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教學設計方案(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 理解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在俄羅斯音樂史上的重要塞位。2. 掌握兩首作品的音樂風格和特點。3. 通過欣賞和演奏,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聆聽和演奏,深入理解兩首作品的音樂特點和風格。2.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中的情感表達和旋律線條,培養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三、教學準備:1. 準備相關的教學視頻和音樂素材。2. 制作教學PPT,包括作品介紹、曲式分析等。3. 安排合適的時間和環境,確保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地聆聽和演奏。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播放《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片段,讓學生猜猜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2. 簡要介紹格林卡和穆索爾斯基,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二)新課學習1. 聆聽《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片段,請學生描述感受。2. 引導學生分析音樂結構,包括主題、調性、和聲等元素。3. 講解音樂風格,包括旋律、節奏、和聲等方面。4. 播放《展覽會上的圖畫》片段,請學生談談對這首歌曲的印象。5. 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結構,包括主題、配器、織體等方面。6. 講解音樂風格,包括節奏、和聲、調性等方面。7. 比照兩首作品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加深學生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認識。(三)教室互動1.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格林卡和穆索爾斯基有哪些新的認識?2. 討論:你認為這兩位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是如何體現民族音樂元素的?3. 分組討論:嘗試創作一首具有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的短曲,并進行展示。(四)小結作業1. 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特點和影響。2. 安置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搜集俄羅斯民族音樂的資料,為下一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教學設計方案(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兩位音樂大師的主要音樂風格和特點。2. 掌握樂曲中不同音樂元素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3. 通過實踐演奏,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樂曲的節奏和旋律,提高演奏技巧。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音樂風格和特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2. 教學難點:通過實踐演奏,準確把握樂曲的節奏和旋律,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三、教學準備1. 準備教學PPT,包括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生平寧音樂作品介紹、樂曲示范視頻等。2. 準備樂器(鋼琴、小提琴等)和相關演奏教材。3. 設計教室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演奏實踐。《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教學設計方案(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演奏、分析作品,了解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生平及音樂風格。(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通過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聆聽、演奏、分析作品,了解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生平及音樂風格。(2)教學難點: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四、教學過程1. 組織教學(1)播放俄羅斯民歌《三套車》,導入新課。(2)師生問好。2. 導入新課請學生簡要談談對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了解,教師進行補充并簡要介紹作曲家及兩首作品的干系。3. 基礎鋪墊(1)介紹俄羅斯民族樂派梗概及其代表人物。(2)請學生簡要談談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音樂風格。4. 聆聽作品,感受風格(1)播放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雅》片段,請學生談談感受。(2)播放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片段,請學生辨識樂器并簡要談談感受。5. 分組探究,合作實踐(1)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就兩首作品進行演奏、分析,并請學生簡要談談感受。教師進行補充并總結。(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如作曲家生平、作品分析、音樂風格等),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制作成簡易課件。教室上進行展示。6. 教室小結(1)請學生代表對本節課進行小結。(2)教師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在今后的音樂學習中不息拓展知識面,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同時祝愿同硯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繼續關注俄羅斯音樂,關注民族音樂文化,為宏揚民族音樂文化而盡力。五、教學反思:經過一節課的深入學習,學生對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展現出了他們的音樂才華。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1. 學生的參與度:大部分學生對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表現出極高的興趣,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展示出對音樂的熱情。這種參與度為教室營建了一種積極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2. 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學生對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音樂風格、作品創作背景以及音樂特點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們能夠通過音樂欣賞、討論和表演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3. 教室互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音樂表演等形式,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他們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4. 創新思維:學生對格林卡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和想法,這表明他們在思考音樂問題時具有創新思維。5. 不足的地方:雖然這節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部分學生對俄羅斯音樂文化的背景了解不夠深入,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俄羅斯音樂文化的普及。6. 改進方向: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今后可以思量增加一些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音樂廳或音樂博物館,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可以嘗試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融入到教學中,以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總的來說,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今后,我將繼續盡力,為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息探索和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