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3 國際合作 (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3 國際合作 (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51張PPT)
第三節 國際合作
課標要求 舉例說明參與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學習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2.結合實例,說明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的態度和行動。
知識點一 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知識點二 中國在行動


CONTENTS
///////
///////
課時精練
///////
1
2
3
知識點一 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知能提升]
1.遵循原則
公平、______但有______等原則。
2.必要性
(1)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________,單靠一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全球__________。
(2)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的影響,需要開展雙邊或多邊的__________。
(3)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具有__________,在保障本國資源、環境領域國家安全時,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______的安全為代價。
共同
區別
全球性
共同行動
區域合作
國際視野
他國
3.特點
意愿____、涵蓋面____、影響面____、活動頻繁等。
4.途徑



公約
技術
資金
A
[對點突破]
下圖示意的是全球可能發生的某種“環境變遷”。讀圖,完成1~2題。
1.該“環境變遷”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
B.火山、地震頻發
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
解析 讀圖可知,該“環境變遷”主要出現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
D
2.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保護技術、援助資金?、诎l達國家轉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至發展中國家?、郯l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應該減少排放量?、馨l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應該加強國際合作,發達國家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保護技術、援助資金,全球協作,共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理應在節能降耗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從全球看并沒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也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
D
關于近幾年影響中東地區的沙塵暴,國外的一些媒體認為其沙源都在中國。經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影響中國的沙塵暴源地2/3在國外,我國是沙塵暴最大的受害者。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中國沙塵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羅斯 B.哈薩克斯坦
C.吉爾吉斯斯坦 D.蒙古
解析 影響我國的沙塵暴多是快行冷鋒所致,受強烈西北氣流的影響,地表沙粒粉塵被高空氣流挾帶,向東南擴散。選項中除蒙古以外的三個國家距我國東部較遠,故沙塵暴難以到達。
D
4.我國為減少東亞沙塵暴的發生已實施一些積極的措施,下列行為對降低沙塵暴發生頻率有效的是(  )
①加強國際合作?、谕烁€草?、劢㈩A報監測系統?、芗訌姴菰鷳B建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解決區域性特別是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國際合作;退耕還草、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蓋率,減輕風蝕強度,減少揚沙天氣和大氣中沙塵的含量;預報監測不能降低沙塵暴的發生頻率。
知識點二 中國在行動
[知能提升]
1.中國在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中角色的轉變
由一個學習者、參與者、受益者,逐步變成分享者、推動者、________。
2.中國在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中的實際行動
(1)我國批準了一系列環境公約和議定書,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成效顯著。
(2)我國與世界許多國家開展了資源、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已經形成________、多渠道、________的合作局面。
(3)我國提出的建設__________、推進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新發展理念,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還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對建立新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產生了積極影響。
貢獻者
高層次
寬領域
生態文明
3.中國參與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主要方式
[情境] 2016年12月,國家公布《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
的意見》。全面推行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
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
作。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
水、林、田、湖是一個生態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不行,必須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統治理,出現問題可通過河長來協調、調度和監督。2018年,我國全面建立河長制和湖長制。
[情境探究]
[探究] (1)查閱資料,說一說河長的主要職責有哪些。(地
理實踐力)
提示 各級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
理等,牽頭組織對侵占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采砂、破壞航道、電毒炸魚等突出問題依法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導,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強化激勵問責。河長制辦公室承擔河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落實河長確定的事項。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2)我國推行河長制,有哪些優越性?(綜合思維)
