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 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 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課件+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
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說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與價值。
2.舉例說明人類如何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
知識點一 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
知識點二 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


CONTENTS
///////
///////
課時精練
///////
1
2
3
知識點一 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
[知能提升]
1.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定義
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各種______。
益處
2.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
類型 功能 舉例 關系 以森林為例
供給 服務 為人類提供______,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能量需求 提供食物、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淡水 各種服務功能是同時存在的。其中,支撐服務是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______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 產生氧氣,提供森林資源、動物資源等
調節 服務 為人類提供相對適宜的__________ 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減緩土壤侵蝕、凈化水質、抑制病蟲害 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水質、涵養水源等
文化 服務 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精神享受、審美體驗等______收益 提供娛樂和生態旅游 提供美麗的風景,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等
支撐 服務 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__________ 為養分循環、光合作用、水循環提供動力 作為生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肥力等
自然資源
生存環境
非物質
穩定狀態
基礎
[拓展延伸]
1.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基本原理
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的作用是保證自然環境自身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其基本原理是:
2.濕地的多種服務功能
服務功能 表現
供給服務 ①蓄水豐富,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
②有豐富的動植物、礦產資源等,能為人類提供水產、禽蛋等
調節服務 ①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②能夠吸收、分解有害物質,降解水中污染物
支撐服務 可作為動植物棲息地,為各種生物生長、繁殖提供條件,維持生物多樣性
文化服務 環境優美,物種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可作為旅游景觀,使人類獲得精神享受
[情境]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益處。某研究課題將區域內土地利用分為若干類型,為每種土地利用的每種服務功能賦予單位面積的價值,求和可得出該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ESV)。下表為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下圖為中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空間分布。
[情境探究]
一級 類型 二級類型 森林 草地 農田 濕地 河流 湖泊 荒漠 建設
用地
供給 服務 食物生產 0.33 0.43 1.00 0.36 0.53 0.02 0
原材料生產 2.98 0.36 0.39 0.24 0.35 0.04 0
一級類型 二級類型 森林 草地 農田 濕地 河流湖泊 荒漠 建設用地
調節服務 氣體調節 4.32 1.50 0.72 2.41 0.51 0.06 0
氣候調節 4.07 1.56 0.97 13.55 2.06 0.13 0
水文調節 4.09 1.52 0.97 13.44 18.77 0.07 0
廢物處理 1.72 1.32 1.39 14.40 14.85 0.26 0
支撐服務 保持土壤 4.02 2.24 1.47 1.99 0.41 0.17 0
維持生物多樣性 4.51 1.87 1.02 3.69 3.43 1.40 0
文化服務 提供美學景觀 2.08 0.87 0.17 4.69 4.4 0.24 0
合計 28.12 11.67 7.90 54.77 45.35 1.39 0
[探究] (1)比較農田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
主要差異。(區域認知)
提示 濕地的價值總量較高;濕地調節、支撐、
文化服務功能價值較高;農田供給服務功能價值
較高。
(2)簡述北方各省級行政區中黑龍江省地均生態系統服
務功能價值明顯較高的原因。(綜合思維)
提示 水分條件較好,價值總量大;河湖、濕地、森林價值當量大;河流、湖泊多,濕地、森林面積大。
(3)簡述安徽省為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可采取的措施。(人地協調觀)
提示 控制人口數量;保護濕地,擴大綠化;控制環境污染;強化環境教育和環境管理。
C
[對點突破]
右圖示意我國某地沙漠綠洲景觀。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經濟以發展旅游業為主,吸引眾多游客前來
觀光,是利用了該地自然環境的(  )
A.供給服務功能 B.支撐服務功能
C.文化服務功能 D.調節服務功能
解析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各種益處,就是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根據各種服務功能的含義,該地沙漠綠洲景觀,可以提供美麗的風景,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陶冶人們的情操等。這屬于自然環境的文化服務功能,C對;A、B、D錯。
B
2.維持該地自然環境的穩定性極其重要,主要是針對
自然環境的(  )
A.供給服務功能 B.支撐服務功能
C.文化服務功能 D.調節服務功能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地自然環境生態脆弱。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不能超出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極限,特別是不能超出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功能的極限。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是同時存在的。人類需要對自然環境提供的不同服務,進行綜合權衡,在不損害自然環境以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最優的利用方案。支撐服務是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因此B對;A、C、D錯。
D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的要求,江蘇省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下圖為“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甲區域是(  )
A.汾湖 B.洪澤湖
C.高郵湖 D.太湖
解析 圖中湖泊位于江蘇省南部,根據其輪廓特征
可判斷為太湖。A、B、C錯誤,D正確。
C
4.甲區域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其服務功能
表現為(  )
A.供給服務突出—為周邊地區提供豐富的農產品
