誤;材料時間為二戰后,十月革命爆發于1917年,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策源地和主戰場,英法等國接連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國力下降,推動殖民體系走向崩潰,故D項正確。6.答案:D解析:題干“到20世紀60年代床,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表明,英國、法國、比利時、葡萄牙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D項正確;題干未體現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A項排除;題干未體現非洲經濟發展狀況,排除B項;題干顯示非洲許多國家剛剛獨立,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7.答案:A解析:表格信息表明,美國、歐盟和日本壟斷著世界企業前20強,三者進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的60%左右,外匯儲備達到80%以上。由此可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相對落后,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長期由美國人擔任關鍵職務,美國擁有最大的投票權,一直延續至今,B項說法錯誤,排除;歐盟的外匯儲備仍遠遠低于美國,C項排除;D項與題干無直接聯系,排除。8.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一戰以來美國多次主張“殖民地民族自決”“尊重民族自決權”“支持殖民地人民走向自治或獨立”,由于美國在20世紀以來越來越特殊的世界地位,所以美國的主張會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客觀上有利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故選B項。爭霸和冷戰僅是二戰之后美國的政策,排除A項;是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了英法等殖民主義國家的衰落而不是美國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所采取的政策,排除C項;關于殖民地問題的政策也屬于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的外交政策肯定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而不是出于對第三世界國家利益的考慮,排除D項。9.答案:C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喬冠華的發言反映了拉美國家發起的“二百海里海洋權”斗爭得到了廣大中小國家的支持,這說明國際社會重視維護國家民族的權益,C項正確;題干只是中國代表在1973年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不能體現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A項排除;題干沒有涉及拉美國家經濟發展遲緩的信息,B項排除;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D項排除。10.答案:A解析: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根據材料信息“通過進口零部件和組裝再出口的'客戶工業'卻有較大發展”并結合所學可知,全球化趨勢下,墨西哥的工業生產依賴外部進口零部件,缺乏自主研發生產的能力,這反映出其保障經濟安全的緊迫性,A項正確,D項錯誤;材料反映的不是第三產業,排除B項;此時墨西哥已經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排除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