提示 實行了“河長制”,首先革除了環境污染治理只依賴環保部門的弊病,地方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并且自任河長,促進了環保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地方、上游與下游,密切配合協調,真正做到凝心聚力,有力促進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
[對點突破]
(2023·河南信陽聯考)2021年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進博會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 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按一年計,第四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達707.2億美元。圖1為進博會宣傳標識,圖2為進博會展廳一角。據此完成1~2題。
1.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要考慮到中國有(  )
A.廉價的勞動力
B.龐大的市場
C.完善的基礎設施
D.優惠的政策
解析 國外展商參加中國的進博會主要考慮的是中國龐大的市場,B正確;展商主要向中國出口商品,并不是來中國生產,因此與勞動力、基礎設施和優惠政策關系不大,A、C、D錯誤。
B
D
2.中國舉辦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有利于(  )
A.促進國內消費大循環
B.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C.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
D.擴大對外開放程度
解析 中國舉辦進博會主要考慮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口商品不屬于國內消費循環,A錯誤,D正確;展商并不是來我國生產,對于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關系不大,B、C錯誤。
D
下圖為“我國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閱讀圖文材料,完成3~4題。
3.圖示水循環利用模式(  )
A.保障了大氣、水體的零污染
B.實現了“氫氣—甲烷—風電”清潔能源生產
C.再生水直接用作補充景觀用水
D.是基于“生產—生態—生活”的一體化設計
解析 由圖可知,該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D正確;圖中顯示,再生水經過人工濕地及水生植物凈化后才可用作補充景觀用水,C錯誤;圖中未體現風電的生產,B錯誤;該水循環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氣、水體零污染,A錯誤。
B
4.圖示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有(  )
A.節能、減排、再利用
B.凈化、循環、再利用
C.降耗、節能、可持續
D.凈化、降耗、可持續
解析 讀圖分析可知,該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水資源的凈化、循環、再利用,并沒有體現節能、降耗, B正確,A、C、D錯。
課堂小結
素養達標
素養提升
A
【素養達標】
2020年11月15日,東盟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下圖反映了“2019年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往來情況”(注:貿易差額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正值代表出口總額超過進口總額,負值代表進口總額超過出口總額。)。讀圖完成1~3題。
1.結合圖片,推測2019年我國(  )
A.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礦產品
B.從新西蘭進口大量光學醫療器械
C.對東盟各國存在明顯的貿易順差
D.與文萊之間幾乎無貿易往來
解析 結合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推測,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的礦產品,A正確。我國從印尼進口大量光學醫療器械,不是從新西蘭,B錯誤。由圖可知,負值一側明顯,我國對東盟各國應為存在明顯的貿易逆差,C錯誤。由圖可知,我國與文萊既無貿易順差也無貿易逆差,說明我國與文萊之間進出口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D錯誤。
D
2.自貿區的建設對該區域社會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
A.優化生態環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寬市場空間,提高產品附加值
C.優化各國進口結構,增加消費成本
D.促進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增加就業
解析 自貿區的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協調分配,輕工業資源豐富的國家向缺乏的國家出口、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向缺乏的國家出口等,從而促進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增加就業,D正確。跨國貿易對一些國家的生態環境反而是惡化,比如生產高污染產品出口到別的國家,A錯誤;拓寬市場空間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應和市場營銷等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B錯誤;優化各國進口結構,會減少消費成本,C錯誤。
D
3.在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中,中國能夠(  )
A.減少環境污染
B.獲得充足資金
C.引進先進技術
D.擴大消費市場
解析 在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中,中國比東盟國家發展快,資金和技術實力也比東盟各國雄厚,因此不可能從東盟各國獲得充足資金,引進先進技術,B、C錯誤;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促進彼此經貿發展,促進生產,因此不一定能減少環境污染,A錯誤;由圖可知我國機電制品、運輸設備、紡織制品、塑料制品等都呈正值,說明這些產品大量出口中,因此擴大了消費市場,D正確。
B
“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疤贾泻汀笔侵改硞€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圖為碳循環主要途徑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
4.碳循環過程中的碳匯有(  )
①煤、石油、天然氣燃燒?、陉懙刂参锕夂献饔谩?br/>③陸地動植物的呼吸 ④海洋生物的呼吸 
⑤海洋植物光合作用 ⑥降水中和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不是碳匯,①錯誤;陸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碳匯,②正確;陸地動植物的呼吸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不是碳匯,③錯誤;海洋生物的呼吸不是碳匯,④錯誤;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碳匯,⑤正確;雨水可以溶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故降水中和是碳匯,⑥正確。
C
5.我國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①循環使用淡水資源?、诜e極推廣生物碳匯技術
③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④將高耗能企業轉移
出國?、菡魇仗级?,以促進行業綠色轉型 ⑥停
止使用化石燃料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 循環使用淡水資源能夠節約水資源,不能增加碳匯,①錯誤;積極推廣生物碳匯技術能夠增加碳匯,②正確;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③正確;將高耗能企業轉移出國并不是一個有效的措施,④錯誤;征收碳稅,以促進行業綠色轉型,減少碳排放,⑤正確;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會影響經濟發展,⑥錯誤。
