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2 國家戰略與政策 (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2 國家戰略與政策 (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64張PPT)
第二節 國家戰略與政策
課標要求 舉例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資源領域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2.結合實例,說明環境領域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3.結合實例,說明推動公眾參與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
知識點一 保障資源領域國家安全
知識點二 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


CONTENTS
///////
///////
課時精練
///////
1
2
4
知識點三 推動公眾參與
///////
3
知識點一 保障資源領域國家安全
[知能提升]
1.國家資源環境戰略、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性
(1)體現了一個國家在處理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方面的__________和行動方向。
(2)對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活動產生______作用。
(3)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技術等產生______的影響。
基本態度
直接
全面
2.保障資源領域國家安全的措施
(1)有效管控戰略資源的開發:根據本國的資源儲量和__________,結合______市場,國家制定戰略資源開發的戰略,并通過具體的規劃進一步細化該戰略。
(2)加強戰略資源儲備:以保障__________為宗旨,儲存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________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作用的戰略資源,以備非常時期利用。
(3)完善資源運輸戰略通道建設和安全保護措施:在資源進口運輸通道______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旦遭遇封鎖、______,國家資源安全將會受到嚴重沖擊。
消費需求
國際
國家安全
可持續
單一
禁運
C
[對點突破]
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應急供水是指在非常情況下,城市常規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斷時,快速啟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讀我國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況統計圖,完成1~2題。
1.該城市目前的供水結構可能引發的問題是(  )
A.土壤鹽堿化 B.水污染加劇
C.地面沉降 D.河流斷流
解析 圖中的城市以利用地下水為主,大量利用地下水,容易形成地下漏斗區,最容易出現地下水過度開采進而引發地面沉降問題,C對。土壤鹽堿化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不是抽取地下水,A錯;水污染加劇是把污染物或廢棄物排入到水環境中導致的,B錯;河流斷流人為原因主要是中上游過度用水,不是當地抽取地下水導致的,D錯。
D
2.再生水供水量的變化反映出該城市(  )
A.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
B.水資源需求總量有所減少
C.產業結構成功轉型升級
D.水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解析 圖中的城市以利用地下水為主,說明該城市地表徑流少,水資源缺乏,而再生水的供水量不斷增加,說明該城市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不斷增加,即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D對。從“再生水供水量”不斷增長看不出地下水水位是下降的,A錯;“再生水供水量”不斷增長并不意味著水資源需求總量減少,B錯;產業結構轉型是多種因素的結果,從再生水供水量看不出來,C錯。
D
(2023·杭州學軍中學月考)由最初在車上安裝木柴爐發生煤氣作為發動機燃料到如今90%公交車使用電力驅動,北京市公交車所使用的能源經歷了多次的變化(如圖)。據此完成3~4題。
3.1950~1964年,北京公交車使用的能源不斷變化主要原因是(  )
A.環境保護的要求
B.技術水平的發展
C.市場需求的變化
D.油氣供需的波動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50~1964年,北京公交車使用的能源為汽油與煤氣交替出現,其主要是油氣供需的波動導致,D正確。環境保護要求以及技術水平發展均不會導致能源出現交替變化,A、B錯。市場對公交車一直有需求,但不會導致公交車使用的能源不斷變化,C錯。
B
4.相對于燃油公交車,電力公交車可有效(  )
①改善大氣質量 ②緩解交通擁擠 
③保障能源安全 ④減少煤炭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相對于燃油公交車而言,電力公交車無尾氣排放,可有效改善大氣質量。電力公交車的電力來源范圍廣,可減少對燃油的使用,保障能源安全,①③正確。從燃油公交車到電力公交車,只是公交車使用的能源發生了變化,并不能緩解交通擁擠,②錯。燃油公交車燃燒的是汽油(石油的深加工產品),與煤炭關系不是很大,且電力公交車使用的電力可能來自火力發電,④錯。
知識點二 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
[知能提升]
1.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涵義
保障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大氣、水、土壤等______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
2.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要求
做好環境的常規保護、環境風險的預警______、______環境事件的應對等工作。
自然
防控
突發
3.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措施
(1)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________保護的區域。
(2)強化環境風險的預警和防控
①風險預警:是通過對風險信息的分析、推斷,發布具有________的信息以及相關的__________。
②風險防控:是根據風險預警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升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_水平。
(3)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______,建立系統、嚴格和規范的環境應急管理______,是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______。
強制性
警示性
對策建議
應急響應
風險規避
機制
制度
基礎
4.我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
政策 含義 主要措施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預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對已經發生的污染和破壞進行積極治理 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誰污染,誰治理” 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由污染者承擔環境治理的責任和費用 排污收費制度,即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征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于污染防治;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制度
政策 含義 主要措施
“強化環境管理” 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環境保護作為政績考核內容;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處理設施,對污染源進行集中控制和處理;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向政府申報排污設施和污染物處理情況
[情境] 海灘黑化既可能是自然演化,也可能是人為污染造成。三亞灣海灘黑化問題由來已久,嚴重影響了三亞市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根據三亞灣海灘出現的黑化現象,可將海灘劃分為東部黑化區(①
區)、中部正常區(②區)和西部黑化區(③區)(馬嶺
附近的基巖富含鈦鐵礦,顏色呈鐵黑或鋼灰色),
如圖所示。海岸東段的波浪受東瑁洲、西瑁洲與
鹿回頭半島障蔽,動力明顯減弱。近年來三亞市
迅猛發展,而城市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建設相對
滯后。
[情境探究]
[探究] (1)分析三亞灣海灘西部黑化的原因。(區域認知)
提示 風化: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降雨多,馬嶺附近含鈦鐵礦基巖易于風化;侵蝕:風化碎屑物經暴雨沖刷;搬運:水流搬運作用將碎屑物搬運至潮間帶和淺海區,在東西向潮流的搬運下到達周邊海岸;沉積:再受到波浪上沖,進入海灘沉積,導致海灘黑化。
(2)說明三亞灣海灘東岸黑化的原因及其危害。(綜合思維)