B.支撐服務突出—增加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污染
C.調節服務突出—調節局地氣候,凈化區域水質
D.文化服務突出—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經濟效益
解析 太湖作為重要的生態保護區,不能進行農業活動,不能為周邊提供農產品,A錯誤;太湖不能增加土壤肥力,B錯誤;湖泊作為生態保護區,可起到調節氣候、凈化區域水質的作用,C正確;生態保護區不能發展旅游,D錯誤。
知識點二 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 
[知能提升]
1.原因
(1)自然環境提供的服務是有______的。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限度
數量
供給
調節
凈化
支撐
供給
極限
(2)人類獲取的自然環境的不同服務有時是相互______的,人類從一種服務獲益時,可能危及其他服務。
沖突
2.基本原則
(1)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______的范圍內,不能超出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______,特別是不能超出自然環境的______服務功能的極限。
(2)人類需要對自然環境提供的不同服務,進行__________,在不損害自然環境以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______的利用方案。
允許
極限
支撐
綜合權衡
最優
[拓展延伸] 自然環境的服務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可持續利用措施
問題 可持續利用措施
資源短缺:土地、水、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等短缺甚至枯竭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提高節約資源的意識;依靠科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行產業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使用可再生資源等
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濕地退化、氣候變化、地面沉降、土壤板結、洪澇、植被破壞等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合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觀光農業;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調整農業結構,農、林、牧相結合;合理開采礦產資源,開展礦區復墾;流域綜合治理;植樹造林等
問題 可持續利用措施
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輻射污染、海洋污染等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合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污染物達標排放;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出行;開展國際合作等
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受到損害和影響 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
人類從一種服務獲益時,危及其他服務 綜合權衡,在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最優利用方案
[情境] 人類通過修建水壩獲得水能資源,調節水資源的供應量,提高應對旱澇災害的能力,但同時也會對自然環境的其他服務功能造成一些影響。如下圖為水壩對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可能影響。
[情境探究]
[探究] (1)水壩可以強化自然環境的哪些服務功
能?同時又會對哪些服務功能造成不利影響?(綜
合思維)
提示 有利影響:利于發展旅游業(文化功能);
生產廉價的水電、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利于
漁業的發展(供給功能);減少下游洪災(調節功能)等。
不利影響:損害支撐功能,自然環境的穩定狀態被打破,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如使下游損失大量的水、失去富含營養的泥沙(供給功能),淹沒上游森林和農田,水庫蓄水可能引發地震(調節功能)等。
(2)為了保障河流的運輸功能,修建水壩應
注意什么?如果要保證河流中魚類的洄游,
又應當如何修建水壩呢?(人地協調觀)
提示 修船閘或升船機;預留洄游通道、建
設魚道。
(3)修建水庫對河口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有哪些不利影響?
提示 ①水庫攔蓄泥沙,三角洲地區土壤肥力下降;
②三角洲受海水侵蝕嚴重,海岸線不斷向后退縮;
③阻礙三角洲淡水魚的洄游活動。
B
[對點突破]
(2023·江蘇鎮江期中)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其供給區域(貢獻區)和消費區域(受惠區)存在下圖的四種關系模型。據此完成1~2題。
1.與圖中甲、乙、丙、丁模型相符合的生態服務是(  )
A.固碳服務、水源保護、風暴潮防御、自給農業
B.自給農業、固碳服務、水源保護、風暴潮防御
C.自給農業、風暴潮防御、固碳服務、水源保護
D.風暴潮防御、自給農業、水源保護、固碳服務
解析 甲模型中供給區域與消費區域屬于同一區域,
所以是自給農業;乙模型中供給區域在中央,消費區
域在四周,為固碳服務;丙模型中,資源由供給區域調入消費區域,為水源保護;丁模型中,供給區域位于消費區域的一側,符合風暴潮防御的生態服務,故選B。
D
2.根據該模型,在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建設過程中,
須(  )
A.在消費區域保護生物多樣
B.對消費區域進行生態補償
C.在供給區域加大資源開發
D.對供給區域進行生態補償
解析 因供給區域付出了生態保護的代價,須對供給區域進行生態補償,才利于生態保護的可行性和持續性。故選D。
B
(2023·遼寧鞍山期中)右圖為“大西洋西部某島嶼略圖”,
該島氣候濕冷,為純牧業區。讀圖,完成3~4題。
3.該島居民最擔心的資源環境問題及其對應被破壞的
自然環境服務是(  )
A.淡水枯竭—供給服務 B.全球變暖—調節服務
C.臭氧層破壞—支撐服務 D.酸雨危害—調節服務
解析 該島受緯度位置和海洋影響,氣候濕冷,淡水資源豐富,A錯誤;該島四周地勢較低,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會使島嶼面積減小,人類居住環境受限,而氣候變暖使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遭到破壞,B正確;臭氧層破壞對兩極地區及青藏地區影響較大,對該島影響較小,C錯誤;該島地域狹小,且為純牧業區,缺乏現代工業,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錯誤。
C
4.近十幾年來,該島生物種類快速減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島嶼封閉,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較差
B.地形單調,不能發揮調節服務功能
C.人類活動破壞了該地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
D.降水增多導致供給服務減弱
解析 島嶼封閉、地形條件與該島的調節服務功能關系不大,A、B錯誤;降水增多一般會導致供給服務增強,D錯誤;該島生物種類快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人類破壞了生物棲息地的生態環境,這屬于對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破壞,C正確。
課堂小結
素養達標
素養提升
B
【素養達標】
(2023·廣東清遠統考)讀某濕地景觀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  )
A.防風固沙 B.提供動物棲息地
C.調蓄洪水 D.增加海洋漁業資源
解析 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作用是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圖中濕地景觀的支撐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作為生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B項正確。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與防風固沙和增加海洋漁業資源無關,A、D項錯誤。濕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蓄洪水,是濕地的調節服務,C項錯誤。
D
2.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體現了濕地的(  )