D
6.從長遠看,實現“碳中和”會使(  )
A.經濟發展受阻
B.能源消耗減少
C.生態負擔加重
D.極冰融化減緩
解析 實現“碳中和”,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A錯誤;能源消耗不會減少,清潔能源使用量增多,B錯誤;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會提升,C錯誤;碳排放量減少,會緩解全球變暖,極冰融化減緩,D正確。
B
(2023·廣西玉林聯考)202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管轄南海島礁及其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藍色經濟的發展空間巨大。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維護海洋權益,是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據此完成7~8題。
7.2021年5月1日南海進入伏季休漁期,休漁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漁民修補漁網
B.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
C.緩解海洋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
D.推動近海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解析 休漁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人類對海洋魚類資源的過度捕撈,保護海洋魚類資源的再生能力,B正確。并不是為了便于漁民修補漁網,A錯。如果為了緩解海洋環境質量的持續惡化,可能推行禁漁政策, C錯。南海推動休漁制度,與發展近海水產養殖業關系不大,D錯。
A
8.目前在南沙區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發展海洋經濟的正確措施是(  )
①開發油氣資源 
②開展海洋科考 
③發展深海捕撈業 
④大力開發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南海地區油氣資源、魚類資源等豐富,可開發油氣資源。同時,發展深海捕撈業等。南海地區面積廣大,可進行區域漁業調查、水文調查、地質資源勘探、海洋氣候調查等,發展海洋科考,①②③正確。潮汐能利用的技術難度相對較大,且開展潮汐能受特殊地理位置條件的限制(如喇叭形岸線地區適合開發潮汐能),所以開發利用潮汐能不是南海地區發展海洋經濟的主要措施,④錯。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中國三大經濟區示意圖、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產業結構統計圖。
材料二 某地理學習小組考察了中國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因為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新加坡特別重視環保,學生發現生態城所在地也有多項可利用的新能源。
材料三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地狹人稠”的“城市島國”,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新加坡資源匱乏,尤其“缺油少氣”,卻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據統計,新加坡的平均日照時間4.51小時,較為豐富。未來50年,加大太陽能使用、提高天然氣效能、開發跨國電網和投資低碳替代能源將是新加坡的電力來源與發展重點。
(1)試比較天津濱海新區與上海浦東新區產業結構的差異。
答案 天津濱海新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上海浦東新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導。
解析 根據材料圖片分析可知,天津濱海新區第二產業占比高于上海浦東新區,故天津濱海新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上海浦東新區的第三產業占比高于天津濱海新區,故上海浦東新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導。
(2)請你列舉中新天津生態城可供開發的新能源,并簡要說明這些能源可供開發的原因。
答案 新能源:風能,處于中國東部季風區,風力資源豐富;太陽能,處于中國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故太陽能較豐富。
解析 中新生態城位于天津市,天津市為溫帶季風氣候且臨海,夏季盛行東南季風,該地區風力較強,大風日數較多,故風力資源豐富;由于該地區的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少,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其他季節晴朗天氣較多,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
(3)“十四五”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新加坡都是我國能源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分析兩國在能源技術領域采取合作的可行性。
答案 我國制造業發達,在新能源裝備制造上有優勢;并且在太陽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新加坡在煉油技術、能源清潔化與低碳化等方面比較先進,兩國可以在能源技術方面共同研發、進行技術交流。
解析 兩國的技術各具優勢,互補性較強。由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發達,在新能源裝備制造上有優勢,兩國合作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占比較大,表明我國在太陽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可供新加坡借鑒;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其石化產業規模較大,且該國在大規模發展石化工業的同時,其環境質量仍保持較好水平,且有“花園城市”之稱,說明該國在煉油技術、能源清潔低碳化等方面技術比較先進,中國可以在能源技術方面與新加坡共同研發、開展必要的技術交流。
C
秘魯西臨太平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灣,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是傳統的工業部門。近年來,中國與秘魯合作領域日益廣泛,資源領域成為兩國間最具意義的合作領域,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中國有170多家企業在秘魯投資興業。下圖示意秘魯主要城市和礦產分布。據此完成10~12題。
10.資源領域成為中國和秘魯最具有意義合作領域的主要原因是(  )
A.秘魯法律健全,社會治安狀況好
B.中國制造業發展快,礦產資源貧乏
C.秘魯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達
D.中國勞動力價格昂貴,礦產開發成本高
【素養提升】
解析 秘魯為發展中國家,法律還不健全,社會治安狀況較差,A錯。中國礦產資源并不貧乏,B錯。資源領域成為中國和秘魯最具意義合作領域的主要原因是秘魯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達,C對。中國勞動力價格目前還比較低廉,D錯。
A
11.中國在秘魯開發礦產資源,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
A.勘探技術與開采設備比較先進
B.礦石廢棄物的處理能力較強
C.緩解我國礦產供應緊張狀況
D.穩定礦產資源的進口渠道
解析 中國在秘魯開發礦產資源,具有的優勢條件是中國礦產資源的勘探技術與開采設備是比較先進的,A對。礦石廢棄物的處理能力較弱,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B錯。緩解我國礦產供應緊張狀況和穩定礦產資源的進口,是礦產資源開采的目的和結果,不是礦產資源開采的優勢條件,C、D錯。
D
