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專用)重難點18 鑒賞古代詩歌思想內容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專用)重難點18 鑒賞古代詩歌思想內容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重難點18:詩歌閱讀之鑒賞詩歌思想內容(原卷版)
考情一覽
年份 卷別 篇名 提問方式 設題角度
2023 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論學》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詩句含意理解
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歸》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 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馬》 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6分) 表面上是理解詩評,實質上是理解句子含意
新高考Ⅱ卷 《示兒子》 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詩句含意理解
全國 甲卷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0 全國 Ⅱ卷 《讀史》 這首詩闡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6分) 哲理概括
命題趨勢
是對于詩歌內容的考查越來越細,重視對于詩歌內容的精準理解;
在情感、思想方面,從對于情、志的考查延伸到思的層面,更注重考查學生讀懂、理解詩歌的能力。三、新高考的古代詩歌閱讀還傾向于與教材中的內容建立聯系,強調課內外詩詞的比較閱讀,課本依然是備考之重點,因為高考題的特征一直是“材料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四、高考對詩歌思想內容的重視自然引起選詩的變化:偏重“理趣”的宋詩居多。
設問形式
分析全詩或某一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分析詩人所表達的志問。
分析詩人所表達的道理、觀點或評價。
解題方法
借助詩歌常見題材、類別和詩人背景、所處時代,初步把握詩歌內容主旨。
通讀詩歌,關注標題和注釋,抓住詩中人、事、景、物等情感載體,發掘其背后蘊含的情感。
借助提示詩歌情感的關鍵詞,準確把握詩歌情感。如直接表明情感的詞語(“喜”“愁”“悲”),表示情態、語氣的虛詞(“但”“惟”“空”),描摹色彩、形態的詞,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如春(含生機或暮春傷春)秋(常見悲秋);塞外(建功立業或表明戰爭殘酷,環境艱苦)他鄉(顛沛流離之苦)遠離京城之地(仕途坎坷之意)。
4.解釋設題詩句或能提煉感情的詞句,如有表達技巧也一并分析,準確概括詩歌思想感情。
(2023新高考I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重難點突破: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第一步:認真審題,明確問題的重點以及考查的方向。
第二步:根據題干要求,解釋分析題干中的理論或者觀點。
第三步:結合原詩,分析詩歌主題,找出具體語境,分析判斷。
接著,把握本詩尾聯的內容并結合詩歌的主題來談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據分值分點,形成文字。
作答步驟
第一步:認真審題,明確問題的重點以及考查的方向。
第二步:根據題干要求,解釋分析題干中的理論或者觀點。
第三步:結合原詩,分析詩歌主題,找出具體語境,分析判斷。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據分值分點,形成文字。
古代詩歌閱讀
(一)(2023新高考II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湖上晚歸
林 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2.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二)(2022全國乙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4.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三)(2022上海高考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題。
城東閑游
(唐)劉禹錫
借問池臺主,多居要路津。千金買絕境,永日屬閑人。
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歸來,閑居洛陽時。
5.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
A.《古詩源》 B.《樂府詩集》
C.《唐宋近體詩集》 D.《萬首唐人絕句》
6.以下對本詩風格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麗 D.高古淡遠
※7.結合全詩,具體分析詩題中“閑游”所寄寓的情感。
(四)(2021·江蘇高考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內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9.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五)(2024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校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雨后凈望河西連山愴然成詠
李德裕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極目自銷魂。煙山北下歸遼海,鴻雁南飛出薊門。
只恨無功書史籍,豈悲臨老事戎軒。唯懷藥餌蠲衰病,為惜余年報主恩。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題目交代作詩緣起,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對寫景抒情有領起作用。
B.秋風吹拂,雨過天晴,秋色令人喜悅,詩人目睹此景,遂生出無限感慨。
C.河西山脈連綿,向遼海延伸,“煙”字生動寫出了山處于云霧掩映之下。
D.后四句句首的四個虛詞用得很準確,而且合起來也使詩句關聯得很緊密。
※11.前人評詩人作此詩時與曹操創作《龜雖壽》時的精神面貌頗有相似之處,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六)(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定興第三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蘇軾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注】。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注]華顛,指頭發花白。
1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中,“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比喻既寫出盛夏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特征,也流露出詩人在舟中躲雨的隱憂。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按時間和空間順序描寫乍雨還晴、風云變幻的西湖景象,描寫了黑云翻滾、大雨傾盆、風吹云散、水天相接幾個場景。
C.《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前兩句寫詩人感嘆與好友的相聚猶如做夢一樣,二人白發叢生;后兩句寫二人共賞西湖美景,已是物是人非。
D.《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寫久別重逢,亦喜亦悲,但詩中無悲喜二字,含蓄蘊藉,正如司空圖在《詩品二十四則·含蓄》所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13.兩首詩表達了詩人不同時期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七)(2023上·山西晉城·高三晉城市第一中學校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子瞻新城道中
蘇轍
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饑就野農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
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蘇軾因厭棄朝廷黨爭而請求外調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發,寫下《新城道中》,詩中有“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之句。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點明時間、地點等要素,很有畫面感,將讀者帶入鄉間生活特有的氛圍中。
B.樂與野農共食卻嫌時卒擾人,其背后的心態與陶潛所寫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處。
C.閑花落盡說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說明生活清貧只買得起濁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
D.多種感官交織,自然風景與田園生活融合,詩人最終形成“猶覺勝”的整體印象。
※15.對蘇軾發出的“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的感慨,蘇轍在這首詩中是如何回應的?