提示 原因:由于早期污水排放管網建設不完善,加上城市開發建設與人口激增,三亞河為三亞市污水排放入海的主要途徑;由于受東瑁洲、西瑁洲與鹿回頭半島地形影響,三亞灣東部水流較弱,污染物擴散范圍有限,自凈能力較差;污染物受到波浪上沖,進入海灘沉積,導致海灘黑化。危害:影響海灘美觀和旅游業發展;影響沿岸生態系統正常功能。
(3)從環境安全的角度,指出三亞在旅游業發展中應改進的方面。(人地協調觀)
提示 增加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禁止污水直排三亞河(環境污染治理);治理海洋污染,保護近海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保護);控制房地產建設規模,控制人口遷入和游客量,適度接待游客(環境安全)。
[對點突破]
(2023·山東煙臺聯考)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下表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面積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類型 總面積/km2 類型 總面積/km2
風景名勝區 373.16 生態綠地 134.70
洪水調蓄區 32.6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221.85
森林公園 211.30 重要濕地 127.42
1.下列關于生態保護紅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內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活動
B.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劃定城市邊界
C.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決定南京環境承載力
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阻礙南京城市面積擴大
A
解析 從材料中得知,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因此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活動,A項正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B項錯誤。環境承載力不僅受資源、環境影響,還受科技水平、地區開放程度等影響,C項錯誤。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有利于南京市的發展,對阻礙城市面積擴大影響不大,D項錯誤。
D
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南京城市環境的影響是(  )
A.調節城市氣候,擴大晝夜溫差
B.影響城市水循環,地表徑流增多
C.保護生物多樣性,改變植被類型
D.提高環境自凈能力
解析 由所學知識可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利于改善南京生態環境,調節城市氣候,減小晝夜溫差,A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地表徑流減少,B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增加,環境自凈能力提高,但不一定會改變植被類型,C項錯誤、D項正確。
類型 總面積/km2 類型 總面積/km2
風景名勝區 373.16 生態綠地 134.70
洪水調蓄區 32.6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221.85
森林公園 211.30 重要濕地 127.42
A
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該候鳥棲息地包含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五個保護區。讀圖,完成3~4題。
3.設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主要目的是(  )
A.維護生物多樣性 B.擴大養殖規模
C.增加耕地面積 D.開設游樂場所
解析 設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主要目的是保護候鳥遷徙,維護生物多樣性,A正確;擴大養殖規模、增加耕地面積、開設游樂場所會對濕地產生破壞,不是設立保護區的主要目的,B、C、D錯誤。
B
4.以下做法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的設立理念相符合的是(  )
A.陡坡開荒
B.修復濕地
C.圍湖造田
D.竭澤而漁
解析 陡坡開荒、圍湖造田、竭澤而漁都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與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理念不符,A、C、D錯誤;修復濕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的設立理念相符合,B正確。
知識點三 推動公眾參與
[知能提升]
1.推動公眾參與的途徑
途徑 內容 意義或目的
推動公眾履行相關法律義務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作出規定,明確提出保護環境是公民的法定義務,要求每個公民認真履行相關法律義務 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識轉化到日常行為中,用法律和相關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
途徑 內容 意義或目的
培養公眾的環境意識 通過__________,使公眾認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使資源、環境法律和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維護資源、環境領域的國家安全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的社會監督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障公眾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的社會監督
宣傳教育
2.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示例
類別 具體內容
節約能源資源 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及時關閉電器電源,多走樓梯少乘電梯,人走關燈,一水多用,節約用紙,按需點餐不浪費
踐行綠色消費 優先選擇綠色產品,盡量購買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不跟風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
選擇低碳出行 優先選擇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
類別 具體內容
分類投放垃圾 學習并掌握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知識,按標志單獨投放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亂扔、亂放
減少污染產生 不焚燒垃圾、秸稈,少燒散煤,少燃放煙花爆竹,抵制露天燒烤,減少油煙排放,少用化學洗滌劑,少用化肥、農藥,避免噪聲擾民
呵護自然生態 愛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積極參與義務植樹,保護野生動植物,不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不隨意進入自然保護區,不購買、不使用珍稀野生動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動植物
3.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社會監督的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具體內容
加強宣傳動員 培育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熱情,廣泛動員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事務,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
推進資源、環境信息公開 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資源、環境管理信息和環境質量信息。定期公布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
暢通公眾表達及訴求渠道 建設政府、企業、公眾三方對話機制,開辟有效的意見表達和投訴渠道,搭建公眾參與和溝通的對接平臺
主要措施 具體內容
完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機制,加大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司法保障
加大對相關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 對相關社會組織及其成員進行專業培訓;積極支持社會組織開展資源、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咨詢服務、環境違法監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動,鼓勵社會組織為完善資源、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積極建言獻策
D
[對點突破]
資源、環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公眾參與是防治環境污染和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公民的社會責任。據此完成1~2題。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依靠公眾的支持和參與,下列公眾行為符合低碳宣傳主旨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產品 B.多開私家車