12.中國制造業企業投資建廠的良好區位是利馬和卡亞俄等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利馬和卡亞俄(  )
①基礎設施完善,旅游業發達 
②城市人口稠密,勞動力數量多且素質高 
③產業結構完整,市場廣闊 
④瀕臨太平洋,對外交通便利,便于開辟國際市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利馬和卡亞俄均瀕臨太平洋,對外交通便利,利于開辟國際市場,④對。利馬和卡亞俄是秘魯的重要城市,可推斷出這兩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但無法推斷出旅游業發達、產業結構完整等信息,②對,①③錯。
C
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發布的《全球1.5 ℃增暖特別報告》中指出,為實現全球氣候變暖不超過1.5 ℃的目標,需要全球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排放。下圖示意2015~2050年為實現全球氣候變暖不超過1.5 ℃與2 ℃情景的碳排放趨勢對比(含預測)。據此完成13~14題。
13.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  )
A.碳排放頂峰不會到來
B.2050年完全實現零排放
C.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
D.極端氣候會逐漸消失
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1.5 ℃和2 ℃兩者碳排放頂峰均在2020年已經出現,故A錯;2050年碳排放量接近零,并沒有完全實現零排放,B錯;極端氣候只是減少,而不會消失,D錯;由圖可知,1.5 ℃情景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C正確。
B
14.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減少的碳排放量主要得益于(  )
A.化石燃料的全面禁用
B.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C.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D.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升
解析 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減少的碳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源效率提升帶來的能源消費總量下降和能源結構朝向低碳方向優化實現的,故B項正確;全面禁用化石燃料與現實不符,A錯;放緩經濟增長速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內涵,C錯;提升森林覆蓋率可以增加對人類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但全球的森林覆蓋率沒有大幅度提升的趨勢,故D項與題意不符。
B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爾市的某化學公司的倉庫發生火災,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質排入萊茵河?;馂氖录l生后,萊茵河國際委員會通過了的“萊茵河行動計劃”,從河流整體生態系統出發進行萊茵河治理。下圖示意萊茵河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
15.下列河流有可能發生類似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珠江、瀾滄江
B.多瑙河、尼羅河
C.恒河、密西西比河
D.亞馬孫河、伏爾加河
解析 萊茵河屬于國際性河流,流經多個國家,會導致污染物跨境轉移。有可能發生類似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河流一定是國際性河流,珠江、密西西比河、伏爾加河只流經一個國家,瀾滄江、多瑙河、尼羅河、亞馬孫河是國際性河流,故B正確,A、C、D錯誤。
D
16.萊茵河沿岸國家經常集會反思此次污染事件,此舉在環境管理中體現的環境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術手段 D.宣傳教育手段
解析 萊茵河沿岸國家經常集會反思此次污染事件,主要是向公眾傳播環境科學知識,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以及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防治污染的方針、政策、法令等,體現的環境管理手段是宣傳教育手段,D正確;法律手段是環境管理強制性的措施,A錯誤;行政干預是環境保護部門經常大量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訂環境政策、組織制訂和檢查環境計劃,B錯誤;技術手段是推廣和采用無污染工藝和少污染工藝,因地制宜地采取綜合治理和區域治理技術等,C錯誤。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據資料統計,未來全球油氣儲量的40%都將集中于深海海域。目前,解決油氣開發向深海、遠海發展難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建設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簡單來說就是上部生產組件+船體(可以是新建也可以由舊油輪改造)組成的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原油加工廠。體型龐大,功能較多,適用于20~2 000米不同水深和各種環境的海況,可隨風、浪和水流的作用進行360度全方位的自由旋轉。與傳統海上石油“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海底管道”的開發方案相比,“FPSO+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穿梭油輪”的開發方案具有諸多優勢。目前,韓國、新加坡、巴西和中國已形成了“FPSO四強”的格局。桑托斯盆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氣富集盆地,儲量巨大。它的開發將改變巴西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我國與巴西FPSO方面的合作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指出與傳統海上石油開發方案相比,FPSO的優勢。
答案 油氣生產處理能力和儲存能力強;機動性和運移性好,可實現快速移動;適用深度范圍廣,抗風浪性能強;生產系統投產快,若用舊油輪改造成本低。
解析 據材料可知,FPSO體型龐大,功能較多,油氣生產和儲存能力強;可由船體運載移動,移動性能好;適用于20~2 000米不同水深和各種環境的海況,可隨風、浪和水流的作用進行360度全方位的自由旋轉,適用深度范圍廣,抗風浪性強;船體可以是新建也可以由舊油輪改造,生產系統投產快,改造成本低。
(2)分析桑托斯盆地油氣田開發的優勢區位。
答案 油氣資源富集,儲量大;巴西擁有先進的開采設備;鄰近里約熱內盧、圣保羅等大城市,資金、技術力量雄厚;距離港口近,交通運輸便利;國家政策支持。
解析 據據圖文材料可知,桑托斯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巴西作為“FPSO四強”之一,有先進的開采設備;桑托斯盆地油氣田距離大城市近,有資金、技術的支持;臨近港口,運輸便利;石油產業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政府支持力度大。
(3)分析我國與巴西加強FPSO合作的意義。
答案 有利于提高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整體實力;可以提升我國在海洋工程裝備建設領域的影響力;可以促進我國和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保障能源安全;有利于加快巴西油氣資源的開發,促進巴西經濟的發展;提高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與巴西加強交流合作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升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整體實力及影響力;促使兩國之間在油氣領域開展合作,保證能源安全;還會給巴西帶來經濟效益及提高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第三節 國際合作