(八)(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泰州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從弟永任饒州錄事參軍
李嘉祐
一官萬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魚浦西。
日晚長煙高岸近,天寒積雪遠峰低。
蘆花渚里鴻相叫,苦竹叢邊猿暗啼。
聞道慈親倚門待,到時蘭葉正萋萋。
1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以“萬里”狀寫距離之遙遠,以“千溪”表現路途之阻隔,為下文寫長途跋涉的艱辛蓄勢。
B.頷聯“近”“低”二字不是對景物的客觀描寫,而是對空間錯覺的摹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C.頸聯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等詩句,但意象雖然相似,感情基調卻不相同。
D.末句“蘭葉正萋萋”以景結情,不僅渲染出美好歡樂的氣氛,而且有著豐富的暗示性,耐人尋味。
※17.詩人展開想象,將不同時空的場景匯于筆端,形成鮮明的對照以強化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九)(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靖江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各題。
哭李商隱(其二)
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①踠(wàn):屈曲、彎曲的意思。
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總評詩人一生,“虛負”與“萬丈才”,“未曾開”與“一生襟抱”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跌宕。
B.頷聯描寫花兒凋殘、鳥兒悲啼、竹死桐枯的悲涼畫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極為感人。
C.頸聯寫良馬因腿腳屈曲而沒有遇到好主人,來比喻友人不遇明主,無法施展才能。
D.尾聯想象奇特,詩人以告慰的語氣勸說亡友,也是作者悲哀無極的心情的曲折表達。
※19.這是一首情辭并茂的悼友詩,“哭中有譽,哭中離憤”,請結合詩歌分析“譽”“憤”體現在哪里?
(十)(2023上·河南濮陽·高三濮陽一高校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韋少府
李白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注】,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蒼龍”“白鹿”實指兩個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詩人辭別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
C.“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化自陶淵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獨立不群的人格。
D.“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其中有別離時的不舍,也有別離后獨自惆悵的憂傷。
※21.“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在對待“仕”與“隱”的態度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十一)(2024上·河南周口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辛夷花
元稹
問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駁①。
不畏辛夷不爛開,顧我筋骸官束縛。
縛遣推囚名御史②,狼藉囚徒滿田地。
明日不推緣國忌③,依前不得花前醉。
韓員外①家好辛夷,開時乞取三兩枝。
折枝為贈君莫惜,縱君不折風亦吹。
【注】①斑駁:花即將開放。②御史:主要是監察官員、審理案件等。③國忌:皇帝或皇后逝世的日子。④韓員外:韓愈。
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不畏”到“顧我”是由花及人,用辛夷花不怕環境惡劣會應時開放來側面表現詩人的錚錚鐵骨。
B.御史的職責要求詩人通過審問最終確定是釋放還是關押嫌犯,這也解說了上文“官束縛”的原因。
C.詩人因為官艱難想在花前開懷痛飲、一醉方休,但時值國忌,依照舊例不能如此,體現了詩人的無奈。
D.詩人索花只是借口,主要是借索花向朋友訴說個性追求與外部世界的矛盾沖突構成的苦悶和為官之累。
※23.詩歌內容是如何圍繞索花展開的?請簡要分析。
(十二)(2023上·廣東江門·高三臺山市第一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
王安石
百年相望濟時功,歲路何知向此窮。鷹隼②奮飛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
中郎③舊業無兒付,康子④高才有婦同。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
【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連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鷹隼(sǔn):泛指兇惡的鳥。③中郎:漢末蔡邕曾任中郎將,博學多才卻無子嗣。王逢原亦無子。④康子:戰國時齊隱士黔婁,其妻賢惠,共守貧困。王逢原妻亦頗賢惠。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對王逢原懷有極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隕落,期待與現實之間形成極大的落差。
B.詩歌巧用典故,“無兒付”與“有婦同”對比,突出了王逢原逝世之后的悲涼。
C.詩歌以景作結,詩人想象王逢原墓上之景,意境悲涼,情感上回扣詩題之“思”。
D.全詩熔景、事、情于一爐,表達了對故友的深切思念,意蘊豐富,真摯感人。
※25.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詩中說:“力排異端誰助我,憶見夫子真奇材。”請據此并結合本詩,談談你對本詩頷聯情感的理解。
(十三)(2023上·廣西南寧·高三南寧三中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賣花聲·題岳陽樓①
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②。
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③。
【注】①詞人因遭人彈劾,從抗擊西夏的前線被撤了下來,貶謫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途經岳陽樓,登樓而作本詞。②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曲《陽關三疊》,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引申譜曲,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別緒。③長安,代指宋都汴京。
2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寫詞人所見蕭疏景象,秋日里君山木葉凋零,洞庭湖水茫茫無際,營造出凄清落寞的氛圍。
B.“斂芳顏”指顯出端莊的臉色,與白居易《琵琶行》“整頓衣裳起斂容”的“斂容”意思相同。
C.“醉袖撫危欄”一句運用比喻手法,詞人將自己比作“醉袖”,與前文“十分斟酒”相呼應。
D.“何人此路得生還”概括出古往今來無數遷客的命運,傾吐了詞人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歷史感。
※27.本詞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都提到了“渭城”和“陽關”,但其中寄寓的詩人情感是不同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十四)(2023上·廣西柳州·高三柳州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意①
梅堯臣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岳,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茍。
[注]①古意:與“懷古”之意相近。宋仁宗景祐三年,北宋朝廷發生政治斗爭,范仲淹及其好友相繼被貶,梅堯臣得知消息后寫下此詩。
2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越( )
A.詩中用“光”和“剛”來比喻范仲淹等人的大丈夫品格,表達了詩人敬仰之情。
B.月缺會更加明亮,劍折重鑄會更加鋒利,表明詩人相信正義終將會戰勝邪惡。
C.頸聯表現的不屈服,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發的情感頗有相似之處。
D.詩人直抒胸臆,認為男兒自有寧可被殺也不茍活的氣節,滿腔豪情溢于言表。
※29.梅堯臣主張詩歌創作要“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即詩歌創作既要因事而發,也要感物起興。請結合本詩談談你的理解。