A.支撐服務 B.調節服務
C.供給服務 D.文化服務
解析 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可以從中獲得精
神享受、審美體驗等,也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體現了濕地的文化服務,D項正確。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體現在為動物提供棲息地,是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相對穩定的狀態,A項錯誤。該處濕地供人們閑暇時間旅游,供給服務是指自然環境提供自然資源,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并不能體現濕地的調節服務和供給服務,B、C項錯誤。
讀“各種森林類型在不同坡度下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單位:m3/hm2)統計表”,回答3~4題。
坡度 馬尾松林 闊葉林 混交林 灌木林 毛竹林 經濟林
平坡 881.84 1 063.88 952.64 724.13 1 011.79 1 167.11
緩坡 839.36 1 190.42 834.80 677.76 1 092.07 1 158.72
斜坡 797.05 1 140.70 857.60 716.26 852.49 1 142.20
陡坡 695.22 1 133.48 915.44 685.38 883.12 1 164.80
急坡 675.82 1 055.53 701.76 662.66 862.24
C
3.下列四種森林類型中,支撐服務功能最強的(即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的)森林類型是(  )
A.闊葉林 B.毛竹林
C.經濟林 D.馬尾松林
解析 森林支撐服務功能最強即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根據表格數據,不考慮坡度差異,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的森林類型是經濟林,其他森林類型的水源涵養量較小。
B
4.下列關于森林對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環?、谏值乃春B功能是指森林對降水的截留作用 ③能起到減緩地表徑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懿煌愋偷纳钟捎跇涔?、根系的差異,其水源涵養的能力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功能,能抬高地下水位,減緩水循環速度,①錯;森林的涵養水源功能是指森林對降水的吸收、調節作用,②錯;森林能起到減緩地表徑流、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對;不同類型的森林由于樹冠、根系的差異,其涵養水源的能力不同,④對。
B
(2023·福建泉州期中)讀“森林的覆蓋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關系圖”,完成5~6題。
5.圖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種生態環境效應(  )
A.防風固沙 B.保持水土
C.凈化空氣 D.平衡大氣成分
解析 圖中反映的是森林覆蓋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關系,森林覆蓋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說明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B正確。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和平衡大氣成分從材料和圖中無法體現,A、C、D錯誤。
C
6.與右圖中森林的主要生態環境效應相同的是(  )
A.城市園林
B.西北地區的防護林帶
C.長江上游的防護林帶
D.熱帶沿海的紅樹林
解析 城市園林的主要作用是凈化空氣、美化環境,A錯誤。西北地區的防護林帶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B錯誤。長江上游防護林帶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與上圖中森林的主要生態環境效應相同,C正確。熱帶沿海的紅樹林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D錯誤。
為了研究城市人工濕地的富營養化狀況,研究人員在我國南方某市區范圍內選取了3塊人工濕地作為研究對象,統計數據見下表。其中軟件園濕地大量保留自然緩坡的堤岸,且與周邊較好水質的水系連通,并有閘口控制;荊川公園濕地水體基本與外界隔離;五星公園濕地水體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體和陸地之間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離,同時雖然與外來水系相連通,但無閘口控制。下表為人工濕地水質綜合富營養化結果。據此完成7~8題。
研究樣地 溶解氧(mg/L) 葉綠素a(mg/L) 透明度(cm) 富營養化指數
軟件園 8.11 27.7 91 58.77
荊川公園 14.3 32.5 53 59.74
五星公園 7.65 24.5 33 74.76
B
7.關于城市人工濕地的服務功能描述正確的是(  )
A.自然緩坡的堤岸—凈化水質—支撐服務
B.荊州公園—美化環境—文化服務
C.五星公園—提供居民用水—供給服務
D.與外界連通的水道—調節氣候—調節服務
解析 城市人工濕地能提供多重生態服務功能,能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娛樂用途等,具有顯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荊州公園濕地美化了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屬于文化服務,B對;凈化水質屬于濕地的調節服務,A 說法錯誤;從材料“五星公園濕地水體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體和陸地之間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離,同時雖然與外來水系相連通,但無閘口控制”可知,五星公園主要是蓄洪,不是提供居民用水的,供給服務的說法不對,C錯誤;與外界連通的水道調節氣候的作用有限,D說法錯誤。
D
8.依據材料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水體聯通狀況與水體富營養化指數關聯度不大
B.水體透明度決定水體富營養化指數
C.水體葉綠素含量越高,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越低
D.通過閘口控制人工濕地水道,可以提高水質
解析 由表知,五星公園與外來水系相連通,富營養化指數最高,A錯誤;表中軟件園濕地透明度最高,但富營養化指數最低,再和表中荊川公園及五星公園對比,可知B錯誤;表中荊川公園濕地水體葉綠素含量最高,但富營養化指數不是最低,C錯誤;材料“軟件園濕地大量保留自然緩坡的堤岸,且與周邊較好水質的水系連通,并有閘口控制”,而且表中軟件園濕地富營養化指數最低,可見通過閘口控制人工濕地水道,可以提高水質,D對。
研究樣地 溶解氧(mg/L) 葉綠素a(mg/L) 透明度(cm) 富營養化指數
軟件園 8.11 27.7 91 58.77
荊川公園 14.3 32.5 53 59.74
五星公園 7.65 24.5 33 74.76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為國家二級保護
動物,主要攝食藻類、甲殼類等。由于特殊的
生存環境,青海湖裸鯉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每十
年大約增重0.5 千克。青海湖裸鯉為洄游繁殖性魚
類,在繁殖季節對水溫、水質等要求嚴格,自
然狀態下繁殖成活率較低。數據顯示,青海湖裸鯉的原始蘊藏量可以達到32萬噸,但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卻只有2 592噸。2015年以來,青海省在青海湖裸鯉洄游必經的沙柳河、哈爾蓋河等地拆除攔河壩,修(改)建7座階梯式洄游通道。20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04萬噸,大約是保護初期2002年的39倍。圖為青海湖水系圖。
(1)從青海湖裸鯉自身特點及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
角度,簡述青海湖裸鯉資源數量曾經銳減的原因。
答案 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長期低溫缺氧,浮游
生物匱乏,青海湖裸鯉生長發育慢;全球氣候變
暖,蒸發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其生存空間減
小;修建大壩影響了青海湖裸鯉的洄游,從而影響其生長繁殖;上游地區過度開墾、引水灌溉、破壞地表植被、排放污水等人類活動,導致青海湖裸鯉生存環境惡化;人類過度捕撈直接造成青海湖裸鯉資源數量銳減。
(2)從自然環境服務的角度來講,攔河壩影響青海
湖裸鯉洄游,破壞了自然環境的什么服務功能?