C.頻繁更換電子產品 D.使用電子賀卡
解析 低碳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低能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產品、多開私家車、頻繁更換電子產品均會導致能耗、開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項錯誤;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能耗與開支,屬于低碳生活方式,D項正確。
A
2.公眾參與中的“公眾”包括(  )
①白領?、谏鐣F體 ③中學生?、車覚C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公眾參與既包括個人形式的參與,也包括民間組織、團體形式的集體參與,國家機關屬于行政管理機關, ④錯誤,①②③正確。
B
(2023·山東菏澤聯考)針對餐飲和糧食浪費現象,很多國家通過多種措施引導民眾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費和生活習慣。新加坡人口約為570萬,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來源之一,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20%。據統計,2019年新加坡產生食物垃圾7.44億千克,本地家庭每天所丟棄的垃圾中,約一半是廚余垃圾。下圖示意新加坡位置。據此完成3~4題。
3.餐飲和糧食浪費對新加坡的主要影響有(  )
①加劇糧食短缺狀況,需要進口更多糧食
②生態環境趨于惡化,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③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增加家庭消費支出
④增加垃圾處理設施,加劇用地緊張狀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餐飲和糧食浪費加劇糧食短缺狀況,新加坡人多地少,農產品需要進口,浪費導致需要進口更多糧食,①正確。新加坡科技發達,垃圾處理能力較強,廚余垃圾處理難度較小,不會導致生態環境趨于惡化,生活質量下降,②錯誤。食品價格是由食品供應市場決定的,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生活習慣不一定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增加家庭消費支出,③錯誤。垃圾增多會增加垃圾處理設施,加劇用地緊張狀況,④正確。
D
4.針對餐飲和糧食浪費現象,新加坡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A.制定相關法規,限制食品消費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糧食產量
C.擴大農業規模,保障糧食供給
D.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約意識
解析 制定相關法規,限制食品消費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錯誤。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耕地少,加大科技投入或擴大農業規模,糧食產量提高有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B、C錯誤。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約意識可以減少糧食浪費,D正確。
課堂小結
素養達標
素養提升
B
【素養達標】
我國首批選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4個:鎮海(浙江省寧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黃島(山東省青島市)、大連(遼寧省大連市)。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的目的是(  )
A.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的構成
B.減少外部環境對我國石油市場的影響
C.加快東部地區石油加工業的發展
D.石油危機時可在國際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解析 考查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的目的。建立石油儲備體系不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的構成,A項錯誤;儲備石油可能減少外部環境對我國石油市場的影響,B項正確;石油儲備地點選擇在東部地區,不能加快東部地區石油加工業的發展,C項錯誤;石油儲備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機時賺取高額利潤,而是滿足自身需要,D項錯誤。
D
2.我國首批石油儲備基地選址的影響因素是(  )
①海運條件優越?、诮咏M市場 ③國際安全需要?、苁I發達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石油儲備基地均在東部沿海地區,海運便利,東部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國際安全威脅的是東部沿海地區,鎮海、岱山石化工業不發達。
C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
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
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下圖為我國南??扇急?br/>集區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我國南??扇急拈_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①開采技術和成本要求高?、谶\輸困難,遠離消費市場 ③容易對開采區造成環境污染?、芊植疾患?br/>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我國南海可燃冰開采技術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較高,且容易對開采區造成環境污染,但距我國能源需求量大的東部地區非常近。由圖可知,南??扇急植驾^為集中。
D
4.若我國對南??扇急患瘏^進行大規模開采,將會(  )
①促進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多樣化 
②加大我國對傳統能源的開采力度 
③優化我國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延長煤炭生產鏈 
④增加能源戰略儲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可燃冰是清潔能源,對其進行大規模開采將會減輕我國對傳統能源的開采力度,不會延長煤炭生產鏈。
D
(2023·黑龍江大慶期末)在我國西南地區,隱藏著一個長期被人們所忽視的宜居地帶。讀下圖,完成5~6題。
5.西南宜居地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水質好,水運便利?、诙臎觥、鄣貏萜教埂?br/>④植被覆蓋率較高?、莨I化程度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由圖可知,西南宜居地帶包括了云貴大部分地區和四川中南部地區,此區域地勢起伏較大,以山地高原為主,河流流速較快,航運價值較低,但由于海拔較高,緯度較低,氣候冬暖夏涼,且區域工業化程度低,植被覆蓋率較高,結合選項,②④⑤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C
6.目前,下列有關西南宜居地帶所在地區開發的措施,正確的是(  )
A.加強房地產開發,吸納外來移民
B.擴大糧食播種面積,保障糧食供應
C.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
D.以機場建設為重點,形成快速交通體系
解析 區域開發不應該只重視經濟的發展,還要注意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房地產開發,必然會導致植被破壞加重,出現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此區域地勢起伏較大,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原面積較小,不適宜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山區高原地區陸地交通不便,首要考慮發展公路和鐵路運輸,再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適當考慮航空運輸,A、B、D錯誤。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可以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C正確。
B
2020年12月18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十條”)正式印發實施。到2020年底,北京市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據此完成7~8題。
7.北京市“限塑十條”能夠實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  )
A.環境污染嚴重 B.可替代的環保材料的使用
C.北京市民素質提高 D.各行業的成本將有所上升
解析 北京市“限塑十條”能夠實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可替代的環保材料的使用,B正確。環境污染嚴重是原因,不是前提,A錯。北京市民素質提高是輔助因素,不是前提,C錯。各行業的成本將有所上升是后果,D錯。
C
8.北京市“限塑十條”的實施將會使北京(  )
A.塑料制品企業全部關停
B.餐飲行業不再提供吸管
C.快遞行業減少二次包裝
D.快遞網點全部使用循環中轉袋