(十五)(2023上·四川綿陽·高三三臺縣蘆溪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①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注】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曾歷黃巢之亂。
3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以“何事”發問,對遭遇戰亂、家境貧困的侄兒寄予厚望,與尾聯情意深重的勸誡勉勵之語形成了呼應。
B.頷聯“干戈地”“禮樂風”形成鮮明對比,既點明書房主人的守禮好學,更顯其卓然品格,詩人對此深感慰藉。
C.頸聯搖曳“竹影”與潺潺“泉聲”相互映襯,凸顯了環境的清幽雅致,與世道的紛亂形成鮮明對比,意蘊悠長。
D.此詩語言自然曉暢,通俗淺近,無一字難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尋味,其中蘊含的勸勉之意也給讀者以深刻啟示。
※31.詩歌最后一聯富有哲理,“寸功”極小,“終身事”極大,暗含了求學要日積月累“寸功”才能從量變到質變的道理。請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積“寸功”達到質變。重難點18:詩歌閱讀之鑒賞詩歌思想內容(解析版)
考情一覽
年份 卷別 篇名 提問方式 設題角度
2023 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論學》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詩句含意理解
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歸》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 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馬》 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6分) 表面上是理解詩評,實質上是理解句子含意
新高考Ⅱ卷 《示兒子》 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詩句含意理解
全國 甲卷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0 全國 Ⅱ卷 《讀史》 這首詩闡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6分) 哲理概括
命題趨勢
是對于詩歌內容的考查越來越細,重視對于詩歌內容的精準理解;
在情感、思想方面,從對于情、志的考查延伸到思的層面,更注重考查學生讀懂、理解詩歌的能力。三、新高考的古代詩歌閱讀還傾向于與教材中的內容建立聯系,強調課內外詩詞的比較閱讀,課本依然是備考之重點,因為高考題的特征一直是“材料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四、高考對詩歌思想內容的重視自然引起選詩的變化:偏重“理趣”的宋詩居多。
設問形式
分析全詩或某一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分析詩人所表達的志問。
分析詩人所表達的道理、觀點或評價。
解題方法
借助詩歌常見題材、類別和詩人背景、所處時代,初步把握詩歌內容主旨。
通讀詩歌,關注標題和注釋,抓住詩中人、事、景、物等情感載體,發掘其背后蘊含的情感。
借助提示詩歌情感的關鍵詞,準確把握詩歌情感。如直接表明情感的詞語(“喜”“愁”“悲”),表示情態、語氣的虛詞(“但”“惟”“空”),描摹色彩、形態的詞,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如春(含生機或暮春傷春)秋(常見悲秋);塞外(建功立業或表明戰爭殘酷,環境艱苦)他鄉(顛沛流離之苦)遠離京城之地(仕途坎坷之意)。
4.解釋設題詩句或能提煉感情的詞句,如有表達技巧也一并分析,準確概括詩歌思想感情。
(2023新高考I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重難點突破: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第一步:認真審題,明確問題的重點以及考查的方向。
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正確理解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論話語。
第二步:根據題干要求,解釋分析題干中的理論或者觀點。
魏了翁的名言意思是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唯有回歸本原,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第三步:結合原詩,分析詩歌主題,找出具體語境,分析判斷。
接著,把握本詩尾聯的內容并結合詩歌的主題來談自己的理解。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是說大家在肩挑的擔子上觀看鮮花,在喧鬧的酒樓上欣賞音樂,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綻放的盛況,也不可能體會到絲竹管弦的精妙。結合詩歌的標題“答友人論學”可知,此處用“看桃李”來喻指做學問,以“樹頭枝底”來喻指學問的本源,詩人以此說明要想獲得學問的真諦需要回歸本源,這就如同觀賞桃李,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美,但離開“樹頭枝底”,沒有了活力,唯有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狀態。林希逸以此作為詩的結尾,也表達出他對前輩學者的認同與仰慕。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據分值分點,形成文字。
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3分)
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3分)
作答步驟
第一步:認真審題,明確問題的重點以及考查的方向。
第二步:根據題干要求,解釋分析題干中的理論或者觀點。
第三步:結合原詩,分析詩歌主題,找出具體語境,分析判斷。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據分值分點,形成文字。
古代詩歌閱讀
(一)(2023新高考II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湖上晚歸
林 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2.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C 2.①詩歌首聯“臥枕船舷歸思清”透露出愉悅閑適之心境,全詩景物都籠罩上詩人的主觀色彩。②詩歌第二句寫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詩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見景色也格外美麗。③詩歌頷聯寫夕陽晚照中小橋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寧靜的狀態,恰是詩人內心寧靜閑適的投射。④詩歌頸聯描寫歸飛的小鳥和水中的紅蓮,“如見避、似相迎”,運用擬人手法寫鳥兒避人飛走,荷花熱情歡迎,描寫細膩,同樣傳達出詩人回家之時愉悅閑適的心情。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錯。尾聯寫不知不覺地到達了詩人居住的小島,遠遠地就能聽到雞鳴、犬吠之聲。誅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隱逸、不求名利的決心。“雞犬林蘿”之聲更增添了生活氣息,這聲音并未破壞詩人美好的感覺,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發生變化。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觀點態度,鑒賞詩歌內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來看事物,所以萬物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這是“有我之境”。
詩歌首聯“臥枕船舷歸思清”,寫詩人頭枕船舷,歸意極濃。“臥枕”二字寫出詩人姿態的隨意,表露內心的愉悅閑適。正因為這樣的心境,使詩人眼中所見都帶有了主觀色彩。
首先是“望中渾恐是蓬瀛”,詩人舉目四望,周圍碧波蕩漾、云霧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這山這湖詩人并非首次見到,但因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見景色也格外美麗。
接著寫“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時值秋天、色彩斑斕,小橋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陽晚照之中顯得非常寧靜,它們似乎都不想打攪詩人的思緒,也好像正享受著璀璨晚霞的沐浴。“橋橫、寺倚”,表現出景物悠然的狀態,也委婉地抒寫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歡這種幽靜和安閑的行程。其實自然景物并不帶有感彩,正因詩人自己內心的寧靜閑適投注其上,在詩人眼里景物才呈現出悠然、寧靜的狀態。