答案 攔河壩影響青海湖裸鯉洄游,破壞了生物
繁衍生長的環境,是對自然環境支撐服務功能的
破壞。
D
(2023·浙江舟山統考)2021年9月24日,由原北京游樂園改建的龍潭中湖公園正式開園,新公園種植了大量本土樹種和濕地植物,變身為城市森林濕地公園,同時還留下了北京游樂園的部分印記。公園東南側建有立體停車場,可泊車470余輛。下圖為“龍潭中湖公園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素養提升】
10.關于龍潭中湖公園所起到的自然環境服務
敘述正確的是(  )
A.供給服務功能—調節局部氣候
B.支撐服務功能—保持土壤
C.調節服務功能—維持生物多樣性
D.文化服務功能—休憩休閑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龍潭中湖公
園為城市森林濕地公園,所起到的是文化服務
功能,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精神享受、審
美體驗等非物質收益,可陶冶人們的情操,豐
富人類的精神世界,D正確;公園不能為人類提
供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
需求,A錯誤;支撐服務功能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是保障其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龍潭中湖公園保持土壤的功能不明顯,B錯誤;調節服務功能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需求,為人類提供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如調節溫度的波動幅度、凈化空氣、容納和降解人類排放的廢棄物等,而維持生物多樣性屬于支撐功能,C錯誤。
A
11.公園東南側立體停車場的設置(  )
A.可以錯峰停車,緩解周圍居民停車難
B.優化了土地利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C.有效改善交通,推進北京城鎮化進程
D.利于踐行綠色出行理念、減少碳排放
解析 公園東南側建有立體停車場,可泊車470余輛,可以實現錯峰停車,有助于緩解周圍居民停車難,A正確;該立體停車場的設置對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減少碳排放作用不大,B、C、D錯誤。
D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指生態系統能夠為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構成,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GEP高達2 045億元,其各項價值量占比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2~13題。
12.屬于圖中“其他”項目的是(  )
A.農林產品 B.科普教育
C.休閑旅游 D.凈化空氣
解析 凈化空氣屬于調節服務功能,D正確;農林產品屬于物質產品,A錯誤;科普教育屬于文化服務,B錯誤;休閑旅游屬于文化服務,C錯誤。
C
13.該公園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價值高
C.森林面積大 D.緯度跨度大
解析 海南位于熱帶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
受海洋影響較強,降水較多,森林面積廣闊,能夠提供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較高,C正確;土壤肥力、科研價值對于海南島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影響較小,A、B錯誤;海南島緯度跨度較小,D錯誤。
耕地具有經濟生產、生態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區是湖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現已進入城鄉轉型快速發展階段,城鄉作用強度劇烈,耕地利用逐漸多元化。下圖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區耕地功能的演化過程。據此完成14~16題。
A
14.早期階段,洞庭湖地區耕地功能的實現主要得
益于(  )
A.水熱條件好 B.水域面積廣闊
C.政策補貼力度大 D.人均耕地多
解析 根據所學區域知識可知洞庭湖位于亞熱帶
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蔬菜
作物等,A正確;水域面積少會促進耕地功能的實現,B錯誤;材料未提及政策補貼力度,C錯誤;洞庭湖沿岸地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D錯誤。
B
15.與早期階段相比,中期階段洞庭湖地區農業生產發
生的變化是(  )
A.商品率降低 B.機械化程度提高
C.糧食產值減少 D.農業勞動力增多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期洞庭湖形成規?;r業,
農業機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都會提高,糧食種植比重
可能下降,但單產提高,產值不一定減少,B正確,A、C錯誤;中期階段洞庭湖地區城鎮化速度加快,勞動力逐步向城市轉移,D錯誤。
D
16.圖示三個階段洞庭湖地區耕地生態服務功能的變
化是(  )
A.較弱—增強—增強
B.較強—減弱—減弱
C.較弱—增強—減弱
D.較強—減弱—增強
解析 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區由土地開發強度較低的傳統農業,到開發強度較高的規?;r業,再到保護耕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的變化為較強—減弱—增強,D正確,排除A、B、C。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工染料出現之前,英國軍服所用的染料是采自巴西以仙人掌為食的胭脂蟲。為了獲得更多的染料,英國從巴西西南部熱帶草原引種仙人掌及胭脂蟲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培養(如下圖)。仙人掌忌水澇,耐干旱,由于氣候原因,仙人掌在新南威爾士州引種失敗,但胭脂蟲產業發展殘留的仙人掌種子被動物帶到了昆士蘭州。多年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中西部的仙人掌泛濫成災。
(1)從引種仙人掌目的角度指出仙人掌的服務功能。
答案 供給服務功能。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在人工染料出現之前……東南部培養”可知,引種仙人掌主要是為了給胭脂蟲提供食物,飼養胭脂蟲,體現了仙人掌的供給服務功能。
(2)分析澳大利亞引種仙人掌到新南威爾士州培養失
敗的原因。
答案 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
氣候,年降水量豐富,仙人掌易腐爛,不能正常生長;
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冬季氣溫較低,仙人掌易受凍害。
解析 由新南威爾士州的地理位置可知,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豐富,仙人掌忌水澇,耐干旱,濕潤氣候使得仙人掌易腐爛,不能正常生長;仙人掌是熱帶作物,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緯度位置較高,冬季氣溫較低,仙人掌易受凍害。
(3)簡述昆士蘭州仙人掌過度繁殖的危害。
答案 占據草地、牧場,影響畜牧業發展;占據
耕地,造成農業減產;擠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
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生態失衡。
解析 仙人掌占據原有的草地、牧場等,導致當
地牧草產量降低,影響畜牧業發展;占據耕地,可用于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減少,造成農業產量減產;擠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破壞生態環境。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說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與價值。 2.舉例說明人類如何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
知識點一 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
1.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定義
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各種益處。
2.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
類型 功能 舉例 關系 以森林為例
供給 服務 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能量需求 提供食物、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淡水 各種服務功能是同時存在的。其中,支撐服務是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 產生氧氣,提供森林資源、動物資源等
調節 服務 為人類提供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 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減緩土壤侵蝕、凈化水質、抑制病蟲害 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水質、涵養水源等
文化 服務 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精神享受、審美體驗等非物質收益 提供娛樂和生態旅游 提供美麗的風景,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等
支撐 服務 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 為養分循環、光合作用、水循環提供動力 作為生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肥力等
[拓展延伸]
1.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基本原理