課標要求 舉例說明參與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學習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2.結合實例,說明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的態度和行動。
知識點一 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1.遵循原則
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等原則。
2.必要性
(1)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單靠一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全球共同行動。
(2)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的影響,需要開展雙邊或多邊的區域合作。
(3)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具有國際視野,在保障本國資源、環境領域國家安全時,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他國的安全為代價。
3.特點
意愿高、涵蓋面廣、影響面寬、活動頻繁等。
4.途徑
下圖示意的是全球可能發生的某種“環境變遷”。讀圖,完成1~2題。
1.該“環境變遷”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
B.火山、地震頻發
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
答案 A
解析 讀圖可知,該“環境變遷”主要出現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
2.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保護技術、援助資金?、诎l達國家轉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至發展中國家?、郯l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應該減少排放量?、馨l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應該加強國際合作,發達國家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保護技術、援助資金,全球協作,共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理應在節能降耗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從全球看并沒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也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
關于近幾年影響中東地區的沙塵暴,國外的一些媒體認為其沙源都在中國。經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影響中國的沙塵暴源地2/3在國外,我國是沙塵暴最大的受害者。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中國沙塵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羅斯 B.哈薩克斯坦
C.吉爾吉斯斯坦 D.蒙古
答案 D
解析 影響我國的沙塵暴多是快行冷鋒所致,受強烈西北氣流的影響,地表沙粒粉塵被高空氣流挾帶,向東南擴散。選項中除蒙古以外的三個國家距我國東部較遠,故沙塵暴難以到達。
4.我國為減少東亞沙塵暴的發生已實施一些積極的措施,下列行為對降低沙塵暴發生頻率有效的是(  )
①加強國際合作?、谕烁€草?、劢㈩A報監測系統?、芗訌姴菰鷳B建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解決區域性特別是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國際合作;退耕還草、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蓋率,減輕風蝕強度,減少揚沙天氣和大氣中沙塵的含量;預報監測不能降低沙塵暴的發生頻率。
知識點二 中國在行動
1.中國在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中角色的轉變
由一個學習者、參與者、受益者,逐步變成分享者、推動者、貢獻者。
2.中國在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中的實際行動
(1)我國批準了一系列環境公約和議定書,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成效顯著。
(2)我國與世界許多國家開展了資源、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已經形成高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局面。
(3)我國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新發展理念,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還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對建立新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產生了積極影響。
3.中國參與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主要方式
[情境] 2016年12月,國家公布《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全面推行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態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不行,必須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統治理,出現問題可通過河長來協調、調度和監督。2018年,我國全面建立河長制和湖長制。
[探究] (1)查閱資料,說一說河長的主要職責有哪些。(地理實踐力)
提示 各級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牽頭組織對侵占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采砂、破壞航道、電毒炸魚等突出問題依法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導,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強化激勵問責。河長制辦公室承擔河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落實河長確定的事項。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2)我國推行河長制,有哪些優越性?(綜合思維)
提示 實行了“河長制”,首先革除了環境污染治理只依賴環保部門的弊病,地方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并且自任河長,促進了環保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地方、上游與下游,密切配合協調,真正做到凝心聚力,有力促進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
(2023·河南信陽聯考)2021年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進博會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 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按一年計,第四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達707.2億美元。圖1為進博會宣傳標識,圖2為進博會展廳一角。據此完成1~2題。
1.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要考慮到中國有(  )