最后是“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剛下過一陣小雨,鳥兒的翅膀濕漉漉的,正安靜地棲息在水草邊。客舟的船槳驚動了它,鳥兒趕緊振翅飛走。湖面上微風輕拂,粉紅色的荷花姿態婀娜,仿佛正在熱情地歡迎詩人的歸來。作者采用擬人手法,“如見避、似相迎”,細膩生動地展現了湖面上的動植物,也傳達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如果詩人歸心似箭,就會心有旁騖,不可能如此細心地進行觀察和描摹。
(二)(2022全國乙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4.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3.A 4.①《送》詩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來寬慰朋友,排遣離愁,樂觀豁達,一洗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②《白》詩中,“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運用“日近長安遠”的典故,以激勵朋友去長安施展才華抱負、建功立業來排遣離愁。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錯誤,頷聯“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時間早?只要心意是一樣的,便不需要在乎認識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兩人認識時間不長,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與比較詩歌內容的能力。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此句寫出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大意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襟。“無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特點。這兩句一洗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排遣離愁,樂觀豁達,這是屬于直抒胸臆;
《白下驛餞唐少府》中尾聯“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的大意是走哪條路離開呢?長安就在太陽邊上。此句是詩人想象與友人分別后的情景,寫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長安,運用“日近長安遠”的典故,以激勵朋友去長安施展才華抱負、建功立業來排遣離愁。這是通過用典來抒情。
(三)(2022上海高考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題。
城東閑游
(唐)劉禹錫
借問池臺主,多居要路津。千金買絕境,永日屬閑人。
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歸來,閑居洛陽時。
5.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
A.《古詩源》 B.《樂府詩集》
C.《唐宋近體詩集》 D.《萬首唐人絕句》
6.以下對本詩風格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麗 D.高古淡遠
※7.結合全詩,具體分析詩題中“閑游”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5.C 6.B 7.詩人被貶歸來,春日閑游城中。首頷二聯寫池臺主人身居要津,卻無暇欣賞美景,對比之間投閑置散的處境,暗含自嘲;頸聯寫詩人流連園景,透露出他的閑情和一絲寂寞;尾聯借斜陽客散,春色空鎖,暗寓詩人懷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無奈。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文學常識的能力。
A.《古詩源》是清人沈德潛選編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詩選集,全書共十四卷,錄詩七百余首,收錄了先秦至隋代詩歌共七百余首。本作品為唐詩,排除。
B.《樂府詩集》是北宋文學家郭茂倩編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總集,成書于北宋時期。全書共一百卷,以輯錄漢魏至唐的樂府詩為主。《樂府詩集》是繼《詩經》之后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詩歌總集,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內容為歌謠。本詩為五言律詩,不屬于形式自由的樂府詩。排除。
C.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對仗。本詩共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韻,中間兩聯對仗工整,是五言律詩,屬于近體詩。
D.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本詩八句,排除。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風格的能力。
A.結合題目中的“閑游”,以及第四句中的“閑人”分析,風格并非深沉哀怨,排除。
B.由“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可見青蔥竹林幽深小徑,盤旋彎曲,屬于曲徑通幽處,景致特點為“清雅”,由“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可見詩人表面寫“閑”,暗含懷才不遇的冷落、孤寂和無奈,表意委婉含蓄以樂寫哀。
C.由首聯“借問池臺主,多居要路津”和頷聯“千金買絕境,永日屬閑人”,尾聯“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等句子分析不能體現“瑰奇明麗”,應該是“清雅委婉”。
D.“高古淡遠”指的是高雅古樸,意境沖淡高遠,結合頸聯“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分析屬于清雅委婉。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結合注釋可知“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歸來,閑居洛陽時”,閑游中表現詩人被貶歸來的孤寂落寞和悵然若失;
首聯“池臺”指池苑樓臺,代表達官顯貴,再結合“多居要路津”分析,詩人首聯頷聯形成鮮明的對照,重在寫被貶后的處境為“絕境”,遠離都城于是幾乎隔絕之幽僻處,春日閑游城中,表層感受為“千金買”“永日屬閑人”,內里卻是自我嘲諷,被貶后遠離京城,身無職權,整日里無事可做,百無聊賴。
池臺主人身居要津,卻無暇欣賞美景,而今投閑置散的處境,可算有了賞景的時間,所以頸聯“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寫詩人流連園景,茂盛的竹林,幽深的小徑,盤桓曲折,處處是盛開的鮮花和蓊郁的林木,景物是美好的,心情應該是怡然自得的,實際卻是“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寫夕陽西下暮色降臨,游客紛紛散去,滿園春色,靜謐空鎖,暗寓詩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坎坷遭受冷落,抑郁不平,凄苦無奈。
(四)(2021·江蘇高考真題再現)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內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9.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答案】8.B 9.“勸誡”是這首詩的主旨,詩人在尾聯點明該主旨,勸說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氣,要對人生充滿信心;②詩歌的第二句在問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廟,為結尾正式的勸誡做了鋪墊。
【分析】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思想內容、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說詩人曾經聽說湓水縈繞像衣帶,是對此地景物的描繪,并未有表現朋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此項對用典解釋有誤。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思想內容的能力。
題干中的“含委婉勸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題的關鍵,詩人采用哪些手法勸告了什么,既要對詩句的表現手法作出判斷,又要體會出詩句中隱含的意思。詩中體現勸告之意的是 “惠遠東林住得無?”和“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兩句。前者借典故用問句,后者直接表達勸慰之意。只要結合這兩句詩,把詩人蘊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五)(2024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校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雨后凈望河西連山愴然成詠