解析 北京市“限塑十條”的實施將會使北京快遞行業減少二次包裝,C正確。塑料制品企業全部關停不現實,A錯。餐飲行業可以提供非塑料材質的吸管,B錯??爝f網點全部使用循環中轉袋不現實,D錯。
9.讀圖文資料,完成問題。
《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劃定了水資源利用管理的“三條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 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圖中所反映的我國用水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的變化趨勢。
(2)實現“三條紅線”的控制目標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你認為個人應如何參與節水行動?(舉三例)
答案 (1)用水總量持續平穩增長。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先緩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總量持續較快增長。
(2)節約用水、減少浪費;優先購買家用節水設備;減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和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下圖為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有關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
A.陸上水域面積大于海上水域面積
B.山地丘陵區面積大于平原面積
C.鹽城等地灘涂面積占比較低
D.林地主要集中江蘇南部地區
【素養提升】
解析 讀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陸上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區主要是湖泊和河流,東部黃海海上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區有多處且總面積大于陸上水域面積,A錯誤;江蘇省地形多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極少數地區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區,太湖、洪澤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山地丘陵區面積小于平原面積,B錯誤;圖中沿海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分布面積大,鹽城(鹽城臨海且海岸線長、灘涂廣布)等臨海地區灘涂面積大、占比較高,C錯誤;江蘇東部、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D正確。
A
11.蘇南地區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措施是(  )
A.確保人口、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B.促進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增強經濟產出能力
C.涉及的生態系統各部門各自采取分塊式管理方式
D.通過責任主體加強對生態紅線動態監管和監測
解析 合理控制人口和經濟發展規模,確保人口、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有利于保護生態,A正確;應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過度使用土地會加劇生態惡化,B錯誤;圖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相互關聯,如森林破壞會導致湖泊萎縮、湖泊生態破壞,治理生態問題時各部門應加強合作、齊抓共管,C錯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生態紅線動態監管和監測,有利于減少生態破壞行為,D錯誤。
A
(2023·河南鄭州統考)1854年3月,英國動物地理學者華萊士前往馬來群島,他在研究中發現婆羅洲與蘇拉威西島、巴厘島和龍目島之間似乎有一條隱形的界線將兩邊的陸生動物分開,該線以西是典型的亞洲動物,以東是典型的澳洲動物。為紀念他,科學界將該線稱為“華萊士線”(下圖)。讀圖,完成12~14題。
12.“華萊士線”兩側島嶼動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點,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兩側島嶼(  )
A.曾分離甚遠
B.地形特征差異大
C.被海洋包圍
D.分屬南北半球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華萊士線”兩側島嶼動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點,其西側為典型的亞洲動物,東側為典型的澳洲動物,而現今該界線兩側島嶼距離位置相對較近,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座島嶼曾經分離甚遠,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演化,相互交流甚少,A正確;該區域島嶼地形特征差異并不大, B錯誤;被海洋包圍雖然能夠隔絕物種交流,但不能解釋西側為典型的亞洲動物,東側為典型的澳洲動物,即是說明西側島嶼曾經距離亞洲大陸較近,東側島嶼曾經距離澳洲更近,C錯誤;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均地跨南北半球,D錯誤。
D
13.華萊士在馬來群島采集生物標本時,可能會經常遇到(  )
A.火山噴發
B.臺風襲擊
C.叢林山火
D.雷電暴雨
解析 該群島附近可能會出現火山噴發或叢林山火等情況,但不是會“經?!庇龅?,排除A、C;該區域所處緯度低,地轉偏向力弱,臺風襲擊相對較少,B錯誤;該區域地處熱帶,對流運動旺盛,多雷電暴雨等天氣,D正確。
B
14.馬來群島生物資源豐富,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氣候優越
C.緯度較低
D.人類較少
解析 據圖可知,該區域地處低緯,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土壤淋溶作用較強,土壤并不肥沃, 即便考慮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沃也不是該群島生物資源豐富的最主要原因,A錯誤;由于該群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繁殖,所以生物資源豐富,B正確;緯度較低主要影響氣溫條件,C錯誤;馬來群島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強,D錯誤。
C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跨皖浙兩省,是目前國內水質最好的流域之一。2012年新安江流域成為我國生態補償跨省試驗流域,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下圖示意休寧縣SO2、COD兩種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年變化。據此完成15~16題。
15.據圖分析可知(  )
A.SO2、COD的含量波動下降
B.2007年COD減排量達最高
C.2009~2010年SO2減排速度最快
D.2007~2008年COD減排量低于SO2
解析 讀圖可知,2009~2010年SO2污染物含量減少最多,因此減排速度最快,C正確。SO2、COD含量是持續下降而不是波動下降,A錯誤。2008~2009年COD減排總量達最高,B錯誤。結合圖中縱軸刻度值可知,2007~2008年COD減排量高于SO2,D錯誤。
D
16.關于新安江流域進行生態補償,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安徽是主要受益區,對浙江進行資金補償
B.上游區對下游區進行技術補償
C.下游區投放魚苗,維護生物多樣性
D.建立嚴格的水環境保護責任制
解析 為保護水資源,應建立嚴格的水環境保護責任制,D正確。由材料可知,新安江跨皖浙兩省,安徽位于新安江上游,浙江位于新安江下游,因此浙江是新安江流域進行生態補償的受益區,應對安徽進行資金補償,A錯誤。浙江科技實力強于安徽,下游區對上游區進行技術補償,B錯誤。下游區投放魚苗易破壞當地水質,C錯誤。
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與我國東北地區接壤,兩地自然地理環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最重要的農產品產區,但80%的耕地近20年處于撂荒狀態。在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和推動農業“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國企業到該地區投資農場種糧再返銷國內,返銷糧食因其品質高深受國內消費者熱捧。下圖示意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地理位置。
(1)分析中國企業去濱海邊疆區投資種糧的社會經濟原因。
答案 中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而中國人均土地資源有限;我國政府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俄羅斯土地資源充足且土地成本低;與我國接壤,距離近,有利于糧食運輸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2)簡述濱海邊疆區從中國企業投資農場中獲得的利益。
答案 促進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加就業;增加稅收;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
(3)簡述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的其他措施。