A.廉價的勞動力 B.龐大的市場
C.完善的基礎設施 D.優惠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國外展商參加中國的進博會主要考慮的是中國龐大的市場,B正確;展商主要向中國出口商品,并不是來中國生產,因此與勞動力、基礎設施和優惠政策關系不大,A、C、D錯誤。
2.中國舉辦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有利于(  )
A.促進國內消費大循環
B.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C.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
D.擴大對外開放程度
答案 D
解析 中國舉辦進博會主要考慮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口商品不屬于國內消費循環,A錯誤,D正確;展商并不是來我國生產,對于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關系不大,B、C錯誤。
下圖為“我國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閱讀圖文材料,完成3~4題。
3.圖示水循環利用模式(  )
A.保障了大氣、水體的零污染
B.實現了“氫氣—甲烷—風電”清潔能源生產
C.再生水直接用作補充景觀用水
D.是基于“生產—生態—生活”的一體化設計
答案 D
解析 由圖可知,該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D正確;圖中顯示,再生水經過人工濕地及水生植物凈化后才可用作補充景觀用水,C錯誤;圖中未體現風電的生產,B錯誤;該水循環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氣、水體零污染,A錯誤。
4.圖示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有(  )
A.節能、減排、再利用
B.凈化、循環、再利用
C.降耗、節能、可持續
D.凈化、降耗、可持續
答案 B
解析 讀圖分析可知,該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水資源的凈化、循環、再利用,并沒有體現節能、降耗, B正確,A、C、D錯。
課時精練
【素養達標】
2020年11月15日,東盟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下圖反映了“2019年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往來情況”(注:貿易差額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正值代表出口總額超過進口總額,負值代表進口總額超過出口總額。)。讀圖完成1~3題。
1.結合圖片,推測2019年我國(  )
A.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礦產品
B.從新西蘭進口大量光學醫療器械
C.對東盟各國存在明顯的貿易順差
D.與文萊之間幾乎無貿易往來
答案 A
解析 結合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推測,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的礦產品,A正確。我國從印尼進口大量光學醫療器械,不是從新西蘭,B錯誤。由圖可知,負值一側明顯,我國對東盟各國應為存在明顯的貿易逆差,C錯誤。由圖可知,我國與文萊既無貿易順差也無貿易逆差,說明我國與文萊之間進出口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D錯誤。
2.自貿區的建設對該區域社會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
A.優化生態環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寬市場空間,提高產品附加值
C.優化各國進口結構,增加消費成本
D.促進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增加就業
答案 D
解析 自貿區的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協調分配,輕工業資源豐富的國家向缺乏的國家出口、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向缺乏的國家出口等,從而促進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增加就業,D正確。跨國貿易對一些國家的生態環境反而是惡化,比如生產高污染產品出口到別的國家,A錯誤;拓寬市場空間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應和市場營銷等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B錯誤;優化各國進口結構,會減少消費成本,C錯誤。
3.在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中,中國能夠(  )
A.減少環境污染 B.獲得充足資金
C.引進先進技術 D.擴大消費市場
答案 D
解析 在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中,中國比東盟國家發展快,資金和技術實力也比東盟各國雄厚,因此不可能從東盟各國獲得充足資金,引進先進技術,B、C錯誤;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促進彼此經貿發展,促進生產,因此不一定能減少環境污染,A錯誤;由圖可知我國機電制品、運輸設備、紡織制品、塑料制品等都呈正值,說明這些產品大量出口中,因此擴大了消費市場,D正確。
“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疤贾泻汀笔侵改硞€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圖為碳循環主要途徑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
4.碳循環過程中的碳匯有(  )
①煤、石油、天然氣燃燒?、陉懙刂参锕夂献饔谩、坳懙貏又参锏暮粑、芎Q笊锏暮粑、莺Q笾参锕夂献饔谩、藿邓泻?br/>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不是碳匯,①錯誤;陸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碳匯,②正確;陸地動植物的呼吸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不是碳匯,③錯誤;海洋生物的呼吸不是碳匯,④錯誤;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碳匯,⑤正確;雨水可以溶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故降水中和是碳匯,⑥正確。
5.我國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①循環使用淡水資源 ②積極推廣生物碳匯技術 ③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④將高耗能企業轉移出國 ⑤征收碳稅,以促進行業綠色轉型?、尥V故褂没剂?br/>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循環使用淡水資源能夠節約水資源,不能增加碳匯,①錯誤;積極推廣生物碳匯技術能夠增加碳匯,②正確;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③正確;將高耗能企業轉移出國并不是一個有效的措施,④錯誤;征收碳稅,以促進行業綠色轉型,減少碳排放,⑤正確;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會影響經濟發展,⑥錯誤。
6.從長遠看,實現“碳中和”會使(  )
A.經濟發展受阻 B.能源消耗減少
C.生態負擔加重 D.極冰融化減緩
答案 D
解析 實現“碳中和”,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A錯誤;能源消耗不會減少,清潔能源使用量增多,B錯誤;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會提升,C錯誤;碳排放量減少,會緩解全球變暖,極冰融化減緩,D正確。