李德裕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極目自銷魂。煙山北下歸遼海,鴻雁南飛出薊門。
只恨無功書史籍,豈悲臨老事戎軒。唯懷藥餌蠲衰病,為惜余年報主恩。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題目交代作詩緣起,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對寫景抒情有領起作用。
B.秋風吹拂,雨過天晴,秋色令人喜悅,詩人目睹此景,遂生出無限感慨。
C.河西山脈連綿,向遼海延伸,“煙”字生動寫出了山處于云霧掩映之下。
D.后四句句首的四個虛詞用得很準確,而且合起來也使詩句關聯得很緊密。
※11.前人評詩人作此詩時與曹操創作《龜雖壽》時的精神面貌頗有相似之處,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案】10.A 11.①曹操創作《龜雖壽》時,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自勉,表現出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和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②詩人對史籍上沒有記載自己的功勞而心有悵恨,并不因為在年老的時候參與軍事而悲傷。在衰病狀態下,詩人吃藥治病,希望康養身體,以便余年為君主服務。這些都表明詩人雖年老而壯志不衰,縱有病而奮斗不止。
③詩人與曹操的精神面貌都是老當益壯、自強不息,希望建功立業。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情感、語言的能力。
A.“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理解錯誤。題目雖有“愴然”,但全詩并不都是表現“愴然”,后四句表現出詩人的情緒較為昂揚。
故選A。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不同作品中作者精神面貌的能力。
《龜雖壽》一詩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表現了詩人雖年老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其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結合“只恨無功書史籍,豈悲臨老事戎軒。唯懷藥餌蠲衰病,為惜余年報主恩”分析,詩人只是因自己沒有功勞被史冊記載而心有遺憾,哪里會因在年老時參與軍事而悲傷?自己吃藥治病,只是希望身體早日康復,以便于利用余生報答君主的恩德。詩歌后四句表現了詩人雖年老而壯志不衰,縱有病而奮斗不止的精神面貌。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詩人作此詩時與曹操創作《龜雖壽》時的精神面貌確有相似之處,都是老當益壯、自強不息,希望建功立業。
(六)(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定興第三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蘇軾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注】。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注]華顛,指頭發花白。
1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中,“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比喻既寫出盛夏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特征,也流露出詩人在舟中躲雨的隱憂。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按時間和空間順序描寫乍雨還晴、風云變幻的西湖景象,描寫了黑云翻滾、大雨傾盆、風吹云散、水天相接幾個場景。
C.《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前兩句寫詩人感嘆與好友的相聚猶如做夢一樣,二人白發叢生;后兩句寫二人共賞西湖美景,已是物是人非。
D.《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寫久別重逢,亦喜亦悲,但詩中無悲喜二字,含蓄蘊藉,正如司空圖在《詩品二十四則·含蓄》所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13.兩首詩表達了詩人不同時期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12.A 13.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抒發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時時處處以審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②《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太快的感慨、相逢舊友之喜以及相對各自頭上染霜的離別之悲。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A.“也流露出詩人在舟中躲雨的隱憂”錯,詩句意思是說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滴敲打著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游人的船艙。“跳珠”這一形象而富有動感的比喻,既寫出雨來紛急的樣子,又烘托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
故選A。
13.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云驟聚,大雨突降,頃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中“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雨來時賞雨,晴天時賞別樣的美景,以審美眼光對待自然,既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生活意趣,又顯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前兩句意思是人生在各處的相遇都是偶然的機遇,此次相聚仿佛是夢中,但你我的頭上都有了白發了。與舊友相逢仿佛是夢,表達了相逢之喜;各自頭上已染霜,感慨時光流逝太快;后兩句寫遠離杭州許久了,這次回來又能夠如醉如癡地觀賞西湖的雨景,不見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已經十五年了。轉瞬十五年,而雪已滿頭,滄桑滿懷,滿含離別之悲。
(七)(2023上·山西晉城·高三晉城市第一中學校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子瞻新城道中
蘇轍
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饑就野農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
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蘇軾因厭棄朝廷黨爭而請求外調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發,寫下《新城道中》,詩中有“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之句。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點明時間、地點等要素,很有畫面感,將讀者帶入鄉間生活特有的氛圍中。
B.樂與野農共食卻嫌時卒擾人,其背后的心態與陶潛所寫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處。
C.閑花落盡說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說明生活清貧只買得起濁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
D.多種感官交織,自然風景與田園生活融合,詩人最終形成“猶覺勝”的整體印象。
※15.對蘇軾發出的“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的感慨,蘇轍在這首詩中是如何回應的?
【答案】14.C 15.①蘇軾的感慨表明他厭棄官場,并對鄉間生活心動,有歸隱之心。②蘇轍在詩中描寫的鄉間人情和諧、風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與蘇軾感慨的“人間多岐路”形成對比,以堅定蘇軾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③尾聯直接追問蘇軾何日歸耕,表達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
【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