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的作用是保證自然環境自身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其基本原理是:
2.濕地的多種服務功能
服務功能 表現
供給服務 ①蓄水豐富,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 ②有豐富的動植物、礦產資源等,能為人類提供水產、禽蛋等
調節服務 ①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②能夠吸收、分解有害物質,降解水中污染物
支撐服務 可作為動植物棲息地,為各種生物生長、繁殖提供條件,維持生物多樣性
文化服務 環境優美,物種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可作為旅游景觀,使人類獲得精神享受
[情境]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益處。某研究課題將區域內土地利用分為若干類型,為每種土地利用的每種服務功能賦予單位面積的價值,求和可得出該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ESV)。下表為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下圖為中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空間分布。
一級 類型 二級類型 森林 草地 農田 濕地 河流 湖泊 荒漠 建設 用地
供給 服務 食物生產 0.33 0.43 1.00 0.36 0.53 0.02 0
原材料生產 2.98 0.36 0.39 0.24 0.35 0.04 0
調節 服務 氣體調節 4.32 1.50 0.72 2.41 0.51 0.06 0
氣候調節 4.07 1.56 0.97 13.55 2.06 0.13 0
水文調節 4.09 1.52 0.97 13.44 18.77 0.07 0
廢物處理 1.72 1.32 1.39 14.40 14.85 0.26 0
支撐 服務 保持土壤 4.02 2.24 1.47 1.99 0.41 0.17 0
維持生物 多樣性 4.51 1.87 1.02 3.69 3.43 1.40 0
文化 服務 提供美學景觀 2.08 0.87 0.17 4.69 4.4 0.24 0
合計 28.12 11.67 7.90 54.77 45.35 1.39 0
[探究] (1)比較農田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主要差異。(區域認知)
提示 濕地的價值總量較高;濕地調節、支撐、文化服務功能價值較高;農田供給服務功能價值較高。
(2)簡述北方各省級行政區中黑龍江省地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明顯較高的原因。(綜合思維)
提示 水分條件較好,價值總量大;河湖、濕地、森林價值當量大;河流、湖泊多,濕地、森林面積大。
(3)簡述安徽省為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可采取的措施。(人地協調觀)
提示 控制人口數量;保護濕地,擴大綠化;控制環境污染;強化環境教育和環境管理。
下圖示意我國某地沙漠綠洲景觀。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經濟以發展旅游業為主,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是利用了該地自然環境的(  )
A.供給服務功能 B.支撐服務功能
C.文化服務功能 D.調節服務功能
答案 C
解析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各種益處,就是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根據各種服務功能的含義,該地沙漠綠洲景觀,可以提供美麗的風景,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陶冶人們的情操等。這屬于自然環境的文化服務功能,C對;A、B、D錯。
2.維持該地自然環境的穩定性極其重要,主要是針對自然環境的(  )
A.供給服務功能 B.支撐服務功能
C.文化服務功能 D.調節服務功能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地自然環境生態脆弱。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不能超出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極限,特別是不能超出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功能的極限。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是同時存在的。人類需要對自然環境提供的不同服務,進行綜合權衡,在不損害自然環境以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最優的利用方案。支撐服務是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因此B對;A、C、D錯。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的要求,江蘇省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下圖為“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甲區域是(  )
A.汾湖 B.洪澤湖
C.高郵湖 D.太湖
答案 D
解析 圖中湖泊位于江蘇省南部,根據其輪廓特征可判斷為太湖。A、B、C錯誤,D正確。
4.甲區域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其服務功能表現為(  )
A.供給服務突出—為周邊地區提供豐富的農產品
B.支撐服務突出—增加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污染
C.調節服務突出—調節局地氣候,凈化區域水質
D.文化服務突出—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經濟效益
答案 C
解析 太湖作為重要的生態保護區,不能進行農業活動,不能為周邊提供農產品,A錯誤;太湖不能增加土壤肥力,B錯誤;湖泊作為生態保護區,可起到調節氣候、凈化區域水質的作用,C正確;生態保護區不能發展旅游,D錯誤。
知識點二 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
1.原因
(1)自然環境提供的服務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2)人類獲取的自然環境的不同服務有時是相互沖突的,人類從一種服務獲益時,可能危及其他服務。
2.基本原則
(1)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不能超出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極限,特別是不能超出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功能的極限。
(2)人類需要對自然環境提供的不同服務,進行綜合權衡,在不損害自然環境以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最優的利用方案。
[拓展延伸] 自然環境的服務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可持續利用措施
問題 可持續利用措施
資源短缺:土地、水、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等短缺甚至枯竭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提高節約資源的意識;依靠科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行產業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使用可再生資源等
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濕地退化、氣候變化、地面沉降、土壤板結、洪澇、植被破壞等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合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觀光農業;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調整農業結構,農、林、牧相結合;合理開采礦產資源,開展礦區復墾;流域綜合治理;植樹造林等
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輻射污染、海洋污染等 人類活動方式恰當、強度適中;合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污染物達標排放;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出行;開展國際合作等
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受到損害和影響 人類獲取各種服務,需要控制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
人類從一種服務獲益時,危及其他服務 綜合權衡,在保證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選擇最優利用方案
[情境] 人類通過修建水壩獲得水能資源,調節水資源的供應量,提高應對旱澇災害的能力,但同時也會對自然環境的其他服務功能造成一些影響。如下圖為水壩對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可能影響。
[探究] (1)水壩可以強化自然環境的哪些服務功能?同時又會對哪些服務功能造成不利影響?(綜合思維)
提示 有利影響:利于發展旅游業(文化功能);生產廉價的水電、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利于漁業的發展(供給功能);減少下游洪災(調節功能)等。
不利影響:損害支撐功能,自然環境的穩定狀態被打破,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如使下游損失大量的水、失去富含營養的泥沙(供給功能),淹沒上游森林和農田,水庫蓄水可能引發地震(調節功能)等。
(2)為了保障河流的運輸功能,修建水壩應注意什么?如果要保證河流中魚類的洄游,又應當如何修建水壩呢?(人地協調觀)
提示 修船閘或升船機;預留洄游通道、建設魚道。
(3)修建水庫對河口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有哪些不利影響?