答案 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繼續保護耕地資源;增加科技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糧食作物產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國家糧食儲備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實施“節約糧食”工程,積極開發“無形糧田”。第二節 國家戰略與政策
課標要求 舉例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資源領域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2.結合實例,說明環境領域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3.結合實例,說明推動公眾參與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
知識點一 保障資源領域國家安全
1.國家資源環境戰略、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性
(1)體現了一個國家在處理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方面的基本態度和行動方向。
(2)對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活動產生直接作用。
(3)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技術等產生全面的影響。
2.保障資源領域國家安全的措施
(1)有效管控戰略資源的開發:根據本國的資源儲量和消費需求,結合國際市場,國家制定戰略資源開發的戰略,并通過具體的規劃進一步細化該戰略。
(2)加強戰略資源儲備:以保障國家安全為宗旨,儲存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作用的戰略資源,以備非常時期利用。
(3)完善資源運輸戰略通道建設和安全保護措施:在資源進口運輸通道單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旦遭遇封鎖、禁運,國家資源安全將會受到嚴重沖擊。
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應急供水是指在非常情況下,城市常規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斷時,快速啟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讀我國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況統計圖,完成1~2題。
1.該城市目前的供水結構可能引發的問題是(  )
A.土壤鹽堿化 B.水污染加劇
C.地面沉降 D.河流斷流
答案 C
解析 圖中的城市以利用地下水為主,大量利用地下水,容易形成地下漏斗區,最容易出現地下水過度開采進而引發地面沉降問題,C對。土壤鹽堿化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不是抽取地下水,A錯;水污染加劇是把污染物或廢棄物排入到水環境中導致的,B錯;河流斷流人為原因主要是中上游過度用水,不是當地抽取地下水導致的,D錯。
2.再生水供水量的變化反映出該城市(  )
A.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
B.水資源需求總量有所減少
C.產業結構成功轉型升級
D.水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答案 D
解析 圖中的城市以利用地下水為主,說明該城市地表徑流少,水資源缺乏,而再生水的供水量不斷增加,說明該城市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不斷增加,即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D對。從“再生水供水量”不斷增長看不出地下水水位是下降的,A錯;“再生水供水量”不斷增長并不意味著水資源需求總量減少,B錯;產業結構轉型是多種因素的結果,從再生水供水量看不出來,C錯。
(2023·杭州學軍中學月考)由最初在車上安裝木柴爐發生煤氣作為發動機燃料到如今90%公交車使用電力驅動,北京市公交車所使用的能源經歷了多次的變化(如圖)。據此完成3~4題。
3.1950~1964年,北京公交車使用的能源不斷變化主要原因是(  )
A.環境保護的要求 B.技術水平的發展
C.市場需求的變化 D.油氣供需的波動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50~1964年,北京公交車使用的能源為汽油與煤氣交替出現,其主要是油氣供需的波動導致,D正確。環境保護要求以及技術水平發展均不會導致能源出現交替變化,A、B錯。市場對公交車一直有需求,但不會導致公交車使用的能源不斷變化,C錯。
4.相對于燃油公交車,電力公交車可有效(  )
①改善大氣質量?、诰徑饨煌〒頂D?、郾U夏茉窗踩、軠p少煤炭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相對于燃油公交車而言,電力公交車無尾氣排放,可有效改善大氣質量。電力公交車的電力來源范圍廣,可減少對燃油的使用,保障能源安全,①③正確。從燃油公交車到電力公交車,只是公交車使用的能源發生了變化,并不能緩解交通擁擠,②錯。燃油公交車燃燒的是汽油(石油的深加工產品),與煤炭關系不是很大,且電力公交車使用的電力可能來自火力發電,④錯。
知識點二 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
1.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涵義
保障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大氣、水、土壤等自然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
2.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要求
做好環境的常規保護、環境風險的預警防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等工作。
3.保障環境領域國家安全的措施
(1)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
(2)強化環境風險的預警和防控
①風險預警:是通過對風險信息的分析、推斷,發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關的對策建議。
②風險防控:是根據風險預警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升應急響應水平和風險規避水平。
(3)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機制,建立系統、嚴格和規范的環境應急管理制度,是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基礎。
4.我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
政策 含義 主要措施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預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對已經發生的污染和破壞進行積極治理 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誰污染,誰治理” 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由污染者承擔環境治理的責任和費用 排污收費制度,即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征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于污染防治;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制度
“強化環境管理” 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環境保護作為政績考核內容;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處理設施,對污染源進行集中控制和處理;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向政府申報排污設施和污染物處理情況
[情境] 海灘黑化既可能是自然演化,也可能是人為污染造成。三亞灣海灘黑化問題由來已久,嚴重影響了三亞市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根據三亞灣海灘出現的黑化現象,可將海灘劃分為東部黑化區(①區)、中部正常區(②區)和西部黑化區(③區)(馬嶺附近的基巖富含鈦鐵礦,顏色呈鐵黑或鋼灰色),如圖所示。海岸東段的波浪受東瑁洲、西瑁洲與鹿回頭半島障蔽,動力明顯減弱。近年來三亞市迅猛發展,而城市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探究] (1)分析三亞灣海灘西部黑化的原因。(區域認知)
提示 風化: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降雨多,馬嶺附近含鈦鐵礦基巖易于風化;侵蝕:風化碎屑物經暴雨沖刷;搬運:水流搬運作用將碎屑物搬運至潮間帶和淺海區,在東西向潮流的搬運下到達周邊海岸;沉積:再受到波浪上沖,進入海灘沉積,導致海灘黑化。
(2)說明三亞灣海灘東岸黑化的原因及其危害。(綜合思維)
提示 原因:由于早期污水排放管網建設不完善,加上城市開發建設與人口激增,三亞河為三亞市污水排放入海的主要途徑;由于受東瑁洲、西瑁洲與鹿回頭半島地形影響,三亞灣東部水流較弱,污染物擴散范圍有限,自凈能力較差;污染物受到波浪上沖,進入海灘沉積,導致海灘黑化。危害:影響海灘美觀和旅游業發展;影響沿岸生態系統正常功能。
(3)從環境安全的角度,指出三亞在旅游業發展中應改進的方面。(人地協調觀)
提示 增加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禁止污水直排三亞河(環境污染治理);治理海洋污染,保護近海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保護);控制房地產建設規模,控制人口遷入和游客量,適度接待游客(環境安全)。