(2023·廣西玉林聯考)202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管轄南海島礁及其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藍色經濟的發展空間巨大。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維護海洋權益,是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據此完成7~8題。
7.2021年5月1日南海進入伏季休漁期,休漁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漁民修補漁網
B.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
C.緩解海洋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
D.推動近海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答案 B
解析 休漁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人類對海洋魚類資源的過度捕撈,保護海洋魚類資源的再生能力,B正確。并不是為了便于漁民修補漁網,A錯。如果為了緩解海洋環境質量的持續惡化,可能推行禁漁政策, C錯。南海推動休漁制度,與發展近海水產養殖業關系不大,D錯。
8.目前在南沙區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發展海洋經濟的正確措施是(  )
①開發油氣資源?、陂_展海洋科考?、郯l展深海捕撈業?、艽罅﹂_發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南海地區油氣資源、魚類資源等豐富,可開發油氣資源。同時,發展深海捕撈業等。南海地區面積廣大,可進行區域漁業調查、水文調查、地質資源勘探、海洋氣候調查等,發展海洋科考,①②③正確。潮汐能利用的技術難度相對較大,且開展潮汐能受特殊地理位置條件的限制(如喇叭形岸線地區適合開發潮汐能),所以開發利用潮汐能不是南海地區發展海洋經濟的主要措施,④錯。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中國三大經濟區示意圖、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產業結構統計圖。
材料二 某地理學習小組考察了中國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因為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新加坡特別重視環保,學生發現生態城所在地也有多項可利用的新能源。
材料三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地狹人稠”的“城市島國”,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新加坡資源匱乏,尤其“缺油少氣”,卻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據統計,新加坡的平均日照時間4.51小時,較為豐富。未來50年,加大太陽能使用、提高天然氣效能、開發跨國電網和投資低碳替代能源將是新加坡的電力來源與發展重點。
(1)試比較天津濱海新區與上海浦東新區產業結構的差異。
(2)請你列舉中新天津生態城可供開發的新能源,并簡要說明這些能源可供開發的原因。
(3)“十四五”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新加坡都是我國能源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分析兩國在能源技術領域采取合作的可行性。
答案 (1)天津濱海新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上海浦東新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導。
(2)新能源:風能,處于中國東部季風區,風力資源豐富;太陽能,處于中國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故太陽能較豐富。
(3)我國制造業發達,在新能源裝備制造上有優勢;并且在太陽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新加坡在煉油技術、能源清潔化與低碳化等方面比較先進,兩國可以在能源技術方面共同研發、進行技術交流。
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圖片分析可知,天津濱海新區第二產業占比高于上海浦東新區,故天津濱海新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上海浦東新區的第三產業占比高于天津濱海新區,故上海浦東新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第(2)題,中新生態城位于天津市,天津市為溫帶季風氣候且臨海,夏季盛行東南季風,該地區風力較強,大風日數較多,故風力資源豐富;由于該地區的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少,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其他季節晴朗天氣較多,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第(3)題,兩國的技術各具優勢,互補性較強。由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發達,在新能源裝備制造上有優勢,兩國合作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占比較大,表明我國在太陽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可供新加坡借鑒;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其石化產業規模較大,且該國在大規模發展石化工業的同時,其環境質量仍保持較好水平,且有“花園城市”之稱,說明該國在煉油技術、能源清潔低碳化等方面技術比較先進,中國可以在能源技術方面與新加坡共同研發、開展必要的技術交流。
【素養提升】
秘魯西臨太平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灣,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是傳統的工業部門。近年來,中國與秘魯合作領域日益廣泛,資源領域成為兩國間最具意義的合作領域,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中國有170多家企業在秘魯投資興業。下圖示意秘魯主要城市和礦產分布。據此完成10~12題。
10.資源領域成為中國和秘魯最具有意義合作領域的主要原因是(  )
A.秘魯法律健全,社會治安狀況好
B.中國制造業發展快,礦產資源貧乏
C.秘魯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達
D.中國勞動力價格昂貴,礦產開發成本高
答案 C
解析 秘魯為發展中國家,法律還不健全,社會治安狀況較差,A錯。中國礦產資源并不貧乏,B錯。資源領域成為中國和秘魯最具意義合作領域的主要原因是秘魯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達,C對。中國勞動力價格目前還比較低廉,D錯。
11.中國在秘魯開發礦產資源,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
A.勘探技術與開采設備比較先進
B.礦石廢棄物的處理能力較強
C.緩解我國礦產供應緊張狀況
D.穩定礦產資源的進口渠道
答案 A
解析 中國在秘魯開發礦產資源,具有的優勢條件是中國礦產資源的勘探技術與開采設備是比較先進的,A對。礦石廢棄物的處理能力較弱,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B錯。緩解我國礦產供應緊張狀況和穩定礦產資源的進口,是礦產資源開采的目的和結果,不是礦產資源開采的優勢條件,C、D錯。
12.中國制造業企業投資建廠的良好區位是利馬和卡亞俄等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利馬和卡亞俄(  )
①基礎設施完善,旅游業發達 ②城市人口稠密,勞動力數量多且素質高?、郛a業結構完整,市場廣闊?、転l臨太平洋,對外交通便利,便于開辟國際市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利馬和卡亞俄均瀕臨太平洋,對外交通便利,利于開辟國際市場,④對。利馬和卡亞俄是秘魯的重要城市,可推斷出這兩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但無法推斷出旅游業發達、產業結構完整等信息,②對,①③錯。