提示 ①水庫攔蓄泥沙,三角洲地區土壤肥力下降;
②三角洲受海水侵蝕嚴重,海岸線不斷向后退縮;
③阻礙三角洲淡水魚的洄游活動。
(2023·江蘇鎮江期中)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其供給區域(貢獻區)和消費區域(受惠區)存在下圖的四種關系模型。據此完成1~2題。
1.與圖中甲、乙、丙、丁模型相符合的生態服務是(  )
A.固碳服務、水源保護、風暴潮防御、自給農業
B.自給農業、固碳服務、水源保護、風暴潮防御
C.自給農業、風暴潮防御、固碳服務、水源保護
D.風暴潮防御、自給農業、水源保護、固碳服務
答案 B
解析 甲模型中供給區域與消費區域屬于同一區域,所以是自給農業;乙模型中供給區域在中央,消費區域在四周,為固碳服務;丙模型中,資源由供給區域調入消費區域,為水源保護;丁模型中,供給區域位于消費區域的一側,符合風暴潮防御的生態服務,故選B。
2.根據該模型,在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建設過程中,須(  )
A.在消費區域保護生物多樣 B.對消費區域進行生態補償
C.在供給區域加大資源開發 D.對供給區域進行生態補償
答案 D
解析 因供給區域付出了生態保護的代價,須對供給區域進行生態補償,才利于生態保護的可行性和持續性。故選D。
(2023·遼寧鞍山期中)下圖為“大西洋西部某島嶼略圖”,該島氣候濕冷,為純牧業區。讀圖,完成3~4題。
3.該島居民最擔心的資源環境問題及其對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服務是(  )
A.淡水枯竭—供給服務 B.全球變暖—調節服務
C.臭氧層破壞—支撐服務 D.酸雨危害—調節服務
答案 B
解析 該島受緯度位置和海洋影響,氣候濕冷,淡水資源豐富,A錯誤;該島四周地勢較低,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會使島嶼面積減小,人類居住環境受限,而氣候變暖使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遭到破壞,B正確;臭氧層破壞對兩極地區及青藏地區影響較大,對該島影響較小,C錯誤;該島地域狹小,且為純牧業區,缺乏現代工業,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錯誤。
4.近十幾年來,該島生物種類快速減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島嶼封閉,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較差
B.地形單調,不能發揮調節服務功能
C.人類活動破壞了該地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
D.降水增多導致供給服務減弱
答案 C
解析 島嶼封閉、地形條件與該島的調節服務功能關系不大,A、B錯誤;降水增多一般會導致供給服務增強,D錯誤;該島生物種類快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人類破壞了生物棲息地的生態環境,這屬于對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破壞,C正確。
課時精練
【素養達標】
(2023·廣東清遠統考)讀某濕地景觀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  )
A.防風固沙 B.提供動物棲息地
C.調蓄洪水 D.增加海洋漁業資源
答案 B
解析 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作用是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圖中濕地景觀的支撐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作為生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B項正確。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與防風固沙和增加海洋漁業資源無關,A、D項錯誤。濕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蓄洪水,是濕地的調節服務,C項錯誤。
2.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體現了濕地的(  )
A.支撐服務 B.調節服務
C.供給服務 D.文化服務
答案 D
解析 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享受、審美體驗等,也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體現了濕地的文化服務,D項正確。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體現在為動物提供棲息地,是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相對穩定的狀態,A項錯誤。該處濕地供人們閑暇時間旅游,供給服務是指自然環境提供自然資源,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并不能體現濕地的調節服務和供給服務,B、C項錯誤。
讀“各種森林類型在不同坡度下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單位:m3/hm2)統計表”,回答3~4題。
坡度 馬尾松林 闊葉林 混交林 灌木林 毛竹林 經濟林
平坡 881.84 1 063.88 952.64 724.13 1 011.79 1 167.11
緩坡 839.36 1 190.42 834.80 677.76 1 092.07 1 158.72
斜坡 797.05 1 140.70 857.60 716.26 852.49 1 142.20
陡坡 695.22 1 133.48 915.44 685.38 883.12 1 164.80
急坡 675.82 1 055.53 701.76 662.66 862.24
3.下列四種森林類型中,支撐服務功能最強的(即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的)森林類型是(  )
A.闊葉林 B.毛竹林
C.經濟林 D.馬尾松林
答案 C
解析 森林支撐服務功能最強即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根據表格數據,不考慮坡度差異,單位面積水源涵養量最大的森林類型是經濟林,其他森林類型的水源涵養量較小。