(2023·山東煙臺聯考)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下表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面積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類型 總面積/km2 類型 總面積/km2
風景名勝區 373.16 生態綠地 134.70
洪水調蓄區 32.6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221.85
森林公園 211.30 重要濕地 127.42
1.下列關于生態保護紅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內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活動
B.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劃定城市邊界
C.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決定南京環境承載力
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阻礙南京城市面積擴大
答案 A
解析 從材料中得知,生態保護紅線所圈定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因此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區域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活動,A項正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B項錯誤。環境承載力不僅受資源、環境影響,還受科技水平、地區開放程度等影響,C項錯誤。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有利于南京市的發展,對阻礙城市面積擴大影響不大,D項錯誤。
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南京城市環境的影響是(  )
A.調節城市氣候,擴大晝夜溫差
B.影響城市水循環,地表徑流增多
C.保護生物多樣性,改變植被類型
D.提高環境自凈能力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學知識可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利于改善南京生態環境,調節城市氣候,減小晝夜溫差,A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地表徑流減少,B項錯誤。生態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增加,環境自凈能力提高,但不一定會改變植被類型,C項錯誤、D項正確。
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該候鳥棲息地包含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五個保護區。讀圖,完成3~4題。
3.設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主要目的是(  )
A.維護生物多樣性 B.擴大養殖規模
C.增加耕地面積 D.開設游樂場所
答案 A
解析 設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主要目的是保護候鳥遷徙,維護生物多樣性,A正確;擴大養殖規模、增加耕地面積、開設游樂場所會對濕地產生破壞,不是設立保護區的主要目的,B、C、D錯誤。
4.以下做法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的設立理念相符合的是(  )
A.陡坡開荒 B.修復濕地
C.圍湖造田 D.竭澤而漁
答案 B
解析 陡坡開荒、圍湖造田、竭澤而漁都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與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理念不符,A、C、D錯誤;修復濕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保護區的設立理念相符合,B正確。
知識點三 推動公眾參與
1.推動公眾參與的途徑
途徑 內容 意義或目的
推動公眾履行相關法律義務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作出規定,明確提出保護環境是公民的法定義務,要求每個公民認真履行相關法律義務 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轉化到日常行為中,用法律和相關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培養公眾的環境意識 通過宣傳教育,使公眾認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使資源、環境法律和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維護資源、環境領域的國家安全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的社會監督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障公眾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的社會監督
2.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示例
類別 具體內容
節約能源資源 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及時關閉電器電源,多走樓梯少乘電梯,人走關燈,一水多用,節約用紙,按需點餐不浪費
踐行綠色消費 優先選擇綠色產品,盡量購買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不跟風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
選擇低碳出行 優先選擇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
分類投放垃圾 學習并掌握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知識,按標志單獨投放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亂扔、亂放
減少污染產生 不焚燒垃圾、秸稈,少燒散煤,少燃放煙花爆竹,抵制露天燒烤,減少油煙排放,少用化學洗滌劑,少用化肥、農藥,避免噪聲擾民
呵護自然生態 愛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積極參與義務植樹,保護野生動植物,不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不隨意進入自然保護區,不購買、不使用珍稀野生動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動植物
3.推動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事務社會監督的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具體內容
加強宣傳動員 培育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熱情,廣泛動員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事務,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
推進資源、環境信息公開 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資源、環境管理信息和環境質量信息。定期公布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
暢通公眾表達及訴求渠道 建設政府、企業、公眾三方對話機制,開辟有效的意見表達和投訴渠道,搭建公眾參與和溝通的對接平臺
完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機制,加大公眾參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司法保障
加大對相關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 對相關社會組織及其成員進行專業培訓;積極支持社會組織開展資源、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咨詢服務、環境違法監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動,鼓勵社會組織為完善資源、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積極建言獻策
資源、環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公眾參與是防治環境污染和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公民的社會責任。據此完成1~2題。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依靠公眾的支持和參與,下列公眾行為符合低碳宣傳主旨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產品 B.多開私家車
C.頻繁更換電子產品 D.使用電子賀卡
答案 D
解析 低碳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低能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產品、多開私家車、頻繁更換電子產品均會導致能耗、開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項錯誤;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能耗與開支,屬于低碳生活方式,D項正確。
2.公眾參與中的“公眾”包括(  )
①白領 ②社會團體 ③中學生?、車覚C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公眾參與既包括個人形式的參與,也包括民間組織、團體形式的集體參與,國家機關屬于行政管理機關, ④錯誤,①②③正確。