C.“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錯誤,“閑花開盡香仍在”,盡管春已深花落盡,但其香氣仍在,美好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中的“厭”應理解為“饜”,“滿足”之意。且詩人又說“此味暫時猶覺勝”,可見即使是開盡的閑花與未清的濁酒也別有一番風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悵”。
故選C。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意為:人間的歧路能知多少?問問田里耕作的農民吧。這兩句暗用《論語·微子》中兩位隱士長沮、桀溺禍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的典故,隱喻詩人的歸隱之意。“人間歧路”指官場,“知多少”一句寫出詩人覺得宦海浮沉沒有盡頭,令人厭倦;“向桑田”“問耦耕”則明顯表露出詩人對田園鄉間生活充滿興趣,有歸隱之心。
蘇轍這首和詩,則著重描寫了鄉間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寫其閑靜,“饑就野農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突出鄉間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場的勾心斗角;“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寫景色優美,生活悠閑,自由自在。由此可見,蘇轍對于兄長歸隱田園的想法是很贊同的,這些情景與“人間歧路知多少”形成對比,能讓蘇軾堅定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
“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直接詢問蘇軾什么時候回歸田園耕種,表達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
(八)(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泰州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從弟永任饒州錄事參軍
李嘉祐
一官萬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魚浦西。
日晚長煙高岸近,天寒積雪遠峰低。
蘆花渚里鴻相叫,苦竹叢邊猿暗啼。
聞道慈親倚門待,到時蘭葉正萋萋。
1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以“萬里”狀寫距離之遙遠,以“千溪”表現路途之阻隔,為下文寫長途跋涉的艱辛蓄勢。
B.頷聯“近”“低”二字不是對景物的客觀描寫,而是對空間錯覺的摹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C.頸聯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等詩句,但意象雖然相似,感情基調卻不相同。
D.末句“蘭葉正萋萋”以景結情,不僅渲染出美好歡樂的氣氛,而且有著豐富的暗示性,耐人尋味。
※17.詩人展開想象,將不同時空的場景匯于筆端,形成鮮明的對照以強化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6.C 17.①長煙高岸的近景與遠峰積雪的遠景相對照,突出山高水遠的跋涉之難,表達對堂弟的關切;②游子的離鄉遠行與父母的倚門等待相對照,表達對堂弟早日歸家與父母團聚的叮囑與期待;③今日萬里赴任的艱苦與他日家人團聚的歡喜相對照,表達對堂弟現狀的安慰和美好未來的祝愿。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C.“感情基調卻不相同”錯,感情基調同為凄苦。
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首句以“萬里”狀寫距離之遙遠,以“千溪”表現路途之阻隔;“高岸近”“遠峰低”長煙高岸的近景與遠峰積雪的遠景相對照,突出山高水遠的跋涉之難,表達對堂弟的關切;
②“蘆花渚里鴻相叫,苦竹叢邊猿暗啼”寫游子的離鄉遠行、長途跋涉之苦,“聞道慈親倚門待”寫父母的倚門等待,兩相對照,表達對堂弟早日歸家與父母團聚的叮囑與期待;
③由題目“送從弟永任饒州錄事參軍”可知今日從弟萬里赴任,“到時蘭葉正萋萋”想象著他日家人團聚的歡喜,兩相對照,表達對堂弟現狀的安慰和美好未來的祝愿。
(九)(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靖江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各題。
哭李商隱(其二)
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①踠(wàn):屈曲、彎曲的意思。
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總評詩人一生,“虛負”與“萬丈才”,“未曾開”與“一生襟抱”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跌宕。
B.頷聯描寫花兒凋殘、鳥兒悲啼、竹死桐枯的悲涼畫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極為感人。
C.頸聯寫良馬因腿腳屈曲而沒有遇到好主人,來比喻友人不遇明主,無法施展才能。
D.尾聯想象奇特,詩人以告慰的語氣勸說亡友,也是作者悲哀無極的心情的曲折表達。
※19.這是一首情辭并茂的悼友詩,“哭中有譽,哭中離憤”,請結合詩歌分析“譽”“憤”體現在哪里?
【答案】18.C 19.譽: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贊譽友人才華橫溢且志向堅定;②以“鳳鳥”“良馬”“文曲星”為喻稱頌友人品性高潔、富有才華。
憤:①“虛負”“未曾開”寓有深諷,通過寫友人至死未能實現理想,表達作者對壓制人才的黑暗現實的悲憤(譴責)(對世情的不平);②“良馬足因無主”寫朋友良才卻未遇明主,表達作者對君主昏聵的憤怒。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頸聯寫良馬因腿腳屈曲而沒有遇到好主人”錯誤。“良馬足因無主踠”運用比喻,寫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喻示李商隱悲劇是埋沒人才的黑暗社會所致。
故選C。
1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譽”:
“虛負凌云萬丈才”,意思是李商隱空懷有凌云萬丈的高才。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一生襟抱未曾開”,寫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開,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
作者在詩文中用“鳳”“良馬”“文星”來比喻李商隱,可見作者對友人的贊譽,贊其品性高潔、富有才華。
“憤”:
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了對世事的鞭辟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貌似平淡,實則包含數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通過寫友人至死未能實現理想,表達作者對壓制人才的黑暗現實的悲憤。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這寫出朋友實為良才卻終未遇明主,表達作者對君主昏聵的憤怒。
(十)(2023上·河南濮陽·高三濮陽一高校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韋少府
李白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注】,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蒼龍”“白鹿”實指兩個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詩人辭別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
C.“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化自陶淵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獨立不群的人格。
D.“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其中有別離時的不舍,也有別離后獨自惆悵的憂傷。
※21.“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在對待“仕”與“隱”的態度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0.B 21.①“欲”句表達了詩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樣學道歸隱,又眷戀“漢皇”垂顧來成就功業,體現的是詩人進退兩難的矛盾心理。
②“安”句抒發了官場受挫的怨憤,表達了詩人不愿摧眉折腰侍奉權貴、堅決遠離朝堂的激越憤慨之情。
【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錯誤。“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是說“洗盡心中塵念欣賞句溪之月,靜心傾聽敬亭山的猿嘯”,表達了詩人對所處環境的喜愛之情。