4.下列關于森林對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環?、谏值乃春B功能是指森林對降水的截留作用?、勰芷鸬綔p緩地表徑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懿煌愋偷纳钟捎跇涔?、根系的差異,其水源涵養的能力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功能,能抬高地下水位,減緩水循環速度,①錯;森林的涵養水源功能是指森林對降水的吸收、調節作用,②錯;森林能起到減緩地表徑流、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對;不同類型的森林由于樹冠、根系的差異,其涵養水源的能力不同,④對。
(2023·福建泉州期中)讀“森林的覆蓋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關系圖”,完成5~6題。
5.圖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種生態環境效應(  )
A.防風固沙 B.保持水土
C.凈化空氣 D.平衡大氣成分
答案 B
解析 圖中反映的是森林覆蓋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關系,森林覆蓋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說明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B正確。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和平衡大氣成分從材料和圖中無法體現,A、C、D錯誤。
6.與上圖中森林的主要生態環境效應相同的是(  )
A.城市園林 B.西北地區的防護林帶
C.長江上游的防護林帶 D.熱帶沿海的紅樹林
答案 C
解析 城市園林的主要作用是凈化空氣、美化環境,A錯誤。西北地區的防護林帶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B錯誤。長江上游防護林帶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與上圖中森林的主要生態環境效應相同,C正確。熱帶沿海的紅樹林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D錯誤。
為了研究城市人工濕地的富營養化狀況,研究人員在我國南方某市區范圍內選取了3塊人工濕地作為研究對象,統計數據見下表。其中軟件園濕地大量保留自然緩坡的堤岸,且與周邊較好水質的水系連通,并有閘口控制;荊川公園濕地水體基本與外界隔離;五星公園濕地水體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體和陸地之間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離,同時雖然與外來水系相連通,但無閘口控制。下表為人工濕地水質綜合富營養化結果。據此完成7~8題。
研究樣地 溶解氧(mg/L) 葉綠素a(mg/L) 透明度(cm) 富營養化指數
軟件園 8.11 27.7 91 58.77
荊川公園 14.3 32.5 53 59.74
五星公園 7.65 24.5 33 74.76
7.關于城市人工濕地的服務功能描述正確的是(  )
A.自然緩坡的堤岸—凈化水質—支撐服務
B.荊州公園—美化環境—文化服務
C.五星公園—提供居民用水—供給服務
D.與外界連通的水道—調節氣候—調節服務
答案 B
解析 城市人工濕地能提供多重生態服務功能,能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娛樂用途等,具有顯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荊州公園濕地美化了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屬于文化服務,B對;凈化水質屬于濕地的調節服務,A 說法錯誤;從材料“五星公園濕地水體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體和陸地之間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離,同時雖然與外來水系相連通,但無閘口控制”可知,五星公園主要是蓄洪,不是提供居民用水的,供給服務的說法不對,C錯誤;與外界連通的水道調節氣候的作用有限,D說法錯誤。
8.依據材料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水體聯通狀況與水體富營養化指數關聯度不大
B.水體透明度決定水體富營養化指數
C.水體葉綠素含量越高,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越低
D.通過閘口控制人工濕地水道,可以提高水質
答案 D
解析 由表知,五星公園與外來水系相連通,富營養化指數最高,A錯誤;表中軟件園濕地透明度最高,但富營養化指數最低,再和表中荊川公園及五星公園對比,可知B錯誤;表中荊川公園濕地水體葉綠素含量最高,但富營養化指數不是最低,C錯誤;材料“軟件園濕地大量保留自然緩坡的堤岸,且與周邊較好水質的水系連通,并有閘口控制”,而且表中軟件園濕地富營養化指數最低,可見通過閘口控制人工濕地水道,可以提高水質,D對。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攝食藻類、甲殼類等。由于特殊的生存環境,青海湖裸鯉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每十年大約增重0.5 千克。青海湖裸鯉為洄游繁殖性魚類,在繁殖季節對水溫、水質等要求嚴格,自然狀態下繁殖成活率較低。數據顯示,青海湖裸鯉的原始蘊藏量可以達到32萬噸,但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卻只有2 592噸。2015年以來,青海省在青海湖裸鯉洄游必經的沙柳河、哈爾蓋河等地拆除攔河壩,修(改)建7座階梯式洄游通道。20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04萬噸,大約是保護初期2002年的39倍。下圖為青海湖水系圖。
(1)從青海湖裸鯉自身特點及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角度,簡述青海湖裸鯉資源數量曾經銳減的原因。
(2)從自然環境服務的角度來講,攔河壩影響青海湖裸鯉洄游,破壞了自然環境的什么服務功能?