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發布的《全球1.5 ℃增暖特別報告》中指出,為實現全球氣候變暖不超過1.5 ℃的目標,需要全球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排放。下圖示意2015~2050年為實現全球氣候變暖不超過1.5 ℃與2 ℃情景的碳排放趨勢對比(含預測)。據此完成13~14題。
13.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  )
A.碳排放頂峰不會到來
B.2050年完全實現零排放
C.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
D.極端氣候會逐漸消失
答案 C
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1.5 ℃和2 ℃兩者碳排放頂峰均在2020年已經出現,故A錯;2050年碳排放量接近零,并沒有完全實現零排放,B錯;極端氣候只是減少,而不會消失,D錯;由圖可知,1.5 ℃情景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C正確。
14.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減少的碳排放量主要得益于(  )
A.化石燃料的全面禁用
B.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C.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D.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升
答案 B
解析 與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減少的碳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源效率提升帶來的能源消費總量下降和能源結構朝向低碳方向優化實現的,故B項正確;全面禁用化石燃料與現實不符,A錯;放緩經濟增長速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內涵,C錯;提升森林覆蓋率可以增加對人類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但全球的森林覆蓋率沒有大幅度提升的趨勢,故D項與題意不符。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爾市的某化學公司的倉庫發生火災,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質排入萊茵河。火災事件發生后,萊茵河國際委員會通過了的“萊茵河行動計劃”,從河流整體生態系統出發進行萊茵河治理。下圖示意萊茵河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
15.下列河流有可能發生類似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珠江、瀾滄江 B.多瑙河、尼羅河
C.恒河、密西西比河 D.亞馬孫河、伏爾加河
答案 B
解析 萊茵河屬于國際性河流,流經多個國家,會導致污染物跨境轉移。有可能發生類似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河流一定是國際性河流,珠江、密西西比河、伏爾加河只流經一個國家,瀾滄江、多瑙河、尼羅河、亞馬孫河是國際性河流,故B正確,A、C、D錯誤。
16.萊茵河沿岸國家經常集會反思此次污染事件,此舉在環境管理中體現的環境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術手段 D.宣傳教育手段
答案 D
解析 萊茵河沿岸國家經常集會反思此次污染事件,主要是向公眾傳播環境科學知識,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以及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防治污染的方針、政策、法令等,體現的環境管理手段是宣傳教育手段,D正確;法律手段是環境管理強制性的措施,A錯誤;行政干預是環境保護部門經常大量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訂環境政策、組織制訂和檢查環境計劃,B錯誤;技術手段是推廣和采用無污染工藝和少污染工藝,因地制宜地采取綜合治理和區域治理技術等,C錯誤。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據資料統計,未來全球油氣儲量的40%都將集中于深海海域。目前,解決油氣開發向深海、遠海發展難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建設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簡單來說就是上部生產組件+船體(可以是新建也可以由舊油輪改造)組成的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原油加工廠。體型龐大,功能較多,適用于20~2 000米不同水深和各種環境的海況,可隨風、浪和水流的作用進行360度全方位的自由旋轉。與傳統海上石油“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海底管道”的開發方案相比,“FPSO+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穿梭油輪”的開發方案具有諸多優勢。目前,韓國、新加坡、巴西和中國已形成了“FPSO四強”的格局。桑托斯盆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氣富集盆地,儲量巨大。它的開發將改變巴西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我國與巴西FPSO方面的合作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指出與傳統海上石油開發方案相比,FPSO的優勢。
(2)分析桑托斯盆地油氣田開發的優勢區位。
(3)分析我國與巴西加強FPSO合作的意義。
答案 (1)油氣生產處理能力和儲存能力強;機動性和運移性好,可實現快速移動;適用深度范圍廣,抗風浪性能強;生產系統投產快,若用舊油輪改造成本低。
(2)油氣資源富集,儲量大;巴西擁有先進的開采設備;鄰近里約熱內盧、圣保羅等大城市,資金、技術力量雄厚;距離港口近,交通運輸便利;國家政策支持。
(3)有利于提高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整體實力;可以提升我國在海洋工程裝備建設領域的影響力;可以促進我國和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保障能源安全;有利于加快巴西油氣資源的開發,促進巴西經濟的發展;提高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
解析 第(1)題,據材料可知,FPSO體型龐大,功能較多,油氣生產和儲存能力強;可由船體運載移動,移動性能好;適用于20~2 000米不同水深和各種環境的海況,可隨風、浪和水流的作用進行360度全方位的自由旋轉,適用深度范圍廣,抗風浪性強;船體可以是新建也可以由舊油輪改造,生產系統投產快,改造成本低。第(2)題,據據圖文材料可知,桑托斯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巴西作為“FPSO四強”之一,有先進的開采設備;桑托斯盆地油氣田距離大城市近,有資金、技術的支持;臨近港口,運輸便利;石油產業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政府支持力度大。第(3)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與巴西加強交流合作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升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整體實力及影響力;促使兩國之間在油氣領域開展合作,保證能源安全;還會給巴西帶來經濟效益及提高巴西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丰镇市| 遂溪县| 石景山区| 合作市| 岑巩县| 辽阳市| 阿图什市| 手游| 邢台县| 类乌齐县| 景洪市| 五大连池市| 九寨沟县| 景德镇市| 眉山市| 崇礼县| 南丰县| 平塘县| 呼伦贝尔市| 滕州市| 都昌县| 长汀县| 肥西县| 乌拉特后旗| 长垣县| 临澧县| 德兴市| 开鲁县| 大竹县| 铜陵市| 宁河县| 桐梓县| 绍兴市| 泾源县| 普兰店市| 日照市| 洛阳市| 宜章县| 诏安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