故選B。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情感態度的能力。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是說“想要追尋商山四皓的足跡,心里依然眷戀漢皇的恩德”。聯系注釋“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可知,“欲尋商山皓”表達了詩人想像“商山皓”一樣學道歸隱;而“猶戀漢皇恩”又表達了詩人眷戀“漢皇”垂顧,希望成就功業、報答皇恩的渴望。可見,這兩句詩體現了詩人此時進退兩難的矛盾心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說“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那將使我不再有舒心暢意的笑顏!”,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抒發了詩人官場受挫的怨憤,表達了詩人不愿放棄尊嚴侍奉權貴、堅決遠離朝堂的激越憤慨之情。
(十一)(2024上·河南周口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辛夷花
元稹
問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駁①。
不畏辛夷不爛開,顧我筋骸官束縛。
縛遣推囚名御史②,狼藉囚徒滿田地。
明日不推緣國忌③,依前不得花前醉。
韓員外①家好辛夷,開時乞取三兩枝。
折枝為贈君莫惜,縱君不折風亦吹。
【注】①斑駁:花即將開放。②御史:主要是監察官員、審理案件等。③國忌:皇帝或皇后逝世的日子。④韓員外:韓愈。
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不畏”到“顧我”是由花及人,用辛夷花不怕環境惡劣會應時開放來側面表現詩人的錚錚鐵骨。
B.御史的職責要求詩人通過審問最終確定是釋放還是關押嫌犯,這也解說了上文“官束縛”的原因。
C.詩人因為官艱難想在花前開懷痛飲、一醉方休,但時值國忌,依照舊例不能如此,體現了詩人的無奈。
D.詩人索花只是借口,主要是借索花向朋友訴說個性追求與外部世界的矛盾沖突構成的苦悶和為官之累。
※23.詩歌內容是如何圍繞索花展開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22.A 23.①為得到辛夷花,詩人先向韓愈打聽他家辛夷花開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將開放。②接著向韓愈解釋了自己索要辛夷花的原因是“官束縛”,因為“國忌”不能到辛夷花前賞花喝酒,所以提出“乞取三兩枝”的請求。③詩人害怕對方惜花,就曉之以理,風吹花落是自然規律,勸韓愈要慷慨相送。
【解析】2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A.“用辛夷花不怕環境惡劣會應時開放來側面表現詩人的錚錚鐵骨”錯誤,詩句意思是不怕辛夷花沒有燦爛開放,只是我由于官職束縛沒有時間賞花,表達作者因“官束縛”而不得自由賞花的苦悶。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
2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情感思路的能力。
“問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駁”,為得到辛夷花,詩人先向韓愈打聽他家辛夷花開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將開放。
“顧我筋骸官束縛”“明日不推緣國忌,依前不得花前醉”,平時忙于官事沒時間賞花,如今因“國忌”也不能到辛夷花前賞花喝酒;“開時乞取三兩枝”,所以想等得花開時求取三兩枝,以慰愛花之情。
“折枝為贈君莫惜,縱君不折風亦吹”,把花折下來作為贈品送給我你不要覺得可惜,縱使你不折花,花也會被風吹落的。詩人如此說是害怕對方惜花不愿贈,就用自然之理來解說,風吹花落是自然規律,勸韓愈要慷慨相送。
(十二)(2023上·廣東江門·高三臺山市第一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
王安石
百年相望濟時功,歲路何知向此窮。鷹隼②奮飛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
中郎③舊業無兒付,康子④高才有婦同。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
【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連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鷹隼(sǔn):泛指兇惡的鳥。③中郎:漢末蔡邕曾任中郎將,博學多才卻無子嗣。王逢原亦無子。④康子:戰國時齊隱士黔婁,其妻賢惠,共守貧困。王逢原妻亦頗賢惠。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對王逢原懷有極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隕落,期待與現實之間形成極大的落差。
B.詩歌巧用典故,“無兒付”與“有婦同”對比,突出了王逢原逝世之后的悲涼。
C.詩歌以景作結,詩人想象王逢原墓上之景,意境悲涼,情感上回扣詩題之“思”。
D.全詩熔景、事、情于一爐,表達了對故友的深切思念,意蘊豐富,真摯感人。
※25.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詩中說:“力排異端誰助我,憶見夫子真奇材。”請據此并結合本詩,談談你對本詩頷聯情感的理解。
【答案】24.B 25.①詩人對王逢原才華的贊美,將王逢原比為“鳳凰”“騏麟”,可見他是“奇材”。
②詩人對奸邪小人橫行的憤懣。詩人將奸邪小人比作鷹隼,認為他們是“異端”,“鷹隼奮飛”描摹了奸邪小人得意橫行的狀態。
③詩人對王逢原英年早逝、失去可以輔佐自己的戰友的惋惜。用“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喻指英才隕落,無人輔助自己。
【解析】2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無兒付’與‘有婦同’對比”分析錯誤。“無兒付”表達對友人才華無人傳續的惋惜,“有婦同”側面表現友人的德行,一憐惜一欣慰,二者之間并不存在對比關系。
故選B。
2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寄王逢原》中“力排異端誰助我,憶見夫子真奇材”二句可以看出王安石認為王逢原是“奇材”,可以輔助自己力排“異端”,王逢原去世之后,就無人可以輔助自己了。而在本詩的頷聯中,作者認為“鷹隼奮飛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此處說鷹隼能夠展翅高飛,而鳳凰卻無法飛翔;騏麟得不到賞識而野馬卻受到重用。這是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作者對真正人才得不到重用,奸邪小人得意橫行的現象的憤慨之情。
而詩中將王逢原比為“鳳凰”“騏麟”,正與“憶見夫子真奇材”中的“奇材”相呼應,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王逢原才華的贊美之情。
“力排異端誰助我”中,表達了作者對失去王逢原這為有才華而又與自己有著相同政治傾向的好友的惋惜之情,本詩中“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即喻指英才隕落,暗示王逢原去世后無人輔助自己。
(十三)(2023上·廣西南寧·高三南寧三中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賣花聲·題岳陽樓①
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②。
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③。
【注】①詞人因遭人彈劾,從抗擊西夏的前線被撤了下來,貶謫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途經岳陽樓,登樓而作本詞。②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曲《陽關三疊》,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引申譜曲,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別緒。③長安,代指宋都汴京。
2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寫詞人所見蕭疏景象,秋日里君山木葉凋零,洞庭湖水茫茫無際,營造出凄清落寞的氛圍。
B.“斂芳顏”指顯出端莊的臉色,與白居易《琵琶行》“整頓衣裳起斂容”的“斂容”意思相同。
C.“醉袖撫危欄”一句運用比喻手法,詞人將自己比作“醉袖”,與前文“十分斟酒”相呼應。
D.“何人此路得生還”概括出古往今來無數遷客的命運,傾吐了詞人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歷史感。
※27.本詞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都提到了“渭城”和“陽關”,但其中寄寓的詩人情感是不同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26.C 27.①王詩:表達對友人出使的祝福和分別的不舍之情。詩人在描寫送別友人的場景時,將渭城的清新與陽關的窮荒相對比,寄托了對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表達對即將與友人分別的不舍。
②本詞:表達對當局的不滿和自己被貶的憂憤之情。因誹謗而被南貶的詞人反用典故(用典),說自己并非是受朝廷任用的“渭城西行客”,拒絕他人唱送別西行的陽關曲,表達了他對當局聽信讒言的不滿,抒發被貶的憂憤之情。
【解析】2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運用比喻手法”錯。“醉袖”運用借代手法,指代詞人。