答案 (1)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長期低溫缺氧,浮游生物匱乏,青海湖裸鯉生長發育慢;全球氣候變暖,蒸發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其生存空間減小;修建大壩影響了青海湖裸鯉的洄游,從而影響其生長繁殖;上游地區過度開墾、引水灌溉、破壞地表植被、排放污水等人類活動,導致青海湖裸鯉生存環境惡化;人類過度捕撈直接造成青海湖裸鯉資源數量銳減。
(2)攔河壩影響青海湖裸鯉洄游,破壞了生物繁衍生長的環境,是對自然環境支撐服務功能的破壞。
【素養提升】
(2023·浙江舟山統考)2021年9月24日,由原北京游樂園改建的龍潭中湖公園正式開園,新公園種植了大量本土樹種和濕地植物,變身為城市森林濕地公園,同時還留下了北京游樂園的部分印記。公園東南側建有立體停車場,可泊車470余輛。下圖為“龍潭中湖公園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關于龍潭中湖公園所起到的自然環境服務敘述正確的是(  )
A.供給服務功能—調節局部氣候
B.支撐服務功能—保持土壤
C.調節服務功能—維持生物多樣性
D.文化服務功能—休憩休閑
答案 D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龍潭中湖公園為城市森林濕地公園,所起到的是文化服務功能,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精神享受、審美體驗等非物質收益,可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D正確;公園不能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需求,A錯誤;支撐服務功能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是保障其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龍潭中湖公園保持土壤的功能不明顯,B錯誤;調節服務功能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物質需求,為人類提供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如調節溫度的波動幅度、凈化空氣、容納和降解人類排放的廢棄物等,而維持生物多樣性屬于支撐功能,C錯誤。
11.公園東南側立體停車場的設置(  )
A.可以錯峰停車,緩解周圍居民停車難
B.優化了土地利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C.有效改善交通,推進北京城鎮化進程
D.利于踐行綠色出行理念、減少碳排放
答案 A
解析 公園東南側建有立體停車場,可泊車470余輛,可以實現錯峰停車,有助于緩解周圍居民停車難,A正確;該立體停車場的設置對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減少碳排放作用不大,B、C、D錯誤。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指生態系統能夠為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構成,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GEP高達2 045億元,其各項價值量占比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2~13題。
12.屬于圖中“其他”項目的是(  )
A.農林產品 B.科普教育
C.休閑旅游 D.凈化空氣
答案 D
解析 凈化空氣屬于調節服務功能,D正確;農林產品屬于物質產品,A錯誤;科普教育屬于文化服務,B錯誤;休閑旅游屬于文化服務,C錯誤。
13.該公園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價值高
C.森林面積大 D.緯度跨度大
答案 C
解析 海南位于熱帶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強,降水較多,森林面積廣闊,能夠提供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較高,C正確;土壤肥力、科研價值對于海南島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影響較小,A、B錯誤;海南島緯度跨度較小,D錯誤。
耕地具有經濟生產、生態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區是湖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現已進入城鄉轉型快速發展階段,城鄉作用強度劇烈,耕地利用逐漸多元化。下圖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區耕地功能的演化過程。據此完成14~16題。
14.早期階段,洞庭湖地區耕地功能的實現主要得益于(  )
A.水熱條件好 B.水域面積廣闊
C.政策補貼力度大 D.人均耕地多
答案 A
解析 根據所學區域知識可知洞庭湖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蔬菜作物等,A正確;水域面積少會促進耕地功能的實現,B錯誤;材料未提及政策補貼力度,C錯誤;洞庭湖沿岸地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D錯誤。
15.與早期階段相比,中期階段洞庭湖地區農業生產發生的變化是(  )
A.商品率降低 B.機械化程度提高
C.糧食產值減少 D.農業勞動力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期洞庭湖形成規?;r業,農業機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都會提高,糧食種植比重可能下降,但單產提高,產值不一定減少,B正確,A、C錯誤;中期階段洞庭湖地區城鎮化速度加快,勞動力逐步向城市轉移,D錯誤。
16.圖示三個階段洞庭湖地區耕地生態服務功能的變化是(  )
A.較弱—增強—增強 B.較強—減弱—減弱
C.較弱—增強—減弱 D.較強—減弱—增強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區由土地開發強度較低的傳統農業,到開發強度較高的規?;r業,再到保護耕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的變化為較強—減弱—增強,D正確,排除A、B、C。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工染料出現之前,英國軍服所用的染料是采自巴西以仙人掌為食的胭脂蟲。為了獲得更多的染料,英國從巴西西南部熱帶草原引種仙人掌及胭脂蟲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培養(如下圖)。仙人掌忌水澇,耐干旱,由于氣候原因,仙人掌在新南威爾士州引種失敗,但胭脂蟲產業發展殘留的仙人掌種子被動物帶到了昆士蘭州。多年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中西部的仙人掌泛濫成災。
(1)從引種仙人掌目的角度指出仙人掌的服務功能。
(2)分析澳大利亞引種仙人掌到新南威爾士州培養失敗的原因。
(3)簡述昆士蘭州仙人掌過度繁殖的危害。
答案 (1)供給服務功能。
(2)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豐富,仙人掌易腐爛,不能正常生長;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冬季氣溫較低,仙人掌易受凍害。
(3)占據草地、牧場,影響畜牧業發展;占據耕地,造成農業減產;擠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生態失衡。
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在人工染料出現之前……東南部培養”可知,引種仙人掌主要是為了給胭脂蟲提供食物,飼養胭脂蟲,體現了仙人掌的供給服務功能。第(2)題,由新南威爾士州的地理位置可知,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豐富,仙人掌忌水澇,耐干旱,濕潤氣候使得仙人掌易腐爛,不能正常生長;仙人掌是熱帶作物,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緯度位置較高,冬季氣溫較低,仙人掌易受凍害。第(3)題,仙人掌占據原有的草地、牧場等,導致當地牧草產量降低,影響畜牧業發展;占據耕地,可用于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減少,造成農業產量減產;擠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破壞生態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定襄县| 玛多县| 鸡东县| 恩平市| 自贡市| 峨眉山市| 日喀则市| 河西区| 闽侯县| 法库县| 修文县| 永登县| 亳州市| 南澳县| 大悟县| 田林县| 扎囊县| 桦甸市| 汾西县| 历史| 花莲县| 阿克陶县| 大关县| 垦利县| 万荣县| 河曲县| 深水埗区| 精河县| 肇东市| 牟定县| 林口县| 罗江县| 瓦房店市| 康定县| 河池市| 花垣县| 茌平县| 太和县| 河西区|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