(2023·山東菏澤聯考)針對餐飲和糧食浪費現象,很多國家通過多種措施引導民眾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費和生活習慣。新加坡人口約為570萬,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來源之一,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20%。據統計,2019年新加坡產生食物垃圾7.44億千克,本地家庭每天所丟棄的垃圾中,約一半是廚余垃圾。下圖示意新加坡位置。據此完成3~4題。
3.餐飲和糧食浪費對新加坡的主要影響有(  )
①加劇糧食短缺狀況,需要進口更多糧食
②生態環境趨于惡化,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③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增加家庭消費支出
④增加垃圾處理設施,加劇用地緊張狀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餐飲和糧食浪費加劇糧食短缺狀況,新加坡人多地少,農產品需要進口,浪費導致需要進口更多糧食,①正確。新加坡科技發達,垃圾處理能力較強,廚余垃圾處理難度較小,不會導致生態環境趨于惡化,生活質量下降,②錯誤。食品價格是由食品供應市場決定的,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生活習慣不一定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增加家庭消費支出,③錯誤。垃圾增多會增加垃圾處理設施,加劇用地緊張狀況,④正確。
4.針對餐飲和糧食浪費現象,新加坡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A.制定相關法規,限制食品消費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糧食產量
C.擴大農業規模,保障糧食供給
D.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約意識
答案 D
解析 制定相關法規,限制食品消費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錯誤。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耕地少,加大科技投入或擴大農業規模,糧食產量提高有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B、C錯誤。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約意識可以減少糧食浪費,D正確。
課時精練
【素養達標】
我國首批選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4個:鎮海(浙江省寧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黃島(山東省青島市)、大連(遼寧省大連市)。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的目的是(  )
A.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的構成
B.減少外部環境對我國石油市場的影響
C.加快東部地區石油加工業的發展
D.石油危機時可在國際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答案 B
解析 考查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的目的。建立石油儲備體系不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的構成,A項錯誤;儲備石油可能減少外部環境對我國石油市場的影響,B項正確;石油儲備地點選擇在東部地區,不能加快東部地區石油加工業的發展,C項錯誤;石油儲備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機時賺取高額利潤,而是滿足自身需要,D項錯誤。
2.我國首批石油儲備基地選址的影響因素是(  )
①海運條件優越?、诮咏M市場 ③國際安全需要?、苁I發達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石油儲備基地均在東部沿海地區,海運便利,東部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國際安全威脅的是東部沿海地區,鎮海、岱山石化工業不發達。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下圖為我國南??扇急患瘏^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我國南海可燃冰的開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①開采技術和成本要求高?、谶\輸困難,遠離消費市場?、廴菀讓﹂_采區造成環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我國南??扇急_采技術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較高,且容易對開采區造成環境污染,但距我國能源需求量大的東部地區非常近。由圖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較為集中。
4.若我國對南??扇急患瘏^進行大規模開采,將會(  )
①促進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多樣化?、诩哟笪覈鴮鹘y能源的開采力度?、蹆灮覈鴸|部地區產業結構,延長煤炭生產鏈?、茉黾幽茉磻鹇詢?br/>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可燃冰是清潔能源,對其進行大規模開采將會減輕我國對傳統能源的開采力度,不會延長煤炭生產鏈。
(2023·黑龍江大慶期末)在我國西南地區,隱藏著一個長期被人們所忽視的宜居地帶。讀下圖,完成5~6題。
5.西南宜居地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水質好,水運便利?、诙臎觥、鄣貏萜教埂、苤脖桓采w率較高 ⑤工業化程度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由圖可知,西南宜居地帶包括了云貴大部分地區和四川中南部地區,此區域地勢起伏較大,以山地高原為主,河流流速較快,航運價值較低,但由于海拔較高,緯度較低,氣候冬暖夏涼,且區域工業化程度低,植被覆蓋率較高,結合選項,②④⑤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6.目前,下列有關西南宜居地帶所在地區開發的措施,正確的是(  )
A.加強房地產開發,吸納外來移民
B.擴大糧食播種面積,保障糧食供應
C.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
D.以機場建設為重點,形成快速交通體系
答案 C
解析 區域開發不應該只重視經濟的發展,還要注意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房地產開發,必然會導致植被破壞加重,出現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此區域地勢起伏較大,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原面積較小,不適宜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山區高原地區陸地交通不便,首要考慮發展公路和鐵路運輸,再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適當考慮航空運輸,A、B、D錯誤。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可以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C正確。
2020年12月18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十條”)正式印發實施。到2020年底,北京市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據此完成7~8題。
7.北京市“限塑十條”能夠實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  )
A.環境污染嚴重
B.可替代的環保材料的使用
C.北京市民素質提高
D.各行業的成本將有所上升
答案 B
解析 北京市“限塑十條”能夠實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可替代的環保材料的使用,B正確。環境污染嚴重是原因,不是前提,A錯。北京市民素質提高是輔助因素,不是前提,C錯。各行業的成本將有所上升是后果,D錯。
8.北京市“限塑十條”的實施將會使北京(  )
A.塑料制品企業全部關停
B.餐飲行業不再提供吸管
C.快遞行業減少二次包裝
D.快遞網點全部使用循環中轉袋
答案 C
解析 北京市“限塑十條”的實施將會使北京快遞行業減少二次包裝,C正確。塑料制品企業全部關停不現實,A錯。餐飲行業可以提供非塑料材質的吸管,B錯??爝f網點全部使用循環中轉袋不現實,D錯。
9.讀圖文資料,完成問題。
《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劃定了水資源利用管理的“三條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 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圖中所反映的我國用水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的變化趨勢。
(2)實現“三條紅線”的控制目標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你認為個人應如何參與節水行動?(舉三例)
答案 (1)用水總量持續平穩增長。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先緩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總量持續較快增長。