故選C。
27.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詩:首句“渭城朝雨浥輕塵”,這一句字面上是寫客舍周圍的大地景色,實際上是在表達作者的感情和心境。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寫客舍周圍的大樹和柳樹。柳樹是中國文化中代表離別的傳統意象,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因為“柳”字與“留”字諧音,可以表達留戀、挽留的意思。這一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客舍周圍的自然景色,實際上是在用意象來表達作者內心的離別情感。第三句“勸君更盡一杯酒”,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端起酒杯對友人說:“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陽關就很難再見到故人了。”這一句簡潔而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惜別之情。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作者對友人的勸告和祝福。這一句既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誼,也表達了對邊塞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色、表達情感、勸告和祝福等手段,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和對未來的向往。
本詞:張舜民的這首《賣花聲·題岳陽樓》是他在貶滴途中經過岳陽樓時所作,整首詞熔鑄了他遭貶后沉郁的心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是詞人聯系自己的遭遇,借席上賦歌一事,生發出深沉的感慨。《陽關曲》本是送別時所唱之歌,是唐代王維送友人出渭城、赴安西時所賦。此處詞人反用其意,其中暗含了他對自身際遇的不平之意。“休唱”二字訴出憤然難抑的心緒。
(十四)(2023上·廣西柳州·高三柳州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意①
梅堯臣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岳,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茍。
[注]①古意:與“懷古”之意相近。宋仁宗景祐三年,北宋朝廷發生政治斗爭,范仲淹及其好友相繼被貶,梅堯臣得知消息后寫下此詩。
2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越( )
A.詩中用“光”和“剛”來比喻范仲淹等人的大丈夫品格,表達了詩人敬仰之情。
B.月缺會更加明亮,劍折重鑄會更加鋒利,表明詩人相信正義終將會戰勝邪惡。
C.頸聯表現的不屈服,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發的情感頗有相似之處。
D.詩人直抒胸臆,認為男兒自有寧可被殺也不茍活的氣節,滿腔豪情溢于言表。
※29.梅堯臣主張詩歌創作要“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即詩歌創作既要因事而發,也要感物起興。請結合本詩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28.B 29.①范仲淹等人被貶之事,引發詩人不平之氣,詩人借此表達男兒志士應堅持操守,不為強勢所屈服;②詩人用月亮和寶劍比興,認為范仲淹等人的品德如月光般高潔,品質如寶劍般剛毅,字里行間表達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解析】2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B.“月缺會更加明亮,劍折重鑄會更加鋒利”理解有誤,詩中“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是指月亮殘缺了,它的光輝容易盈滿;劍折斷了,重新鑄造仍是良劍。此句并無體現“更明亮”和“更鋒利”之意。
故選B。
2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詩歌表現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
“因事有所激”是指詩歌創作受到客觀事物的觸動,強調詩歌反映現實、緣事而發。
詩人作此詩,是因范仲淹等人被貶之事引發不平之氣,借此表達男兒志士應堅持操守,不為權勢所屈服;
“因物興以通”是指詩人面對某物有所感發,將物與人相關聯,表達自身思想感情。“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句用月亮和寶劍比興,認為范仲淹等人的品德如月光,雖缺仍清輝皎潔,認為他們的品質如寶劍,雖遭折損仍剛性依舊,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十五)(2023上·四川綿陽·高三三臺縣蘆溪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①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注】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曾歷黃巢之亂。
3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以“何事”發問,對遭遇戰亂、家境貧困的侄兒寄予厚望,與尾聯情意深重的勸誡勉勵之語形成了呼應。
B.頷聯“干戈地”“禮樂風”形成鮮明對比,既點明書房主人的守禮好學,更顯其卓然品格,詩人對此深感慰藉。
C.頸聯搖曳“竹影”與潺潺“泉聲”相互映襯,凸顯了環境的清幽雅致,與世道的紛亂形成鮮明對比,意蘊悠長。
D.此詩語言自然曉暢,通俗淺近,無一字難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尋味,其中蘊含的勸勉之意也給讀者以深刻啟示。
※31.詩歌最后一聯富有哲理,“寸功”極小,“終身事”極大,暗含了求學要日積月累“寸功”才能從量變到質變的道理。請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積“寸功”達到質變。
【答案】30.A 31.①求學需要不受環境影響。“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告訴我們不管局勢再動蕩,處境再窘迫,都要靜下心來做學問。②求學需要意志堅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禮樂風”之“常”點明即使身處“干戈地”,仍要堅持修身養性。③求學需要沉浸其中,潛心地投入。正如詩中明寫讀書環境清幽雅致,暗贊書房主人內心寧靜專注。④求學需要勤奮,珍惜點滴光陰。尾聯直接告訴我們,做學問就需要珍惜時光,積累“寸功”。
【解析】3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何事”,為什么,“居窮道不窮”,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開篇以“何事”發問,并非表達寄予厚望之意。侄兒家境貧困也于文無據。
故選A。
3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題干要求分析“如何才能做到積‘寸功’達到質變。”
首聯“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的意思是:為什么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刻畫了書堂主人獨特的精神風貌。這告訴我們不管局勢再動蕩,處境再窘迫,都要靜下心來做學問。所以第一點可以概括為:求學需要沉心靜氣,不受外部環境影響。
頷聯“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的意思是: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身處戰亂之中,但還堅持修身養性,“常”點明即使身處“干戈地”,仍要堅持修身養性。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寫,求學需要意志堅定,矢志不渝地追求。
頸聯“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意思是: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寫讀書環境清幽雅致,暗贊書房主人內心寧靜專注。表明求學需要沉浸其中,潛心地投入。
尾聯“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的意思是: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這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學業,這就告訴我們做學問就需要珍惜時光,積累“寸功”——勤奮,惜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广元市| 杂多县| 凤冈县| 略阳县| 东明县| 天峻县| 安平县| 巴彦淖尔市| 九寨沟县| 河北省| 綦江县| 平邑县| 罗江县| 江西省| 元朗区| 九江市| 南皮县| 犍为县| 游戏| 旌德县| 夏邑县| 八宿县| 彩票| 寿阳县| 饶河县| 南靖县| 城口县| 曲水县| 松江区| 怀远县| 浦东新区| 长岛县| 泰州市| 莫力| 南澳县| 新晃| 奎屯市| 葫芦岛市| 宣恩县| 甘肃省|