(2)節約用水、減少浪費;優先購買家用節水設備;減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素養提升】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和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下圖為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有關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
A.陸上水域面積大于海上水域面積
B.山地丘陵區面積大于平原面積
C.鹽城等地灘涂面積占比較低
D.林地主要集中江蘇南部地區
答案 D
解析 讀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陸上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區主要是湖泊和河流,東部黃海海上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區有多處且總面積大于陸上水域面積,A錯誤;江蘇省地形多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極少數地區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區,太湖、洪澤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山地丘陵區面積小于平原面積,B錯誤;圖中沿海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分布面積大,鹽城(鹽城臨海且海岸線長、灘涂廣布)等臨海地區灘涂面積大、占比較高,C錯誤;江蘇東部、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D正確。
11.蘇南地區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措施是(  )
A.確保人口、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B.促進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增強經濟產出能力
C.涉及的生態系統各部門各自采取分塊式管理方式
D.通過責任主體加強對生態紅線動態監管和監測
答案 A
解析 合理控制人口和經濟發展規模,確保人口、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有利于保護生態,A正確;應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過度使用土地會加劇生態惡化,B錯誤;圖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相互關聯,如森林破壞會導致湖泊萎縮、湖泊生態破壞,治理生態問題時各部門應加強合作、齊抓共管,C錯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生態紅線動態監管和監測,有利于減少生態破壞行為,D錯誤。
(2023·河南鄭州統考)1854年3月,英國動物地理學者華萊士前往馬來群島,他在研究中發現婆羅洲與蘇拉威西島、巴厘島和龍目島之間似乎有一條隱形的界線將兩邊的陸生動物分開,該線以西是典型的亞洲動物,以東是典型的澳洲動物。為紀念他,科學界將該線稱為“華萊士線”(下圖)。讀圖,完成12~14題。
12.“華萊士線”兩側島嶼動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點,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兩側島嶼(  )
A.曾分離甚遠 B.地形特征差異大
C.被海洋包圍 D.分屬南北半球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華萊士線”兩側島嶼動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點,其西側為典型的亞洲動物,東側為典型的澳洲動物,而現今該界線兩側島嶼距離位置相對較近,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座島嶼曾經分離甚遠,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演化,相互交流甚少,A正確;該區域島嶼地形特征差異并不大, B錯誤;被海洋包圍雖然能夠隔絕物種交流,但不能解釋西側為典型的亞洲動物,東側為典型的澳洲動物,即是說明西側島嶼曾經距離亞洲大陸較近,東側島嶼曾經距離澳洲更近,C錯誤;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均地跨南北半球,D錯誤。
13.華萊士在馬來群島采集生物標本時,可能會經常遇到(  )
A.火山噴發 B.臺風襲擊
C.叢林山火 D.雷電暴雨
答案 D
解析 該群島附近可能會出現火山噴發或叢林山火等情況,但不是會“經?!庇龅?,排除A、C;該區域所處緯度低,地轉偏向力弱,臺風襲擊相對較少,B錯誤;該區域地處熱帶,對流運動旺盛,多雷電暴雨等天氣,D正確。
14.馬來群島生物資源豐富,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氣候優越
C.緯度較低 D.人類較少
答案 B
解析 據圖可知,該區域地處低緯,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土壤淋溶作用較強,土壤并不肥沃, 即便考慮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沃也不是該群島生物資源豐富的最主要原因,A錯誤;由于該群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繁殖,所以生物資源豐富,B正確;緯度較低主要影響氣溫條件,C錯誤;馬來群島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強,D錯誤。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跨皖浙兩省,是目前國內水質最好的流域之一。2012年新安江流域成為我國生態補償跨省試驗流域,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下圖示意休寧縣SO2、COD兩種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年變化。據此完成15~16題。
15.據圖分析可知(  )
A.SO2、COD的含量波動下降
B.2007年COD減排量達最高
C.2009~2010年SO2減排速度最快
D.2007~2008年COD減排量低于SO2
答案 C
解析 讀圖可知,2009~2010年SO2污染物含量減少最多,因此減排速度最快,C正確。SO2、COD含量是持續下降而不是波動下降,A錯誤。2008~2009年COD減排總量達最高,B錯誤。結合圖中縱軸刻度值可知,2007~2008年COD減排量高于SO2,D錯誤。
16.關于新安江流域進行生態補償,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安徽是主要受益區,對浙江進行資金補償
B.上游區對下游區進行技術補償
C.下游區投放魚苗,維護生物多樣性
D.建立嚴格的水環境保護責任制
答案 D
解析 為保護水資源,應建立嚴格的水環境保護責任制,D正確。由材料可知,新安江跨皖浙兩省,安徽位于新安江上游,浙江位于新安江下游,因此浙江是新安江流域進行生態補償的受益區,應對安徽進行資金補償,A錯誤。浙江科技實力強于安徽,下游區對上游區進行技術補償,B錯誤。下游區投放魚苗易破壞當地水質,C錯誤。
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與我國東北地區接壤,兩地自然地理環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最重要的農產品產區,但80%的耕地近20年處于撂荒狀態。在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和推動農業“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國企業到該地區投資農場種糧再返銷國內,返銷糧食因其品質高深受國內消費者熱捧。下圖示意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地理位置。
(1)分析中國企業去濱海邊疆區投資種糧的社會經濟原因。
(2)簡述濱海邊疆區從中國企業投資農場中獲得的利益。
(3)簡述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的其他措施。
答案 (1)中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而中國人均土地資源有限;我國政府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俄羅斯土地資源充足且土地成本低;與我國接壤,距離近,有利于糧食運輸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2)促進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加就業;增加稅收;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
(3)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繼續保護耕地資源;增加科技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糧食作物產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國家糧食儲備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實施“節約糧食”工程,積極開發“無形糧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龙里县| 亚东县| 清水河县| 永宁县| 六枝特区| 康定县| 南澳县| 嵊州市| 米泉市| 扶绥县| 阳高县| 贡山| 临颍县| 娄底市| 迁安市| 化隆| 宝清县| 灵石县| 白朗县| 沙坪坝区| 维西| 崇左市| 松溪县| 鸡泽县| 浪卡子县| 黔江区| 商都县| 扎赉特旗| 措勤县| 阳谷县| 彭州市| 泊头市| 永修县| 城口县| 秀山| 沐川县| 淅川县| 常山县| 千阳县|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